奔驰某4S店活生生把美女逼成“泼妇”,对此大家怎么看?

醉墨客林世伟


究竟是谁把一个原本文质彬彬的硕士级淑女,变成一个不得不坐在车顶撒泼维权的“泼妇”呢?

一、奔驰4S店的傲慢和“霸凌”难辞其咎。

客户利益至上,消费者就是上帝,可能在这家奔驰店的经营思维里就是个用来唬人的幌子。 人家刘女士贷款花60多万在你店购买的崭新奔驰车,还未开出店门就发现漏机油这个重大的质量隐患,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向客户赔礼道歉,并及时更换另一部同款的崭新奔驰车。

而这家堪称“店大欺客”4S店的投机耍滑、拿霸王条款说事、根本不把客户利益放在心上的匪夷所思之荒唐做法,却是令人大跌眼镜!

出了明显的质量问题却死不认账,而且想方设法推诿、逃避责任,居然还“脑洞大开”地提出给人家“换发动机”的、很难避免傲慢和“霸凌”的、丝毫不见诚意之解决方案。

难道他们不知道汽车的主要心脏部件——发动机,一旦被更换就等同于被大修过,汽车的交市场交易价值就会大大贬损了吗?更何况你更换新发动机还耽误人家用车,客户还要为此多支付无辜的贷款利息……

二、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咋不见及出面为消费者维权“撑腰壮胆”?

在这起消费者无奈“耍泼”维权的事件门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一直难觅市场监管部门的身影和发声。按理说,及时制裁市场上的不法霸王行径,替弱势消费者撑腰壮胆,乃是市场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眼见女车主无奈之余到店“撒泼维权”刷爆全网,引发网民的汹汹热议,不知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心中是何滋味?!

三、对这家态度极其傲慢、肆意欺凌消费者、且撒谎搪塞舆论视听的4s店,建议女车主大胆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一辆刚买不到5分钟的60多万奔驰名车,连门都没有出,发动机就发生漏油,傻子都能看出这属于“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的明显质量隐患问题。

最让人可气的是,面对汹汹的舆论压力,自知理亏的奔驰4s店还玩起了小聪明的猫腻,竟然编制了“已经和女消费者达成了和解协议”的瞎话,来搪塞舆论视听,真真是恬不知耻,节操碎了一地!

《都市快报》报道,车主刘女士称:让我比较失望的是,昨天奔驰官方给出的答复是已经与我达成友好协商,事实上来说的话,本人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奔驰官方也好或者4S店官方也好给我相对官方一点的回复。都只是跟他们个人销售不停地在联系,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解决。

对于这样满嘴谎话、肆意妄为、缺乏道德良心的4s店,霍小姐建议女车主根据《新消法》“退一赔三”的有关规定,对其提出严正的索赔要求,而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更不能等闲视之,必须予以严肃处罚,以儆效尤,警示来者。


霍小姐的八卦炉


看到她的视频和照片,挺心疼的,也很无奈,如果不是4S店推诿、逃避不负责任,又怎么会把这个活生生的大美女,逼迫到店内耍泼成泼妇呢?她能买60万奔驰车,说明这个美女也是有一定身份的,家教、职业、文化、出生也不会很差,个人修养,更是没多大问题。

从照片看,这个美女个人气质和面相,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胡搅蛮缠之人,那么,一个注意自己形象和有素养的人,为何要如此做?那就是被逼的。



花了60万买的奔驰车,不断出问题,维权时,你就说换发动机,这是什么道理?就如同我买房子,没几天,就裂缝,你给我勾缝缝补一下?我花那么多钱,干嘛要被“动手术”?我花钱买的是原装货,而不是动过手术的东西,何况,谁能保证你换了发动机不会再出问题?说白了,还是车存在质量问题,还是没有一个有效监督机制问题,买东西,一出问题,就是缝补动手术,或者给你换这换哪,我花了那么多钱,你却在车的“心脏”上动手术,不扯淡吗?发动机可是一辆车的心脏啊,换来换去,不继续出问题吗?



维权得不到解决,既然你不让我好过,我再讲身份注意形象的人,也只好放下身段,气质美女形象不要了,跟你玩到底,这才出现了如此情况。

有的人在问,美女为何不去找消费者协会?不去找工商质监局?不去找职能部门或者打官司,但凡有一条门路,我想,她也不会如此的,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协会或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协商协调权利,没有强制执行权,打官司,路途难熬,也不一定有结果,说白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还是需要加对此类行业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特别是车辆的监督,包括对企业的监管,遇到推诿的,直接列入诚信黑名单,不得从事行业销售。


希望这件事情曝光后,能够引起奔驰公司的高度重视,要清楚,顾客就是上帝,当没有人买你的产品时,你什么都不是,就等待着关门歇业吧。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看了这么多评论,几乎都认为应该换新车。但却没有人从法律角度进行判断,那我来普及一下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车的物权是否转移,如果是在验车过程中发现漏油,那属于瑕疵给付,无条件换车。如果是验车后签字确认,那物权就发生了转移,进入三包阶段。法律同时给出了可以更换车辆的情况,60天或3000公里内出现以下问题可以换车,刹车系统失效(不是失灵)、转向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露(不是机油)。另外还有同一故障修5次仍不能修复的,只有这几种情况可以换车。如果美女没有签收车辆,那可以换车,但既然已经开出去了,那估计已经签收了。还有如果泄露的是燃油,也可以换车,但一般都是机油泄露。所以,虽然对美女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依据法律规定,只能维修。


王炜143428091


这两天除了黑洞,大家最关注的应该就是西安利之星奔驰事件了。一位女车主买车之后,还未开出4S店门,发动机就出现漏油的故障。按照情理来说,消费者自然是希望退换车辆或者退款,而4S店在15天后给出的处理方案是更换车辆的发动机……



聊聊更深层次的话题


关于这个事件里涉及很多法律法规层面的问题,很多朋友已经给出 专业完善的答案,我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但是这个事情换个角度,同样也有很多值得去聊的话题。我们时常会听到4S店的新车存在质量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4S店买到的车真的都是新车吗?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一想到4S店销售的车辆,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自己的车在高科技的流水线上,经过一个个工位。机器人娴熟地对各个零件进行焊接、喷漆、组装,拼装成一辆崭新地车辆。新车缓缓从生产线上通过,经过质检人员的检验出厂,最后被运送到4S店交付到车主手中,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一气呵成。当然这样想也是理所应当地,毕竟很多汽车厂家大气磅礴的宣传片中就是这样展现的,才给了很多消费者这种错误的观念。



我曾在某德系车企工作过5年,今天就要颠覆掉大家这个美丽的幻想,你提到的新车很有可能已经被无数大汉,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摧残”过了。


批量生产下的批量性故障


2012年-2016年期间,我在国内某德系车主机厂的批产问题分析部门任职。当生产线上的产品出现了批量性质量缺陷的时候,就是由我们部门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制定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个部门就是专门给制造部门善后的一群人,工作中我们自嘲自己是“救火队员”。



汽车的批量化生产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流水线作业的特性就是产品高度一致性。批量作业的好处很多,不仅效率上有了保证,还可以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这样也有坏处,一旦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出现的产品缺陷也是批量性的。



汽车从流水线上下来后会送给质保人员进行各项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出厂移交给销售系统。质保人员的检查是需要时间的,完成一整套包括路试、雨淋、缝隙平整度等初级测试也至少需要1个小时。而完成气密性、噪音异响、车载功能性等中级测试则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完成苛刻性标准的抽检还需要更久。生产线的速度非常快(前几年车市红火的时候,工厂流水线的线速可以达到每小时下线62辆车)。现在姑且按照每小时造30台车这个比较正常的线速来计算,如果质保人员在初级测试时发现了批量性缺陷,那么至少会有30台车存在同样缺陷的车子已经下线了,如果是在中级测试时发现,那么至少会有240台缺陷车已经生产完成,苛刻性标准抽检时发现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庞大了。



批量性故障下的维修大军


这么多缺陷车是送到报废厂直接报废吗?当然不会这么浪费。主机厂的每个车间都会有多个返工小组,他们会对这些缺陷车进行返工。这个队伍简单来说就是“修车小分队”,和4S店或汽修店的修车师傅没有太大区别。硬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修同一个问题,所以特别熟练而已。缺陷车修好了之后再重新交付质保人员检查,合格了就发合格证,不合格就打回去接着修。修理的问题和我们常见的故障一样五花八门,从天窗漏水到底盘异响,从变速箱顿挫到发动机抖动。我个人主观猜测这次的奔驰发动机漏油问题,很有可能就是主机厂返工的结果,换句话说,这台车在卖给这位女车主之前就已经被大修过了。



批量性问题会大大增加返工小组的工作量,而且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对主机厂来说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所以每次生产线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批量性缺陷,制造部的高层甚至公司的技术总监都是直接到现场监管督察的。前面我提到过,我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就是去分析批量性问题的根源,然后拿出解决方案让责任部门去整改。

主机厂面对批量性问题的抉择


批量性问题一旦发生,主机厂就会面临两个选择:1.保产量,继续生产带有缺陷的产品;2.保质量,停线分析整改后再恢复生产。


站在质量优先的角度,当然应该选择后者。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主机厂高层的决策都是前者,原因很简单,一旦停线就面临着巨额损失。一方面停线时线上的工人就得全部停工,但是公司得照付他们工资,另一方面是前些年红火的车市下,面对着造多少卖多少的市场,敢问有哪家主机厂放着端到面前的大鱼大肉不去吃,然后傻乎乎地去按停线按钮?



临时措施的“功劳”


于是我们部门就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临时措施”。所谓的“临时措施”就是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想个权宜之计,让生产线上的工人用一些“不可描述”的方法把问题遮过去。举个例子,我们2014年生产的某款A级车,出现了批量性的尾灯与侧框缝隙上大下小的做工问题,外观看上去非常难看,那么我们所制定的临时措施就是让工人装尾灯之前,先用榔头把侧框上的尾灯装配面敲瘪,这样尾灯装出来缝隙就均匀了。记得当时有个拆车的自媒体,拆了我们的这款车,尾灯板出现了油漆脱落和凹坑,当时主持人以为这是油漆质量的问题,其实那个是工人用榔头敲的。



再比如,我们某款B级车的C柱三角窗下部的一个角总是翘起来,我们的临时措施就是让装配工在装三角窗的时候,先拿美工刀把那个角的密封条削掉一层再装,以确保平整性,其实这么做会存在很大的漏水隐患。


所以说临时措施并不是真的在解决问题,只是在用权宜之计蒙蔽消费者的眼睛。车主在买到车的时候一般情况不会主动去拆开尾灯或者三角窗看下面发生了什么,所以几乎不会有人发现。就算发现了,4S店的人也会编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大不了赔点钱或者送个免费保养什么的也就把事情解决了。这点损失和停线整改所带来的损失比起啦简直不值一提。



“临时措施”不只是“临时”


只要批量性问题的原因没有分析清楚和整改完成,“临时措施”就不能停。那么“临时措施”一般要执行多久呢?短则一两天,长则一两年。把“临时措施”拖成“长期措施”的案例数不胜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实在分析不出来原因,二是责任部门整改不好。先说第一种,汽车的制造环节牵扯到各方利益,比如零部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主机厂规划部门,采购部门,制造部门,设计部门等等,他们之间还存在各种裙带关系和利益交换。我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分析问题的根源谈何容易。经常一个问题从车型上市分析到下市还没分析出个所以然,然后就随着时间被淡忘最后不了了之。



再说第二种,有些问题就算分析出原因,但是由于整改的成本和时间太高而没法执行。比如一个模具的尺寸出了问题,如果恰好这套模具没有备用模,那么修模具需要花上好几个礼拜的时间,费用也相当昂贵。又或者问题出在设计上,设计的问题中国部门是没有权力随意更改的,需要得到德国方面的同意才能改。一旦这个问题在中德之间出现扯皮,那么一拖再拖又是无止境的。与其整改问题的源头,还不如用敲一榔头的暴力方法来得简单快捷。



你买的新车是被修过的吗?


主机厂出厂的车子有多少被“返工”过,又有多少被使用了“临时措施”呢?这个概率不同的汽车厂家有不同的做法,我也没法给出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从以上各个层面分析可以得出大致的数据,一辆车在整个制造环节中经过了大大小小“返工”的概率大约在10%,而使用了“临时措施”的概率则高达80%。所以如果车主们在后期修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车里有些地方被人贴了什么毛毡条,或者有被削过、锉过、敲过的痕迹,那么就恭喜你中招了。原来主机厂的同事会在订了自家生产的车之后,托总装车间的同事在系统里查一下自己的车有过哪些返工记录,做到心中有数,这也实属无奈之举。


最后再回到题主的问题。其实通过上文的描述,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件其实并非偶然发生,只是因为发动机漏油这个故障实在太过明显,让车主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而已。希望这件事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同时,也希望这类“临时措施”可以得到更规范的解决方案,让中国车主对车企的信任度得以回暖。



马头人车库


一位女子花了60多万购买了一辆奔驰车,签单才5分钟发动机就发生了漏油,而销售方说发动机没油了,你开来店里我给你加油。

听到这里我笑了,发动机没油了,怎么还漏油?没油还让女子开到店里加油,这是没油的事嘛,难道车子没油还可以开,难道车子没油发动机就会漏油?就这么个问题,车子在店里停了15天,15天!这工作效率也太低了。买车其实就是买的售后服务,这样的服务消费者如何敢进店购买?开车不到5分钟就发生发动机漏油,这车是如何进入市场的,不会是问题车辆吧!


看到销售方提出的解决方案,销售方说这种情况根据规定只能换发动机,要是换发动机连二手车都卖不出去,刚买的新车,不到5分钟就换发动机?汽车最重要的是发动机,换了发动机车还是原来的车吗?销售方应该在外面写上标语,车子一旦离店概不负责,只修不换,这都没有买二手车的服务好,在二手车交易平台购车不满意都可以退款。

最后把女顾客逼的实在没有办法,打110人家不接,打工商局也不接,最后通过媒体电视台的方式,这家汽车公司才表明了态度与客户消除了误解,并且达成了友好共识,后面写的就不多说了,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什么服务态度需要提升什么,沟通效率有待进步等,其实是怕这件事影响如果太大对他们的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的销售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一名女研究生,无奈走到了耍泼这一步,就是因为太讲道理,一再忍让,太好说话,或者说相信奔驰销售方的销售服务态度,没想到却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无路可退,忍无可忍,才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将这件事曝光。

假如这名女顾客发现问题,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这个车有问题不满意,必须进行换车,别说给对方三天处理时间,这样的事需要三天时间吗?最后拖了15天也解决不了,而且好像钻进了别人的圈套。

一辆刚买的汽车不到5分钟连门都没出,发动机就发生露油,这样的车不换更待何时?一个有教养的人碰到一群不讲理或者说没有诚信的人,讲理是最没有效果的,甚至被别人嘲笑或者说像乞讨一样求别人,同时提醒那些买车的人,买车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服务条款,出现类似问题不废话直接要求退货退款,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一名恼羞成怒的文化人,靠耍泼解决了问题,实在令人深思!文化人也不是好惹的!


乡村小二哥


车不是我用坏的,是本来就坏的,你把坏的车卖给我,我没告你一赔三,你还要坑我?还说要让110把我带走?世界上最好欺负的就是我们家的消费者。

在还没被广为传播前,我就看过了这段大约两分钟半的视频,美女表示“今天这个脸我就不要了”,听了心酸,是什么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女逼成“泼妇”?



满腹委屈,是切切实实的利益受损,但又无处说理,110管不着,12315也不受理,没有一个窗口可以申诉,用正常途径已经没可能了,活生生把美女逼成她讨厌的样子,不过我觉得她这个样子很可爱,一点都不泼妇。

我们试想一下,你买了一台奔驰花了66万,交车当天心情极好,你的爱车已经在那静静地等候着,4S店已经帮你的爱车做好了多达几十项的PDI检查(新车售前检查)确保新车没问题(在此忍不住呵呵一声),销售帮你开好了出门条,你上车要开出门的时候发现仪表盘警报,发动机润滑油压力低,缺油了!什么情况!

技术人员只好又帮你把车拉到车间工位上检查,哇靠,发动机润滑油哪去了?漏了,发动机底部尿裤子一样湿答答的,那交车前的PDI检查还能OK?所以…

好,美女毕竟素质高,既然已经出问题了,那抱怨是最没用的,就说怎么解决吧?三天?OK,给你们三天。



……三天后……

我们还在商量解决方案,可能是退车退钱。好,等你们确定。

……又过了三天后……

我们领导说退车退钱不方便处理,要不我跟领导商量换车吧?好,等你们确定。

……再过了三天后……

换车也存在问题,我们再商量一下怎么给你一个满意的方案,再给我们一些时间?好,有了方案告诉我。

……总共过了十五天后……

你们到底给我怎样的解决方案?

我们定好了,“三不一换”,不退车、不换车、不补偿,更换发动机。

哇靠,爆发了,压抑十五天的情绪爆发了,十五天,你们给我这样的方案,车子还在你店里,门都还没出,你让我更换发动机?

讲道理地说,谁也接受不了,等于刚从专卖店买了一部手机,还没离开店手机就坏了,店员说只能返厂维修了。你们谁会接受?

如果买回家用了一个月,坏了,返厂维修,虽然心里也是百般不爽,但可以接受。

奔驰女车主这事也是这个道理,我车都还没从你店开出去就坏了,大故障,你说只能给你修了,那不是等于卖故障车给我吗?



可是,没有一个有关部门支持美女的这种维权,维权的唯一途径就只能耗时数年打官司,这就是为什么像西安这家奔驰4S店能这么肆无忌惮的原因,打官司你耗不起,不打官司你投诉无门。怎么个方案我们定,你一个消费者只能接受,不接受也不能闹,闹就报警把你抓起来。

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有关部门抓紧完善这方面法规,让消费者能够花很少的精力就能维权。


汽车演义


刚刚去看了事件的相关视频,女子坐在红色的车前盖上,委屈的哭述着。看上去一个非常清秀、温文尔雅的女孩,买一台车却被逼成了那个样子,看着挺让人心疼的。

根据女子的口述,她是花了60多万买的这辆奔驰车,首付二十多万,余额是带的款,车没开成贷款还得照还。

女子称,车还没开出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于是拉锯战便开始。第一次说退款——不方便;第二次说换车——不方便;随后又说根据国家三包换发动机,并且还让女子接受是三包。这就确实不合适了,车还没开出一公里就三包了。更关键的是,新车一换发动机,连二手车都没人买了算谁的呢。前前后后耽误了15天,没给出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导致女子声泪俱下。

女子还表示,我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你们变成这个样子很丢人的。就因为我讲道理,事情就一直得不到解决。

我到觉得女子并不丢人,遇到不合理的事就需要据理力争。而且女子为此事处在一个无处说理的状态。买车不是买白菜,涉及到人的安全问题,无法将就。

汽车4S店既是销售行业又是服务行业,当销售给顾客的商品有问题时,应该积极主动的予以解决,这不仅是服务态度问题,更关系到店家的口碑和声誉,切莫因小失大。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关键在于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店家出现了唯我独大的现象,导致顾客在遇到问题时,无法进行顺利、有效的维权。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完善监管机制,使行业更加规范化,避免此类买卖纠纷的出现。

这件事情应该引起关注和深思,将一个知书达理的女研究生逼到盘腿坐在引擎盖上维权,对于这家4S店来说,是一件打脸的事,体现出的是去不足的一面。希望其能真正做到以让消费者满意为己任。对于任何商家,消费者都是衣食父母,服务态度和方式很重要。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有节操的汽车人


昨天我在抖音发了个提车视频,莫名其妙被队形评论"怎么不买奔驰,没出门发动机就漏油那种”当时还不知道这个新闻,我也是一脸莫名其妙。

今天看到了这个新闻,真是为女主不平!作为汽车行业从业者,也来说道说道。


事情我也不说了,先回答题主“到底该怪这家奔驰4S店还是连奔驰官方也难咎其责?”

不用到底,就是怪!怪这家奔驰4S店,怪奔驰官方,怪这不知从何说起的媒体和监管!


我做过多年汽车销售顾问,像这种提车后车有问题的也不是没遇到过,是些时候车主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也确实是车自身有问题。

像这种情况车主来找,作为销售本身确实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逐级上报,上面为了利益也是施压给下面,最后多半是送保养送礼品不了了之。

像事件这情况也得亏车主没有把车开出门,要不然真是说不清了。看官们别不信,你闹也好,堵门也好,什么找媒体、找电台,不好意思,这些关系每年都打点的好不好。

你再闹大了,有厂家公关的。风口过去毫无波澜。


也是奔驰现在车型确实销量好,态度高傲,作为从业者也感叹“是什么让一个美女子变成了泼妇?”

我跟你们讲道理,你们就流氓,变成泼妇,事情就解决了?

我只希望监管部门越来越好,给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明明白白维权!


晓车顾问


【女子66万买车,没出4s店车漏油

律师:这是“无赖”的胜利还是“合理”的妥协?】

4月11日,几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事发地在西安某4s店,一名30岁左右女子,坐在新买的车上,情绪激动,边哭边说,花了66万买的新奔驰车,还没出4S店,发动机就漏油,4S店之前承诺如果车有问题可退款或换车,但现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换发动机,她难以接受,并说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受到了奇耻大辱”。

据媒体报道,目前双方已协商达成一致,车主对解决方案很满意。但女子称并未与4s店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危机公关厉害了!

柳律微评:

一,这是否是普通消费者维权的真实写照?如按照合理、合法渠道维权,时间周期、物质成本都将是一个考验。消费者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维权的无奈之举!

二,这是否又是社会状态的真实体现?我们希望纠纷合理解决,却往往面临无奈的抉择。比如,在素质与权益面前,不得不忍受着灵魂的拷问,抛却素质、告别灵魂,只希望可以维护我们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

三,这是否又是社会病态的一种绝佳反馈?难道只有敢哭的、会哭的、能哭的孩子才有“奶”吃?难道只有敢“撒泼”、会“耍赖”、能“使手段”的人才能达到合法目的?

回顾碰瓷被讹的案例,品味张某某案件的进展,感触肺腑之良多,三言二语以条陈!

为何要把一个文化人变成泼妇?

是什么将文化人变成泼妇的?

这是对这个社会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




柳基伟律师


首先我是之前从事过4s店的销售

一般情况下从4s店里面销售出去的车都是根本就不存在换车的可能,因为每辆车出厂后都有三包,三包里面的条款如果发动机变速箱硬件在三年十万公里内,先到为准,自然损坏的话厂家是免费包换的,但第一次只换配件,如果发生第二次损坏,厂家有理由换车,这个是一般流程,但这个前提条件是车子已经完全的交给车主,车主已经确认无误的情况下。

但事件车主未将车子开出4s店,这里面我们是否可以认定车子还未交给车主,也就是说4s店准备交给车主的这辆奔驰本身就是有质量问题的车,然而4s店明知车辆有质量问题还依然交给车主,或者说车主必须接受这辆有问题的车,是否认定4s店存在欺诈行为?还有现在做事情都要讲证据,交车时按流程4s店会写一张交车确认单,车主确认无误后再确认单上签字,如果没有这张确认单的话,就算车主将车开出4s店,法律意义上讲这也并没有完全交车,车主可以讲车子我先试试有没有质量问题。

此事件的4s店是有理由给客户换车的,但4s店未这样去做主要的原因是换车存在一定的费用,因车主是贷款买的车,款已经放了,也就是说发票已经开好了,保险已经买好了,牌照已经上好了。这个时候换车4s店会亏损一笔费用,而这比费用根本不可能让消费者来承担,厂家也不会承担,所以换车的话损伤的只有4s店,哈哈!以后大家要买奔驰,要问对方三个问题,是不是可以坐在引擎盖的那种?是不是66万那种?可不可以车启动一下放一晚上第二天来看看地上有没有油我在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