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的格律是怎么安排的?

原上草158999305


排律是近体诗(格律诗)的一种。

我们平时聊到遵守平仄的近体诗,一般就是说绝句、律诗,估计有些同学并不清楚排律。这是因为相对于古体诗和绝句、律诗来说,排律实在是有些难。因为难,所以写的人少,写得好的更少,到最后就没什么人写了。

本来排律就是在平仄兴起、推广、兴盛期间用来科举考试的文体。

排律和绝句、律诗的区别就在于句子数量。每句的字数也是分“五言”、“七言”。但是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而排律就是八句以上,也就是至少十句,多则没有限制。

虽然篇幅很长,能装下更多内容,但是并不好写。

平仄

首先,排律是近体诗,那么和绝句、律诗一样是要遵守平仄关系的,要遵守“对”、“黏”的句子关系,绝句四句,都经常有人晕头转向的出律,何况排律那么长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长的情况下保持平仄对应关系,这是第一点难处。

押韵

第二点,押韵。因为是近体诗,所以只能押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那么就必须对韵部中的字非常熟悉了,而且严格用韵,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邻韵通押,不能中途转韵。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很长的诗,只要发生了韵脚的变化,那就是古体诗,不是排律。这是第二点难处。

对仗

第三点,对仗。这一点要求对普通诗歌爱好者来说,接近变态了。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颈联对仗,甚至放宽到只需要颈联对仗,而排律除了首联和尾联,中间不论多长,都必须对仗!这就是排律佳作极少、创作萧条的原因。

到了现在很多朋友连平仄格式都不大清楚,排律的创作基本上只有极少数人为了炫技而创作了。

平仄格律不是镣铐,但是在排律中真的有镣铐的味道。

当然,也有带着镣铐起舞的高手,比如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平仄严合,通篇一韵,除首尾联全部对仗。

这就是排律的格律安排。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排律是近体律诗的一种,在全唐诗中有很多排律,它的特点是,比一般律诗更长。有五字的和七字的,一般律诗最多八句。它则十句十几句,甚至上百句。 它除了句数不限以外,也严格要求平仄、押韵、对仗。而且一韵到底,不得换韵!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先发出来大家看看,然后我说说自己的心得。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元 杨士宏编《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后世因之。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排律诗》:“按排律原於 颜谢 诸人,梁 陈以还,俪句尤切, 唐兴,始专此体,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体,不以锻鍊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贯为尚。”《红楼梦》第七六回:“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中》:“近体一篇,为句凡八,句必属对,音必相间,其溢於八者为排律……排律之长者,韵可累百,是为长排。”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极少。五言排律由汉魏六朝五言古诗演化而来。刘宋时谢灵运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雏形,但体制较短,限于五韵十韵。杜甫以后,方告成熟,体制渐长,声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排律”名称的出现绝非偶然,由唐至元,虽然中间隔了宋金两个朝代,但它是有伏脉的。明代诗人将“排律”名称用于唐代诗体,对唐诗“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讨源的作用。韩国诗人接受并使用排律这个概念大约在明代时期,可见对唐代诗体的认同和摹习是比较迅速的,对明代的诗学观念也是有所接受的,对排律名称的确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元明的唐诗选本、明代诗话中有关排律的论述及明代诗人自身的排律创作,终于使排律名称在隔代确立了。

著名的作品不多,较著名的有: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杜诗详注》卷六)、白居易的《泛太湖书事寄微之》(《后集》卷七)、杜牧《东兵长句十韵》(《樊川诗集》卷二)等。 排律的一联叫做一韵,一共是多少韵没有明确的规定。上了百韵的排律也有所见。

例如,唐排律“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钓。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巳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章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缙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我看了看其他的资料,它的平仄和对仗要求和普通律诗是一样的,说穿了,除去头尾的平仄其格律和五律相同,中间的都是两句一联,当然它的颔颈联可就长多了,但两句一联的平仄和律诗是一样的,就是周而复始,循环的。以上例诗为准,熟悉古韵的亲们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通篇是一韵到底,而且全部平韵!这是近体诗的重要特征,可见难度之大。全唐诗中有很多这样的五字排律,很多亲会把它误认为是不按平仄的古体因为句数很多,这是不对的,全唐诗中大部分都是近体律诗。


诗说大同人文


按照律诗的排法接着写,超过四联,五联以上就是排律。

举个栗子,图片这首诗是我前几个月和朋友聚会写的排律,供说明使用。

这首排律的格律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

1.除了首尾两联不对仗之外,中间所有联皆对仗,这与律诗类似。

2.每一联都要符合不能失粘、失替、失对的律诗准则。

3.不能换韵,一个韵部韵到底,孤雁出群格依然适用。

以上就是排律的要求,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