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個回合戰平,為何說林沖的武功要比呼延灼高?

Sunchild


梁山群雄攻破高唐州,救得柴進得勝歸來。沒想到,雙鞭呼延灼領兵而來,誓要剿滅水泊賊寇。林沖對戰呼延灼,雙方鬥了五十回合,不分勝敗,這也就是以上所說的“五十個回合戰平”的典故。

大家認可林沖的武功高於呼延灼,是因為有一個參照對象,那就是“一丈青”扈三娘。

想當年水泊梁山眾人攻打祝家莊的時候,一丈青擒獲急色的矮腳虎王英,又先後戰歐鵬、馬麟,未見失利。混戰之中,一丈青想要一鼓作氣,乘勝追擊活捉宋公明的時候,林沖飛馬來救,戰不下十合,活捉了一丈青。原文如下

兩個鬥不到十合,林沖賣個破綻,放一丈青兩口 刀砍入來,林沖把蛇矛逼個住,兩口刀逼斜了,趕攏去,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 一丈青只一拽,活挾過馬來。

而呼延灼在圍攻梁山的時候,也曾與一丈青大戰。那時,他與林沖大戰不分高下之後,迴歸本陣,看一丈青活捉彭玘,打馬來救。雙方鬥了十合以上,呼延灼看久不能勝,也賣了個破綻,引一丈青來攻。一丈青眼明手快,看呼延灼雙鞭齊攻而下,拿刀一撩,把他的雙鞭格開,全身而退。

卻被一丈青眼明手快,早起刀只一隔,右手那口刀,望上直飛起來。卻好那一 鞭打將下來,正在刀口上,“錚”地一聲響,火光迸散,一丈青回馬望本陣便走。

我們來比較一下,一丈青大戰林沖,沒有鬥過10合,卻與呼延灼大戰10合以上;林沖賣個破綻,把一丈青生擒活捉,呼延灼賣了破綻卻無功而返。如果把一丈青的武功以及表現看作定數的話,那麼林沖和呼延灼的武功高下就很容易判斷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說林沖武功比呼延灼要高。

就個人而言,我們對林沖和呼延灼的強弱之分,可能有些先入為主。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林沖與一丈青對戰,是以生力軍對敵疲憊之師;呼延灼對戰一丈青的時候,則剛好反了過來。所以,要仔細辨析的話,這種評判也並不非常客觀。

但我們有這樣的評判,可能跟他們的排位有關。一個是“天雄星”,梁山排行第六;另一個是“天威星”,梁山排行第八。一個是“五虎將”第二,一個是“五虎將”第四。

另外,林沖剛出場的時候,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他被大奸臣高俅與朋友陸謙陷害,誤入白虎堂、風雪山神廟、雪夜上梁山,這些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所以想來很多人,對林沖都有著好感。

而呼延灼的出場,就不是那麼正派了。他是梁山的死對頭,要不是請出“金槍將”徐寧以及“轟天雷”凌振變節,梁山眾人將敗在呼延灼之手。

兩相對比,對於兩個人的武功高低,大家也做出了自己基於喜好上的判斷。

探尋文學基於生活的樂趣,體悟文字的魅力。

關注“如風書屋”,我們一起談天說地。


如風書屋



林沖與呼延灼單挑,明明是五十回合戰平,為何要說林沖的武功,要強於呼延灼?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林沖整體作戰效果強於呼延灼!!先看看林沖、呼延灼一戰;

這裡呼延灼自戰林沖。兩個正是對手:槍來鞭去花一團,鞭去槍來錦一簇。兩個鬥到五十合之上,不分勝敗。第三波,小李廣花榮軍到,陣門下大叫道“林將軍稍歇,看我擒捉這廝。”林沖拔轉馬便走。呼延灼因見林沖武藝高強,也回本陣。

從這段打鬥中,我們可以看出,林沖拔馬而走,並不是打不過呼延灼,而是花榮軍到,呼喚林沖歸陣;而且在這之前,宋江下過死命令,下一隊人馬來時,前隊必須迅速轉作後隊;所以現在,不管林沖能不能打贏呼延灼,都必須馬上撤離戰鬥;而呼延灼見林沖退走,並不敢追,施爺爺在這裡寫到“呼延灼因見林沖武藝高強,也回本陣。”,顯然林沖要高出一頭,至少氣勢上高出一頭,呼延灼先自洩了氣;不敢追林沖,拔馬回陣,這是沒底氣的表現!!


再看呼延灼戰扈三娘,扈三娘與彭玘鬥到二十餘合後,拔馬詐敗,把彭玘捉了去;呼延灼急來救時,十合之上,卻贏不了扈三娘;呼延灼心中暗想“這個潑婦人,在我手裡鬥了許多合,倒恁地了得!”;最後還要賣個破綻,拼盡全力,才打出一點優勢;僅僅是一點優勢,因為他的鋼鞭,依舊被扈三娘擋下來了,可能扈三娘力氣不佳,所以拔馬走了;扈三娘走的時候並不狼狽,沒有“敵不過、倉惶、敗逃、敗陣”之類的話!走得很輕鬆;這時呼延灼緊追扈三娘,為什麼?因為有底氣打贏扈三娘!!這與前面不敢追林沖,形成鮮明對比;

而且後面,孫立單挑呼延灼,雖然書中說的是不分勝敗,但還是能看出呼延灼處於劣勢,為什麼呢?這邊主將還在單挑,韓滔直接引大軍殺了過去,韓滔為什麼不等呼延灼將領,直接引軍殺了過去,應該是看出呼延灼氣力不佳了吧!畢竟呼延灼連鬥了四位頭領,但這裡也不能說孫立比呼延灼牛,畢竟呼延灼體力消耗過大;


相比之下,林沖鬥扈三娘,就顯得輕鬆多了;不到十合,就把扈三娘給活捉了;活捉一位將領,比打敗一位將領,難度要高很多;呼延灼在這方面,差林沖很遠;比如說,呼延灼活捉區區孔明,都用了二十回合,同樣是在無體力消耗的情況下;孔明的武藝,肯定在扈三娘之下吧,畢竟宋江親自點撥了孔明的槍棒;

所以!這麼一比,就很清晰了,林沖實力略高於呼延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