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最大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呢?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视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表面上是由萨拉热窝事件这一偶然因素引起的,实际上则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总爆发导致的。然而一战并未解决列强之间的既有矛盾,一战只是把这些矛盾暂时掩盖起来,这正如一战中的法军元帅斐迪南·福煦对一战后缔结的《凡尔赛和约》的评价“这不是和平,不过是场20年的休战”。事实上不只是福煦,其实当时有很多人指出《凡尔赛和约》的致命缺陷“如果要寻求和平,那么这份条约对德国未免过于严苛;如果要彻底削弱德国,则又未免太过宽容。它既不能使德国感恩戴德,也不能彻底削弱德国,除了激起德国人的仇恨情绪它不能再起到任何作用”。我们不妨看看《凡尔赛和约》究竟是如何激起德国人的仇恨情绪的。
1919年6月28日一战参战国齐聚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剥夺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将普法战争中取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将北石勒苏益格归还丹麦;承认波兰独立并将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将东上西里西亚让与捷克斯洛伐克;将但泽交予国际联盟管理;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将克莱佩达地区交给立陶宛;萨尔煤矿区交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永远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允许保留7个师10万人的陆军,海军不可超过1.5万,禁止在莱茵兰地区驻军;德国以黄金向协约国支付113亿英镑的战争赔款......明码标价的巨额战争赔款足以让刚经历战火的德国经济彻底崩溃,而对德国军备、内政的限制则使德国人倍感耻辱。对德国人的仇恨情绪其实连协约国方面不少人也看得一清二楚,除了上文提到的福煦之外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对《凡尔赛和约》评价为:“我们所起草的文件,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当你们把这样的条件强加在德国人民的身上,这只能导致德国人要么不遵守条约,要么发动战争!”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份极力压榨德国的和约竟拱手送给了德国一份大礼——由于奥匈帝国被拆分,这就使德国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地缘环境。俾斯麦曾认为地处中欧的德国至少会面对来自西面的法国、东面的俄国和南面的奥地利三个方向的潜在威胁,即使在奥匈帝国最为衰弱之时可这个国家的存在本身就是牵制德国在中欧势力扩张的一股重要的地缘力量,然而奥匈帝国瓦解后德国就成为了中欧唯一的强权。从奥匈帝国分化出来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等国根本不能起到牵制德国扩张的作用,更何况这些国家或多或少从德国获得了领土补偿,这就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对一战后的世界格局秩序不满的不只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尽管是一战战胜国,但却认为自己在一战中所得甚少,因此也对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深感不满:意大利在列强之中一向被戏称为“贫穷帝国主义”,在整个一战之中意大利对战局的唯一贡献是“迫使奥军最初从俄国战线撤走两个师,以后在战局的整个夏季阶段又抽走八至十个师”,其战斗力水平在协约国中就是公开的笑话。在战后的分赃会议上意大利只得到了从奥匈帝国分割出来的蒂罗尔州和的里雅斯特,除此之外意大利一无所获,在其他协约国成员眼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意大利在一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实在太有限了,然而意大利却认为自己在一战中所获甚少并因此对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心存不满。与意大利情况类似的还有日本:一战中日本趁列强忙于欧洲战事的天赐良机加紧在中国和太平洋等地扩张,到一战结束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地区以及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及马里亚纳群岛等地。然而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威胁到了新兴的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召集英、法、意、日、比、荷、葡、中八国召开华盛顿会议,会上缔结的《九国公约》迫使日本将山东地区归还中国。尽管山东本就属于中国,尽管在归还之后日本仍得以在山东保留诸多特权,可这还是被日本视为本国外交上的耻辱。除了山东问题之外华盛顿会议还对日本的军备进行了一定限制——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总吨位比例被确定为5∶5∶3∶1.75∶1.75,尽管这一比例仍使日本在亚太地区维持着一定的海军优势,但就此给日本海军的发展设置了上限,美国以此实现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而日本对此自然是心有不满的。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的军事组织“黑衫军”进军罗马夺取了政权,该党领袖墨索里尼被意大利国王任命为内阁总理,实际总揽全国内政、外交、军事各项大权。1928年墨索里尼强行终止议会制度,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由此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暴跌,以此为标志一场席卷全美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经济危机爆发了。经济上的大萧条状态同样在各国激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这在日本和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严格意义上日本在此之前就已存在深刻的国内矛盾了——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事实上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发展相比欧美国家一直慢半拍,而在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由使日本国内矛盾日益尖锐:1918年日本爆发了蔓延全国的抢米风潮。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经济危机袭来时日本脆弱的经济基础几乎无力抵抗,在这种局面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越来越强的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国内矛盾的声音。1931年8月26日主张裁减军费的日本首相滨口雄幸被日本国内的法西斯极端组织爱国社刺杀身亡,这是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颠覆政党内阁的第一次行动。在除掉国内的反对者之后军部法西斯势力开始迫不及待地实施入侵中国的计划: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这其实是日本关东军蓄谋已久的一出自导自演的剧目,其目的在于制造入侵中国的借口。南满铁路是1897—1903年沙俄在中国东北境内所筑中东铁路的长春至大连部分,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这段铁路被日本占领,1906年11月26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成立使日本的势力范围得以沿铁路沿线扩张。关东军在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后嫁祸为中国东北军所为,随即对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进行炮轰,次日沈阳被日军攻陷。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随后日本关东军将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接到东北,扶植建立了以溥仪为核心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当经济危机波及德国后一时间涌现出560万失业者,这占到德国全体工会成员的五分之二以上,此外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只有非全日性工作。如此大规模的失业大大降低了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也加剧了德国人对现实生活处境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和一战以来德国人对凡尔赛体系的民族仇恨情绪合流催生出大量极端的种族主义、沙文主义组织,而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逐渐从中脱颖而出。早在1923年希特勒就曾在慕尼黑的一家啤酒罐举行暴动,暴动失败后希特勒遭遇了9个月的牢狱之灾。出狱后的希特勒改变策略——不再搞街头暴动那套,转而通过许诺解决失业问题、推翻凡尔赛体系争取支持,终于在1932年7月的大选中希特勒领衔的纳粹党赢得了13799000张选票和230个席位。1933年1月希特勒成为德国内阁总理,1934年8月2日兴登堡总统死后希特勒将总统、总理和军事领袖的职位合一而自称元首。
1935年10月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墨索里尼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同年7月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0月德国与意大利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当德国和意大利开始对外扩张时日本国内爆发了二二六兵变,尽管兵变本身失败了,但它进一步强化了军部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这一时期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又积极推进所谓“华北自治”,试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1936年11月25日德国同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次年加入该协定,由此形成轴心国军事同盟集团。尽管一战后的德国百业凋零,战后又受到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但德国复兴的基础仍然存在——那就是人的智慧:德国是义务教育的起源地,当英国的儿童还在上演雾都孤儿的悲剧时德国已实现了6~12岁儿童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由于凡尔赛体系下禁止德国拥有空军,于是德国就大量成立航空俱乐部,用民用飞机培养飞行员。凡尔赛体系下德国不得拥有战舰和潜艇,于是德国就互派工程师到国外参与研制,然后将国外最新的战舰和潜艇研发技术带回来。凡尔赛体系下德国只被允许保留10万人的陆军,于是德国就把作战经验丰富的精英部队尽可能保留下来,至于裁减掉的部队则进行登记,以备随时重新征召。凡尔赛体系禁止德国拥有坦克,于是德国就借研制拖拉机等民用技术暗中研制坦克。1936年德国恢复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度,同年德军开进了莱茵非军事区。事实上这是德国对英、法等一战战胜国的试探,如果英、法态度强硬,那么刚有所恢复的德军其实是根本无力抗衡的,然而英、法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同样也助长了日本和意大利的扩张野心: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的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在遭中国守军拒绝后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1938年3月15日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紧接着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提出领土要求,英、法试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诱使德国向东进攻苏联,于是德国在英、法的默认纵容之下得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4月意大利展开了旨在侵占阿尔巴尼亚的军事行动。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的形式突袭波兰,英、法以履行对波兰的军事义务为由对德宣战。1940年4月德军在波兰战役结束后对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西欧国家发起闪击战,到1941年德国已占领欧洲14个国家并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变为自己的仆从国。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极其仆从国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由此引发了太平洋战争,至此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1929年,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因为此次危机将世界61个国家、近20亿人口卷进了战火之中。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经初步统计,世界各参战国约有二亿人在此次“灾难”中丧生。
战争中苏联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到进攻德国结束,死伤人数——6000万,位列第一。
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列居第二。
(军队200多万,平民死伤超过3000万,是二战中平民死伤最多的国家)
德国 (军民)死伤680万位居第三。
日本死伤234万(军人)。(中国战场45万,太平洋战场129万,大约8万人被苏联红军消灭,平民不祥)
英国及其他不列颠国家 45万 (军民)。
美国 40万。(全部为军人,本土未涉及战火)
波兰 630万。(卡廷惨案就被杀掉二万军人,成为一团迷雾。平民占一多半,其中300万是犹太人)
南斯拉夫170万`(军民)(基本亡国)
法国81万。(其中36万为平民)
意大利 16万 (法西斯轴心国)
罗马尼亚 37万(军民)。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成为了战败国之一,其它三个国家分别是奥匈、保加利亚,土耳其。1919年6月28日,德国被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条约对其实行了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并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并被解除武装,在不准拥有空军的前提下国防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此次尖刻的制裁和掠夺引起德国民众强烈抵触和反感,民族复仇主义萌生,这种危机一直潜伏到“幕尼黑阴谋”。
1929——1933年,世界各帝国都遭受到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为摆脱危机,彼此之间大打关税、贸易战,由此也使矛盾日益激化。期间美、英、中法四国在“战斗”占了优势,德、日、意三国处于劣势。为了摆脱困境,这三个国家各“试想着”用战争去重新瓜分世界,于是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首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打破了一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国际紧张态势升级。
意大利首先开始搅局。
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危机的好办法,于是在1935年10月3日下令进攻埃塞俄比亚,由于两国实力相差,加之西方大国袖手旁观拉偏架,只七个多月便收入囊中。这次侵略战争,也可以说是一次侵略的导火索。
紧接着,德国“上”了。
一战后,由于战火未涉及本土,德国的工业基础实力不减,各国之间的经济战也没使其受到大的损失,为了成为霸权国家,二十多年积蓄的备战力量,终于适机而用了。
1938年3月,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民族为借口,借机向捷克斯洛伐克发难,索要领土。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议。在没有通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不予照会的情况下,强行把其大半领土割让给德意志,以“和睦相处”姿态意寓将德侵略苗头引向苏联(苏联总是对波兰虎视眈眈)。第二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失陷。紧接着,出于对英法的猫猫腻,苏联也与德意志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 两国商讨了瓜分波兰的方法,对于东欧势力范围,苏联声明保持中立后,希特勒疯狂起来,变本加厉。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式”突然袭击。波兰大片国土很快沦陷。英,法急了,随即向德国宣战。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建立了“东方战线”。美国保持中立,但提供其它国家战争所需物资,大发横财。
1940年,德国“闪电”攻势以月为计算单位先后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40年5月10,德国入侵法国。6月,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在德意攻势下,法国投降。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秘密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军防线一溃千里,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0月,日本为了雄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战火蔓延到东南亚,此次侵占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驱逐不祥日籍侨民。从限制开始到最后,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增加对中国的战略援助。这下“惹毛”了依赖进口的日本。
1941年12月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从此,美国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
1942年1月1日,英、美、中、苏等26国联合发表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共同阵营成立,由此,世界向德、意、日宣战,不到这三个轴心国全部无条件投降,绝不准任何一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单独与其敌对国议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骁勇34
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展开的全球规模的战争,历史上称之为“二战”。二战参战国家之多,涉及面积之广,历史罕见。这次战争死亡人数接近一个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4万亿多美元,战火带来的灾难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空前大劫难。
那么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始作俑者是谁呢?它的起因又是怎样的呢?
翻开历史资料我们不难看出,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是他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希特勒,中文名字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奥地利人裔德国人,德国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碎党首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为什么说希特勒是发动者呢?了解二战历史的都知道,二战是在1939年9月1日那天爆发的,然而,就在爆发的前一晚,德国就在波兰边境制造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冲突。而这场闹剧的幕后主谋就是希特勒,希特勒指使他的安全警察总监海德里希制造了这场闹剧,希特勒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在德波边境挑起事端,从而给自己找一个进攻波兰的理由。
海德里希是德国盖世太保的头子,他有个绰号叫“金发恶魔”,此人心狠手辣,凶险至极。当时海德里希接到希特勒的指令后,立即制订了一个栽赃陷害的计划,并把这个计划取名为“希姆斯作战计划”。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海德里希在党卫军中挑选了一些精明强干的队员,组成了一只突击队。让他们率领控制纳粹集中营里面关押的死刑犯,换上波兰士兵的军装,虚构一场波兰人袭击格莱维茨电台的边境事件。并且命令突击队必须占领这个电台,而且还要求一名会说波兰话的士兵,占领电台后,通过电台发出指令,意思就是说德国已经开始预谋进攻波兰了,号召波兰人民团结起来镇压每一个入侵波兰的德国人。
就这样,这场精心安排的计划在8月31日下午实施了。突击队在集中营里面挑选了十几名死刑犯,给他们换上了波兰军服,并且对他们说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赦免他们的一切罪责,获得自由。对于死刑犯来说这是一次生机,所以他们义不容辞的接受了任务。
于是在突击队的带领下,换上波兰军服的这些假冒死刑犯们冲进了格莱维茨电台。然后由一名会讲波兰话的士兵用麦克风进行播音,当时有很多波兰人正在收听广播,所以这个过程被全程收听到。整个行动大约只有4分钟,然后,德国突击队成员立即把伪装波兰士兵的这些死刑犯全部击毙,几十名身穿波兰军服的死刑犯们就这样变成了横七竖八的死尸。
突袭结束后,波兰新闻记者和相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当他们看到这场身穿波兰军服的士兵们倒在了血泊中时,误以为是德国党卫军干的。就这样希特勒亲自指使的这场蓄谋已久的阴谋终于得逞了。
第二天,德国所有的报纸,电台,广播也纷纷发表了最新消息,说昨天一伙波兰暴徒进犯德国 ,进行烧杀抢掠,德国国防军被逼无奈才对其进行反击。波兰人误以为自己的士兵被杀,不可能坐以待毙,而德国人也以此为由向波兰开战。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这样点燃了。
所以说二战是希特勒一手制造引发的,没想到他的这个阴谋却换来了全球规模的世界大战,不得不说希特勒这个德国纳粹党首,他才是此次战争的罪魁祸首。
任驰赢天下
你不知道的二战真相有哪些?
一谈起二战,军事迷们总会热血喷张,什么诺曼底登陆啦,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啦,敦刻尔克大撤退啦,不过在这场战争的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今天有书君就带大家来盘点那些你不知道的二战真相。
一:二战爆发的幕后老大
很多人认为挑起二战的大boss是德日意这几个法西斯轴心国,但实际上在这些国家身后,还有位不为人知的终极大boss。
大家都知道,二战之前欧洲开拓海陆运输线,生意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遍布多国。欧洲的大财团们早已肥得流油,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和维特根斯坦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被称为金融界的“影子内阁”,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他们的银行遍布欧洲。而维特根斯坦家族呢,有着超过数百年的发家历史,创始人是卡尔·维特根斯坦,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甚至涉及到政经文哲等诸多领域。
财团们虽富可敌国,但架不住欧洲国家动不动就打架,一打架生意就不好做了。大财团们叹了口气说:“,你们这样胡闹,让我很为难啊。”于是,他们准备找个管家,好好管管这些不听话的国家。此时,大财团盯上了希特勒,想通过他统一欧洲大陆,结束欧洲各国天天打架的局面。
在大财团的帮助下,希特勒迅速咸鱼翻身,从一个无名之辈一跃成为德国元首。之后的历史大家也就都知道,像闪击波兰、征服法兰西、统一西欧。但我们看战况却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是攻打法国的时候,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兰西大军一个月就挂了,这背后九少不了大财团们的小动作。
随着希特勒羽翼日渐丰满,他不打算再听财团爸爸们指挥,人家要单飞。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些大佬们的实力如此强悍,没过多久自己便倒台,被他们送去见了上帝。
二:为什么希特勒将40万敌军放虎归山?
还记得去年的《敦刻尔克》大电影,看得有书君我是激情澎湃,其实,德军即将完成对敦刻尔克的合围,却又放了他们一马。
1940年5月27日,德军部队距离敦刻尔克只有10公里,眼看40万英法联军就要成为德军的盘中餐了,跟待宰羔羊没什么区别,但德国军队却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停止进军。而且,这命令还是希特勒亲自下的。这导致后来诺曼底登陆时,这40万死里逃生的英法大军成了反攻德国的主力之一。
是希特勒脑子进水了吗?
当然不是。这就和我们之前说过的希特勒的后台有关
这道命令,其实也是大财团示意的。有些财团的老巢在英国法国,他们自己也是英国人或者法国人,这40万人里说不定还有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本来嘛,财团们的目的就只是统一欧洲大陆,没必要对自己同胞“痛下杀手”。毕竟未来都是要开门做生意的,把事情做得太绝,不是这些大佬们的风格。
三:你所不知的二战轴心国
二战结束70多年,大部分人知道的法西斯轴心国是德日意,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泰国。
泰国位于英法殖民地之间,是当时东南亚为数不多有独立主权国家之一。当时日本打算绕过英法殖民地进军东南亚,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泰国借道。
于是日本就跟泰国说:“你跟着我混,好处大大的。”但泰国不吃这一套。好吧,软的不行来硬的,日本举着小国旗就跑到泰国老巢。没想到泰国是外强中干,不到一天就放弃抵抗。还跟日本签订了《日泰同盟条约》,并向美英宣战,正式加入轴心国。
不过泰国人也很贼,后来看出来轴心国不如反法西斯同盟强大,就又跑到同盟国那里,给人家做间谍。表面跟日本称兄道弟,背地为同盟国提供情报,指引盟军轰炸日本在泰国的军事基地。
在日本投降时,泰国还装作无辜受害者的模样让日本赔钱,理由是当时日本在泰国吃喝拉撒没给钱。日本人没办法,谁让当初是自己招的人家呢,只好老老实实给了泰国一百多亿日元。
好了,以上就是有书君为大家整理的二战真相。其实啊,战争本就风云变幻、难以捉摸,每一场战争背后,都牵扯着无数关于权力和利益的链条,很多战争的爆发也是由此产生。我们在看清战争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有书快看
一、德国没有被打服。
关于二战的起因,前面的各位大神们已经做了各种分析,有经济的原因,有压迫的原因,有希特勒的原因等等。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想称霸,但第一次没被打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领导德国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德国发动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表面上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被刺,引发各国进入战争。但这个事件只能算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火药桶是以德国为主的新兴势力对以英、法为主的即得利益集团的挑战。
德国想当世界霸主。
当然,最终德国没有挑战成功,被迫投降。
德国为什么投降呢?
德国投降在当时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就在投降的前几个月,德国还坚信自已必胜。德国本来是双线作战的,东线和俄罗斯打,西线和英、法打。后来,俄罗斯革命了,新兴的政权为了稳固地位,要求停战,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条约》,并把大片的领土割让给德国。这下好了,德国可以全力来对抗西线了。
德国把东线的百万大军都派往西线战场,对协约国军队展开猛攻。
这一攻,坏了。
德国和协约国在西线对峙了好几年,双方挖战壕,埋地雷,修建了宠大的坚守阵地。德军这一攻,踩上了好几年埋下的大量地雷,碰到了大量的钢丝网,还有协约国布好的机枪大炮的扫射,结果死100多万人。
紧接着,欧洲又流行西班牙流感,在前线的德军又躺下了100多万人。
一下子200万人没了,这仗就没法打了。这时再加上美国加入了协约国,正以每月25万人的速度往欧洲战场派遣兵力,德国更无胜算,于是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了。
德国投降了,但没被打败。德军是在占领国投降的,德国本土没有一寸被占领。再加上投降后,协约国对德国苛刻的惩罚,所以德国人心里肯定不服气。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中说:
“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终于20年后,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归咎于协约国的错误决定。
丘吉尔说,1919年的《凡尔赛协定》已经埋下了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种子。
当时的协约国总司令福煦元帅在看到协议时就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果然,20年后,1939年,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英、法、美三巨头为代表的协约国,虽然战胜了德国,但这时面对任人宰割的德国,他们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在一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非常的恨德国,民众也非常的很德国,要求对德国进行严重的惩罚。
但另一方面呢,他们又不能把德国变得太弱。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
但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苏联已经革命了,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的巨头眼中,社会主义是头号敌人,如果把德国变得太弱,就不能替他们抵挡强大的社会主义俄国。
另一个原因是三巨头也各自有自己的小九九,英国不想看到法国变得过于强大。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双霸。普法战争,法国就被打趴下了,普鲁士国王是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的,成立了德意志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场在法国,法国又被打的惨不忍睹。所以,法国是最痛恨德国的,按照法国的意思就是把德国肢解了。
可是德国变弱了,法国就强大了,这又是英国不愿意看到。
出于这种矛盾的心理,三巨头是怎么对待德国的呢?
为了迎合各自国内的情绪,表面上,三巨头对德国进行了严重的惩罚。
《凡尔赛协定》中规定德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赔款,这是一个根本完不成的任务。但为了迎合国内的选民他们还是这样规定。
政客叫嚣着说:要让德国把最后一分钱都赔出来。
但私底下呢,他们又在极力的维护德国的实力,不能让德国崩溃和变得过于弱小。
德国没钱怎么办呢?
美英等国就把钱贷给德国,让他去发展生产。
根据协定,协约国共没收了德国10亿英磅的资产,但以英美两国为主却向德国提供了十亿五千万英磅的贷款。
法国痛恨德国,是真心的想让德国变小变弱。法国要求把自已的领土推进到莱茵河边,法国在莱茵河边驻军,这样就能抵抗德国。
可英国不同意,还是那句话,不能让法国过于强大。
于是这个提议就没有达成。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莱茵河地区划规成非军事区,说15年之后让这个地区的人公投决定归法国还是德国。
通过这一波操作产生一个什么后果呢?
又是赔款又是割地,这激起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他们更加的仇视英法等国。但德国的实力又没有被根本性的削弱,让他们又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美英的默许下德国人废除了皇权制度,赶走了皇帝,建立了共和制,就是魏玛政权。但这个政权被德国人民认为是协约国强加给他们的,心里很抵触。这就给希特勒这样的狂人打造了可以煽动民众,从政的社会基础。
丘吉尔认为最佳的办法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让德皇的小孙子当立宪的皇帝,让所有的实权派都集中在一起,这样即符合民意又顺应了时代。
丘吉尔还说,战胜国把奥匈帝国肢解成了很多小国,让德国相对性的变得强大了。
再一个原因就是英法美等巨头们对德国的纵容和妥协。
当希特勒一步步增强军力,显示出他的野心时。英法美等国采取的是绥靖的政策、妥协的态度。
1938年德国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巨头们不但没有惩罚,还和德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全称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承认了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英国首相张伯伦回到国内还高兴地对民众说:
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1939年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例》。
这头法西斯野兽终于被放了出来。
三上历史
文史频道第34期之二战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规模的群殴事件,参与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时经历间之久都是创造历史记录的。
那么二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经济危机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德国在内,经济体系处于崩溃边缘,他们急于把国内的矛盾转移出去。
希特勒宣传日耳曼民族主义,迎合了国内民众的情绪,纳粹党应运而生成为德国的执政党。
希特勒掌权以后,制定了侵略政策,主张消灭欧洲劣等民族,称霸欧洲,二战一触即发。
第二,分赃不均
一战结束以后,英国和法国等战胜国制定了《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迫在条约上签字。
惩罚的条约让德国人十分不满,他们不被允许有武装力量,并且背负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意大利和日本在这个条约中,受到了限制,他们对英法产生不满。
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其实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他们不管战败国的死活,为德国报复埋下了伏笔。
第三,资本主义内部矛盾
德国在一战后,迅速恢复了经济发展,加上美国为了平衡欧洲的政治格局,对德国采取了支援政策。
德国经济再次赶超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德国人要求重新划分海外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权。
作为老牌强国的英国,不同意德国的要求,新旧强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938年德国先发制人占领奥地利,开始了它侵略扩张的步伐,二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End—
文史频道
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答案:人类文明迈入海洋贸易时代后,人类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有了世界史,才会有世界大战。从本质上讲,两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而根源在于人类文明从海洋贸易时代商品输出阶段迈入了资本输出阶段。新的时代阶段需要新的经济秩序。
一:海洋贸易时代资本输出阶段的到来,原本弱小的国家有了崛起的可能。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帝国版图内的地理环境是国家与国民有权利去开发的地理环境。
从文明的角度看,西欧文明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发现了美洲,进而得到了可以充分发展的海洋性地理环境,文明由此迅速发展。历经五百年开发美洲,西欧文明逐渐超越世界上的其它文明,成为最先进的文明。
从国家的角度看,西欧文明是一个国家林立的文明,虽然有着共同人文基础,但是国家的利益依然高于一切。在西欧文明各国之中,英国无疑是殖民地最庞大的国家。
由此,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在了英国,英国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在大陆扩张时代,人类在使用工具改造利用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普通的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了复杂的工具,而复杂的工具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这就是机器。
机器在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就已经出现,因为需要动力驱动机器,加快开发地理环境的进度。在机器发展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蒸汽机被发明了出来,由此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动力机器运行,需要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机器才能在加工原材料的过程中产生动力。要让机器不停下来,就得需要广阔的殖民地,输入原材料,输出商品。
生产的机器越多,国家的生产能力就越强,国家就越强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其它国家即便是学习英国,也是吃英国剩下的。即便是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国法国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下,其它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无法通过国内的市场和资源实现崛起,也无法挑战英法两国在世界的霸权。
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革命。动力的产出不再局限于工厂,不再完全依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稳定的动力产出来源于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来源于将电气化的机器普及到千家万户,改变国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
由此,各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强国运动。如德国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沙俄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清朝的洋务运动、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等。
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传播的过程中,增加自身国家的力量,有了摆脱被殖民的需要和能力。英法两国为了镇压殖民地的反抗,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资本投入反而变得更少。由此逐渐走向衰弱。
两次世界大战,实质上是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沙俄、日本、中国八个国家重新制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战争。世界经济秩序的重建,既有文明的竞争,也有国家的竞争。处于主导地位的文明自然是西欧天主教文明。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后,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国家需要对外输出资本。
当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完成,那么要增加动力,就得进行资本输出,将资本投入到其它国家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通过资本控制其它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实现动力的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因为英法衰弱,德国率先完成国内的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英法美三国都比不上德国,德国需要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增加国家动力,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基本上就是有殖民地的国家带着其统治下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各国群殴德国。而德国所能拉拢的都是那些也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对外输出资本的国家。
三:文明的冲突与国家的竞争是交织在一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几乎失去了所有。这不是所有战胜国愿意看到的。英国希望大陆均势,不想法国做大,同时德国又处于西欧天主教文明与东欧东正教文明对抗的前线,无论是国家的竞争,还是文明的冲突,都不允许德国衰弱。所以英国在战后根本没有拿德国的赔款,反而将大量的资本输出到德国,帮助德国重建。当然,这也是希望从经济上控制德国。
法国,就非常矛盾,既想彻底削弱德国,又不得不考虑到法国从拿破仑时代起与沙俄产生的矛盾。在美国和英国的干预下,法国只能两不干预。可实际上,法国大部分的民间资本都输出到了德国。
美国,需要德国牵制英国和法国,也需要德国在前线抵抗苏联社会主义的扩张,所以对德国进行的资本输出更大。其实美国的需要和德国的需要是一样,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里就不说了。
海洋贸易时代资本输出阶段的到来,大量的资本注入德国,使得德国再次崛起。而此时,日本也完成了国内工业化城市化建设,需要对外输出殖民,在欧洲战场策源地形成之前,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六年,结果是东北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和重演。因为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西方列强不放弃殖民地,世界大战就不会结束。
因为殖民地经济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在资本输出阶段发展需要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制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不合理,很多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那么就得通过政治制度重新制定经济秩序。谈判解决不了,只能用战争就解决。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发动战争的口号也是: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意志!他的发言,对所有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一个呼唤!从本质上讲,导致战争的根源在于英法两国不放弃殖民地,英法两国才是邪恶的源头。
这场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预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顶峰,冷战则是余波。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确定下来,人类文明也在海洋贸易时代资本输出阶段稳定下来,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青青说文明史,《地理与文明》每日两篇持续连载,专注解说地理环境对文明兴衰进程的影响。
青青说文明史
暮气沉沉的英法帝国想延续霸权。
新生的美苏势力想要崛起为世界之巅。
一战的败者德国想要逆天改命。
东亚的日本已经进入了战争陷阱。
一战之后英法仍然代表了主导世界的最高霸权,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也只能拂袖而去,而世界的稳定性就在于国际政治体制是否稳定。
但是英法为主导的凡尔赛体系明显不够稳定,不稳定,那就只有战争,这就是二战。
而败北的德国被盘剥过重,即使没有纳粹,德国在战败的耻辱和英法的压迫下也会变成赤色,而无论是哪个,德意志必将卷土重来。
更糟糕的是战胜国错误的肢解了奥匈帝国,这导致后来四分五裂的奥匈组成部分大多倒向了柏林。
但是对战败国的削弱不可能不重,英法为了打赢一战死了一代人,反战达到了最高潮,而这也导致了英法后来面对德意战争恐吓时一步步退让的绥靖政策。
美国知道还不是时候取得那无上的权柄,所以美国在隐忍,在发育,但是也在经济输出。
但是日本在一战后英日同盟消散后被国际孤立,在中国的战争进入了战争泥潭,内部不断要求战争,反对极速扩张的内阁就会被下克上干掉,军队绑架着国家,最后只能向轴心靠拢。
至于意大利,他们不好战也不善战,但他们摊上了狂人首领。
然后还有最致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彻底为战争点起了火,战争成了德日等国的出路。
于是二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战争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要知道世界连为一体后,最强大的几个国家手握着权柄,让世界整体趋于稳定,而英法当时已经垂垂老矣,无力再维持霸权,一战的问题又成了要还的债。
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战争或者战争边缘,而世界大战,就是让世界主要国家再次趋于稳定的必然过程,就像化学反应一样。
历史区的哈士奇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德国强势崛起,迅速成为世界强国。通过普法战争,德国确立了自己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从此德国希望能够从英法手中抢到更多的海外殖民地,法国人则希望能够击败德国,抢回自己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一战结束后,在战争中遭受惨重损失的法国希望能够通过战争赔款和割地,让自己恢复欧洲大陆老大的位置,顺便要把德国踩在脚下,让它万世不得翻身。
在法国的主导下,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非常严厉的处罚。德军必须交出所有的重武器,莱茵河左岸由法国人占领,军费由德国人支付。德国最重要的鲁尔矿区由法国人占领。德国需要支付113亿英镑的战争赔款。
法国元帅福熙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凡尔赛合约》也出卖了中国的利益,虽然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但在英法的主持下却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日后的日本侵华埋下了铺垫。
二
因为在一战前,德国刚刚完成统一,成为欧洲第一强国。整个国民的士气非常高涨,他们根本就不接受德国战败的消息。普通民众都认为是德国的内奸出卖了国家利益,才导致了最终战败,德国人复仇的情绪非常高涨,和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差不多。兔子逼急了会蹬鹰,狗急了会跳墙。
虽然美国人早就喊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但在当时的主流国际社会,仍然崇尚弱肉强食的侵略殖民政策,认为占领更多的领土才是国家强大的象征。美国人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仍处在试验的阶段,根本没有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
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但是面对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其他国家的压榨,德国人民仍然过着非常困苦的日子。他们把这所有的帐都算在英法等国的头上,这一切都为二战的爆发播下了种子。
苏联的建立让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快速传播,希特勒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外衣,仍然穿上了殖民侵略的内衣,并依靠其极具迷惑性的宣传走上了德国领导人的位置。
三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生长环境。本来就薄弱的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希特勒的法西斯政党采用极权专制的手段迅速恢复了经济,赢得了德国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趁机还举办了奥运会,推动了全民就业,成为了德国人民心中的英雄。随后希特勒又推进了扩军方案,把德国领土上的外国驻军通通给赶了出去,收回了被法国占领的土地。
后来希特勒还废除了《凡尔赛和约》,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伴随着希特勒的不断试探和步步紧逼,英国和法国的领导人也只能默认这一事实,让希特勒看到了统一欧洲的曙光和希望。尤其是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时,英法两国的步步退让和出卖他国利益让希特勒坚定了统一欧洲的信念。
当然英法两国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借助德国,去消灭苏联,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之中。就算德国人不能够战胜苏联,但肯定也会两败俱伤,这时英法两国大军压上,最终控制局势。然而他们的阴谋诡计早就被希特勒看穿了,他们除了被希特勒利用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四
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后来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这些依靠海上迅速崛起的国家,基本上占领了全世界所有的殖民地,日本就只好打起了中国和亚洲的主意。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了清政府,此消彼长,成为了亚洲的霸主。1904年的日俄战争的胜利更是让日本人不可一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更是利用各种机会,不断侵害中国的利益和领土。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序幕和试探,懦弱无能的张学良一枪不放放弃了东三省,大大助长了日本人的侵华气焰。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日本的军人慢慢在天皇的控制下,掌握了日本政府,为日本侵华做好了政治上的铺垫。
1936年10月和11月,德国分别和日本、意大利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同盟条约》,希特勒称,这是伟大的政治三角,由此他们走向了瓜分世界,吹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号角。
新知传习阁
1.《凡尔赛合约》,这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又丢领土(鲁尔区、但泽、莱茵兰区、波兰独立等)又赔钱,德国举国上下都有一种反对情绪。
2.193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导致德国600万人失业,民不聊生,一块面包都是天价。希特勒趁机而起,坐上德国总理的宝座,纳粹党上台执政,并自导自演国会纵火案,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颁布一系列政策,通过大肆宣传使德国民众赞同发动战争。
3.法西斯主义的野心。自1922年墨索里尼创建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以来,就得到了一些野心家的认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同年德国退出《凡尔赛合约》大肆扩军,并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九月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并于同年九月发动二战……这些行为,无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