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竇建德是隋朝末時河北農民起義領袖,以他為首的河北義軍在山東、河北廣大地區堅持反隋和反唐鬥爭長達十餘年之久,是推翻隋煬帝暴政反抗鬥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為隋王朝的傾覆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雖也犯了一些嚴重錯誤以致錯失天下,但他仍不失為一位傑出的農民領袖。

在隋朝末年,英雄輩出,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首領,竇建德也為狼煙四起的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對他做出評估的時候,一個對於他領導風格而言敏感的問題是:竇建德在前期發展起義隊伍時,有沒有大量吸納隋官僚進入反抗隊伍?還是說,當他擒殺宇文化及後平步青雲時才開放任用隋官的大門呢?

一、竇建德為何要擒殺宇文化及?背後有何原因

隋朝末年的亂象想必讀者也有所瞭解,天下狼煙四起英雄輩出,各方勢力都對皇權虎視眈眈,暗潮湧動。在反抗軍的陣營中,出身高等的宇文化及擁有天下最好的軍事資源,他面對草根出身、白手起家的竇建德時怎麼卻節節敗退,最後竟會慘敗於其手中的呢?又是什麼使得竇建德下定了討伐宇文化及的決心呢?

(一)竇建德擒殺宇文化及——時代的覆滅

在隋朝王權瓦解時,天下稱王者多矣。其中宇文化及掌握著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他被推舉為反叛陣營的領導者時,率領反動力量做出了震驚天下的大事——弒君。在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使校尉令狐行達縊殺煬帝,這一舉動象徵著隋王朝的覆滅。

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次年,宇文化及在魏縣僭越稱帝,竇建德聽說此事後,立即將自己樹立為隋朝百姓的代表,要因宇文化及殺害皇帝大逆不道,而光明正大地討伐宇文化及。說時遲、那時快,竇建德下定決心的當天就帶領部隊前去攻打,逼得宇文化及節節敗退,退守聊城,最後被拘捕斬首於襄國。

在宇文化及死後,竇建德還將宇文化及的首級以獻與嫁與突厥的義成公主,以示誠意。從此竇建德與突厥日交甚篤,兵鋒益盛。可以說,竇建德誅殺宇文化及一事為他樹立了很大的威勢,此事也成為在之後爭奪天下時竇建德勢力的砝碼。

(二)竇建德擒殺宇文化及的深層原因

那麼竇建德為何要擒殺宇文化及呢?當時竇建德身邊的納言孔德紹的說法很有見地,深入淺出地指明瞭竇建德行事的好處和不得不為之的原因。他當時說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如今隋朝沒落,國家群龍無首,英雄豪傑競相逐鹿,竇建德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起兵,起義隊伍發展壯大的一路上,隋朝各地的官員沒有不搶著歸附竇建德的,是因為他憑倚天意、順應民心行動,用禮義安定天下。

宇文化及跟朝廷是姻親關係,其父子兄弟都得到隋朝的恩惠,身居不可比擬的高官,卻幹出殺君叛逆的壞事,圖謀不軌、篡奪隋朝的皇位,是天下的公敵。對這樣的人給予懲處,是履行身為義軍領袖的責任的正義行為,也是天下的百姓樂於看到的。

(三)孔德紹話中深意——時勢造英雄

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這段話裡一是點明瞭竇建德與宇文化及一高一低的階級地位使得他們可以形成對立關係,竇建德取得了戰略上正當的討伐理由,行事更有底氣;其二,這段話也說明了當時天下的複雜形勢:城門失火,即使隋朝暴政對人民的欺壓有目共睹,但相比與此,老百姓心中穩如泰山的君權遭到破壞與侮辱則更讓人難以接受,大部分百姓更盼望一個正義的化身去懲治弒君的罪人。

這個歷史環境給予了竇建德可乘之機,因此,他一把抓住機會攻進皇城,擒殺了宇文化及。這一次行動既穩固了竇建德自身的地位,又取得了天下百姓的信任,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通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們可知竇建德之所以取得了擒殺宇文化及的成果,有時機的助力,背後更有輿論的助力和百姓的民心所向。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輿論發起的主動方正是竇建德團隊,他們通過樹立階級對立來為自己的形象增光添彩提高可信度,不僅為斬殺宇文化及起到了直接作用,更為後期起義軍力量的擴張和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二、竇建德自何時任用隋官僚?——《舊唐書》中的證據

目前提出竇建德在誅殺宇文化及後才任用隋官僚的觀點主要出自《辭海》,然而,據《舊唐書·竇建德傳》所載“初,群盜得南官及山東士子,皆殺之,唯建德每獲士人,必加恩遇。”《資治通鑑》煬帝大業十二年中也有相關的記載:“先是,群盜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殺之,獨建德善遇之……”

兩種說法出現了矛盾,那麼哪一種更可信呢?歷史學家的觀點是,《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能夠較好地記錄和還原隋唐時期的歷史事件。單從可信度上比較來看,《舊唐書》要高於《辭海》。

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關於竇建德任用隋官僚的論據無獨有偶:大業十三年,竇建德的軍隊攻打河間時,河間郡丞王琮彈盡糧絕,又聽說隋煬帝已經被殺,迫不得已才向竇建德的軍隊投降。當時王琮率領官吏們身穿白色喪服、雙手反綁在背後來到軍營門前,但竇建德親自為他們鬆綁,跟他們談論隋朝滅亡的事。王琮低頭彎腰傷心痛苦,竇建德也為此而抽泣。

起義軍中的將領認為,若不是山窮水盡王琮不會招降,他的拖延已經讓己方白白增加了傷亡,不將他烹殺難解心頭之恨。但是,竇建德卻說“這是有大義的人才,我要提拔他讓他為我效力”拒絕了屬下的建議,還對王琮禮遇有加,第二日授予他瀛州刺史的官職。以上史料均引自《舊唐書·竇建德傳》,可信度應當是非常高的,可以較好地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

綜合以上史料,《辭海》中敘述竇建德大量任用隋官僚是在擒殺宇文氏之後,顯然不夠妥當。

除了《舊唐書》等權威資料之外,不知《辭海》本條記載根據的又有哪些其他歷史材料,但是無疑從眼下看來,《舊唐書》已經提供了詳實而無可辯駁的史料。

三、竇建德啟用隋官僚時間意義深遠

的確,史書所記載:竇建德殺宇文父子後所啟用隋官很多(參見《資治通鑑》卷一八七),但並不能由此推出此前未曾大量任用隋官士人,何況上述史籍對此已有明載。綜合上述來看,竇建德大量任用隋朝官僚應在殺宇文化及父子以前。

之所以研究竇建德啟用隋官僚的時間點,是因為出於對他這個歷史人物的全面考量。倘若竇建德在誅殺宇文化及也就是前任領導者之後,才任用隋朝官吏,那麼此舉動很難被認為是單純的“求賢若渴”,反倒為竇建德的領導者形象蒙上了陰險、利己的色彩。

竇建德起義為何任用隋官,是求賢若渴還是陰險利己?時勢造英雄

而據對史料的考究,我們發現他的確不只是為了出於形式主義的考慮而廣納隋官,反而是用一顆真心去招徠人才為自己所用。可以想見,在隋朝滅亡的既定事實下,經受了竇建德的禮遇之後,隋朝的官吏於情於理也會為他效忠。

竇建德作為隋末反抗隊伍中出身農民一支的領袖,與高高在上的皇權、觸不可及的官權相比更加貼近百姓,獲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擁護,在山東、河北收穫了很多支持勢力。之前說到竇建德的起義軍行進過程中,隋郡縣的官員沒有不投靠的。

竇建德也知道,隋朝的官員多出自書香世族,自己作為平民並沒有多少理論知識的儲備。對這些官員最好的處置方法當然就是吸納他們進入起義軍的隊伍,補充己方勢力的弱項,為反抗的力量而效力。

竇建德作為一名出色的領導人物,對人才的愛惜並不只是一種姿態,也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他真心地欣賞人才的能力,能夠評估人才的價值和為他帶來的效益。這樣看來,他的領導風格能夠吸引廣大隋朝官吏的投靠也不足為奇了。

結語:

通過較為權威的史料《舊唐書》中的記載,有諸多證據表明竇建德對隋朝人才的任用並非在擒殺宇文化及之後,準確來說,在他前期在山東、河北等地擴張起義軍勢力的時候,就已經對隋朝官僚青眼有加,加以招徠了。

竇建德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人物,能夠聽取下屬的意見,具有鑑別人才能力的眼光,其在推翻隋朝統治功績的取得並不令人意外,同時地,在歷史上對竇建德的評價也是褒大於貶,無論最後的反抗結果如何,他身上的反抗精神和優越的領導能力是有目共睹並且令人欽佩的。總而言之,竇建德大量任用隋官僚是在擒殺宇文化及之前,這體現了他作為領導者的寬宏大量以及對人才評估方面的慧眼獨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