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巍巍太行山,悠悠武乡情。

80多年前,八路军在这里亮剑,勇敢无畏的革命战士和老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用“小米加步枪”点燃了革命的燎原之火、挺起了民族脊梁。

80多年后,脱贫号角在这里吹响,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勇担当、善作为,用“四梁八柱”构建起脱贫摘帽新路径。

历史在这里交汇,从参军9万到脱贫54099人、从革命起点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征程,从未改变的,是武乡老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是为民谋幸福的承诺,是跨越时空的太行精神。

砥砺奋进,不舍昼夜,武乡交出了亮丽答卷:

贫困发生率降至0.56%;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4元;

贫困村退出率达到98.6%;

全县应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0265人,参保率98.1%;

32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卫生室,达标率100%;

……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殷殷嘱托,使命使然

“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

武乡脱贫,绝非易事。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武乡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足,到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时,全县仍有18787户55088人,贫困发生率30.9%,平均每3个农业人口中就有1个贫困群众。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3月6日,全县三级干部暨脱贫摘帽誓师大会在县影剧院召开,动员全县所有力量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鲜红的党旗、肃穆的神情,站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大厅,县委书记胡坚带着县四大班子领导握拳宣誓。这是县委向贫困宣战的最强音,更是历史出给革命老区的一道考题。

这道题必须答好,使命使然。

摆脱穷困,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是千百年来老区儿女心底的梦。决战决胜,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小康,这是县、乡、村三级党委政府对21万老区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谋后而定,行且坚毅。

为此,一张巨大的决战决胜图,在老区大地迅速铺开——

建立“双组长”责任制、“双签”责任制、“1+10”组织指挥机制、“1225”督查巡查机制;

成立5个战区督导组和3个作风成效督查组;

出台八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计划、脱贫摘帽行动计划、加强脱贫攻坚工作七条措施、贫困退出工作方案;

以特色农业、电商扶贫、文化旅游、生态扶贫,党建引领、政策兑现、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安工程、开展技能培训、扶志扶智、问责追责着力构建起武乡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县四大班子领导挂帅出征,三级干部全部下沉、分块包片;

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创建“党建客厅”;

建立全县脱贫攻坚信息化大数据平台;

严格实行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制度;

……

各级“链条”全面转动,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一点一滴照进现实,股股振奋昂扬、势不可当的精气神在这方红色土地上磅礴翻涌。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不畏艰难,战天斗地

“好日子,用双手奋斗出来”

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走进石北乡神西村,它扑面而来。

神西,自然资源少、山多沟深、交通不便、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吃面不放菜,盐一股来醋一股”是当地百姓最深的记忆。

难道就这么经年累月囿于贫困吗?

神西人不信!

建驴场、盖大棚,用特色产业点亮了村民的脱贫致富梦。

有一种信念叫“不甘”,它鼓舞着人们甩掉“贫困帽”。

“不困难了,我申请退出贫困户!”

7月21日一大早,伴随着第一缕阳光和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上司乡胡家庄村贫困户杜旭峰挺起腰杆,向第一书记张佳递交了贫困户退出申请书。

“住院看病国家给报销了2万元,购买农用三轮车补贴了3000元,贷款入股分红每年增收4000元,医疗保险每年补贴540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每年补贴204元……”杜旭峰掰着指头、如数家珍,一笔一笔算着收入。

“俺有手艺、有致富路子,足够了。”杜旭峰的话坚定如铁,“好日子得靠自己来奋斗。”

脱贫有多难,这片热土上的人就有多拼。

他们起早贪黑,他们勇闯新路,他们众志成城,只为了一个目标——摆脱贫困奔小康。

“快来看看,俺家这是新玉茭磨的面,还有刚‘出炉’的土鸡蛋哩。”11月26日,墨镫乡曹家烟村村委会内人声鼎沸、笑语晏晏,一场“以购代捐”的活动在这里温情开展。

扶贫,必须扶在急需上、帮在点子上、做到实处上。全县领导干部在县委的号召下,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消费”他们生产收获的农产品,从而激发“自信力”“内动力”和“创造力”。现已累计消费价值高达500余万元,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00元。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县有大讲堂、乡有讲习所、村有小夜校”立体扶智扶志格局,扎实开展政策讲解、技能培训,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在活力。

扶一把,送一程。

一系列“微处发力”的举措,彻底打开了“我要脱贫”的万千路。

——建立了“县有大讲堂、乡有讲习所、村有小夜校”立体扶志扶智格局,举办大讲堂47期、讲习所368期、小夜校2535期。

——开展畜禽养殖、林果栽植、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486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转移就业。

——建成扶贫车间53个,1300多名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创建“扶贫超市”,设立“一约五会一墙三榜”,开展“感动武乡人物”评选、“光荣脱贫户”评选,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

点点灯光,散落在入夜的深山,燃起的,是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奋起而追的脱贫动力。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因地制宜,尽锐出战

“与贫困斗,唯实干者赢,唯实干者进”

扬帆逐梦,惟有奋楫笃行。

面对脱贫大考,老区儿女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时代重任。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既然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伟业,当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奋力谱写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新篇章。”县委书记胡坚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滴灌,问计于民、千里寻经,为老区脱贫想办法、定思路。

这是一场以“农”为基的胜仗。

金秋的武乡,沉甸甸的谷穗羞红了脸,微风吹来,百里飘香。不远处,农民们、游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挥舞镰刀,畅享丰收喜悦。武乡第一届农民丰收节暨武乡小米开镰节吸引了八方游客,当天线下销售1万余元,成为全县以发展核桃、油用牡丹、梅杏、小米小杂粮等十项特色农业构筑新支撑的真实写照。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山货入网进城,网货下乡入村,电商兴盛为脱贫攻坚添新翼。

这是一场以“新”为媒的胜仗。

夜已深,监漳镇成家庄村贫困户郝小英还在忙着将手工挂面绑把成型、放入邮包。“俺们村现有103人加入了微电商,每户年收入可达万元。以前,谁能想到靠着这老旧手艺还能脱贫哩。”

靠着电商受益的不仅仅是郝小英,全县现建有电商服务站233个、发展微店村100个、微店5500个、扶贫创客小院30个,直接带动1824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10元。除此之外,“整村微店”“一店带多户”“三商联动”“扶贫购平台”等多种电商精准扶贫模式被全省作为扶贫经验。

这是一场以“旅”为台的胜仗。

初冬时节,有着“中国魔术第一村”美誉的大有乡李峪村内,56岁的王雪梅正为慕名前来的游客“耍”着魔术:把三条绳子分别系成圈,再在接头处打上死结,轻轻搓一下死结,眨眼间,三根绳子串在了一起。

欢笑声中,李峪村大唱“魔术经”,借“红色旅游产业”东风冲破了贫困枷锁。如今的老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32个,发展农家乐232户,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152人,人均增收3265元。

这是一场以“绿”为本的胜仗。

秋意浓浓的梅丽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内,松柏林、梅杏林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

“每年合作社的纯利润,按劳务量的60%、股金的20%、公积金的15%、公益金的5%为入股贫困户分红,加上日常工资,一年下来,每人能有万把块收入。”恰如盖梅丽所说,我县创新举措,成立3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四大工程,真正让老区遍野“绿”生“金”。

脱贫路上,老区人殚精竭虑构筑“四梁”,真正为武乡高质量脱贫、高标准脱贫添了成色,让其在青山绿水间绽放光彩。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精准发力,惠及群众

“以人民为中心,方能提升脱贫成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历史使命,唯有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以大而无畏的精神闯出一条群众满意的脱贫新路。

这份力,在于精准;

这方策,在于持续。


开“四梁八柱”“良方” 摘贫穷落后“帽子”


路,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农民的“腰包”。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涌现了一批路畅、景美、惠民的农村公路。

“上下同欲者胜。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温饱放在心头,才能确保脱贫成色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群众满意检验。”县委副书记、县长阎新平信念坚定、态度坚决。

“俺是最后搬迁户,旧村没人了。”故城镇大寨村贫困户张书旺患有腰椎盘突出,为了供孩子上学,一分钱被掰成几份花,靠着政策养上了牧养鸡、种上了风景树,并在享受10万元搬迁补贴后,圆了“新居梦”。

在武乡,和张书旺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我县大力实施双安工程,全力破解“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难题,建设73个集中安置点,2483户8729人搬出大山。同时,投资1.29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危房9190户,实现应改尽改。

武乡底子薄、基础差,面对脱贫摘帽“硬骨头”,必须毕其功于一役,聚靶心、补短板,全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宣传——制定政策明白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群众知晓度,特别是逐户逐项落实群众享受政策情况,实施县级特惠政策20项,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投钱——投入资金2.59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92条240.2公里,投资3303.4万元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提升98条140.1公里,大力实施贫困村道路养护维修14个项目70.8公里、饮水安全工程提质改造451处、新建宽带280个村、农村电网改造38个村。

覆盖——教育、医疗、养老、低保、意外伤害险全覆盖。发放教育资助资金4981.72万元;为全县所有贫困人口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保险1110.25万元;为所有贫困人口缴纳养老保险235.37万元;实现贫困线、低保线两线合一,低保补助标准由3330元提高到3570元;为贫困人口缴纳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753.582万元。

拓宽——充分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千村万人”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培训资源,扎实开展畜禽养殖、林果栽植、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22969人次参加培训,14686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贫困人口4800多人。

聚力——深入实施“五帮联动”机制,大力推行“668”工作法,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百企帮百村”活动……在良性帮扶队伍互动机制的推动下,各方帮扶力量累计争取、投入资金物资折款13000余万元,帮助解决实事好事2000余件。

……

“我党龄32年了,虽然没法为党作大贡献,但可以发挥余热,给村里年轻人拉拉村子的脱贫故事。”故县乡圪台庄村64岁的老党员赵玉田总喜欢凑年轻人的“热闹”,“圪台庄穷了一辈又一辈,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才看到新的生机。”

山路间,渐行渐远的是赵玉田消瘦的身影,他口中圪台庄的变迁,折射的却是这场脱贫胜仗的真实画卷。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昨日,合众志成城之力,朝干夕惕;

今朝,展神采飞扬之颜,续写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