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是作品集创作新生最容易栽跟头的第一个坎儿:很多同学们面对调研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有很多同学在调研阶段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发现一无所获。
创作初期项目的进展本来就有些磕磕绊绊,如果初期这个坎儿迈不过去,很容易导致心理防线崩溃。
那创作过程中究竟要如何建立正确的认知,快速上手调研呢?
下面我们收集了国内外几个优秀且典型的建筑设计调研案例,希望这几位“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通常被用来调侃厉害的人)的调研方法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帮助大家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
01什么是前期调研
调研是整个设计项目最初期的创作阶段,需要同学们针对项目相关的事件进行背景研究、数据收集、问题概括等准备性的活动。
部分国内的设计教育,由于课程时间紧张,通常会压缩前期调研的时间,使得同学们对调研这一阶段非常不重视,认为做设计,一上来先提概念,再通过对概念的推敲生成设计方案。但是,没有深度的调研,何谈项目的合理性,概念又从何而来?
因此,详尽的调研,能帮助设计者充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相关条件、未来发展趋势,调研结果决定了项目的区位优势、材料选择、构筑方法等。调研结果对设计方向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
同学们可以把设计当成一场侦探游戏,前期调研就是对案件所有细节的收集,有了这些“证据”,才能对案件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演绎和推敲,进而抽丝剥茧破获案件。
汉艺2017届G同学,获AA、RCA 建筑设计offer02调研内容是什么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侧重点,下面主要通过此次策略课的主题“灾后重建”进行分析整理,一般情况下,灾后重建项目的调研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材料和结构。
1. 自然条件
- 地形条件:高程变化/地势(topography)、坡度坡向等。灾害频发的地区,地形条件通常比较特殊:如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一般为大陆板块的交界区,高差和地势起伏较大。
- 土壤条件:表层土壤类型、有无污染。灾后由于雨水冲刷,土地的盐碱度和土壤微生物含量会有很大变化。
- 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有无表象的特殊气候类型(暴雨/干旱/火山/大雾/飓风等)。这点会对重建项目带来很大的影响。
- 水文:河道、海洋、水质、堤岸构成、降雨。暴风、寒流、暴雨等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水文变化。
- 植物条件:植被种类、生长状况、群落结构,植物物理特征。这一点深刻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材料的使用。
- 生存条件:食物来源(食物种类分类)。地区内,原有的食物来源如畜牧、种植、渔业是否会有变化。
- 其他条件:风、光照等等。
2. 人文条件
- 基础设施:类型、构成、分布/站点(通讯/高压线等)
- 建筑物:建筑特征/功能/景观节点等
- 交通连接:交通路线/交通站点等
- 历史文化:背景、特殊历史节点、战役、名人趣事、文化特征、节日习俗、民风民俗、历史建筑等
- 看不到的关系与网络:社会关系/经济体系/产业/等
- 生活方式
在调研时如果能考虑到以上大部分的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自己接下来的创作需求,比如下图中RISD学生的作品案例:
该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复杂的区域重建项目。在调研自然条件时,学生了解到事件发生在斯里兰卡的拜蒂克洛,由于30年来海平面上升,经常发生海面风暴,河道流域也产生变化,导致人们原本居住的地方土地盐碱化程度加剧。
在调研人文条件时,学生发现30年前的战争和现代亚洲经济的不断增长,教学区和经济区逐年迁移,使得人们不得已要从原来的生活聚集区转移到东北部地区。这就是此案件的综合背景分析。
3. 材料与结构
材料及结构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两个极具多变性的设计因素,因此,对两者特性的调研必不可少。下面以建筑大师坂茂的纸筒建筑为例,简要分析材料的特性:
- 承载荷载与直径和厚度进行了精确的匹配,并将纸筒浸泡,在表面涂上聚亚安酯,达到防水防潮防火的作用
- 而纸筒本身的优点例如源自木材的自然本性,温和优雅
- 中空质量轻,便于搬运与组装,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批量生产
- 纸材料绿色环保,可回收性好,纸筒可以拆除,方便异地拼装
坂茂的建筑形式多样,阵列式、栅格曲面式和框架式是他的常用构筑形式。其中框架式是在灾后建筑中最常用的,它具备搭建迅速、便于拆卸等特点。
再如,坂茂设计的四川成都华林小学,采用了简单的框架式结构作为连接形式,柱子和梁的承重构件是纸筒,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由预制的十字木节点连接固定,然后用钢索拉结,保持稳定性和整体刚度,再通过纵向纸筒的连接形成整个屋子的框架。
这种仿人字木屋架的支承框架,并未采用我们熟悉的榫卯连接方式,而是充分
利用膨胀螺丝等工业连接方式,既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又有一定的伸缩度。另一位灾后建筑大师谢英俊曾提出了永续建筑的观点,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用“互为主体‘’的思路迎合灾民的实际需求。他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就地取材、低成本、适用技术以及建立开放式构造体系。
他首先降低成本与技术门坎,让当地群众参与到家乡的重建中,同时为弱势族群提供生存权与工作权,因此他的建筑成果极具族群文化的多样性。材料主要选择轻钢龙骨,搭建方式也十分简单易上手。
03案例分析
下面再通过几个案例帮助同学们融会贯通,更全面的理解前期调研在项目中的应用。
案例1
该项目获GSA建筑offer的汉艺17届学员G同学,其在分析北京的降水问题时,将北京的降雨进行分类,按照年份和地区及降雨量,通过不同的图像分析立体全面的展示了出来。
案例2
在康奈尔学生的这个项目中,设计者主要针对了社会和历史因素进行了调研。在分析旧街区问题时,学生将街区受到人为破坏的原因,与多年来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
案例3
这是一个尼泊尔地震重建项目,考虑到尼泊尔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学生选取了地震重灾区中的一个主要宗教,对他们的文化进行详细剖析,并将提取出的概念和从宗教关系引发而来的思考结合在一起。
同时,在详细的调查研究中,设计者了解到了尼泊尔震后的救援物资大多被装在塑料箱内,因此有很多的废旧塑料箱可以被再次利用。设计者将塑料箱当做建筑构造的主要材料和单体结构,通过不同的形式组合,形成了新的庇护结构,做到了极好的废物利用。
地震发生的部分灾区种植着大量的青稞,地震发生后青稞无人看顾。设计者把这些青稞、稻草和秸秆收集起来,当成主要的材料,覆盖在他们设计的原型建构筑物上,作为给孩子们设计的幼儿园建筑的基础形态。
另外,设计者添加了轻便的C形轻钢,搭建了球形的维护框架,巧妙的将收集起来的秸秆稻草和保温的泡沫棉结合在一起。虽然需要借助灾区外的建筑材料,但构造精巧,更加牢固,使用更长的时间,更具备建筑的永续性。
上述内容主要为同学们介绍了在面对灾后重建等这类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前期调研,以及调研时该着重关注哪些方面。
希望大家在掌握调研的方法后,能够举一反三将其运用于未来的设计项目中,从而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集。更多艺术留学与作品集创作疑问,可微信关注康石石公众号:kang-shishi后台咨询。
閱讀更多 康石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