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快到4点的时候,告别虎丘,游览用时一个半小时左右。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应该徒步从虎丘沿山塘街走到“山塘胜迹”牌坊。但一天下来到此时已经走了差不多15公里,可以说是精疲力尽,再走7华里恐怕有些困难了。

看了一下地图,出虎丘顺着山塘街东行不远,就有游船码头,于是决定放弃徒步计划,改为乘船。在李鸿章祠附近找到了游船码头,双程50元,不算太便宜,而且我根本不需要回程。在原来的徒步计划里,是要去看看李鸿章祠的,但眼下体力和时间都不允许,只得作罢。如果是在20年前,我不会想到要去凭吊李鸿章,因为在那个时候,李鸿章在我眼里还是个实实在在、十恶不赦的卖国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历史情况的更全面了解,我心目中李鸿章的形象在改变,一个在国势衰微的年代里,力图扶将倾的大厦而不能的李鸿章,逐渐代替了祸国殃民、卖国求荣的李鸿章。李鸿章那句“我卖国卖得越快越爱国”的话,看似无耻,实际是一种无奈。弱国无外交,背靠一个千疮百孔、软弱无力的国家,一个外交官除了“卖国”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苏州人有“七里山塘到虎丘”的说法,是说从苏州城内阊门的渡僧桥到虎丘的望山桥大约有7华里。在唐代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塘河和山塘街一直是沟通苏州城和虎丘风景名胜的主要途径。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说到山塘街和山塘河,苏州人都会提到白居易,因为这两项工程均始于时任苏州刺史的白乐天。查白居易年谱知道,白居易到任苏州刺史是唐宝历元年(825年)农历五月,次年仲秋(农历八月)即因病离任。也就是说,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的时间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即使以今天的施工条件,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开挖山塘河、修筑山塘街工程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可见,这两项工程应该是几任苏州刺史接续完成的,前前后后,恐怕坚持了好多年。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河街水陆并行的格局,营造了山塘河和山塘街特有的风情与风貌。民间有歌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荡舟山塘河上,除了欣赏两岸粉墙黛瓦的民居,近距离观察枕水人家的日常生活,不时进入你眼帘的各式桥梁,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游船离开码头,在行船方向右侧看到的第一座桥是一座仿古七孔石拱桥,桥上建有桥亭。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几乎与这座仿古七孔石拱桥隔河相对的,是“斟酌桥”。该桥原为木桥,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改为石梁石板平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桥栏杆改为铁制。相传春秋时范蠡和西施曾在此桥停留,并商量事情,故有斟酌桥之名。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引善桥”在山塘河的一条支流上,是一座三跨石桥,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1986年重修。据说桥墩石上有“放生河”石刻,引善之名大概源于此。“普济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在山塘河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因岸边有“普济寺”而得名。在船上只顾着拍普济桥,错过了普济寺,慌忙中只拍到了寺的一角。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过了“万福桥”,两岸开始热闹起来,红灯高挂的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星桥”是一座古桥,单拱,由花岗岩砌筑,建于唐代,与山塘街几乎同龄,明成化二十年(1418年)重修。可惜的是,桥身的一部分被旁边的民居侵占,影响了对桥的观瞻。“新民桥”由两座桥组成,西侧是公路桥,是广济路的跨河桥;东侧是为了与山塘河和山塘街景观相称而专门建设的单拱石桥。由新民桥再向东,河岸上的游客明显增多,我乘坐的游船也靠岸落客。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乘船游山塘河,轻松、惬意、快捷,但却是以牺牲许多景点为代价的。未能与兰园、普福禅寺、葫芦庙旧址、义风园、木兰亭、烟水亭、观音阁、聚雅堂、荥阳楼、吴韵遗唐这些景点谋面,可能会是我的终身遗憾。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上岸东行不远,有一座与星桥非常相似的古桥,叫“通贵桥”。该桥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497年),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关于通贵桥的来历,清顾公燮《丹午笔记》有这样的记载:“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这位吴一鹏曾任吏部尚书,累官至大学士,位高权重,是名副其实的达官显贵。地方官建桥为他提供方便,显然是为了巴结他。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显赫的出身、讨巧的名字、优美的造型和关键的地理位置,让通贵桥成为山塘街的明星桥梁和标志性建筑。《梅花巾》、《红粉》等电影在此取景,更让通贵桥声名远震。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跨过通贵桥,就是山塘老街。山塘老街全长360多米,虽然只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街的精华所在,被称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和北京颐和园的主要水景是模仿自杭州西湖一样,颐和园的苏州街,又叫买卖街,则完全是山塘街的翻版。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来自少数民族的中国最高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崇拜和着迷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晚餐在山塘街五芳斋吃了碗素面,外加3个南瓜饼。在山塘街这寸土寸金的地方,一餐便饭20多元,价格也算公道。其实,五芳斋最有名的是它的甜品,包括甜粥。由于事先不知道,让我这个最爱吃甜食的错过了它的甜粥。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在山塘街街口,有一座御碑亭。这座碑亭不是历史遗物,而是2003年修复山塘街时“臆造”的一处假古迹。但“山塘寻胜”四个字确是乾隆帝的手笔,只是这四个字并非专门题写,而是取自乾隆帝的一首诗“阊门西转历山塘,寻胜云岩春载阳”。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离这亦真亦假的御碑亭相去不远,就是“山塘桥”。山塘桥始建于唐代,后世多次重修重建;现在的桥建于1963年,是一座单孔水泥桥。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在山塘桥附近转了半天,也没找到早上坐公交车经过这里时看到的“山塘胜迹”牌楼,以至于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地方。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夜色渐渐袭来,璀璨的灯光把古老的街道装扮的格外俏丽;暖暖的灯影投射在水面上,让古老的运河平添了流光溢彩的感觉。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手机地图告诉我,回宾馆的31路公交车车站在阊门附近,距离我所在的位置大约有600多米。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顺着阊胥路走出不远,看到一座牌坊,匾额是“路接阊阖”。虽然不确定,但我想这就应该是我要找的牌坊。快步走过去,赶紧回头看正面的匾额,“山塘胜迹”四个隶书大字熠熠闪光。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后悔在山塘老街逗留了太多的时间,没能早一点过来看看渡僧桥一带的景色。过渡僧桥左转不到200米就是阊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山塘街

灯光照耀下的阊门,流光溢彩,更显雄浑大气和古朴庄重。站在阊门城楼下,一下子想到了《红楼梦》,想到了书中和阊门、山塘街有关的那些文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今天漫步在姑苏城里,看到了阊门、游览了山塘街,唯独没看到葫芦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