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高三后期,学生的心态特别重要,正所谓“一轮重知识,二轮重能力、三轮重气士”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有时候,单纯去给学生“灌鸡汤”并不能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高三后期,是务实还是务虚,这个非常关键!

一、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一定的焦虑,只是有的学生反应明显,有的学生反应不明显而已,而事实上,适当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高考的发挥,这并不是坏事,如果学生考试焦虑过大,就会严重影响高三后期的复习效率,所以考试发挥不佳,也就没有什么意外的了。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认为高三后期,学生出现严重焦虑,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呈现出三种类型:

第一,能力不足,梦想又多,无非是贪心!

如果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学生是年级排名第一名的学生,你是不是非常骄傲?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年级排名靠前,甚至考过年级第一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最后没能参加高考的,也有很多高考发挥失常的,原因何在?

就是大家给他的期望值太高了,都让他考北大清华,而他的实际能力又没有什么把握或者根本达不到,这个时候,焦虑是肯定的,外界的影响和自己的贪心,导致了这一恶劣后果。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第二,愿意付出,又不肯拼,无非是妄念!

有些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到了高三,想考好大学,但是又不愿意付出,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去年的一个学生,家长在高一就到学校家属院租房陪读,三年房租就花了10万,每天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但是到了高三,孩子经常说犯困,家长也没有办法,就经常跟班主任请假,让孩子在家补觉,这对于高三学生,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家长没法说,一说孩子就大吵大闹,只能顺着她。所以,到高考时,全班的同学高考成绩都提升了,平均成绩比一模成绩提升20多分,但是她例外,成了唯一一个成绩下滑的学生,下滑了13分。

第三,反复纠结,过于矫情,无非是软弱!

有一个学生, 母亲是高中老师,父亲是大学老师,爷爷奶奶是退休的大学教授,这是一个书香世家,孩子从小接受早教,接受超前教育,被认为是神童,起码到高中之前都是这样的。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但是,到了高中,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很快就迷失自我,不能正确定位,产生严重的焦虑,经常是整夜失眠,白天请假在家睡觉,越到考试前越严重,所以当时老师跟家长的共同目标就是孩子只要参加高考就是胜利。

其实,这孩子是有实力的,即便是经常请假,还是经常能考到班级前5名,只是这种纠结,让她停步不前,其实是一种软弱,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表现,下面是她的试卷,大家可以通过试卷猜想这孩子的性格。

二、面对焦虑的孩子,老师应该怎么做?

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会防范于未然!如果孩子出现焦虑,也会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1、防范于未然,减少考试焦虑的学生!能放在学生出现严重的焦虑,这再好不过了!如何防范呢?

首先,在考试前,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平时的模拟,要告诉学生,这只是模拟考生而已,从某程度上可以说,考得不好比考得好还有意义,因为你可以发现问题,找到提升点。如果考好了,可以高兴,但是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这不是高考;考不好,可以伤心,但是不要悲观绝望,因为这不是高考。经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就能平静的对待考试。如果是高考前,可以把高考和人生做对比,告诉学生高考不能决定人生,没有哪个大人或者成功的人经常会把自己的大学挂在嘴边等等,以此给学生减压。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其次,考试结束后,及时给学生投放课件,帮助学生反思试卷,找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成绩上转移到试卷上来,他就不会产生过度的焦虑了,比如考试后我都会让学生对着这个可见,写考试分析,效果很好。

2、务实比务虚更重要!

蹦极的时候,你很害怕,很大原因是因为你手中没有东西可抓,如果能抓住绳子,可能你的焦虑和害怕就会降低很多。

高三后期,如果学生每天都在做一些事情,而且知道这些事情很重要,做了效果很好,自己提升很明显,他就不会焦虑。所以,班主任与其给学生不断“灌鸡汤”或者通过高考倒计时去施压,不如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比如高三最后一个月,我就和学生商定,不再使用任何三轮资料,我们一起来编资料,学生负责做思维导图,画出知识体系和重点问题,老师负责5节核心素养课,重新研究高考,这一做法,帮助学生把重心放到梳理基础知识上来,既不难做效果又好,一举两得。

3、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的问题。

如果个别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心理焦虑,老师光给她做思想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她如果能够想通,就不会焦虑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他解决问题。

有个学生出现比较明显的考试焦虑,我让孩子把错题本拿给我看,我看了下,错题本整理的非常工整,没有修改的痕迹。

我问她:“你的错题本上整理的是什么题?”

她说:“错题啊,所有的错题都整理上了。”

我又问:“你知道这些题目做错的原因吗?”

她说:“不知道,就是把正确答案订正上去。”

我接着问:“你的错题本没有修改的痕迹,有没有看过?”

她说:“哪有时间看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都有新的错题,天天就整理这些题。”

其实,到这里问题就找到了,我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先别做新题了,先把这里边一看就会的题目划掉。

高考冲刺阶段,出现焦虑未必是坏事,但这三种类型的焦虑需要警惕

第二天,她把错题本交个我,我看了看,基本上符合要求,然后布置了第二个作业,把错题本先进行个归类,制定个目录,把错的同知识点的题目,在目录上标清楚。

第三天,她把错题本交个我,我问她有什么收获,她说,通过整理发现常常的地方就是那几个知识点,确实这些知识点没有理解。然后,我就把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给讲解了一遍。

然后,布置了第三天的作业,回去制定第二份目录,把错题本上同种题型的题目,整理到一起。比如历史选择题,分为“反映类”、“表明类”、“原因类”、“影响类”等等。

第四天,她很兴奋地来找我说:“老师, 原来我错的题目多数是‘反映类’题目,而且主要的原因就是和‘表明’类的题目区分不开,用来同样的方法去选,结果两种同样都会出错。老师,您能给我讲讲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吗?”

就这样,我用了4天的时间,不仅给她解决了历史学不好的问题,而且帮她找到了自己学不好的原因,更重要是帮助她解决了考前焦虑问题,这个女孩最后的高考成绩,比一模成绩高了38分。

其实,越到高考后期,一个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作用就会越明显,也许这些班主任拼体力、靠时间拼不过年轻人,但是经验的东西,还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欢迎关注,祝所有考生金榜题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