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万人空巷“坑”万人,收藏学习!

1997年高考语文题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相当多的考生几乎不假思索,就作出了肯定判断,结果统统为此丢了3分。宝贵的3分,对某些考生来说,也许因此上不成了大学!不禁令人喟叹:这“万人空巷”真是“坑”了万人!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万人空巷“坑”万人,收藏学习!

“万人空巷”成语的最早例证,一般都引自宋·苏东坡的《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之四:“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从此诗来看,“万人空巷”指的是为了看钱塘大潮,当时的杭州城内各个里巷内的人,全部都走空的盛况,即“倾城而出”的意思。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万人空巷“坑”万人,收藏学习!

对于“万人空巷”,词典的解释如下:

1、2000年版《应用汉语词典》释为:“成千上万的人拥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

2、2001年修订版《新华词典》释为:“人们都从家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

3、《辞海》则解释为“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万人空巷”使用混乱的根源

“巷”字,其古义有“住宅”的意思。古谓里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在现代汉语中,“巷”只指“较窄的街道”。

实际上又因成语“万人空巷”保留了“巷”的“住宅”古义,偏偏这一古义不仅不被权威辞典所揭示反而一直误解为今义。这歧中有歧,恰恰是造成“万人空巷”使用混乱的根源。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万人空巷“坑”万人,收藏学习!

成语示例

1、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2、波兰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了我们以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现在还能够清楚地回忆起在波兰各地多次看到的动人场面。尽管下着大雪,人们万人空巷地出来欢迎我们。

他们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争着向我们献花,同我们握手。他们唱着著名的民歌“让他在我们中间活一百年”,向我们表示欢迎。这种景象是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周恩来《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

中国人易误解的文学常识:万人空巷“坑”万人,收藏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