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朝廷內發生政亂往往是大國顛覆的前兆。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朝廷內部運轉正常,民間並不會出現大亂。眼下,胡亥矯詔登基,李斯、趙高鬥法,趙高二次政變……朝廷內亂,民間英雄無數,自然戰火四起。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code>一、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code>

秦始皇過世以後,秦二世與趙高並沒有因為始皇的逝去而將國內的大型工程停下來,相反,他們更著重於完善各類大工程。

繁重的勞役下,不斷有人死去——“孟姜女哭長城”說的便是這一時期的故事。那時候,全秦人口不過2000萬,前前後後,因為犯下小罪而被徵去築長城、修阿房宮、守嶺南的人加起來有兩三百萬人。耗費了無數人力、財力後,百姓們卻發現,好日子好像永遠也來不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又大舉徵兵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處),被徵的農民有900名。為便於管理,軍官們從這批壯丁裡挑選了兩個身強體壯、精明能幹的人當屯長,讓他們幫助管理其他人。這兩人一人名叫陳勝,陽城人,以當長工為生;一人名叫吳廣,陽夏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自然看重“屯長”這個職業——幹得好,說不定以後的日子會好過一些,自己也可順杆兒往上爬。他本是有志氣之人,一向不甘於為他人做牛做馬。有關他的故事,最著名的莫過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與陳勝相比,吳廣老實一些,他只期望自己能平平安安過一生。

兩人同被徵兵,又同被命名為屯長,自然交情不淺。這900多人一路向北,馬不停蹄,只怕誤了日期。到了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時,老天又偏偏要為難這一群苦命的漢子——連日大雨,水淹大道,無法通行,他們只得暫時紮營,停留下來,待天放晴時再上路。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這時候就不能不提秦朝行兵制度之不足。秦在統一六國以前定下了一個規矩,若上級讓你從此地調往彼地駐守,並限定半個月內到達,那麼,若你在15日內沒有到達,便會被砍頭——不問原因、不看理由,只要你沒到,就是死路一條。

秦國原來屬地並不大,因此,軍隊或其他人員調動,根本不會出現走不到、誤了期限被殺的情況。但秦統一六國以後,國土面積變得非常大——據後世計算,其整體面積約為354.69萬平方公里。國土變大了,但許多規矩仍沒改,還是讓你調守、還是半個月時間,到不了還是死路一條。

陳勝、吳廣之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此事。他們披星戴月、晝夜兼程,為的就是讓自己免於項上一刀。誰知天公不作美,他們誤了期限,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造反讓自己當一回英雄漢!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於是,便有了陳勝、吳廣半夜的那次公開討論:

陳勝:“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路,怎麼著也不可能趕上期限了,難道我們要千里迢迢去送死嗎?”

吳廣:“那怎麼辦?我們逃吧!”

陳勝:“逃了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死也要當一條英雄漢!我們造反吧!號召天下,天下對大秦不滿的人多了去了,肯定有人響應我們!”

吳廣想了想,是這個理——橫豎都是死,不如死得有所作為。

為了讓人相信他們的“造反有理”,他們拿了一塊白布,用硃砂在上面寫了“陳勝王”三個大字,將它塞在了一條魚肚子裡。到了半夜,吳廣又偷偷跑到一座離營地不遠的破廟裡,裝作狐狸叫,又捏著嗓子喊“大楚興,陳勝王”。全營的人聽了難免驚怕。

接連兩件“神蹟”的發生,使人們越來越尊重陳勝。兩個軍官也聽到了風聲,他們對此當然忐忑,但並未直接殺掉陳勝——上級要900人,若到了漁陽他們交不出900人,也是要死的。

有一日,兩軍官喝醉以後,吳廣故意跑去激怒他們——反正已誤期了,你不如行行好,讓大家散夥回去吧!那軍官當然大怒,他拿出寶劍想要威嚇吳廣,吳廣奪過劍來順手砍倒了他,隨後而來的陳勝將另一名軍官殺死。

下面,陳勝將900條漢子聚集在一起:男子漢大丈夫不能白白送死!我們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名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番動員下來,誰人不激動?大澤鄉起義軍正式成立。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code>二、落魄貴族的“吳中之反”/<code>

項梁項羽是典型的落魄貴族,項家人世世代代都是楚國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復興與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家族中卓越功勳而被楚王室賜項姓。

項家也不負君王厚愛,幾乎每一代都有名將出來。到項梁的父親項燕一代時,秦強楚弱已是定局,項燕成了楚國的保護神。但歷史前行的車輪不可能被一人之力阻擋,項燕最終在與秦國戰鬥的過程中徹底戰敗。兵敗之後,項燕深感恥辱便自殺了。項燕死後,楚國隨之滅亡,而項梁為了逃避秦朝屠殺,也不得不隱遁避居吳中(今蘇州市)。

項羽是項梁哥哥的兒子。父親死後,項羽便一直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羽從小便力大過人,常有舉鼎過頭的驚人之舉,項梁深愛侄兒。為了培養這個項家後代成為出色的大將,項梁將自己的一身武藝傳授給了項羽。

使項梁真真正正意識到項羽可能是項家最後希望的一件事,發生於公元前223年春天。那時,秦始皇進行大規模東巡。當時,項梁帶著侄子站在街頭望著秦始皇出行那宏大的氣勢,這時項羽說了一句話:“

彼可取而代也!”(將來我要取代他!)項梁嚇了一跳——這話若被人聽到,那可是要被斬立決的!他立即帶著侄子回到家中,但沒有一句責罵,相反,他更用心地培養項羽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項家叔侄為人豪爽、遇事善斷,且樂於見義而為,深得吳中一帶人的信任。每每有地方上興辦大工事或者喜、喪一類的事情,便由項梁主持。項梁暗中將自己從父親那兒學來的治兵之法教項羽識人辨智,以瞭解每個人的長處與本領,並配合人員長處來支使賓客、約束徒眾、派撥役夫。事情再多,他叔侄二人都能做得井井有條。吳人皆歎服其才識,所以心甘情願做其隨扈者非常多。在吳中,項梁、項羽的威望越來越大。

平靜生活對項梁這種人來說永遠不可能,他們是人群中那類最有野心者,在戰亂年代,他們便是起兵英雄;在和平年代,他們便是企業家、實幹家。項梁不可能臣服秦朝——父親項燕慘死,自己的貴族爵位與特權一朝全失,項梁自然時刻牢記這一切。

隨後,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消息傳到吳中,項梁開始意識到,自己起兵的時機到了,但他並未聲張,而是與侄子靜靜等待。

公元前209年,會稽郡守殷通主動找到了項梁,想與他共商反秦大計:“現如今,大江以西全部都造反了,這是上天要亡秦啊!做事先行一步就能控制別人,落後一步就要被人控制。現在,我打算起兵反秦!我已想好了,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怎麼樣?”

桓楚是誰?史書上並未詳說,但亂世出英雄,此人也當屬英雄一類者,否則,殷通不會將他與項梁相提並論。但項梁是誰?楚國最勇猛的貴族項燕的後代,他怎麼可能會為他人建功立業效力?項梁一聽殷通這無理之言,便知是時候行動了——不同意起義,自己已知殷通要反,殷通必殺自己;同意起義,也肯定不會當殷通的下屬。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此時的桓楚正在逃亡,項梁便接話道:“桓楚正在逃亡,好像只有項羽知道他在哪裡,我去問問他!”項梁走出去後,吩咐項羽:“今夜我們要做大事,你只管等待,別讓殷通跑了!”並在路上告之他自己的計劃,於是這倒黴的殷通便成了項家起兵的第一個刀下鬼。

接下來,項家子弟便接管了整個郡府。項梁召集往日相熟之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了起兵反秦之道理後,自認會稽郡太守,以項羽為副將,並隨後在吳中各郡各縣積得精兵八千——吳中項家軍團正式起兵。

<code>三、來自秦內部的人員造反/<code>

秦末另一個不得不提的反將當然是劉邦。劉邦出生於江蘇省沛縣一個普通農戶裡,父親劉執嘉、母親王含始都是普通人,追求的是一份平淡的生活,但劉邦卻偏偏有大志向——在“斬白蛇起義”前,他根本沒做過什麼值得記錄的事情,所以,史書中鮮有關於他生活的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關於劉邦為人的記錄:“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劉邦非常善於搞人際關係,這一點對於他日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劉邦很可能在青年時有大志向,想要努力當官,但可惜的是,他只在成年以後,當了泗水的一個亭長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亭長”是個什麼官?這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建制。那時秦還未統一全國,各國會在臨近他國的地方設一個亭子,然後派遣人員在那裡守著,以察看其他國家有什麼動靜,一旦有風吹草動就趕快向政府彙報。秦統一以後,便在革新的基礎上延續了亭長一職。在鄉村之間,每隔十里為一亭,每亭設亭長一名,負責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同時負責招待過路客人與調解。十里之內有誰家打架了,亭長可以去勸勸。

該職務有些類似現在的小區居委會或者村委會中不太重要的幹部——只要服兵役期滿,便可擔任此職。不過,也恰恰是這個簡單的工作,給劉邦提供了充分的機會,使他更好地學會了如何與市井之人搞好關係。

秦朝時,成年男人都要去服徭役。劉邦雖是亭長,也要服徭役。於是,他有一天去了咸陽。當時咸陽是秦朝都城,其繁華程度令劉邦驚歎。一日間,秦始皇出行,他遠遠看到,才發現這才是男人應該擁有的生活與人生,於是發出了這樣的嘆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

當時的劉邦三十幾歲,而遙遙坐在車隊中的秦王嬴政只比他大三歲,但他們的人生卻如此不同。從此時開始,劉邦的心理開始發生了變化——在見過了真正的人生以後,他渴望改變自己的生活。

從咸陽服徭役回來以後,劉邦的桃花運來了——沛縣縣令的老朋友呂公到訪,見到了劉邦,大驚!他發現劉邦面相不同於常人,並因此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呂雉許配給了這個自己第一次見到的男人。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呂公到底為何對劉邦青睞有加,始終是個謎。但不管如何,從此事以後,劉邦的人生開始走了上坡路,他不再“多大言、少成事”(經常說大話、從來沒做成過事)了,而是真真正正地開始籌劃自己的人生。

劉邦結婚以後,依然做著泗水亭長。十幾年的時間,他的官職一直是個小亭長。這一日,他從沛縣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雖然劉邦還算盡職,但畢竟徭役太苦,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這就將劉邦置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中——他即使到了驪山也會被殺。此時,劉邦自然思緒萬千,他走到豐西澤(今豐縣三十里廟)後停了下來,從酒館中打了酒來大醉一場——當夜,他索性將早已剩餘不多的農民都放了,並對他們說:“我們到了也沒有活路了,你們都跑吧!從此以後,我也要逃跑了!”此時,所有人歡呼雀躍,大家對劉邦自然感激涕零。也正是在此時,有十多個農民表態說,自己願意跟著劉邦一起逃跑。

時勢造英雄,秦朝之亂——英雄崛起


逃跑以後,劉邦一行人走在路上,遇到了一條白蛇,劉邦便上前揮劍將白蛇一刀兩斷了。對此,司馬遷不經意間在《高祖本紀》裡記載了一句“蛇遂分為兩,徑開”,此後,衍生出了一個神話——劉邦一行人斬蛇後遇到一白髮老婦在路邊痛哭,人們問她為何傷心,老婦人說自己的兒子被人殺了:“我的兒子是白帝子,它變為白蛇行路,卻意外被赤帝子所殺。”

這自然是杜撰,但由此也可看到劉邦自我形象運作之成功——起義那年,他已經46歲。那時,陳勝、吳廣已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聲他已聽到。從決定逃亡那一刻開始,他已經決定要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所改變。“赤帝子”下凡的傳說不斷流傳,跟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敬畏他。

總結:

陳勝、項梁、劉邦是秦末戰亂時期最出色的三位起義者,但三者只有項梁的起義是經過了精心策劃的。很可能從楚亡以後,項梁就懷抱復國之心韜光養晦。從上文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項梁一直在收買人心,仗義行事,而會稽郡守殷通在想造反時能找上他,說明他在結交官方上也有自己的方法——這是造勢,更是為起義積蓄資本。再看項家起兵後,項梁自封郡守,打著官方的名義開始反秦,投誠之人自然多。而且,這些投誠者多成為楚漢爭霸中的精英。

而陳勝、劉邦的起義很難說是精心籌備的。他們兩個更多的是被苛刻的規定逼反的——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就直接不去,反了!據史料記載,劉邦逃亡以後,願意跟隨他的人並不多,而日後人數的增多,完全是因為他懂得利用自我吹捧來為自己造勢。“赤帝子”的傳說便是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