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曹操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 155 年),這一年份是由曹操薨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享年66 歲的記錄倒推出來的。曹騰晚年在宮廷中任職,子孫得到他的庇護,曹嵩因賄賂而得以入朝任職,第一份官職是司隸校尉。《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年少時,是個放蕩公子,不修品行,詭計多端,侜張為幻。具體的事例也多少流傳下來一些,矯飾誆騙,毫無信用的例子數不勝數。

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曹操出於宦官之家,屬於所謂的“濁流豪族”。因為後來他的政權與南方的吳國對立,所以,吳地滿是誹謗曹操而虛實難辨的書。對曹操的非難,《三國演義》自不待言,此外,對他醜化最厲害的就是《曹瞞傳》。《曹瞞傳》中記載,曹操沉迷於飛鷹走狗,他的叔父見後,屢次向曹嵩告狀。曹操對此很是厭煩,便在路上遇到叔父時作中風狀。叔父信以為真,言於曹嵩,曹嵩大驚,立刻叫來曹操,曹操回答說:“我本沒有中風,但因得不到叔父的寵愛,所以被他講了壞話。”

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於是,曹嵩不再相信叔父之言,而曹操愈發肆意妄為。又有一日,曹操與袁紹遊,潛入正舉行婚禮的人家,盜出了新娘。袁紹失足墜入枳棘叢中動彈不得,此時曹操大聲叫道:“小偷在這!”袁紹嚇得魂飛魄散,遂使出全身力氣而得以脫身。這個故事收錄於魏晉士人軼事集《世說新語》之中。曹操的無賴行徑與詭計多端為世人所傳。這個故事顯然是杜撰的。袁紹的家鄉在汝南(今屬河南),與默默無聞的曹操不可能有日常接觸。

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袁氏一門還是名士中的名士,曹操連做他玩伴的資格都沒有。曹操到處遊玩的同時,似乎也讀著書。晉代孫盛的《異同雜語》中記載了他潛入中常侍(宦官)張讓家中的故事,然後寫道:“(曹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抄集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孫武》十三篇,皆傳於世。”所以不難理解,曹操出仕之後,很快就官居議郎。年輕而精力旺盛的人,無法如自己所願去發揮能量,被置於一個限制自由發揮的環境中時,往往會表現出如曹操那樣的無賴行為。由於曹操出身於濁流之家,故受到了相當大的制約。

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正是少年時期的經歷,決定了日後曹操想要接近名士階層的行為。因此,曹操和父親曹嵩的關係就不怎麼融洽。所以後來董卓佔領國都洛陽,曹操舉兵討伐時,曹嵩並不追隨,而是用百餘輛車載著積攢的財產和小妾,想要去琅琊(今屬山東)避難。而此時曹操的兄弟曹德也和父親一起行動。由此可知,曹操和他的兄弟也不太合得來吧。曹嵩的財產被軍閥陶謙覬覦已久,他們一行因此被殺。

曹操的成長經歷:意氣風發的少年,坑叔父戲袁紹,時勢造英雄!

之後,曹操的復仇戰導致了駭人聽聞的殘虐殺戮。當時的士人,不管與父親的實際關係如何,都有為父盡孝而進行復仇的意識。性格剛烈的曹操遇到這樣的事情,採取了更加嚴酷的手段。而這件事同時也成了討伐敵對勢力陶謙的合適藉口。《曹瞞傳》說他“為人佻易無威重”,大概是因為曹操喜好音樂,倡優通宵達旦地在旁侍候,與人談話時常常調笑戲弄,無所隱藏而喋喋不休吧。這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曹操年輕時生活習慣的延續,另一方面不也可以理解為他成功的韜晦策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