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父母才会陪伴孩子成长?如何陪伴才正确?

根本家庭


父母陪伴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作为一个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所有的生活技巧都是在父母身上学来的,所以说孩子就是孩子的影子。因此,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十分注意,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理性,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要懂礼貌,要对人友好,要孝敬老人,不要再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说脏话。

除了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之外,父母还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孩子,用大人的价值观来评价孩子,以一种高姿态来命令孩子。其实做父母的应该知道,大人跟孩子的世界不同,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心思,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假如大人非要按照他们的思想来塑造孩子,这样定让孩子心中有所愤怒和不快。另外很多家长在处理矛盾时,只是让自己方便,完全不管孩子的想法,这是十分错误的。

位置不同风景也不同。假如父母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思考,便会看到很多我们不能接受的事情,其实是孩子的本性;当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并且只有这样做,家长才能真正理解孩子,从而让孩子心中的想法有所改善 。

1,学会换位思考,要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

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做法就是单纯的互换位置,不容易做到。其实并不是这样,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要求真正的为他人着想,能够理解他人。也就是说家长要处处为孩子着想,用尽力气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家长可以这样问自己,我们小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想让父母怎么做呢?如果一直这样做,父母便会感觉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缩小了。

2,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贪玩不学习是每个家长都会抱怨的事情,却不知这是孩子的一个天性;很多孩子天生性格内向,不擅长跟别人交流,父母总是说孩子很傻很笨······这些其实都是他们不了解孩子。要真正地为孩子想、为孩子做,就需要真正全面细致的了解孩子,而不要把孩子的天性压在自己的权威下。

3,学习孩子的有点,作进一步挖掘

假如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理解,不知道孩子的想法,肯定也就做不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今的孩子和之前的我们,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之前有很多不同。他们是崇尚民主自由的新一代,这些都是比父母先进的地方。所以家长要把自己陈旧的观点扔掉,跟上时代的步伐,然后去适应孩子。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才会有可以相互说的话。只有父母知道孩子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让孩子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我们才会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父母与孩子之间才不会有隔阂。作为一个朋友陪伴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明翰的妈妈



765375546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父母才会陪伴孩子成长?

我个人认为只要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陪伴孩子的成长。即使夫妻双方离异了,只要心里都惦念孩子,都会采取各种方式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即使自己的肉身无法陪伴孩子的每一天,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关注孩子的成长,例如书信、网络媒体、通信工具等。

如果我们仅仅简单的理解“陪伴”二字,只是在孩子的身边才叫陪伴,那就太狭隘了。不知题主朋友是否看过《傅雷家书》,傅雷尽管没有陪伴在孩子的左右,但他的每一封家书都饱含深情,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给予了深深的祝福和指路的明灯。

只要心里有孩子,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的成长不孤单,孩子的人生就会散播阳光,拥有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下孩子,仅仅给孩子物质上的财富,其实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但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个问题~~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确?

回答这个前我们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即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我们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我觉得我们就能够知道到底该怎样陪伴孩子的成长了。

第一,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最为关键的。尤其在关键的生理变化期而引起的心里变化阶段,作为父母必须认真对待,耐心引导,否则我们的孩子会误入歧途。孩子的心理变化往往是与生理变化相左右的,所以这方面父母双方都必须尽心尽力。男孩子需要父亲的引导和陪伴,女孩子需要母亲的陪伴和引导!

第二,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在逐渐形成时期,更需要引导,这一阶段主要是指高中阶段,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这种判断能力来源于父母的日常生活,如若我们在家里怨气冲天,天天抱怨社会、抱怨国家、抱怨单位,那么孩子一定也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充满抱怨,甚至敌意。所以说家庭教育风气往往养育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父母,孩子往往变成了父母的缩影。

第三,孩子较为重要的生理变化期更需要父母身体的陪伴。如果简单的通过书信等通信手段就未必起作用了,特别是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对异性的好奇,对异性的渴望,如果这时候就更需要父母手把手去教,心对心去说了。

总之,什么叫“正确”的陪伴呢?在我看来就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关键期不能缺席;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例如受了委屈或者需要帮助时)你不能缺席;在孩子渴望心灵沟通时不能缺席。满足孩子的吃与穿,这是动物性本能,满足孩子精神的富足才是父母应该多多做的!

判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真正的陪伴,我认为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孩子的心里话是否有对象可以倾诉?二是孩子是否愿意和你在一起聊天玩耍?


五谷馨香


习惯会主宰人的一生,父母应该通过正确引导和监督,来养成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刚上学的孩子应该培养有专心听讲的习惯,定时做事情的习惯,定量完成事情的习惯,自我调整的习惯,复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完成作业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思维的习惯等等。下面就说说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引导:

一、说到做到 坚定不移

给孩子制订了学习计划,就监督孩子定时定量地去完成;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就会自动自觉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一旦形成习惯,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孩子对学习也就会产生兴趣了。

二、培养专注力

专心致志的学习是孩子必须养成的习惯。小朋友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孩子一心不可二用。

三、自我调整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已经认识到打游戏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了,可是一靠电脑或手机,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他们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四、偶有偏离 及时调整

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家长要严格监督孩子,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五、消除干扰 排除故障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像火箭的发射,先是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一旦进入轨道,就只要作好及时调整就可以了。

总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只要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培养和监督下,主动地改变,刻意的完善,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么将来面对社会就会事半功倍。


枫慧教育


什么样的父母才会陪伴, 我认为所有的父母都会陪伴。只不过很多父母会有很多借口(要挣钱 ,做生意等),怎样陪伴孩子,应该从任何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伴是要有原则的,有些是需要锻炼的大人要放开手脚,最主要的是陪伴不是口号,要亲力亲为。才会有效果


一曲醉仙


懂事的父母!以身作则。


明越清泉


陪伴,现在都将就亲子阅读 亲子互动。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用头脑去生活


有爱心,有耐心,有时间的父母。

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想法,这种陪伴才是正确的。


老姜辣汁


工作赚钱的同时抽空带孩子出去玩,晚上回家多陪伴孩子


大埔妹子


有爱心,有责任心,而且综合素质较好的父母。才能更好陪伴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栋梁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