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務中心 讓義烏沒有難辦的事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來,義烏實招頻出,通過“刀刃向內”、倒逼改革,不斷得以提升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市行政服務中心是群眾辦事的服務平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戰場,過去一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績如何?當“對標自貿區、幹實試驗區”的戰鼓擂響,當“最多跑一次”改革爭當全省第一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市行政服務中心要如何繼往開來再發力?4月9日,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朱彤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翻開市行政服務中心2018年的成績單,一組組數據著實亮眼:精簡權力事項411項,年減少群眾辦事近82萬件;削減辦事材料63.5%,項均材料減少至1.79份;取消證明材料270項;“義網通辦”平臺網上辦結率達83%;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削減54%;16個部門300餘項事項實現多點辦理,設立鎮街、村社“義網通辦”導辦點211個;行政服務中心辦事人流從日均9000人次減少到3700人次……在全國率先建成“無證明城市”、實現全省首例“標準地”拿地即開工項目、開設全省首個“跑一次沒辦成投訴與代辦”窗口、“義網通辦”項目入選全國50強……

一項項務實的改革,一條條改進的舉措,改出了“最多跑一次”的“義烏服務”“義烏速度”“義烏樣本”。“雖然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群眾的期望還有距離。2019年,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朱彤說,面對成績需不驕不躁,對問題也需直視,不可迴避。

在今年春節後召開的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市委向全市發出了“幹部幹事不受禮,群眾辦事不求人”的宣言,指出幹部幹事不受禮、群眾辦事不求人,治本之策在於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具體要做到“六個一”,即辦事一次不跑,需求一號響應,監管一網通管,政策一次到位,信用一網通享,服務一生相伴。

“這‘六個一’工程就是我們今年的工作總路徑。”朱彤介紹,今年,行政服務中心將以辦事一次不跑為重點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著力提升窗口服務,打造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

路徑、思路都清晰,具體工作怎麼做?在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朱彤用現場給出了答案。

在行政服務中心二樓,記者發現,原有的窗口已經被調整,現場不見工作人員,只有部分引導人員正指導市民使用自助電腦和自助機辦理事務。“年初,我們辦事窗口有2層共240個,調整後只有1層共119個。”朱彤介紹道,這正是今年行政服務中心推進“四無一網一體系”中的具體舉措之一。

所謂“四無一網一體系”指的是事項無需辦、材料無紙化、無“黃牛式”的代辦中介、受理無差別,加快優化“一網通辦”,科學謀劃中心佈局。按計劃,今年要實現三類無需辦事項100項,年底前80%以上辦事材料和辦理結果無紙化,80%以上民生事項實現“一證能辦”,90%以上的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全科無差別受理,70%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

“通過考察學習,我們認識到與國際國內先進地區相比,我們在企業服務和自然人服務上還存在差距。”朱彤說,在去年探索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將改革的目光聚焦在企業和自然人全生命週期服務上,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通過梳理企業從登記到註銷的全生命週期事項,在企業開辦、施工許可、房地產交易、用水用電用氣、獲得信貸、納稅服務等營商環境重點領域開展一系列便利化行動,並按照自然人全生命週期的發展,梳理自然人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主要階段所需辦理的行政服務事項和證件,在落戶、就業、入學、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

改革改什麼、改哪些,關鍵看群眾的需求。今年,市行政服務中心還將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水、電、氣、通信等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同時在市級平臺和14個鎮街平臺設立“不見面開標大廳”,實現全流程網上交易系統和無紙化運作,在部門間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鎮街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方便群眾“就近辦、多辦點”。

改革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的理念是讓義烏沒有難辦的事。”朱彤說,奔著這個目標,市行政服務中心將腳步不停,在改革的路上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