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秦始皇身穿黑色龍袍?黑色在秦朝隱藏著什麼祕密?

歷史一書生


先秦戰國時代流行陰陽五行之說,各國都有自己的國德,國德分為金、木、水、土、火五德,秦國的國德為水德,水為黑色,故秦國人尚黑。周朝的國德是火德,火的顏色是紅色,故周朝的人尚紅;水能滅火,故秦人認為秦朝替代周朝是天命所歸。水德尚法治,多峻刑,故秦以法治國,秦能大出於天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到: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無仁恩和義,然後合五德之數。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水居北方而主黑色,黑者無畏故能成其大。上古之時,天降洪水,人畜死傷無數,人民避入高山岩穴;農業荒蕪,採織業頹敗,人們退化成了穴居人。當此之時舜帝任命禹去治水,伯益輔之;禹踏勘天下山川水系,最終採用疏導的方法將洪水全部引入大海。禹統領全國民眾疏導洪水,無法規則令不行,令不行則水不去,水不去則民不生。故禹跟伯益制定了“法”,用獨角獸代表行法只有一法,沒有二法;法用來約束全國民眾,依法而行者賞之,不依法而行者誅之,由是天下萬民歸心,同心治水,水患乃除。

治水成功後,舜帝按功行賞,禹被稱為大禹,成為舜帝的繼承人;伯益賜姓為嬴,成為嬴姓始祖,舜帝又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伯益,讓伯益負責馴服鳥獸。鳥獸的羽毛或者毛皮多數為黑色,故伯益常常穿黑色的衣服去馴服鳥獸,久而久之嬴族人就以黑為貴,紛紛穿黑衣。在傳說中,伯益的父親大業是玄鳥的兒子,玄就是黑色的意思,玄鳥是上古神鳥,跟今天的燕子差不多。《史記.秦本紀》中記載到: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因此秦人無論是從祖先角度,還是從治國角度看,都跟黑色有密切的關聯。

秦始皇統一華夏後,認為自己功蓋三皇,德超五帝,於是自己稱皇帝,並形成了一套皇帝衣食住行的制度,這些制度後世基本上都延用了。劉邦當了皇帝后,一切都承襲了秦朝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因此劉邦的帝服也是黑色的,甚至西漢的國德依然是水德,因為西漢的水德擊敗了西楚的火德。隋文帝時,他喜歡用黃色的絲綢,於是用帝服慢慢由黑色變成黃色的了;不過黃色的龍袍在平時可以穿,到了祭祀祖先時,皇帝還得穿正式的黑色帝服去祭祀。由於黃色成為皇家專用色,因此百姓一般都不能用黃色,卻可以放心的穿黑色衣服。黃袍加身也演變成了造反當皇帝的意思。


大秦鐵鷹劍士


在影視劇當中,歷代王朝皇帝穿的都是龍袍,龍袍因為顏色是黃色的,所以又稱黃袍。比如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甚至到了太平天國連洪秀全,恨不能直接用金絲做龍袍。宮殿也修得金碧輝煌,全部都是金黃色。但是很多歷史時期,並非都是如此,比如秦漢。

秦始皇的“龍袍”是黑色的,並不是這樣穿顯得皮膚白,而是和古人認為的“五行相生相剋”有關。


華夏先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觀,就是“五行相生相剋”。先民們認為,天下萬物都是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

《孔子家語·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


天地之性 ,眾勝寡, 故水勝火;精勝堅, 故火勝金;剛勝柔, 故金勝木;專勝散, 故木勝土;實勝虛, 故土勝水。王朝的更替也是如此,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五行德性,比如周朝屬火德、秦朝屬水德、漢朝屬土德。

所以秦始皇認為自己開創的秦朝應該是屬於能剋制住火德的水德,而水德在五行中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秦朝崇尚黑色,秦始皇的“龍袍”就是黑色的。

秦始皇的“龍袍”之所以打引號,因為秦始皇時期還不叫“龍袍”。


秦始皇佩戴的掛著珠簾的帽子,叫“通天冠”,穿的那身黑色的衣服叫“玄衣纁裳”。百官戴的帽子的叫高山冠、法冠以及武冠,穿的是袍服,佩的是綬帶。

《後漢書輿服志》載:“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

黑色是秦朝最高級的顏色,只有最高等級的祭祀用的“大禮服”(龍袍的一種),才可以上衣下裳同為黑色。


三品以上的官員擁有著穿綠袍(木在五行中是綠色,水生木)的特權,而一般庶人穿白袍(金在五行中是白色,金生水,秦始皇是懂得老百姓的意義的),所以老百姓為什麼叫白丁?不是文盲的意思,是打這來的。

其實不單單秦始皇的“龍袍”是黑色的,漢朝的“龍袍”也是以黑色調為主。

漢朝取代秦朝,其實本質上就是繼承了秦朝。所以漢朝認為,自己繼承了秦朝水德,崇尚黑色。所以劉邦做了皇帝之後,穿戴和秦始皇一樣,也是一身黑。

不過炒米更認為,漢朝可能是根本沒考慮到五行相生相剋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劉邦沒懂秦始皇設計服飾的理念。其實即便劉邦懂得秦始皇的理念,客觀條件上也不允許劉邦有奢侈的想法。因為畢竟劉邦的馬車想湊齊四匹一樣顏色的馬都做不到。畢竟國力懸殊,能“山寨”秦始皇的服飾,已然不錯。

事實上漢代的社會,政治安定,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促使生活富裕,穿衣的風氣走向華麗。但是“龍袍”基本上還是承襲的秦制,稍作更改,即“上玄下赤”(上紅下黑)。

漢朝人給出的解釋是,漢朝認為自己也屬於水德,崇尚黑色,但是劉邦斬白蛇起義,宣稱自己是赤帝之子,所以屬火德。所以兩種湊一湊吧。


不過到了東漢,劉秀才確定自己“斬了”王莽這條白蛇,自己的東漢屬於火德,才確定了“龍袍”的主色調為“紅色”。到了東漢明帝永平2年(公元59年),揉合秦制與三代古制,所以仍然保留了黑色的成份,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與朝服制度,冕冠、衣裳、鞋履、佩緩等各有嚴格的等級差別,從此漢代服制才真正得到了確立。

龍袍之所以是黃色的,這得感謝隋朝和唐朝,特別是唐高祖李淵。

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的時候,此時整個中華大地已經經歷了300多年的戰亂和大分裂。所以此刻大一統意義非凡。隋文帝在考慮五行的時候,以象徵天下的土為德,因為土居中央,掌管四方,寓意“天下統一”。


土在五行中是黃色,所以至隋朝開始,“龍袍”以黃色為主。隋祚較短,唐承隋祚,國運恆廣,也以“土德”自居。


唐高祖李淵規定除了皇族,其它人等都不得穿黃色的服飾。從此以後,黃色就成為皇家的專屬顏色,老百姓就沒有資格穿黃顏色的衣服了,違者小命不保。


所以趙匡胤“黃袍加身”,也就意味著如果不造反,就會被殺頭。所以搞得一副被逼無奈的樣子。


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宋朝卻自認自己是火德,所以宋朝皇帝的“龍袍”大多數都是暗紅色的,以至於朱元璋剛剛稱帝的時候,穿的也是一件暗紅色的龍袍,意思是自己繼承的是宋朝的火德。


但是明朝的“文官集團”站上政治舞臺之後,認為中央之國,必然屬於土德。所以又恢復了黃袍。清承明祚,“龍袍”加上了滿族服飾的特點,基本上也以黃色為主。


炒米視角


這是因為秦朝尚黑色,秦始皇崇信由戰國陰陽家鄒衍所創的“五行終始”說。

五行分別是金、木、水、火、土,按照鄒衍的說法,五行分別對應於五德。和五行一樣,五德也是相剋相生的。



秦為水德,尚黑

如何確立“德行”,大抵還是從祥瑞來著手的,比如傳說黃帝時期,曾在首山之巔遇到過一條黃龍,黃色屬土,所以黃帝時期的“德行”為“土德”,尚黃色。

又比如夏朝時期,大禹曾在郊外遇到過青龍,並在所在之地草木茂盛,青為木色,木又剛好克了前朝舜帝的土德,所以夏朝就是木德了,尚青色。

而商朝代夏,又遇上山裡冒出大批貨幣的怪事,所以商朝屬金,尚白色,又剛好克上了夏朝的木德。商朝也是公認的最早經商的時代,現在我們稱做生意的人為商人,就是從商朝傳來的。

後面到了周,周天子曾看到一個火流星在宮殿之上盤旋而去,火克金,所以周朝為火德,尚紅色。

最後就是本文的主角——秦朝了。由於水克火德原理,自然取代火德的自然就必須是水德了。不過秦始皇似乎沒遇到過什麼水德的祥瑞,無奈之下只好去翻箱倒櫃地找典籍,終於找到了“秦文公於打獵之時,偶遇一條黑龍”的記載。

黑色屬水,所以秦始皇一錘定音,“秦屬水德,尚黑色”,還把黃河改名“德水”,以表現自己取代周朝的正統性。

不過這套理論也不過是用來自我包裝的,漢初劉邦也崇尚黑色,有祭拜黑帝的風俗,這下子,又把秦朝改為了“閏統”,就是意料之外的統治,不在五德之中了。


狐史首丘


我的回答:這麼想都是讓清宮劇害的,看現在的清代宮廷劇,不只龍袍是黃色,皇帝的日常用品也都是黃色,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一個色!

先來看一個人,鄒衍(約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戰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相傳墓地在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街道郝莊村。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有鄒衍的記載。假如你看過古天樂版的《尋秦記》,對鄒衍肯定不陌生,他是大美女琴清的師傅。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五德中,金德服色尚白,水德服色尚黑,火德服色尚赤,木德服色尚青,土德服色尚黃。按照鄒衍的說法,五行代表的五種德性是以相剋的關係傳遞的,他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秦朝之前是周朝,周朝是火德服色尚赤,水克火,秦朝是水德服色尚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龍袍顏色自然就用黑色了。

這是《五德終始說》相剋理論系統,在後來的發展使用過程中,還有一種《五德終始說》相生理論系統,具體使用哪種理論,就看當時當皇帝的個人喜好了。比如說清朝,並沒明確官方定調,屬於哪一德,但是“黃色”這事成了皇帝專用色,其他人一律不得使用。

按照相剋理論:明朝為火德,清朝為水德,民國是土德。

據說林語堂先生當年曾經拿青天白日旗開過涮,說青天青天,這旗主色是青,那民國該是木德。水生木,清朝是水德,民國是木德,這是按相生理論來解釋。


澄衷蒙學


簡單點說,秦朝統一六國前的統一政權是周朝,秦朝剛建立時,天下民心不穩,有人趁機發出了復興周朝的口號。這種聲音的出現不利於秦朝政權的穩固,恰好那時盛行鄒衍的五行說,《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漢書·郊祀志上》:“今 秦 變 周 ,水德之時。昔 文公 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周為火德,水滅火,故秦朝為水德。黑色主水,所以秦始皇冕服是黑色的,還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



秦始皇頒佈規定,三品以上官員穿綠袍,普通人穿白袍,綠代表木,水生木,白色代表金,金生水。千古一帝還是懂得以民為主,絕不是史書上所描寫的暴君。

關注我更多回答,都很有趣喲!


拾年酒肆


黑色,按五行是代表水。水,在這裡,代表江海之水。反過來,江海又納百川之水,水變成了江海。《道德經》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其意思是:大國如同江海一般,大則處於百川能流入的下游地位;也可比天下雌性母體居下一樣,那是天下交匯的地方也。交:交匯,彙集。水歸大海,猶如“天下所歸會也。”(王弼注《老子道德真經》)這就意味著天下歸附於大秦,大秦統一了天下。水,最終都向東流歸入大海,而“朝東萬水自滔滔”。這又象徵秦國統一天下後,猶如百川滔滔之水一樣,滾滾向前發展。這樣,秦國就強盛起來了。水,在這裡又代表了秦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秦國是天下最強霸,可以左右天下。水,五行方位在北,象徵北斗,眾星必環繞。而在當時,只有秦始皇能統一天下。“一”為水、為奇數、為天之大數,代表天,象徵天子。所以只有秦始皇身穿黑色龍袍。這就是黑色隱藏著秦國統一天下的奧秘。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秦始皇最愛穿的是上黑下紅(泰卦,上坤下乾),這是秦時最尊貴的穿法。

中式婚禮,紅衣黑傘(泰卦)。

日式賤籍傳承者(妓),至今傳承穿下黑上紅加紅傘(否卦,上乾下坤)。【我看到網店有賣這種仿日式妓服的時候,是覺得非常辣眼睛的,好在各種漢服圈子裡至今沒人這樣穿。】

古人最初制定,不同人不同場合,衣服顏色排布不同,可以理解為,是最初術師在不同職業的人身上看到的不同的陰陽二氣能量排布,警醒世人,幸福於不幸,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後世的古代衣服,並不非常講究顏色排布,畢竟它對常人無用。

純黑(坤卦),有延壽的意思,喪禮壽衣棺材都是黑色,本身是吉利的,但是因為用在喪禮中,久了國人以為不吉利。在法術中,法相烏木的時候,只花一兩分鐘的時間,通體會如白玉色,世上的玉人,多是法相烏。


麼麼兔小小隻


我也是穿黑色的皇袍,我的皇袍也是黑色的!青鸞的也是,就鳳凰的,偏淺色,還有一點紅!就是謝乾最鄙視的那種顏色!叫做鳳於九天!


徐濤濤濤總


只有秦始皇穿黑色龍袍?沒有的事兒。秦始皇信五德終始,周為火德,秦為水德,水克火。而水為黑色。

漢劉邦直到漢武帝,都認為漢才是水德,所以也穿黑色龍袍。


趙日金141


秦朝尚水德,服飾為黑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