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窮的國家,為何中國人靠擺攤能在馬達加斯加賺上百萬?

寶寶最搖擺


在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中國人靠擺攤就能(年)賺百萬?

筆者能信其有,不信其無。原因如下:

馬達加斯加是個獨特的存在,最不發達之下商機多多

該國基本國情很“奇異”:

(1)面積比宗主國法國還大,有59萬多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島嶼,人口2500萬左右,年GDP100億美元,預期壽命65歲多,貧困率一度高達75%,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從未摘下。

(2)其資源豐富多樣,尤以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著稱,是聯合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地。水力潛能巨大,礦產資源豐富,以石墨、鉻鐵礦和寶石為最,近海不斷探明油、氣並初步開採,採礦和石油多為外國投資者把持。它是世界上寶石蘊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據報道每年走私黃金和寶石價值上億美元。

(3)人文獨特,主體民族的先輩來自東南亞,稱作“馬爾加什人”,佔總人口98%以上,另有科摩羅人、印巴人、法國人和華人等少數族裔。馬爾加什人又細分為近20個族群,梅里納人佔25%,再有貝齊米薩拉卡人和貝齊寮人。居民中原始宗教信仰者佔一半稍多,基督徒佔41%,穆斯林7%。官方語言是馬爾加什語和法語。馬爾加什語屬南島語系中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據考證,2000多年前,馬來—印尼人乘獨木舟穿越大半個印度洋,順季風線路到達該島,他們與後來者東非班圖人融合,產生了以黃種人為基礎、包含非洲元素的馬爾加什人。

(4)曾有“比非洲大陸更高的文明”。16世紀末,梅里納人在中部建立王國,1794年起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1801年起稱馬達加斯加王國,定都塔那那利佛。1820—1895年,馬國王室先後採取一系列政策,旨在建立現代工業、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園,開發礦業、林業,建立現代政法和教育體系。

(5)法國殖民者廢止王室,高壓統治。法國於1703和1733年兩次佔領均以失敗告終,19世紀初其在馬勢力又被排除,隨後它籠絡西部酋長再建立足點。19世紀後期最終利用當地分離勢力和武力侵入,1885年強迫馬國女王接受法國保護,1896年,法國廢除該國王室,將馬島變成其殖民地。殖民者把全部土地收歸大殖民公司,農民只能在其下出賣勞動力,工業品全部從法國輸入,當地工業基本歸零。

(6)獨立後的馬達加斯加乏善可陳。1960年6月,馬達加斯加作為共和國獨立。半個多世紀四易憲法。第一共和國親法政策執行12年走到盡頭;軍人接管過渡後,1975年,拉齊拉卡全力推行“村社社會主義”,在經濟不振、社會動盪中於1991年交權;1993年,第三共和國誕生。2009年3月,朝野矛盾激化,總統被譁變軍人趕到國外。據稱這次政變混亂中,馬島珍惜大葉紫檀慘遭濫伐,上萬公頃森林很快消失,萬噸以上的紅木銷往中國等亞洲國家。

近5年動盪後,2014年1月,第四共和國首任總統履新,定該年為“馬達加斯加振興之年”《福布斯》曾將該國列為2011年全球十差經濟體之首,理由是“政變、管理不善、人口增長、教育和免疫力下降,全國75.3%的居民生活在貧困中……”

(7)最不發達原因初析:黨派為代表的政治勢力左右搖擺、爭權奪利的背後,是該國地域和階層的對立。前述以中部高原為中心的梅里納人一直處於權力中心,受到沿海地區窮人族群(統稱“科蒂爾”)的敵視,拉齊拉卡就來自後者,他執政18年代表著窮人的訴求;再有經濟基礎,雖握有大把資源,但半個世紀馬達加斯加經濟幾乎停滯。馬國可耕地不多(佔國土5%),但農業人口始終佔80%,香草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市場競爭力不足,主食大米需進口。採礦、寶石、石油勘探等多由外資控制,旅遊創匯(2008)只有3.9億美元,動盪和犯罪更是嚇退遊客。

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中國人。資源滿滿,遍地商機的馬達加斯加,吸引著中國高檔傢俱加工商、珠寶商等,同時帶來家族、朋友乃至所在地區各階層的一干人士,他們在馬達加斯加組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意產業鏈,“大主兒”做珠寶、木材、黃金等的生意,“小魚小蝦”擺攤做小商品日用品也能發財,這樣的例子在非洲不勝枚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