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萬貫家財”,到現代值多少錢呢?

方孔小劉


古代形容一戶人家十分富有時,常常用“萬貫家財”來形容,但萬貫家財畢竟是沒有經過量化的形容詞,很難看出到底有多少資產。

在此,我用等價轉換的方式來計算,以此彰顯萬貫家財的真實實力。

銅錢是秦國發明創造的貨幣,也是古代最常用的貨幣,俗稱“文錢”。除過銅錢做貨幣外,還有銀子和黃金充當貨幣,但因為黃金的面值很大,普通人家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它,即使整塊的銀子也很少用,都是分成碎塊購買大件物品。

銅錢在各個朝代的購買力不太一樣,但基本上相差不大。《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在明末清初,1斤大米賣10文錢,1文錢可以買到散酒和食醋各兩碗。可見,1文錢還是有些購買力,作為日常生活的貨幣,還是綽綽有餘。

但由於銅錢是面值小的零錢,出門採購較多東西時,必須大量攜帶,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所以,為了攜帶方便,古人就把銅錢用麻繩串起來,一串也就是俗稱的“一貫”。不同朝代,不同地區對一串的概念也不一樣,從700文到1500文都有,在此,取中間值1000文為一串為準。


唐代物產豐富,貨物琳琅滿目,老百姓購買東西比較方便。1000文錢價值等同於1兩銀子,可以買到20石大米,唐代1石為59公斤,可見,一貫錢可以買到1180公斤大米。如果按照現在普通大米價格6元每公斤計算,唐代一貫錢相當於現在的7080元。

如果一個人有萬貫家財,那麼7080元的1萬倍就是70800000元,絕對算是大富豪了。

唐代大詩人李白花錢如流水,據記載,他就是有“萬貫家財”的主兒,也難怪人家花錢從不心疼。


鴻鵠迎罡


這只是一個虛指,形容錢財多而已。就如過去說人妻妾成群一樣,人如何以群計?

再說萬貫家財。

通常,這是指的錢幣。

自秦使用半兩,漢代使用五株錢,隋唐之後基本使用今天熟悉的天圓地方的錢。

但各時期流通的錢也有不同,本朝標準制造的銅錢是制錢,清錢。同時還有舊錢,鐵錢,小錢,私錢,海外偽錢,藩國錢,價值不一。

此外,各時期一貫並不相同,比如宋代銅錢就有770文一貫,900文,1000文等標準。

同時,宋元流通交子寶鈔交鈔,紙幣面額也是貫,但紙幣因無準備金而被氾濫發行,一貫紙幣能兌換3成銅錢都是好的,元末甚至已經屬於廢紙,百姓拒絕使用。

而明代之後,一條鞭法規定國家法定貨幣是庫平紋銀50兩,銅錢降為輔幣。而銅錢價值因白銀流入流出而變化極大,宋代銅錢大約1500文兌換一兩白銀,明末大約千文,1800年鴉片貿易之前只大約850文,鴉片戰爭時期已經達到了1100文,咸豐時期是1600文,1900年高達2200文以上。

所以,萬貫家財,想想就好,當作是今天的億萬富翁就可以了。


四川達州


家財萬貫,往往形容一個人很有錢。

我們以古錢幣在現在的價值來計算看看1萬貫錢現在是個什麼概念。

由於各個歷史時期,一貫錢或者一吊錢具體折多少枚小平錢不一樣。我們不是做研究,純粹好奇心,為了方便計算就按一貫錢=1000文小錢算,來看看現在值多少錢。

1萬貫=1千萬枚小平錢

我們隨便選幾個歷史時期計算,看看1萬貫古錢幣,現在的價值。

1.唐朝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早期和中早期,早期厚重,鑄造精美,中晚期薄,工藝弱於早期。價格相差也大,唐坑開元好品一般5元一枚左右,宋坑開元一般1.5元一枚左右。我們折中算2元一枚的開元通寶,那麼1萬貫開元通寶現在值2千萬元!

2.北宋小平錢。

北宋小平錢,年號多,價格也不一。小平靖康,小平崇寧,小平宣和元寶咱們不算。(靖康小平目前存世量估計也就小几十枚,要是有萬貫那也不值錢了!)以普通的小平元豐,熙寧算,現在價格在1.5一枚左右。那麼1萬貫北宋小平普品現在值1.5千萬元!

3.明永樂通寶

明錢小平錢除了崇禎小平,洪武小平稍微便宜點外,其它品種基本在幾十,幾百一枚。南明錢中,小平錢除了三番錢利用洪化昭武便宜點外,其它的品種也是在幾十幾百一枚。我們以永樂通寶為例,現在好品永樂通寶價格在35一枚左右。那麼1萬貫永樂通寶現在值3.5億元!

4.乾隆嘉慶通寶

清錢中,如果以雍正為例,普通好品雍正現在一枚300元左右,那麼1萬貫雍正通寶現在值30億元!以乾隆嘉慶為例,以平均4元一枚為例。那麼1萬貫乾隆嘉慶通寶現在值4千萬元!

看來無論哪個時期的古錢幣,一萬貫放到現在價值都不菲。古時的萬貫家財,放如今依然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無法企及的。

喜歡古錢幣收藏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起學習探討!



方孔小劉


古人把1000枚銅錢穿起來叫一貫錢。

據王曾瑜先生考證,在南宋80貫錢約摺合:20兩白銀,1兩黃金。

1000文=1貫

80貫=20兩白銀=1兩黃金

10000貫=125兩黃金

1兩=50克

昨天的金價1克=358元

125兩*50克*358元=2237500元

也就200多萬,也沒多少錢。

這裡有個關鍵是古人的萬貫家財只是個大約數,就像今天說百萬富翁一樣。對了,古人說萬貫家財,就等於我們今天說百萬富翁是一回子事。


屯元國學文化


錢的價值,其實是浮動的。一個時代還有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何況千年的變遷。金銀的價值也是這個道理。

民以食為天,不管古代現代,人總是要吃飯。所以用米價來換算,相對靠譜和簡單些。

《新唐書》記載,貞觀四年,“米鬥四五錢”,就按5錢一斗吧。唐代的一斗,相當於現在大約5.9公斤,現在的米價按5元一公斤,則那時候的1錢等於現在的5.9元,一貫1000錢,價值5900元。一萬貫就是5900萬。

《舊唐書》記載,唐代宗的時候,經歷了安史之亂,長安“鬥米千文”,1錢只相當於現在的3分錢,一貫也就是30元,一萬貫就是接近30萬。

在真正的亂世,鬥米萬錢也有,那就更加錢不值錢了。


輕讀經典


萬貫家財是多少錢,這個問題我知道。

首先,這個成語出自元代人寫的散曲《玩玩江亭》:牛璘有萬貫家財,在趙江梅家作贅。可以知道,這個萬貫家財是在宋元時期才最有分量,價值最高。

要弄清楚萬貫家財值多少錢,必須要知道在宋代的等量交換。北宋時期,萬貫是最有分量的。一貫錢等於1000文;到了南宋,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大量的真金白銀成了交換的替代品,導致銅錢大量貶值。南宋末期的一貫錢跌到了770文,同樣銅錢本身的價值也跟著縮水,到明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主要說的是宋時期萬貫家財的價值。

根據文獻記載,北宋時期一文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可以買到兩隻螃蟹,一隻燒熟的田雞,6到7個蒸熟的棗糕,一副年畫,半斤大米。以現在的米價是不好計算的,因為古人大都是吃不上飯的,米價起碼是現在的幾倍。那麼掐指一算,一文錢也就相當於兩三塊錢的樣子,一貫就是3000塊,一萬貫就是三千萬。所以擁有萬貫家財就相當於今天的千萬富翁了。當然這只是宋朝,到了清朝一文錢只能買倆饅頭,不同朝代,其價值都有所不同。



讀文學史詩


其實這個萬貫家財的概念,需要看什麼時代的。所謂的“萬貫家財”其實是一種誇張的形容。經常某個人的錢財很多,家產豐厚。

這個一貫的概念,隨著時代的不同,自然也是不一樣的。筆者就以一貫等於1000文錢來做例子好了。

實際上,如果真的拿來比較的話,這個“萬貫錢”的概念其實也許並不是很多。以北宋來說,北宋在計較官員工資以及給士兵發薪水的時候,就是用貫來做單位的。當中,宰相這一級別的官員月工資可有300貫。一年下來,那一個宰相一年有3600貫錢。宰相只要工作五年的話就可以有18000貫了。

在到軍隊中比較的話,1萬貫錢也許並不能算是很多。北宋時期,一個禁軍中等士兵的年費是50貫。1萬貫錢,最多一年只能養活200個禁軍士兵。同期的廂軍年費是30貫,相同的數字除以廂軍的年費。也只能養活300多個士兵。

這個比較也許不算太好,但可以說明的是,萬貫家財在某些時代的話可能並不能稱的上像是很多錢。

隨著時代的發展,衡量一個人的錢財多少,其實不能用貫來形容的。還是用北宋做例子,也可以說萬貫家財是一個鉅額的財產。如果一個人擁有1萬貫錢的話,那就相當於當時北宋年收入的幾千分之一。這看起來也算很多。不過,當時的一些物價也是很高的,就算真的有一萬貫錢,如果沒有收入的話,很快就會花光的。

南宋初年時候,宋將韓世清的軍營外來了個賣白麵餅的人。他要求就是一個餅三十文錢。那一貫錢,也只能買30多個餅。如果一家有五六口人的話,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吃飽了。

也就是說,萬貫家財,很可能在某些時候,在現代的中國中,也只等於一戶普通人家一段時間的開銷。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萬貫,如果沒有這個題目,還真的沒有注意計算過,一貫應該是一千枚銅錢,天哪!!萬貫呀!就是賣廢銅也能賣個幾十萬吧


老漁破船


一貫錢用15兩銀子計算,萬貫家財為15萬兩銀子。一兩銀子大約合今天的三百多元人民幣,因此萬貫家財相當於現在人有五仟萬人民幣的財產,放到現在就是個中產階級,不很富。但在當時絕對是大富之家了,在一般的縣城中也算是大戶人家了。


見多識廣118


以現在的物價水平看,價值一文錢的盒飯大學等於12-15元左右,常規計算是一貫等於1.2萬,一萬貫就等於1.2億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