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哪些原因诱发的?又有什么哪些十分有效的防治管理技巧?

农技小背篓


小麦赤霉病发生和流行必须具备三要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病害三角包括寄主、病原和环境,三要素必须同时满足小麦赤霉病才会发生和流行。通过分析三要素来阐述小麦赤霉病为什么容易发生和危害。



1、寄主(小麦)。具研究,现在的小麦品种尚未发现对小麦赤霉病免疫的品种,这也就意味着小麦赤霉病可以侵染任何小麦品种。

2、病源(小麦赤霉病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源广泛存在。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小麦连续多年种植,田间菌源经过多年累积,菌源量逐年增加。二是小麦赤霉病病菌寄主广泛,不仅侵染小麦,也可用侵染大麦、玉米、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造成小麦赤霉病病菌无处不在。三是秸秆还田、秸秆禁烧(小麦赤霉病病菌通常以腐生状态在旱地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秸秆上越多越夏)等外在因素影响,造成初始菌源量增加。

3、环境。小麦赤霉病抽穗扬花期长期处于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5%以上,又遇3天或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时,病害极易流行。


通过以上三点分析,寄主和病源都满足流行条件,环境成为能否流行的关键。大家都知道各地小麦播期不一致,导致生育期也不同,这就造成小麦扬花期跨度时间长,而4月份又是雨水逐渐增多的日期,这个时间段小麦扬花期很容易遇见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这就为小麦赤霉病流行满足了条件。

从以上三点分析,气候环境是小麦赤霉病能否流行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时候为什么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的原因。具体防治技术可参考作者以前的回答。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谢“农技小背篓”的邀请。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很复杂,诱发因素很多,更为重要的是几个【助纣为虐】因素,加重了赤霉病的发生程度:

➊大部分的农资经销商对真正的农业科技,“不懂”或“不真懂”或“真不懂”,90%以上的人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或几十年前的认知水平。

例如:脑子想也不想地说“见花打药”,以及他们店里“什么赚钱就卖什么”,不管什么“省钱又高效”【不能站在农民角度考虑问题】。

➋当前对赤霉病预防【重在预防】,很多措施是“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有的所谓的“三农人士”竟然还“无知者无畏”地让农民使用多菌灵——这不是加重赤霉病毒素么?【见周明国教授的研究结果】。

➌多年的秸秆还田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功不可没【土地更肥沃,更利于庄稼的持续增产】,但是,也导致了赤霉病原菌的积累和“常年在田间潜伏”。

➍小麦前茬的夏玉米,很多的品种“感病”加大了耕地里面的菌源基础积累。

➎小麦“打野麦”的除草剂在春天喷施是一个误区,对小麦产生药害,植株抵抗力弱,病害重【应该在春节前使用】。

➏喷药的药液用量“严重不足”,导致“白费药”——试想,小麦亩成穗最多500000以上,折合一平方米有700多个穗子,也就是说【普通家里一块地板砖的面积,有500个左右的麦穗】——大家想想,你用的药液,能让每个穗子上都有杀菌剂保护层吗?

等等。

不再多说原因了,下面说说“十星科技”的多年指导的实践经验【二控八防】技术要点,受到农民欢迎【这是根据中国最大的智慧经典《孙子兵法》的“十倍围之,五倍攻之”的理念而成,好的成份都用上,对小麦“不好的”都预防了——让小麦“吃上自助餐”】。

1️⃣小麦返青后,采取4种杀菌剂(80%戊唑醇+10%苯醚甲环唑或25%氰烯菌酯+25%吡唑嘧菌酯或80%乙蒜素+24%噻呋酰胺或80%乙蒜素)+2种杀虫剂(阿维菌素+哒螨灵)+“影响力”多抗增产剂+“蓝色晶典”一补六多元微肥【附带渗透剂或增效剂】,喷施一次,不但可以压低小麦田间的赤霉病菌源(见图二),而且同时预防“四大烂根病害”,兼治红蜘蛛和灰飞虱,防冻,防倒,防干旱胁迫,防盐碱危害等8个方面的威胁。

2️⃣小麦抽穗后,扬花前【一定要在“扬花前”,因为杀菌剂喷施后需要时间吸收和运转】,采取“双份戊唑醇”+双份“乙蒜素”+高效菊脂(折合100%纯药不低于1克纯药)+吡虫啉或噻虫嗪(折合100%纯药不低于2克纯药)+蓝色晶典50克+爆发力多抗增产剂40克【附带增效剂和渗透剂】,喷施一次,重点预防赤霉病,兼治吸浆虫和蚜虫,同时多其它威胁小麦的多种不良因素“统统预防”!

一定要注意用药液量,相当于给麦穗“穿上盔甲”保护层,越匀越好!

一般扬花前没有风雨或阴雨或大雾,不需要再喷【黄河以北麦区,基本就OK啦】。反之(特别是黄河以南麦区),5~7天内加喷一次杀菌剂即可(4种成本约4元)。











十星科技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为害主要是于感病品种,菌源量及宜感生育期抽穗扬花期于赤霉病孢子释放高峰期吻合度高(其实就是抽穗扬花期间阴雨天多田间湿度大)影响引起。具体诱一般又可以细分为以下方面

1当前小麦品种多不抗赤霉病。一般穗型细长,籽粒稀疏的品种不利于赤霉病发生侵染,但是高产品种都要求是穗粒数排列紧密,穗粒数多。2小麦播期不一致,同时田间生育进程也多不一致,抽穗扬花延续时间长,增加了侵染机率。3普遍存在偏施氮肥,播量大,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或长势弱,抗病性差4秸秆禁烧影响,秸秆还田比例扩大,田间菌源量积累增加,菌源量充足,能满足大发生条件。5灾害性天气频发,比如倒春寒,低温干旱,多雨等都会加重赤霉病发生为害。6抽穗扬花期间浇水,或抽穗扬花期间雾霾结露天气多,对赤霉病发生为害有利。7不及时喷药预防也是诱发为害重要因素。

赤霉病为害会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绝产绝收。常用的有效措施多为

1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即选用开花期比较短品种,适期播种,缩短开花期,避开抽穗扬花期多雨天气。2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保持水肥供应均衡,防治好其它病虫害,培育壮苗,增强抗逆性抗病性。4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减少秸秆外露,能降低田间菌源量,5适期喷药预防。见花打药,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感病品种或田间开花期不一致品种,首次药后5-7天需要再喷施1-2 次。6选用对路药剂。一般要选用效果好药剂,比如丙硫菌唑或氰烯菌酯己唑醇等并加入安融乐喷施,即可提高防效,药后一小时遇雨还不影响防效。总之,具体可以参考前两天的回答的怎么防治赤霉病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