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變美”之後怎麼辦

书店,“变美”之后怎么办

蔦屋書店一角

近年來,實體書店早已一改互聯網衝擊下的頹敗態勢,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高顏值、多業態的書店在許多城市湧現。這些“重生”後的書店,已經鮮少當年的模樣,它們往往位於繁華的購物中心或商業街,追求精美的裝修,主打高雅的格調,不僅可以看書買書,還能逛街和購物;不僅可以隨時來杯咖啡或果汁,還能參加幾場沙龍,和自己喜歡的作家面對面交流……

在2019中國書店大會上,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也發言表示,去年,我國實體書店的發展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又一批最美書店驚豔亮相,這些書店場景更具有設計感,內涵豐富、特色鮮明、風格各異、古典與時尚之美交相輝映,成為新的城市文化地標;國有新華書店的子品牌建設和民營書店的優秀品牌在優勢領域競相發展,各領風騷;等等。

的確,現在的實體書店,已經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標,成為人們業餘文化生活的重要因子,成為營造書香氛圍的重要場地。這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業界人士的努力分不開。現在,週末最時髦的生活方式之一,就是去書店看看書,逛一逛;帶孩子一起去書店進行親子閱讀;很多設計別緻、獨具特色的書店,還成為城市的旅遊打卡勝地。書店因其高顏值、好看,吸引和積攢了人氣,似乎再也不用發愁能否存活的問題了。

但實際上,隨著書店的縱深發展,一個現實問題又擺在了從業者們的面前:書店“變美”之後怎麼辦?“變美”,只是吸引人們走進來的第一步,如何留下來,才是下一步的關鍵所在。《2018—2019中國書店產業報告》主編程三國指出,近幾年新型書店的發展,是市場和行業大勢,實體書店向新型書店的轉型,實際上是順勢而行。“大家都轉型之後,每一個書店個體,都面臨‘我是誰’‘我如何成功發展’的問題,僅僅在大勢中隨波逐流,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書店在打造了亮麗的外表之後,更應該注重的,是其核心競爭力。

書店歸根到底,並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不是一個秀場,一家書店的顏值再高,最終也要以圖書產品和閱讀服務為落腳點。一家書店如果徒有虛表,沒有充實豐富的內容,那就偏離了書店的本質。此前,北京有一家很火的書店,“顏值”很是吸引人,但因為發現有盜版書而停止了營業。一般而言,新裝修所帶來的新鮮感只能持續半年。沒有好書,沒有好的閱讀體驗,無法最終留住讀者。

即便是引入商業活動,增加多元體驗,也不能就說可以長期保持讀者對實體書店的興趣。當商業活動比書籍的種類更豐富,當越來越多人在書店裡“假裝讀書”,我們很難說實體書店的迴歸,帶來了閱讀的真正迴歸。正如有人說的,“在‘網紅書店’裡的,有等人的、有拍照發朋友圈的、有逛街逛累了進去歇一會兒的,真正看書買書的人並不多。總的來說,那裡更像是歇腳亭,不像書店”。

一家書店想要和網絡書店競爭,想要在眾多實體書店中脫穎而出,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選書就是重要的一步。我國現在每年出書近50萬種,讀者的挑選難度可想而知。如果書店能在選品上下功夫,從眾多圖書中把高品質圖書挑選出來,用品質贏得讀者,就能在讀者心中奠定不一樣的位置。

精準而專業的服務體驗,也是書店在打造顏值之外應該著力的地方。如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創始人曾田宗昭先生以“為生活提案”的經營哲學,重新塑造了逆勢崛起的神話。在代官山所開的蔦屋書店,是一家旨在為老年人服務的書店。曾田宗昭深度挖掘“健康”主題,打造了日本最全的烹飪(醫食同源)書籍賣場;考慮到老年人比起活法更在意“死亡”的問題,店內專門設置了宗教、哲學及講述不同人活法的傳記等類型書籍的專區;老年顧客喜歡早起,書店與咖啡廳的營業時間均定為早上7點;老年人的孩子們多已結婚成家,為了減輕他們的孤單感,書店還專門引入了帶寵物醫院的寵物店。這些細節,都可以給書店從業者一定的啟發。

正如一位書店經營者所言,書店之美,是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書店,體驗閱讀之美。而讓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到閱讀之美,除了外觀、裝修設計、多元的商業服務外,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

程三國也建議,實體書店應該把注意力從對“顏值”的過度關注,轉向對“價值”的關注上來,儘早實現價值上的創新。“這個‘價值’,或者是為消費者省錢,或者是為消費者節省時間,或者是降低消費者的搜尋成本,或者是以專業能力為消費者提供實際的幫助,或者是為消費者帶來身心愉悅……總之,一定是對消費者有意義並且願意為之花錢的東西。”

未來的若干年內,我國的實體書店行業的規模和發展仍將繼續。書店從業者們,需要開始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包括沉澱顧客群、塑造品牌精神內核、提供獨有的產品和服務,積極學習借鑑全世界範圍內成功的書店經營經驗,在高顏值之外,為自身注入強大的內在生命力。(來源:福建日報;作者:李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