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學常識:萬人空巷“坑”萬人,收藏學習!

1997年高考語文題中有這樣一道判斷題:“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是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相當多的考生幾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肯定判斷,結果統統為此丟了3分。寶貴的3分,對某些考生來說,也許因此上不成了大學!不禁令人喟嘆:這“萬人空巷”真是“坑”了萬人!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學常識:萬人空巷“坑”萬人,收藏學習!

“萬人空巷”成語的最早例證,一般都引自宋·蘇東坡的《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餘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之四:“天台桂子為誰香,倦聽空階夜點涼。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從此詩來看,“萬人空巷”指的是為了看錢塘大潮,當時的杭州城內各個里巷內的人,全部都走空的盛況,即“傾城而出”的意思。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學常識:萬人空巷“坑”萬人,收藏學習!

對於“萬人空巷”,詞典的解釋如下:

1、2000年版《應用漢語詞典》釋為:“成千上萬的人擁向某處(參加盛典或觀看熱鬧兒),使里巷空闊冷落”。

2、2001年修訂版《新華詞典》釋為:“人們都從家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的盛況”。

3、《辭海》則解釋為“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萬人空巷”使用混亂的根源

“巷”字,其古義有“住宅”的意思。古謂裡中道為巷,亦謂所居之宅為巷。在現代漢語中,“巷”只指“較窄的街道”。

實際上又因成語“萬人空巷”保留了“巷”的“住宅”古義,偏偏這一古義不僅不被權威辭典所揭示反而一直誤解為今義。這歧中有歧,恰恰是造成“萬人空巷”使用混亂的根源。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學常識:萬人空巷“坑”萬人,收藏學習!

成語示例

1、此時路旁看的,幾於萬人空巷,大馬路雖寬,卻也幾乎有人滿之患。——(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

2、波蘭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給了我們以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們現在還能夠清楚地回憶起在波蘭各地多次看到的動人場面。儘管下著大雪,人們萬人空巷地出來歡迎我們。

他們從四面八方圍攏上來,爭著向我們獻花,同我們握手。他們唱著著名的民歌“讓他在我們中間活一百年”,向我們表示歡迎。這種景象是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周恩來《關於訪問亞洲和歐洲十一國的報告》

中國人易誤解的文學常識:萬人空巷“坑”萬人,收藏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