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南方好多城市在強降雨後就啟動了“看海模式”,很多城市甚至陷入了逢雨必淹的魔咒。其實,中國還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一是江西贛州,一是山東青島。尤其贛州有千年無水淹的記錄。不過,這兩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都是前人留下的。

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贛州古城:南方水災中的“浮城”

贛州有兩條江水穿城而過。2014年5月中旬,我國南方江西、廣東、廣西等省遭遇特大暴雨,短短几天裡,降雨量一次次刷新記錄。廣州、深圳、南寧等城市都成了一片澤國。而同樣被暴雨襲擊的贛州市卻再度安然無恙。特別是老城區,甚至沒有積水,市民生活絲毫不受影響。

在被問及“贛州老城為啥不淹水”時,老人們都說,贛州是座“浮城”,而且是烏龜形,龜首在城南,龜尾在城北,所以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還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說,明初朱元璋大戰陳友諒,軍師劉伯溫欲破贛州城,久攻不下。最後劉伯溫派人用鐵釘將“龜”的四隻腳釘住,才得以水淹贛州,破城而入。

這些民間傳說都不大靠譜。在贛州市博物館文博專家萬幼楠眼中,“不發生洪澇完全得益於一套現在看來都相當先進而科學的城市排水系統。”而這套排水系統是一位宋代人修建的。

史料記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也常年飽受水患。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1077年),一個叫劉彝的官員在此任知州,規劃並修建了贛州城區的街道。同時根據街道佈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乾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

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汙水自然排入江中。不過,每逢雨季,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於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長而後閉之,水患頓息”。

水窗是一項最具科技含量的設計。原理很簡單,每當江水水位低於水窗時,即借下水道水力將水窗衝開排水。反之,當江水水位高於水窗時,則借江水力將水窗自外緊閉,以防倒灌。

如果江水水位超過排水口,水窗緊閉,江水是進不了城,可城內的積水又從何處排出呢?按照劉彝當初的設計理念,福壽溝僅是整個贛州排水防洪體系中的一環。修建於宋代的堅固城牆是最好的防洪堤壩,還有城內的數百口水塘。

劉彝曾差人將福壽溝與城內的水塘連通起來,以發揮重要的調蓄作用。“就像長江流域有鄱陽湖、太湖、巢湖,這些湖也都起了類似的作用。”萬幼楠說,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時的雨水調節容量,以此減少街道淹沒的面積和時間。

至今,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汙功能。近年來,在贛州市城區的一些地方,也會出現積水淹沒到汽車頂的景象,“是不是福壽溝不管用了”?其實,因為古老的福壽溝畢竟只能輻射到“宋城”那2.7平方公里,而被淹的地方大多是後建的新區。

據史書記載,公元1087年,劉彝因為“善治水”,被召還京師任“都水丞”,這一職位相當於今天的水利部副部長。他還曾給後人留下一句名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人據此評價,劉彝屬於那種“不是光練嘴或紙上談兵的實幹派官員”。

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福壽溝建設者劉彝

青島:德國人修建的百年大計

在中國,最不懼暴雨的城市還有青島。早在100多年前,德國人就為這個沿海小漁村,設計了足夠使用百年的現代排水系統,其中雨汙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

1898年德國殖民軍登陸青島,立志要把這個只有2萬人口的漁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樣板城市。他們調集了當時德國一流的城市規劃專家和建築設計師來到青島,按照19世紀末歐洲最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實地勘察設計,形成了青島的城建規劃。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下水道系統。因為當時的青島衛生狀況很差,沒有地上水管,更沒有下水道。德軍初來乍到,水土不服,經常發生腸炎。德國人認為大腸桿菌和痢疾流行,可能是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飲用水汙染、居住環境的擁擠。由此,德國人認為下水道對他們有戰略意義。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條約,德佔青島99年,所以德國人完全是按照使用一百年的設計標準來鋪設下水管道的。

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德國人是出了名的嚴謹,喜歡“慢工出細活”,光是論證“雨汙”分離技術就用了五年之久,更是用了兩年的時間招標。青島歷任總督包括後期執政者,並沒有趕著在各自的任期內突擊完工,而是把城市建設當成百年大計。

曾有一則網帖廣為流傳: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復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三米範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裡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這個故事雖然存疑,但是德國人的嚴謹卻是不容置疑的。

中國有兩座“最不怕水淹”的城市,你知道嗎?

“青島人有句笑話,德國人賠了,日本人賺了。”日本人佔領青島後基本沿用了德國人的市政管理經驗。此後,無論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青島的市政設施並沒有因為政權的交替,進行大的改造,設計的辦法都是仿照德國人一以貫之。1930年到1935年國民政府主政時期,明溝暗渠總計37條,達1.5萬多米,青島的地下水網基本成型。這一成果享用至今。

據媒體報道,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建的地下雨水管道大概有80公里左右。青島在後來的城市發展中,吸取和承襲了德式排水系統科學的設計理念,廣泛採用雨汙分流理念新建管道,並大規模改造、提升舊有管道,這就是青島能在城市防汛中贏得美譽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