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禹治水能够成功?

颚慕格尼讷


治水这种事情都是苦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情。治水无论是堵还是疏导,需要人们大量的劳动输出。

鲧禹父子治水的分别在后世看是疏导和围堵的区别。

其实是鲧的方式劳命伤财,洪水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我还原到当时就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

洪水不仅影响了部落的居住和出行,最大的问题是摧毁了人们食物的来源。如何让部落人生存下去。而且这个部落群体基数应该超过几万人了。

靠抓鱼吃,几万人是无法坚持八九年的治水过程的。

大禹在水的浅滩部分,种植莲藕,秋冬季节采挖。既解决了吃的问题,又把浅滩挖深了。

莲藕是本地的粉红莲藕,九孔。花是粉红色的。华夏的起源就是莲藕和荷花。


2019年的朱红兵


大禹治水的伟业闻名遐迩,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很少有人关注其中的不合理之处。那么,既然“三过家门而不入”明显违背常理,大禹治水就真的一定成功了吗?

有人或许会问,你什么意思?竟然质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你有证据证明大禹治水的事件是假的吗?我当然不是质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而是质疑大禹治水成功的真实性,这是两码事。其实,只要是稍微深入思考下,就会判断出,在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是不可能成功的。

别说是现代人,就是战国时代的屈原,一样对此发出了疑问:他在诗歌《天问》中问道:【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没人回答屈原的疑问,因为他们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反驳,只能怀疑这位古代先贤的能力。

4000年前年代久远,那时候生产力极端落后,后世的学者们对大禹疏导江河、完成治水的伟业持怀疑态度是很正常的。按照正常的逻辑判断,大禹治水那种规模浩大的工程,即使放在今天都是难度极高的巨大工程,想一想98年大洪水,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利用现代化手段才勉强将洪水制服。大禹在茹毛饮血的新石器时代,带领一群野蛮人,没有任何治水的知识,用石头工具,那时候连青铜工具都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是凭着什么力量花了十三年治好洪水的呢?凭着神话?要知道,治水伟业的成功与治水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与治水的技术水平高低密切相关。人定胜天靠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技术。

当代的学者们已经从全球各地的古气候和古地质资料中找到了4000年前全球发生大洪水的证据,对于尧舜禹时代的先民而言,大洪水的发源地就是黄河,因为那时候文明的开端还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夏朝的建立也是中原那块小地方,长江流域的文明程度那时候与北方不可同日而语的。

尧舜禹时代,洪水滔天,吞噬百姓,三个部落首领前赴后继与洪水战斗,却无能为力,鲧治水无功,被杀;大禹治水战战兢兢,却成功了。然而,大禹的成功不是人定胜天的结果,而是老天爷开眼的结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4000年前的气候进行重建,表明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肆虐结束的年代,就是气候好转的开始阶段,在测年误差范围内恰好对应于夏朝的始建时期,即传说中大禹成功治理洪水的开始。二者在发生时间上的一致性,表明大禹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制服洪水,可能得益于气候的好转。一般认为从暖期向冷期的气候转变往往是相对缓慢、逐渐的,而从冷期向暖期的转变则是快速的、突变的。大洪水时代结束后,恶劣的气候很快便好,洪水自己消失,与大禹有什么关系呢?大禹提心吊胆地带领百姓没日没夜地做无用功,生怕哪天被杀,13年间当苦行僧,终于赶上了好时候,洪水撤了,自己的命保住了,名义上治水成功了,还获得了好名声。

其实,说大禹治水成功,就相当于一只公鸡把太阳每天升起的功劳,归功于自己在早晨的鸣叫。


作家王麟


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很长时间,第一,洪水是一阵一阵的,所以大禹并不是治水,他只是顺势而为之,引导水,就像修都江堰一样,把水管理好了。第二,大禹很聪明,他在研究治水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被水淹,所以他组织大家搬迁,找到适宜生活的好地方,第三,大禹把寻找适宜生活的地方的方法传授了给大家,大家也就很拥护他,于是他成为了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