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视觉中国将要“凉凉”,目前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央视评论:严惩视觉中国,切掉知识产权市场的毒瘤。为什么能称之为毒瘤,大家也非常清楚了。

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一言蔽之,这就是一家专业碰瓷的公司。核心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个人或者爬虫从网上搜集来的几亿张图片,打上水印,然后看哪家公司或者个人的网络自媒体等发布了其中图片,挑“有钱”的公司打官司收“版权费”。把法务做成了销售,一年可以搞7个亿,市值搞成200亿。这下连续10个跌停以上是免不了的,东窗事发后不仅自己版权问题暴露,面临诉讼索赔,还面临股民对其的信息披露索赔。

连创始人都被人肉出“加拿大”,“美国”国籍,并被网民戏称,讹完钱准备“跑路”的节奏。

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但是,就这一家专业“碰瓷”公司,甚至还有全景网等模仿者,每年打官司几万起,早已成为社会现象,为何到现在才暴露?总结下来,就是这三个原因。值得警醒!

披着知识产权的外衣迷惑外部

这家公司的宣称模式是一方面通过大量收集个人上传的图片,打上水印,宣称对此有版权,如果有人付了版权费,作者可以分成。等到出事,甚至还有一些图片版权作者为其洗地。先不说收费分成模式合理不合理,作者一张图片能收数千元,作者分到了2元到十元不等。且看他实际所作所为,连“国旗”,“国徽”等图片都有,甚至还有绝大部分公司的logo以及各地的街景等。这些根本不是专业摄影拍出来的图片,甚至都不是高清的图片,懂技术的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通过网络爬虫爬来的图片。

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企业模模糊糊的logo成了视觉中国的版权

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一个都逃不了

什么叫网络爬虫爬来的图片,就是把网上大大小小的图片,批量自动拷贝下来,然后加上自己水印,并系统化地去注册版权(甚至有的都没有版权),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各种自媒体作者发律师函开始“割韭菜”。所以有些图片本身的作者或者肖像权所有者都会莫名其妙发律师函,声明本图片涉嫌侵权。请问,你说我侵权,我还没给你授权了,侵权何来?但凡真的通过审核有知识产权的图片,都不会发生这种状况。所以视觉中国表面是产权卫士,背地里却早就偷偷摸摸干起了“假冒版权”的勾当。

今天看到还有自媒体作家说“视觉中国维护版权有什么错”,我只能说这样的人要不就是公关洗地,要不就真的是连互联网技术如何钻空子,怎么运作的都不了解。

被侵害的企业和个人忍气吞声,羊群效应

再看看视觉中国怎么碰瓷呢,首先我们知道,“整个世界”的图片,只要没有注册版权的(谁会没事把自己画的设计的图片去注册版权啊,版权局在哪都不知道),都通过技术手段批量注册了。接下来如何收割?相信各位媒体和企业朋友都遇到过,就是“养猪,割韭菜”。从网上搜索了图片,其实也不知道是谁的,作为配图贴在文章里。等到积累了三五百张,律师函就来了。往往受到律师函还一脸懵逼,这些图片不是朋友传给我的嘛?对不起,你朋友还没养肥而已。

视觉中国们通过的“天眼”技术,来判断你使用的图片是否他们图库里的。这里注意了!!“天眼”就是刚刚提到的全网爬图片的爬虫。他能足不出户,爬满各种微信号微博号,各种官网自媒体,然后抓取你的图片,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跟图库做比对。同

样的技术,一方面全网爬“不知道有没有版权”的图片,并抢注,另一方面爬谁用过这张图片,开始发律师函收钱。有可能这张图片本来就是你设计的,被他爬虫爬到了,反而会告你侵犯他的版权,那就每张交个3000呗。

但凡企业或者自媒体能做到一定规模的,都在各种业务经营过程中收到过律师函。从企业公关和法务的角度。都是宁事息人,谈个价格,10万不多,20万不少。就这个金额,反正我也是打工的,能说服老板就行。老板也不会看那么细,毕竟几亿几十亿的生意要思考。

再说了,如果真的应诉打官司,还得被告来证明

就这样,几十万个苦主,几万个诉讼,至今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负面舆情。就是羊群效应的结果。

央视都称为“毒瘤”的视觉中国现在才暴露,三条原因值得警醒!

备注:本图是网络截屏,绝对不是视觉中国版权!

最后一条:是否有利益共同体包庇?

视觉中国一万多次诉讼,难道法庭没有一点存疑的地方?

视觉中国那么多图片恶意抢注版权难道那么容易?

几亿张图片,绝大部分不符合版权法保护范围,仍然肆无忌惮,难道真的监管部门没人知道?

还是像央视评论说的一样,毒瘤必须严惩!否则中国版权之路更加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