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定三秦到底是劉邦指揮的,還是韓信指揮的,為什麼?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還定三秦是誰指揮的?大家都會想到,當然是韓信啦!沒錯,韓信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但還定三秦是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

從明代文武兼長的茅坤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韓信作為一名將軍,他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之一,我們常聽到韓,白,衛,霍四字,也有孫吳二李,韓白霍嶽八字描述上榜的古之名將,就知道韓信的名氣,實力不是一般,在韓信那個時代,能稱得上一流的戰術家恐怕只有自稱西楚霸王的項羽和他了,可是起初韓信一開始並不那麼順利,而是一路曲折,最後才功成名就的。韓信成名前的正史記載要了解韓信,我們看看太史公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對韓信最初的生活做了描述,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經商)。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漢書 韓信傳》以及《資治通鑑 漢紀一》都有參考過《史記》,所以對韓信早期生活描述內容大體差不多,從中可以瞭解到,韓信最初生活貧窮,而且沒有生活德行和具體行為表現可以被人推舉做官,每天就靠混飯吃過日子,因為他和亭長是朋友,所以經常在亭長家吃閒飯,而亭長的妻子看不下去了,也被韓信發現了用意,竟然直接絕交。後來靠釣魚勉強餬口,又得漂母一飯之恩,還承諾重報,還受過胯下之辱,可見這些經歷並不能說明韓信有什麼特別,反而當時韓信所生活周圍的鄉里鄉親都認為韓信很差勁很討厭。在別人的印象裡最多就是混飯吃,膽小怕事這麼個人,那時一定不是給人現在這樣威名遠播的大將軍的那種崇拜感。韓信配劍但有一點就是他喜歡配刀劍,韓信配帶的刀劍很有可能是傳世而來,我想父輩祖輩應該不會像韓信現在這麼窮困潦倒,畢竟韓信是買不起刀劍的,至少平常百姓一般很少會有傳世寶劍的,畢竟在古代能夠看得起書,說明韓信祖輩父輩也是有點文化受過教育的家世,古代平民百姓不是都能接觸到書的,而且還是在遙遠的秦朝,這一點也能側面反映韓信的家世雖不像項羽那樣出身於楚國的貴族,將門之後。但是至少韓信的父輩,祖輩是有文化的某一沒落的貴族,因為常年的戰爭,家庭的奔波也就逐漸的貧困。

當然不排除韓信也有過老師教過其兵法的可能,但是正史並無記載,有說是尉繚子的學生,也有說做過鬼谷子的弟子,這些無從考證,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韓信兵書戰策熟爛於胸,在那個年代他可以說是國士無雙,他的軍事思想為歷代兵家所推崇。《史記 淮陰侯列傳》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可見項梁,項羽都沒有重用用過他,只做了跟隨項羽做了三年的執戟郎中,在那段曲折的日子讓後來韓信回憶時傷心地說道“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策不用”,一路上韓信對於別人的貶低,輕視,侮辱,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隱忍和心志的磨練,好不容易投靠漢王,剛才是只是個糧倉裡的連傲,一個糧倉管理員的小官,就給現在某單位的倉庫員一樣,坐著數糧食,管糧食的工作。還定三秦到底是誰的計謀?由於某次,犯了軍法,要被斬首時出奇言,又被發現相貌不凡,被藤公赦免,與其聊天發現韓信是個人才,推薦給上面,但只是拜為治粟都尉,雖然這個職務並不是什麼跟兵法有關的,但是根據韓信的用兵之法,以及韓信點兵的故事,雖然無正史記載,但是也側面反映韓信的數學不差,管理糧倉自然是得心應手,應該對於後勤這塊也學了不少東西,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或許也幫助韓信在日後戰爭中的多次得勝打下了基礎。對於韓信的用兵之法,我們可能聽的最多的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現在很多學者,通過正史記載不詳細,對於韓信是否用了這個計謀,以及劉邦還定三秦到底是誰的計謀,到底是不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都不能完全確定。《史記 高祖本紀》:“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以上這句,也有了爭議,因為當時有個人也叫韓信,韓王信,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

《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這裡的韓信是韓王信,不是淮陰侯韓信,可以看出韓王信是有功勞的,所以誰到底給劉邦獻計策還定三秦給後來學者帶來了迷惑,但可以肯定的是既然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我想至少韓信是這還定三秦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同時也是獻計給劉邦了的,畢竟還定三秦的作戰方案有很多,暗渡陳倉不能代表具體實施的作戰計劃(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資治通鑑》卷9,第305-312頁),漢軍是也是從陳倉故道出來的。也有人懷疑韓信此時還沒有拜將,《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太史公對這段一概而過,可以看出,這個時候韓信拜將,有一個劉邦帶路的過程,畢竟還不熟悉,就像更進一個公司交接工作一樣,剛開始劉邦並沒有完全交出兵權,而韓信只是高層軍事指揮系統的重要指揮者之一,但這個過程中韓信逐漸的熟悉了漢軍的結構,掌握了軍隊指揮權。就算是彭城之戰,韓信也是沒有統帥三軍,只是作為指揮高層的一員,劉邦並沒有完全徵求他的意見。彭城打敗後,韓信重新收編了漢軍的兵馬,或許之前韓信統管了少量兵馬未參戰,不然也沒有那麼快,也不會那麼快集結好部隊,對抗楚之追兵,並能夠擊敗楚於京,索之間,歷史也成京索之戰,使楚軍退回彭城休整一年,可見楚軍的騎兵遭受了重創,如果沒有拜將,韓信如何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在短時間快集結這麼多兵馬還能大獲全勝?但可以這麼說,這一戰才是韓信真正全方位統一指揮的開始。這樣劉邦得以安然的退回滎陽,楚漢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從此韓信開始他大展雄才之路。


不枉人生6126528134


三秦之地有明確記載是為漢高祖劉邦親自指揮所破,但計出於韓信,且由韓信一路跟隨,定秦之功當屬韓信頭功。因為定三秦後,韓信立即被封為韓王,要說戰場上沒有功勞,又怎能封王。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疇,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入漢中之時,是帶了三萬軍隊隨去的,韓信建議劉邦,當年帶去漢中的將士們大都是山東(泛指東土)人,將士們對於故土的思念一定會轉化為爭奪天下,打出漢中的動力,時機成熟之後,漢王是有實力爭霸天下的。劉邦聽取了韓信的計策,也是趁項羽攻伐齊王田榮之際,開始了北定三秦的征程。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史記.高祖本紀》

第二年的時候,櫟陽的司馬欣和高奴的董翳都是不戰而降的,不僅如此,包括洛陽的申陽也一併投降,期間韓王昌不降,劉邦時派韓信武力征服的。因此三秦之地完全是由劉邦親自指揮的,但韓信是主謀,並一路跟隨劉邦,應該在戰場上的策劃都出自於韓信,因為劉邦自己都說過用兵不如韓信。且通過“更立韓太尉信為韓王”可以看出韓信在定三秦的戰爭中功勞不小。

羽與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史記》

在彭城之戰中,劉邦集結了五路諸侯王共計六十多萬軍隊,硬是沒打過項羽的幾萬長途回援的部隊。也是這一戰讓劉邦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不足以讓其統一天下,因此才有了“以韓信材武”,給予韓信最大的軍權,令其北定諸侯,迂迴北線,從齊國故地進攻項羽的大方針。

也是從此以後,劉邦的戰略計劃轉為自己為餌與項羽對峙,韓信掌兵於北線迂迴,韓信也才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大舞臺。國士無雙的韓信也運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回報了劉邦的信任。


棍哥觀史


劉邦指揮的。

【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項羽出關,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陰令衡山王、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南。項羽怨田榮,立齊將田都為齊王。田榮怒,因自立為齊王,殺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楚令蕭公角擊彭越,彭越大破之。陳餘怨項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說說田榮,請兵擊張耳。齊予陳餘兵,擊破常山王張耳,張耳亡歸漢。迎趙王歇於代,復立為趙王。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項羽大怒,北擊齊。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於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關外置河南郡。更立韓太尉信為韓王。諸將以萬人若以一郡降者,封萬戶。繕治河上塞。諸故秦苑囿園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虜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漢王之出關至陝,撫關外父老,還,張耳來見,漢王厚遇之。 】——《史記·高祖本紀》

從上文得知,還定三秦之戰毫無疑問就是劉邦親自指揮的,與一般流傳的淮陰侯韓信指揮的說法不同,文中也沒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只說了燒燬棧道。

文中三處提到韓信,還定三秦可以說跟韓信有很大關係,然而這個韓信並不是淮陰侯信,而是韓王信。

為什麼如此斷言?

因為韓信盧綰列傳也有相同的記載:

【 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長八尺五寸。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故地。項梁敗死定陶,成餎懷王。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侯。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乃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餘城。漢王至河南,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三年,漢王出滎陽,韓王信、周苛等守滎陽。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復歸漢,漢復立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天下定。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王潁川。

第二段文字驗證第一段文字的韓信正是韓王信,而第一段文字由始至終沒有淮陰侯韓信什麼事,為了進一步驗證,我們再翻一翻淮陰侯列傳吧。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阬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鹹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漢之敗卻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漢降楚,齊、趙亦反漢與楚和。六月,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國,即絕河關反漢,與楚約和。漢王使酈生說豹,不下。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王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度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鮓渡軍,襲安邑。魏王豹驚,引兵迎信,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漢王遣張耳與信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破代兵,禽夏說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

太長了看不懂?懶得看?我給大家簡解一下,第一段韓信跟劉邦講了一些又長又臭的大道理,第二段簡略地說了劉邦還定三秦東進彭城的事,第三段講了彭城戰敗了楚漢之爭進入相持階段。

很明顯還定三秦沒有淮陰侯什麼事,要不然也不會簡略地介紹,後面韓信擊魏可是描述得很詳細的。也沒有傳說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記載,很明顯這是後人附會到韓信身上的,而且按照韓信的介紹還定三秦可以傳檄而定但事實上這場戰爭打得相當慘烈,兩個列侯戰死,要知道楚漢戰爭也就死了兩個侯,根本不是什麼傳檄而定,韓信居然說出那麼幼稚的話,我很懷疑是司馬遷編造的。

那麼戰爭經過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找到答案:“雍軍塞陳,謁上,上計欲還,衍言從他道,道通。”雍王軍佈置在陳倉,堵住了劉邦進軍的道路,劉邦想撤退了,但一個叫“衍”的人指出了另一條小路,分兵夾擊打敗了章邯,這個衍叫趙衍,漢中人,是開漢功臣之一,作為漢中人熟悉當地道路情況,遠比韓信帶路可信得多,這可能就是暗渡成倉的來歷,只不過被後人訛傳到淮陰侯身上。

還定三秦是韓王信提出戰略方案,劉邦指揮,趙衍提供具體路線的戰爭,根本沒有淮陰侯什麼事。


az2777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於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關外置河南郡。更立韓太尉信為韓王。諸將以萬人若以一郡降者,封萬戶。繕治河上塞。諸故秦苑囿園池,皆令人得田之,正月,虜雍王弟章平。大赦罪人。

按你的提的問題來看,很明顯是劉邦指揮的。


汜水之陽


當然是韓信指揮的,歷史叫:明修暗道,暗度陳倉。


傑哥208733768


還定三秦是韓信的計策,韓信與漢王劉邦長談三天,相見恨晚,星星相惜,便令簫何築臺拜帥,韓信撐兵後便燒了棧道千餘里,項羽大笑十年漢王也出不了川中,有了暗中自陳倉大舉進攻,雍王章邯與司馬祈被打的大敗,漢王傳習文約法三章而定三秦,章邯被迫自刎于山中,秦人多怨恨項羽燒阿房宮,有坑殺二十條萬秦人子弟,多感懷漢王仁儀大度,軍記嚴明秋毫無犯,以漢中三秦為基礎,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惡戰。


94310417小云


劉邦指揮,但是戰術戰略都是韓信定的


忘川琥珀主


老大掛帥,老二出謀劃策。類似於劉備掛帥諸葛軍師定蜀中



決策是劉邦做出的,張良獻謀,韓信負責具體攻打三秦,蕭何負責後勤保障。任何戰役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


思路799


當然是韓信啊,韓信是個軍事奇才,沒有韓信哪有大漢王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