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禹治水能夠成功?

顎慕格尼訥


治水這種事情都是苦在當下,功在千秋的事情。治水無論是堵還是疏導,需要人們大量的勞動輸出。

鯀禹父子治水的分別在後世看是疏導和圍堵的區別。

其實是鯀的方式勞命傷財,洪水還是沒有徹底解決。

我還原到當時就會採取另外一種方式。

洪水不僅影響了部落的居住和出行,最大的問題是摧毀了人們食物的來源。如何讓部落人生存下去。而且這個部落群體基數應該超過幾萬人了。

靠抓魚吃,幾萬人是無法堅持八九年的治水過程的。

大禹在水的淺灘部分,種植蓮藕,秋冬季節採挖。既解決了吃的問題,又把淺灘挖深了。

蓮藕是本地的粉紅蓮藕,九孔。花是粉紅色的。華夏的起源就是蓮藕和荷花。


2019年的硃紅兵


大禹治水的偉業聞名遐邇,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也深入人心,很少有人關注其中的不合理之處。那麼,既然“三過家門而不入”明顯違背常理,大禹治水就真的一定成功了嗎?

有人或許會問,你什麼意思?竟然質疑大禹治水的真實性?你有證據證明大禹治水的事件是假的嗎?我當然不是質疑大禹治水的真實性,而是質疑大禹治水成功的真實性,這是兩碼事。其實,只要是稍微深入思考下,就會判斷出,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是不可能成功的。

別說是現代人,就是戰國時代的屈原,一樣對此發出了疑問:他在詩歌《天問》中問道:【洪泉極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沒人回答屈原的疑問,因為他們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來反駁,只能懷疑這位古代先賢的能力。

4000年前年代久遠,那時候生產力極端落後,後世的學者們對大禹疏導江河、完成治水的偉業持懷疑態度是很正常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判斷,大禹治水那種規模浩大的工程,即使放在今天都是難度極高的巨大工程,想一想98年大洪水,我們付出了多少代價,利用現代化手段才勉強將洪水制服。大禹在茹毛飲血的新石器時代,帶領一群野蠻人,沒有任何治水的知識,用石頭工具,那時候連青銅工具都處於萌芽狀態,他們是憑著什麼力量花了十三年治好洪水的呢?憑著神話?要知道,治水偉業的成功與治水的時間長短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與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與治水的技術水平高低密切相關。人定勝天靠的不是烏合之眾,而是技術。

當代的學者們已經從全球各地的古氣候和古地質資料中找到了4000年前全球發生大洪水的證據,對於堯舜禹時代的先民而言,大洪水的發源地就是黃河,因為那時候文明的開端還是以黃河流域為主,夏朝的建立也是中原那塊小地方,長江流域的文明程度那時候與北方不可同日而語的。

堯舜禹時代,洪水滔天,吞噬百姓,三個部落首領前赴後繼與洪水戰鬥,卻無能為力,鯀治水無功,被殺;大禹治水戰戰兢兢,卻成功了。然而,大禹的成功不是人定勝天的結果,而是老天爺開眼的結果。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4000年前的氣候進行重建,表明那場史無前例的大洪水肆虐結束的年代,就是氣候好轉的開始階段,在測年誤差範圍內恰好對應於夏朝的始建時期,即傳說中大禹成功治理洪水的開始。二者在發生時間上的一致性,表明大禹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制服洪水,可能得益於氣候的好轉。一般認為從暖期向冷期的氣候轉變往往是相對緩慢、逐漸的,而從冷期向暖期的轉變則是快速的、突變的。大洪水時代結束後,惡劣的氣候很快便好,洪水自己消失,與大禹有什麼關係呢?大禹提心吊膽地帶領百姓沒日沒夜地做無用功,生怕哪天被殺,13年間當苦行僧,終於趕上了好時候,洪水撤了,自己的命保住了,名義上治水成功了,還獲得了好名聲。

其實,說大禹治水成功,就相當於一隻公雞把太陽每天升起的功勞,歸功於自己在早晨的鳴叫。


作家王麟


這個問題我研究了很長時間,第一,洪水是一陣一陣的,所以大禹並不是治水,他只是順勢而為之,引導水,就像修都江堰一樣,把水管理好了。第二,大禹很聰明,他在研究治水的過程中,發現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會被水淹,所以他組織大家搬遷,找到適宜生活的好地方,第三,大禹把尋找適宜生活的地方的方法傳授了給大家,大家也就很擁護他,於是他成為了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