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建设赣粤边际美丽宜居城市走笔

风光满城入眼来

——全南建设赣粤边际美丽宜居城市走笔

桃江穿城过,青山半入城。近年来,全南县以打造“精致、山水、人文、活力”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双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如今,一座风光满城、绮丽多姿的赣粤边际美丽宜居城市跃然眼前。

老城区破茧成蝶

这几天,烟雨朦胧的全南县城解放桥别有意境,90后抖音爱好者李欢炘迫切想去体验一番,换上轻灵飘逸的古装出门了。“我喜欢小视频,解放桥怎么拍都很美,家乡处处是风景。”这话道出了许多全南人的感受。

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全南树立全域思维,突出“一江一山一路一桥”,从总体空间形态、景观布局、功能完善、建筑风貌、绿化亮化美化等多方面入手,打造古朴街道、清爽城区,老城区因此破茧成蝶。

为改善建筑风貌,该县拆防盗网,清“蜘蛛网”,管线下地,统一店招,彻底改变建筑色彩杂乱无序、门窗杂件陈旧零乱的样貌。在修葺一新的老城区,客家风格与欧式风情交相辉映,楼房错落有致,裙楼商铺整齐,配套一应俱全,不仅住户称赞,商铺老板也看好未来。

全南精心雕琢城市景观,建设精致“城市客厅”:移除封闭的绿化隔离带,建成87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在高速路口至绕城公路路段,建设驿站、广场、步行道等,打造景观优美、层次丰富、空间开敞的带状公园;梅子山公园盛装亮相,不仅成为集绿色生态、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典范,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入夜,改造后的解放桥七彩流韵,璀璨灯光照亮飞檐翘角、雕花木窗,一幅灯影、音乐、江水交相辉映的醉人画卷扑面而来……

在实施城区亮化工程中,该县以“一江一山一路一桥”为视觉中心,突出建筑主体,映衬山体水系,凸显全南山水城市特点,形成光色相得益彰、光韵遥相呼应的璀璨夜景。

桃江区拔地而起

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狭长逼仄的全南老县城仅有8.98平方公里,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如何扩大城市成长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全南决定开发建设桃江新区,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

全南将满足民生需求与科学拓展城市相结合,重构城市框架,延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该县统筹兼顾各种资源,师法自然,让山、水、城交相辉映,变“公园在城中”为“城在公园中”,形成望山见水、开门见绿、独具特色的新区风貌。如今,占地面积为5.2平方公里的桃江新区拔地而起,整个城区以绕城一级公路为主轴,形成“一轴两翼”发展新格局。

外拓空间,内疏脉络。该县打造城市交通大循环,围绕完善路网结构,构建城市微循环,新建二小至新全南中学、绕城公路至新车站等6条市政道路,促进新老城区发展同频共振。公共服务“一路向南”,新全南中学、桃江新区学校、公办幼儿园、中西医结合医院、游客集散中心、若湖塘公园、星级酒店等项目加速推进,不断发挥着磁石效应,引来江西中煤集团、江西核工业、北京绿邦集团、法莱德酒店等知名企业在此落户。

强管理提升品质

2018年,全南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一,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标准,今年1月至3月空气优良率均为100%,主要河流过境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在Ⅱ类水质标准。近几年,全南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一直居全省前三,教育医疗环境显著改善,低矮阴暗的棚户区变身宽敞明亮的高档小区,沥青路面延伸至原先泥泞不平的背街小巷……洁净、安全、美丽、舒适的环境,引得络绎不绝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让生活在山城的人更幸福,是全南建设赣粤边际美丽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县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启动公共停车场、农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城市道路“白改黑”、污水管网建设等10余个“补短板、强功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实现城市垃圾“一扫到底”;全面消除铁皮棚安全隐患……

在提升城市品质中,该县注重融入人文元素,注入红色文化、客家民俗、瑶族风情,塑造建筑、景观、文化交融合一的城市风貌。同时,持续推进“书香全南”建设,开展“众说舞台”微宣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讲诚信、明礼节、有诗书、守法度”成为全南气质的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城市管理从“管治”向“良治”转型,该县将城区划分为29个网格,分别由县四套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并将112个单位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负责维护监督网格内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全方位、精细化抓实城市管理。通过把责任具体落实到县领导和责任单位,变“少数人管理”为“多数人管理”,全南实现了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黄云松 特约记者 钟慧燕 记者 钟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