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春秋》,知我罪我,皆是《春秋》。

孔子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也说到:《春秋》天子之事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之矣。由此可见,《春秋》在孔子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春秋》,知我罪我,皆是《春秋》。

春秋其实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数在春秋季节举行,所以记事的时候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后世都不传了,传下的只有《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就是五经之一的《春秋经》。书起于鲁隐公,止于获麟。传说这书是孔子写的,但至少也是孔子修改过的。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个目的,一是记录历史事实,二是在书中惩恶扬善,起到教化作用。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有大义,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道德,从成败中总结教训。所以它的基本看法是夸扬霸业,推崇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认为这些都是王道所行之事。

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春秋》,知我罪我,皆是《春秋》。

所以,孔子编完《春秋》后,也就是按照这样的思想去教育弟子,希望人们从古代具体的事例上得到教训,而不仅仅是依靠抽象的理论。通过这样,起到正名的作用。名分有时候就是对错。

如果是乱臣贼子,虽在当世有权势,也难以逃脱孔子文字之诛。孔子所处的那个年代,王室衰微,天子不能行赏罚,孔子以非史官的身份作《春秋》,这其实就是想要以褒贬代替赏罚的作用。

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春秋》,知我罪我,皆是《春秋》。

不在天子之位,而行褒贬之事。知孔子者,知其因为邪说暴行,乱臣贼子之多,不得已而作《春秋》,罪孔子者,则谓其以布衣行天子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