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最先起兵反秦,刚开始声势浩大,后来为何迅速失败?

Liona·Lh


你的问题是陈胜、吴广最先起兵反秦的,刚开始声势浩大,后来为何迅速失败。我们根据你的问题来逐步分说。

 

你说刚开始声势浩大?

我们先从陈胜吴广开始反秦开始说起。首先说一下,陈胜吴广的起义本身就是偶然的。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的一天,大雨滂沱,道路阻隔,连桥梁都被冲垮了。秦王朝的一支九百人的队伍在大泽乡(安徽宿州市东南方向)被阻挡。雨不停他们实在无法继续前行。等到雨停歇之后,身为屯长的陈胜和吴广算计了一下时间,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按时到达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县)驻防。那会秦律规定,不能按期赶到目的地的军队,一律斩首。二人合计怎么办呢?去是死,不去就只有逃亡,可逃亡又能逃亡多久呢?最后也是死路一条。二人愁的肠子都断了。然而很快他们就做出了一个平民历史上没有人做过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造反了。眼前只有死路一条,既然怎么都是死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一次。二人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准备造反了。所以事发突然,有偶然性。

然而陈胜不是愣头青,想着即便是造反,也一定要有合情合理的理由,要有强大煽动性的政治口号,更要有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革命队伍呀。陈胜认为我这些理由我都有,他对吴过说道:“天下被秦王朝折磨的太久了,现在的皇上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按照规矩他是不应该当皇帝的,而是应该长公子扶苏当皇帝,现在可倒好,扶苏不是皇帝而且还被二世害了。楚国大将军项燕,为国战死,国人对他十分怜惜。如果我们以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这里他说的这些话,为什么也已项燕的名义呢?因为当时秦国最后灭掉的楚国,项燕是当时抵抗秦始皇的楚国大将军,楚国被灭人心不服,民间流传的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时长给楚国人无比强大的心理暗示。身为旧楚国人的陈胜正好是以其名造反来光复楚国合情合理。

至于为什么以扶苏的名义造反,这个一个意思是说呢,我是不反王朝我反二世,来笼络人心;一个原因就比较值得推敲,因为当时秦始皇驾崩之前,并没有按照规矩立太子,留下了这个空白,白白的让嬴胡亥当上了皇帝,引起了天下大乱。而秦始皇迟迟不册封太子,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呢?当然是极有可能的。而陈胜挂着公子扶苏的名义造反,也正是为了激励更多的楚国人为此而战。

吴广被陈胜完美的说服了,二人决定联合造反。在造反前二人找人占卜了下,求个心理安慰,占卜的人也顺势的给出了他们一卦“你们会心想事成的,但是要想建功立业还得靠鬼神帮忙”。于是二人还需要布置一些装神弄鬼的道具,其一把用朱砂写好“陈胜王”三个字的帛书放到鱼肚子里,戍卒烹饪的时候发现帛书,众人心里疯狂暗示;其二,陈胜让吴广在附近的神庙里点燃幽火,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第二天人人皆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天将尉喝酒大醉,吴广故意公开宣称,这日子没法过了,要率领大家逃亡,借此激怒上司。果然将尉大怒,拔出长剑要杀死吴广,吴广陈胜跳出斩杀了两名将尉。陈胜立即召集士卒训话说明到达目的地要是一死,要死也要举大名等他的一系列理由,喊出了他的造反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样陈胜自立为大将军,吴广为都尉,全军坦露右臂,号称大楚。反秦序幕就此拉开。

 

后来为何迅速失败的呢?

这就与陈胜违背自己造反的完美说辞来说起了,秦朝灭亡是失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失了民心。倘若陈胜能按照他说的造反理由一步一步执行,有大志向,他的鸿鹄之志不过也是荣华富贵而已,并非光复大楚,他说过的:“苟富贵,勿相忘”也成为了一纸空谈。

接上说,他们造反后,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蓟县县城。周围群众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加入起义队伍。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陈胜在攻下了关键的地点——陈县(曾经楚国的国度)的时候,做了一个当时非常错误的决定,称王立国。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然而他并不是为了光复楚国,而是演变成了赶走秦二世称王称帝。而此时他的思想已经逐渐改变了,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失去了民心。

第二个痛点便是在进攻荥阳的时候,吴广被起义军将领田臧假借陈胜之名杀害。导致了关键的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形式由此开始迅速逆转,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都被他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感染,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起义军变成了“军阀混战”,走一个地方成一个王,直接孤立了陈胜的“张楚”政权。

第三个痛点,陈胜称王后,再也没有指挥过军事,也没有培养自己一支效忠于自己的直属军队,这也是他无法控制部将,以至于手下各自为政,刚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知道听老大的话这样通俗的道理了。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十二月,陈胜亲率农民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败局,丢失了陈县,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的时候。让人没想到的是,陈胜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 成为千古遗恨。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也就宣告失败了。

从开始到结束,短短六个月便落得个众叛亲离,遭人杀害。 归根到底,陈王之错错在了他自傲的个性,善疑的毛病。

用司马迁的大白话结尾:“你陈涉一个人起义,秦朝七代宗庙就毁了,这也算是你的功绩。不过,你错就错在和秦朝君王一样,不知道施行仁政,所以才要失败啊。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一句话—打天下和守天下根本不是一码事,你糊涂啊!”

 

 说明:史实是参考的以下文章,回答内容根据以下所读内容而来,古文翻译成了白话文,有任何问题希望大家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史记 陈涉世家》——司马迁

《这里曾经是汉朝》——月望山东

《陈涉亡秦论》——考订于1915年

《陈涉世家》的几处训诂与陈涉评价.徐流——《 人文杂志 》 ,1985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墓立碑落成大会在永城县举行.侯永之——《 中原文物 》1978


错错错momomo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出自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口,他举义军率先打响反秦第一枪,假借光大楚国和为扶苏复仇的名义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初期声势浩大,一呼百应,以致部下周文直接兵临咸阳城,差点攻取关中。

可以说只有一步之遥,陈胜便成为天下之主,然章邯一出,不到几个月,陈胜便为车夫庄贾杀害,秦末第一支起义军就此土崩瓦解。

陈胜、吴广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拥立楚国王族作为起义军的领袖,从而造成这支起义军师出虽有名而无实。等到秦军率军镇压之时,起义军内部便呈一盘散沙之状,战斗力和凝聚力迅速下降,内部矛盾不断,直至吴广先为田臧所杀,而后陈胜也被车夫庄贾所杀,“张楚”政权宣告灭亡。




书史烟云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别说,还真有。

为什么历朝历代起义都喜欢拉一个贵族当招牌?

因为贵族有威望有人脉,很多有本事的人都冲这个招牌来的,贸然称王称帝会招致政府军重点打击,自身威望不足压制属下,属下也会有模学样称王自立。

这不陈胜军就是如此,派武臣攻赵武臣自立为赵王,派韩广攻燕韩广自立为燕王,势力四分五裂,那些暂时折服的估计都蠢蠢欲动了,还怎么打?

正确的姿势是立一个贵族当傀儡,用几年的战争积累恩威,提升自己的爵位,最后抛弃傀儡,自己称帝。


az2777


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狭隘思想的限制,摆脱不了小富即安的心理,取得一点小小的胜利就开始称王称霸,甚至于沾沾自喜,所以说失败是必然的!陈胜本人本身的变化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有点小成功,开始飘了,腐败了,所谓的苟富贵勿相忘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起义军内部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开始分化,变的四分五裂,称王的称王,投降的投降,失败的失败,各地义军都不再听陈胜的节制,所谓的张楚政权已经形同虚设,就等秦王朝最后一把火就要付之一炬了,所以当后来秦军反扑的时候,陈胜根本没有能力再去组织像样的兵力去反抗,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迟早会来!


我是一只鱼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始终没有摆脱农民的狭隘观念,不会做人和不会用人。

一是根基未稳、稍有小胜、急于称王,惹来章邯的重兵围堵,成为秦军重点打击的军事目标。

二是称王之后、耽于享乐、失却民心。苟富贵勿相忘的名言就出于陈胜,但当儿时的玩伴过来投奔时,因说出旧时的糗事就被杀掉。

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亲信——车夫所杀。


北欧海盗001


起义这东西并非是看开始的,陈胜吴广俩人起义可以说是被逼无奈了,反正都是死,为什么不博一下,当时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许多人也是抱着这个想法才加入起义的,所以说,他们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呢,毕竟两人是农民出身,飞上枝头变凤凰,难免会有享乐心理,我起义是为了什么啊?不就是现在的生活吗?那为什么我现在还要拼死拼活的去打仗呢?正是由于这些心里的作怪,导致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下降,从之前的一呼百应,成为了一盘散沙,可以说啊,这就跟一夜暴富的心理相似,心里出现极致的变态。所以,在开始起义之后,起义队伍就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被镇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