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什么不赞成华为研发费用持续保持在10%以上的做法?

贷款教授


这个问题不错,来答一波。

首先表明一下看法,我认为出现这样的不赞同,在于小米和华为,或者说雷军和任正非看待企业发展未来的眼光不同。

明白一点说,雷军将研发投入高视作创新效率问题,而任正非将之视作创新基础问题。这没有什么对错,就企业盈利本身而言,雷军的说法可能更正确一点。但对于企业发展空间和在更大市场背景下的生存能力而言,毫无疑问华为的做法更对。

以下是我的观点:

第一,小米追求高效的研发并没错误,但不能因为华为投入过高就质疑其研发效率。

固然如雷军所言,历史上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几乎都是当时实力还较弱的公司所作出来的,但有一点雷军没有点透,那就是那些公司几乎都是将全公司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这种占比远远高于10%,这也是小公司能够通过创新迅速开辟市场的原因所在。

所以投入多少不是最重要的,研发投入占比很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状态。

雷军说到追求高效固然没错,但绝不能把华为高于10%的研发投入,超过中国甚至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的研发占比等同于效率低下。

他更应该考虑为什么华为、三星、微软等大公司要在科研上投入如此之多。

小米如今的状况还没有发展到可以质疑高研发模式的层次,即便他拿来列举的例子,苹果的乔布斯当初确实科研投入少,但不代表乔布斯对于高研发投入的鄙视。

第二,小米的研发成果偏向于下游市场,而华为一直在向着全产业链发力,这决定了研发数量级上的差距。

也就是说,小米的研发重心在怎么打造或者整合出一个消费者体验起来更好的产品,为产品做一些功能性研发或者硬件设计之类。

但华为的研发范围呢?手机里最核心的CPU,类似于安卓系统的操作系统,5G芯片,手机离不开的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5G网络整体解决方案(软件和硬件),人工智能,云技术……

他们盯着的未来的位置就不同,这就造成华为必须在方方面面进行研发投入,所以研发投入量自然巨大,而且甚至可以说,华为的研发效率从结果来说要高于小米很多。

比如说手机业务或者消费电子业务,从中华酷联到如今的华米OV,华为是唯一一直走在中国智能手机前列的品牌,而且华为手机在走自主品牌路线之后(即不依托通信运营商捆绑销售),迅速成长为国内智能手机的第一位,并且依靠技术优势成为国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独一份的中国力量。

而在电信领域、芯片领域,华为的成果也可以说有目共睹。

第三,小米的终极目标可以说是苹果,而华为的终极目标可能更大

怎么说呢,小米如今学的是苹果的“形”而非“神”,并且是低配版的形。

苹果生态之中,硬件基本都属于自家的产权,包括芯片——A系列CPU真的很强。软件更不同说,苹果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是覆盖各种终端形态的操作系统。而反观小米,手机上最重要的两大核心——CPU和操作系统都是别人家的。而且小米并不打算改变这种情况。

小米打造的智能生态更像是一种硬件联盟,用自己的一套标准让硬件进行智能连接。但这种模式或者生态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就像是沙子上建起的城堡。

而华为呢,华为可能早就看到了这些,所以这些年来,在上游端做电信领域的技术探索,移动产品端开始研发芯片并应用到自家的产品中,系统也有所准备,这些东西来自哪里?来自研发。

雷军暗喻自己家的研发效率高,但是我们往深处再想一想,小米这些年的这些产品最大的亮点都在哪里?在CPU、摄像头、硬件优化、UI等方面,但哪个方面小米掌握了最基础核心的技术?

第四,小米如果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搞研发,或许钱赚的够,但企业存活不了多久。华为却能依靠这个拉近和国际巨头的差距,最终成长为真正的国际巨头。

我最钦佩的是任正非的忧患意识。

不管公司是一家只能做交换机的小公司,还是一家已经成长为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跨国大企业,任正非始终不放松对于未来的警惕。

所以华为才有每年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占比,因为华为看到了自己在技术储备方面的薄弱,也看到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环境里而不仅仅是中国或是某个区域(比如印度)的发展困局,他需要研发部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凭借技术去更多的国家和市场去和更强大的对手对决。

而那些对手就像三星,就像微软,就像苹果,同样拥有巨额的研发投入。

所以华为选择的路是一条相对艰难的路,它的目光所及已经不是中国和印度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商业社会,而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

小米的对手可能只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再多就是加上人工智能。

但这种业务只是华为庞大科研力量所呈现出来的成果的冰山一角。

最后总结一下,雷军和小米不是研发效率高,而是研发范围小,并且没有向着本领域的深处挖掘的魄力和决心,而任正非和华为则是竭尽全力地向着产业链上游,行业的基础端进行研发上的发力,这是不一样的眼光和格局所造成的。

记得在别处看到过一句话,说小米和华为最大的区别:

小米是中国消费者不可缺少的企业。

华为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企业。

严重赞同。

以上。


好人长安君


研发投入跟产品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苹果只有百分之二的研发投入但是依然做出了很不错的产品,研发投入是一回事,提高研发效率又是另一回事。

雷军也不缺钱,也不会吝啬钱包,他那样的人顺位资本赚了多少钱了,赚1亿跟赚10亿都是花不完,他要钱拿来干啥?至于小米集团,他个人就是最大的股东持股70%,他需要听哪个大股东的话?那个99亿更是脏水,这个是董事会在公司上市前给的2%的股权奖励,按市值折算是99亿左右,要卖出才会变成现金,实际上也没有卖出。

雷军这个人很讲究效率,喜欢把钱用在研发刀刃上,剩下的钱投入到别的方面,事实上乔布斯也是这么做的,2%的研发投入撑起了整个苹果公司,这里面的学问也挺多的

总结一下,1,雷军不缺钱。2,雷军喜欢提高效率。

华为为啥研发投入那么多?

之前看任正非的采访说,华为喜欢研究一些基础学科,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研究成果就直接可以和供应链合作,拿到新的元器件,生产出超越行业水平的旗舰,事实上,折叠屏,潜望式摄像头,摄像头的高感光度,手机低温性能的确也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基础学科的投入必然功不可没。

缺点也很明显啊,基础学科的产出效率是很低的,很难取得成果,钱容易白白浪费掉,这又是任正非的一个厉害的地方,最开始没有技术人才,研发投入没有成果,但是还是继续投入,他花了大概3000亿左右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与工程师,现在总算有不错的成果,也算是任正非战略眼光长远。

小米今年想转型做极致产品,我个人认为是不现实的,小米前几年的产品都是属于拿来主义,把一些成熟或者半成熟的技术拿来自己用,省去了很多研发费用,性价比自然高了,同价位当然最牛逼啦,今年redmi独立,要实现转型意味着要和供应商合作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产品,甚至需要很多基础学科的投入,成本极大上升,要实现转型其实是很困难的,集体成果还得看明年的财报和产品怎么样。

手机的四大选择依据,照相,屏幕,soc,系统

对应到各个厂商,华为有最好的照相,三星有最好的屏幕,苹果有最好的soc和系统,各家厂商各有各的优势,处于一种互不干扰的状态。

小米,包括其他的厂商,都是属于捡漏企业,通过一些技术的整合,做出这些厂商不设计的领域的产品,包括像小米9这种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很均衡并且性价比高的产品,OV讲线下渠道,开线下点,明星宣传,优质售后服务,这种产品其实销路也不错。

小米要转型,他的屏幕能比三星好吗?照相能超过华为吗?soc和系统能超过苹果吗?只要人不傻都不会相信,不过小米有一个优势是aiot物联网,智能家居平台,这个在世界上是领先的,所以松果电子拆分了一部分给智能硬件做芯片,率先抢占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


Marinexx


昨天写了篇关于华为推出方舟编译器,提升安卓系统运行性能的文章,主要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问题,种种迹象表明华为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针对国内几个厂商,明显在向着苹果或者三星迈进,把当年在通讯领域抢占全球第一的劲头拿出来了,明显是朝着手机市场全球第一的份额去的,有这么大的梦想或者抱负,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很强劲的基础技术支撑,所以每年拿出百分10的研发费用,来夯实基础,有当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做派,有这个实力和这个抱负做这件事。

前几年还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写代码的时候,当时公司老板说到未来国内市场就是小米和华为的较量,如今看来还是对于小米过于乐观了,毕竟传统的几个手机厂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从手机市场的划分来看技术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单纯的营销手段或者局部的技术创新很难撼动整个大趋势,本人也属于典型的小米粉丝,中间用过4部小米手机,并且从软件层面讲小米手机做的还是可以,从实用性以及性价比上都还可以,但短短八年的时间就想着挑战传统的巨无霸明显有点吃力。

对于雷军不赞同研发百分10的,其实属于典型的创业公司里面的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思想,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状态下,很难去做一些基础科学研究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能理解雷军的做法,毕竟不能不声不吭,小米走到今天基本上算是一种奇迹了,可能大家看衰小米觉得不行了,主要还是在刺刀见红的时候就是体现真实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才会想到小米还属于一家比较年轻的公司,还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公司,不是不行了是进入一个业务平稳积累期,如果小米能够有实力拿出10个点的去做研发,有可能雷军做的更刻苦,毕竟站的角度还是不一样的。

小米这个阶段就是能保持住市场份额,然后慢慢积累技术,在任何一个行业内称雄争霸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期,小米公司也不例外,站在创业者角度看雷军的一些言论其实都能理解了,短短成立8年的公司怎么可能和华为这种巨无霸相匹配,如果小米能坚持下去,有实力做一些创造性的东西说不定真可以和华为一较高下在手机领域,但估计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大趋势是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可能性越来越大,几乎已经不可逆的事实,作为国人还是因为有华为这种公司而感到自傲,毕竟被欧美压制这么多年,终于有家能让人觉得服气的公司,现在国内的华为和阿里几乎已经全力在切入核心技术领域了,不久的将来中国科技在全球领域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势,踏踏实实铺垫基础技术才是根本。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感谢邀请:我是科技数码随时答,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雷军为什么不赞成华为研发费用持续保持在10%以上的做法?

之前人们选择小米的原因是因为价格更低,但是随着小米手机的价格上升,可能很多人在这个价位也有了其他的选择,这是因为确实更高价格的产品在某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而雷军说的话,确实是对的,效率是一个方面,但是对比的对象错了,那就是华为。

华为和小米

这两者的体量不同,也就是说华为的业务更加的广泛,而手机方面需要研发的东西确实相对更多,而且我们可以称作是模块化以及产业链大整合研发,比如我们看到的处理器研发,这方面就相对要更大,CPU,基带等等方面的整合,所以需要不断的投入,在拍照方面的华为徕卡以及索尼合作研发的镜头,以及各个方面的研发费用等等。

而小米雷军虽然说我们要追求效率,研发费用不用那么高,但是小米研发的东西确实相对我们可以用黑科技三个字来代替,和华为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雷军说出来这样的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小米体量也就是铺的摊子没有像华为这么大,所以研发费用自然是不用这么高的。

目标不同:其实现在看看手机界的三大巨头,苹果华为三星,苹果有自己的系统和处理器,而华为有自己的拍照和处理器,而系统方面最近华为元研发的方舟编译器也算是一个大的突破,而且之前华为确实承认正在研发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三星有屏幕和处理器,以及内存,所以要想把企业做大和三星苹果相媲美,那就要从产业链来说起来,而小米最大的目标其实就是国产的其他手机,而华为目标较为强大。

雷军的说法:雷军的说法是研发费用越高不见得是多好,而且以乔布斯为例子,但是2%苹果是美金,再者就是乔布斯并没有说过持续高研发费用的是不对的,只是说效率太低,虽然雷军的说法并没有错,现在看起来研发相对更少,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资金,而且从某种意义上面来讲的话,赚的更多,但是这样发展下去,其实最后和联想其实是相差不多的,要想成为手机界的老大,其实总要有属于自己的产业链和自己的优势的,而小米正是因为雷军所说的研发投入相对很少,所以至今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真正成熟的产品。当然说的是供应链和产品配件和软件。

总结:我们不可否小米的出现确实给中国手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时间推移,人们对于高价格产品带来的更多创新,会更加的感兴趣,而小米现在的优势越来越小,而华为这样的自研发越来越吃香,如果现在高通和谷歌同时停止向中国的供货和禁止使用,那么我想国内也只有华为可以存活,而小米这样的发展趋势前期很猛烈,但是后期将会越来越难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明明OV比小米价格更高还没有性价比,但是销量超过了小米呢!其实这就是创新带来的好处,在外观设计方面的创新虽然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和小米处理器的提升相比研发费用并没有低多少。中国的消费者喜欢小米这样走性价比的企业,但是中国更需要像华为这样自主研发的企业。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科技数码随时答


这就看出老板们的水平了。雷总这话没有错,但透露出了雷总的眼光和对当前趋势和格局把握有偏差了。

如果一个公司很有钱,也不想投入很多研发费用,也不想做一流的公司,也不知道未来行业如何发展,公司走向何方,完全可以参考雷总的做法。说明雷总已经迷茫了。

华为为什么拿出这么多钱搞研发,应该是基于几点考虑。首先是突围需要,华为成立之初从代理商开始,深感被别人掐住脖子的痛苦,同国外各种牛逼公司竞争,简直如三座大山般的抗过来,所以一定要搞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的竞争,唯有研发才有可能突围。

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华为对通信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已经摸清,网络有报道任总说基础科技领域打开的大片荒原还没有开发,应用技术领域还有大把发挥空间,行业还远没有达到天花板的程度,正是抢占未知领域的大好机会。大家都知道,处女地谁先进去,谁就有可能成为老大,当竞争非常激烈了再进去,不是刀口甜血吗?如何进入,就是要研发出适合的产品,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华为希望有更多的钱投进去。

小米以生态链为基础,不断出击各个行业,甚至有人评价小米已经是一个百货公司了,什么东西都卖,这就是小米的模式,要下游生态链研发,自己不研发,所以觉得没必要投太多钱研发,如果把生态链上的研发也算到小米大系统内,研发投入应该也是挺大的。华为一直专注通讯产品,从开始的交换机,到基站,终端,到现在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电视,一条脉络下来,说明华为也在自身核心领域在扩展,只要有新的进入领域,以华为走自主道路的模式,研发投入势必长期保持一定的高度。

华为能走到今天,拥有与世界顶级公司竞争资历,深知研发的重要性,产品一代又一代,不断更迭,不研发出新的,很快就被超越,必须时刻保持产品的领先和紧跟领先,而通讯,IT行业是高技术,高科技,高等人才的竞争,研发投入少了根本就玩不转。

三星那么牛逼,就在于其行业全链条的拥有。基础技术和基础核心零部件自己有,系统集成自己有,产品自己有,销售也靠自己,所以才撑起不可撼动的地位,华为也是在往这条路上前进,但是却没有达到三星的程度,自己的路还有需要耕耘的地方,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由于持续的海量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华为慢慢开始结出硕果。华为,三星相继发布折叠屏手机,而电子产品创新的老大苹果只发布了双卡手机,苹果由于芯片被人掐住,很有可能要向华为买,说明手机终端的格局正在改变,未来苹果不排除进一步沦落的可能,这也是前车之鉴。

从行业来看,华为还有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国内其他公司无法弥补,所以华为还要扩展其行业内的业务范围,相信现阶段10%并不是多,要是条件允许,华为肯定希望再提高这个比例。


好好学习每天进步一点


我看很多人对雷军说这句话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们这里先从雷军说这句话当时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雷军这段谈话是2018年4月份小米6X发布后,一个名叫“老冀说科技”的自媒体发布的一篇《雷军:用效率革命击败强敌》的文章中提到的,当时因为雷军宣布了小米的硬件利润不超过5%,如果超过了会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老冀说科技”的运营者冀勇庆说,自己对“5%的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就打电话向雷军问了一些问题,雷军的这些回应,也是在电话中说的,这应该算是一段私人对话,不属于采访,但还是被发出来了。

而在这次私人对话中,雷军总共表达了一些几个方面的态度,第一对自己5%的利润额做出解释,说是经过审核的数据,因为还要考虑汇率损失,还有专利官司的赔偿,所以要留出一些利润,小米本质上的目标是紧贴成本定价;第二表达了自己对研发费用的理解,说自己不同意华为的说法,研发费用的本质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效率,并列举了微软、IBM、苹果等企业的例子。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雷军在这次私人对话中的重点在于“利润不超5%”的问题,而且在对话中雷军也表示了“我们现在的研发费用都是当期摊销,计入当期成本的”,那么既然说研发费用是记录档期成本的,因此就不得不对小米的研发费用的占比进行解释,不过在进行了一番延伸之后,可以说没有经过严禁的论证就把一些话给说出来了,进而被各大媒体给转载了。

另外一方面,雷军这里所表示的准确意思是研发费用并非越高越好,核心问题是企业对这部分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如何,比如苹果的研发费用只有2%,比微软、IBM少了很多,但同样取得了非常大的技术创新,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在研发方面的效率非常高,所以说,雷军想表达的并不是不赞成华为研发费用超过10%,而是反对机械的理解为”研发费用没10%就不行“这种说法,因此大家还是不要人云亦云。

我是”木石心志“,喜欢就点个赞再走吧~


木石心志


看了雷军的说法,我不是太赞同,中国科技对比欧美还是落后非常多了,现在不投入高额度研发,怎么追赶???何况华为布局是全世界,而不光某几个国家,不高投入,麒麟980哪里来的?小米的澎湃cpu到现在不也是一纸空谈,拿不出真正有用的产品。至于投入这么高的研发,也不光是一个项目,举例子,药厂研发新药,10亿资金进去,做100个药品研发项目,只要成功一个,那么这10亿资金就都算这1个项目的成本,所以特效药非常贵,因为成本高,至于那99个项目后期如果还能资金跟进,说不定还有成功的,因为你穷,所以你投入低,吃顿饭有花1000的,有花100的,一个道理。


绿皮839


雷军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小米是一家依靠营销起家的贸易公司,本可以不和华为比什么研发费的,但问题出在雷军要将小米包装成科技公司。

雷军的赚钱模式其实是资本运作(当然这不是谁都能玩的),以低价迅速提高市占率,然后融资,继续继续保持收入高增长(亏钱没关系),再融资(这时候股东被捆绑,不继续投前面的打水漂),上市,套现(所有股东胜利大逃亡)。这就是为什么雷军和刘强东的公司基本不赚钱,甚至巨亏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在短短几年里成为千亿富豪。

雷军所谓研发费的言论无非是一种狡辩,目的是掩盖小米贸易公司或资本玩家的本质。

当然不得不说雷军是极聪明的,资本玩家不是谁都能做的!


砂粒6


事实上高研发投入确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

首先,企业成本过高,万一营收或者利润下跌,那对于企业来说等于掉进一个大坑,到时候进退两难。华为现在也是面临这个问题,5g进度不及预期,所以现在急于在手机等业务发力也急着炒掉老人,以求能把营收利润拉上来和控制成本。

第二,研发本身风险高,投入往往高于产出。

不过,生意哪有没有风险的,至于企业如何选择,那还得看自身的发展取向,我认为这两种选择并没有太多优劣之分。都是公司做生意,为的都是赚钱。

另外就是华为小米ov之间的差别,华为是一家研发型的企业,一直都是混通讯行业,通讯行业你知道,从以前的bp机一直到2G,3G,4G,5G才几年,别说不研发,哪怕只是研发慢点都是死路一条,所以华为那是只能硬着头皮搞研发。而小米是一家主攻终端销售的商业型企业,产品必须像costo沃尔玛优衣库那样死磨供应链压成本重体验,商业逻辑上必须把版图凑齐拼圆形成闭环才能成就小米商业帝国,所以要小米把研发费用加到10%不会让小米成功而是把小米推下悬崖。至于ov那是根正苗红的制造业企业。这就是这三家企业本质上的区别。


潇潇八千里


有句话说得好!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套用到研发上来说也一样,多投入研发费用,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投入或者太少投入的话那肯定是万万不能的。

创意第一,研发第二

如果雷布斯说创意第一,研发第二,我可能还比较认同点,微软是日不落帝国吗?目前来看暂时还是,至少在电脑操作系统这方面世界没有一家可以与之匹敌的,未来会出现可能打掉微软的企业吗?肯定会有可能,就像诺基亚一样,但是诺基亚是输在研发上吗?不是,诺基亚在直板手机上的技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只不过是其对于触屏手机的忽视才导致了苹果的崛起,苹果之所以赢诺基亚是因为它首推触屏手机,而且前期的研发投入都集中在这个方面,所以苹果在触屏手机这方面的技术遥遥领先去于其他手机生产商。因此严格来说苹果赢也是赢在研发,而不是赢在少投入。


对于谷歌也一样,一开始也是创意,缺少其他与之竞争的,它优先专注于做搜索引擎,所以它率先崛起了,崛起之后谷歌的研发费用并没有降低,而是不断的增加,在所搜引擎方面的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别人要在赶超它就难了。

所以创意很重要,而创意之所以能变强到行业领先,也是因为其先期研发技术占据也优势,如果没有任何的核心技术,创意也没用,就像共享单车及外卖APP,最后比的都不是技术,而是烧钱大战而已。

当年苹果投2%在研发,

苹果仅在2012财年苹果的营收就已达1565亿美元,即使是2%也有31.3亿美元,不要小看这个金额,折算为人民币近220亿人民币,这个金额即使放到2017年的中国研发投入排行榜中依然可以排第二。

苹果的研发投入一直都不低,如下图所示,根据FactSet给出的数据,2016年财年美国的研发投入榜中,亚马逊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61亿美元,排名第一。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以139亿美元位居第二,Intel排名第三,研发投入为127亿美元,微软和苹果分别以123亿美元和100亿美元排名第四和第五。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显示,2017年苹果的研发投入达到了95亿欧元,排在它前面的则是我们国产手机的第一品牌华为,华为2017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04亿欧元,排在全球第六位。也就是说华为仅仅比苹果多了9个亿欧元,但是华为的研发可不仅仅在手机,华为的共有三大业务,其中运营商业务占比是最大的,消费者业务(手机、平板等等)占比还不到40%,所以单从手机方面看,华为的研发投入还不一定比苹果高。所以人家苹果研发占比低,并不代表研发投入少。

效率低?

雷布斯最后的意思小米的研发有效率,而华为研发的效率低,这个对其他企业或许可以这么多,但是对于华为却是不成立的,如下图所示,2017年-218年华为的国际专利技术申请都是实际第一的,而且远远领先于第二名。

总结

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就不再说了,中兴是赤裸裸的案例,既然雷布斯普及了研发太多的坏处,我们也普及一下高薪酬的坏处:薪酬太高了,那么就容易养尊处优,这样就不会认真工作了,所以薪酬还是少发一点更好。我认为自己不想多投入,喜欢做组装机把命运交给外国,那没事,毕竟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对于国内肯多投入的研发企业,我们是应该多鼓励才对,而不是一直在嘲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