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文章先从九一八大案的主犯刘农军被捕后和开封市公安局长武和平之间的一次对话说起,在这次刘农军主动要求的见面中,武和平语重心长:如果你当初不犯错,现在我们应该是同行。而刘农军似乎仍不服气,他依然很自信的说如果他不是顾忌同伙,警察是抓不到他的。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笔者想说的是,鸭子死了嘴还硬!还是武和平另外一句话说的好,你当过警校学生,我当过警校老师。

其实整个九一八大案就是一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较量,双方还没上场就已经分出了胜负。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一.案情梗概

1992年9月18日,河南开封包公湖畔开封博物馆。上午8时30分,服务员打开博物馆明清宫廷用品展厅大门,发现展厅内一片狼藉,几个展柜已空空如也。

8时40分,公安人员迅速抵达博物馆马上展开勘查工作。 随后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胡安太也赶到现场。 经初步勘查确认展厅中有8个展柜被撬,69件珍贵文物被盗走,其中国家一级、二级文物59件。明代宣德年间青花缠枝莲纹盘、明弘治年间黄釉瓷盘、明德化窑回纹三足炉、清雍正年间青花釉里红折枝果纹扁瓶等4件一级文物是我国窑烧青花瓷器中的极品。按当时市场估价失窃珍品总价达到6亿元。这是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文物盗窃案,也是继“蒙娜丽莎”盗窃案后的世界第二大文物盗窃大案!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九一八大案轰动全国,此时刚刚到任开封市公安局局长一职一个月的武和平立下了破案军令状,不破案立刻辞职。

经过周密高效的侦查工作,公安干警首先确定了四个嫌疑人的简单情况,随后根据罪犯遗留物品线索锁定嫌疑人所在地武汉市,在武汉警方配合下,当年12月份就获得直接证据,1993年1月份四个嫌疑人刘农军,刘进,文西山和李军全部归案。

可以这么说,九一八大案非常重大也非常轰动,但其侦破过程却并不是很复杂,所以《九一八大案纪实》这部纪录片只拍了八集,而像《121枪杀大案》足足拍了二十多集。

究其根本,笔者开头就说了,武和平和主犯刘农军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关系,或者说是一个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二,写小说的警察

很多人都对武和平在破获九一八大案之后的仕途不是很理解,他怎么去了公安部当宣传局局长和发言人?其实这才是他的老本行。

在当上公安局局长之前,武和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他从片警开始干起,先后当过户籍警、内勤、宣传干事、警校教师和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可以说他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侦破第一线工作。

那这个文质彬彬的警察如何能高效破获大案呢?其实在武和平的内心里他从来都没离开过第一线,他用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大案”侦破。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这个方式就是写侦破小说。武和平恢复高考后参加了考试,语文得了高分,作文被当做高考范文印刷出版,但他的数学成绩比考零分的臧克家好一些,考了20多分,不幸落榜。

偏科严重的武和平在1982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侦破小说《血案疑踪》,随后这部小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中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巧合的是,在本书中他虚构了犯罪分子偷盗清代双龙宝盒的剧情,为了了解文物和博物馆情况他还特意去了开封市博物馆采风,听馆长介绍了一些博物馆保护文物方面的情况。

具体到九一八大案的侦破过程,武和平在几个地方做的非常出色: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1, 电视悬赏

在现在有些部门对发生案情还藏着掖着的时候,早在1992年武和平就上镜开封市电视台主动介绍案情了,他没有对公众做隐瞒反而将掌握的线索公开展示,同时悬赏五万元征集线索。这个大胆的创举收获颇丰,一个不起眼的门卫主动介绍了自己见过的两个奇怪的人,自称武汉大学教授到开封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的人。随后展厅服务人员也证实了这两个人的存在。这为案件侦破开了一个好头。

2, 缜密分析,排除干扰

在案件刚刚开始侦破时,就有人提供线索说开封博物馆内负责守夜的警犬在案发前一天被人拴上了,拴警犬的正是内部人。如果放在一般人肯定会首先考虑内鬼的问题。而武和平经过缜密分析,通过对现场详细勘察结果判定,犯罪分子肯定是对博物馆很不熟悉的外来人,拴警犬只是巧合。这个判断大胆而且果断,一旦判断错误导致内鬼溜掉他将负重大责任,不得不说武和平确实艺高人胆大。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被红丝绒布蒙住的红外报警器

3,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没有监控的年代,警察破案主要就是靠走访。针对犯罪分子留下的三个物证,玻璃刀,红丝绒布和夹子,武和平发动干警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海捞针,经过排查终于得出了结果:

玻璃刀,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一个个体工厂生产的,共生产了821把,销往长江以北的五个省。

黑色票夹,是上海奉贤星新文具厂生产的,共生产122万多个,主要销往长江以南。

红色绒布,是郑州色织一厂生产的,销往武汉汉口区贸易中心。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在地图上将三个物品销售区域进行重叠覆盖,唯一一个能同时买到三个物品的城市就是武汉。

在得到门卫提供线索之后,开封市公安局在全市所有宾馆招待所排查,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手工过滤了67200人的资料之后,他们发现了署名唐国强、陈纳德等人的可疑住宿资料。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同时再加上郑州市在案发前发生的白色桑塔纳盗窃案和案发当天博物馆墙外停留的白色桑塔纳进行对比,最终锁定了化名唐国强和陈纳德等人的四个罪犯,而武和平也大胆的将搜索重点放在了武汉,尤其是武汉大学附近。

案发后仅仅三个月,这个无头大案就在武汉侦破,剩下的抓捕行动就是按图索骥了。

可以说整个侦破过程几乎都在武和平的掌控之中,整个案件的复杂程度可能都比不上他脑海中的一部小说。

当然,武和平之所以如此顺利破获这个惊天大案,还和盲目自信的犯罪分子有关。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三,自视甚高的前警校学生

九一八大案主犯刘农军,武汉人,曾在武汉市公安学校学习,因盗窃教学器材被开除,随后开始在社会上流窜,他诡计多端被道上称为“计算机”,为了干一票大的,他甚至钻研了文物鉴赏专业。

要说刘农军在本案中有何高明之处,唯一值得说的就是用红色绒布将八个红外警报器盖住这件事,毕竟当年警报器技术含量低放在现在只能用来冲厕所。

虽然刘农军自视甚高,他也认为自己的策划天衣无缝,无奈学生就是学生,他在本案中的表现甚至都不如121的董雷高明,在笔者看来他至少犯下了六个大忌: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1、 去踩点时自称参加“黄河中下游研讨会”。这个虚构的会议是个昏招,一旦被人注意到很容易就能判定他在撒谎,自然就会把目光聚焦到他身上。

2、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搭讪并自称武汉大学教授。杠杠的昏招,一个29岁的名牌大学教授放在什么时候都会让工作人员记忆犹新,这种高级人才毕竟太少了。按照武大领导说的,如果真是二十多岁的武大教授,那起码在武汉大学就没有不认识他的。

3、 登记入住大宾馆,远不如董雷住民房聪明。登记假名用陈纳德和唐国强,两个都是名人,放在浩如烟海的入住登记表中一眼就能注意到。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4、 偷盗白色桑塔纳并挂军牌。他们本来有一辆夏利车,刘农军嫌太慢策划再偷一辆。首先,偷白色桑塔纳并挂军牌也是妥妥昏招。九十年代初桑塔纳就算是豪车了,何况还挂军牌,看起来特别惹眼。警察在侦破过程中发现至少有两波群众在半夜时分都注意到了这辆车。其次,偷盗过程中所用假名仍然是陈纳德,唯恐警察不知道这两个案子是一伙儿人干的。最后,犯案之后不舍得扔掉汽车,继续在武汉正常使用,桑塔纳连军牌都没换,路上被开封市赶赴武汉的干警发现顺藤摸瓜找到直接线索。

5、去博物馆踩点报单位是武汉大学,偷车报单位是武汉某军事机关,登记住宿用的单位是武汉铁路分局。开封市专案组干警赶到武汉时发现,武汉大学、武汉铁路分局居然和某军事机关是挨在一起的,专案组轻而易举将重点搜索区域锁定在不到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很快专案组便衣就在路上发现了那辆白色桑塔纳,顺藤摸瓜一个月就将全部罪犯抓获。

6、刘农军最得意的红布蒙住警报器看似聪明却留下物证,而且三个物证也成了破案的重要线索。这可能也是他对公安干警的决心和努力估计不足。

写小说的警察VS抖机灵的盗贼,回顾经典《九一八大案纪实》

写到这里笔者都想笑了,就按照刘农军这个水平,放在写侦破小说出名的武和平面前真的就跟小儿科一样。

武和平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员之后依然坚持写作,他又先后写了《污点》《掩盖》等侦破题材小说,他没写让自己出名的九一八大案,估计也是觉得这案子名气虽然大,无奈罪犯水平太低,没啥可写吧。

九一八大案也就是当年的特定时期会一时得逞,纵然计划周密一样短短几个月被侦破。时代不同了,放在今天,所谓的九一八大案在监控,DNA,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下其破案时间也许会以天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