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南的神祕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說到湘西南,自古以來都是一塊被神秘籠罩的地方,這神秘不僅由於山高路遠常年被霧氣籠罩,還有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少數民族那些奇怪的、令人捉摸不透的生活方式及祭典。這些隱居於深山中幾近隔離於世的民俗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隆回縣西北部海拔1400多米高寒山區,隱藏著一個名為虎形山的瑤族鄉,這裡古樹參天,奇峰異石,鬼斧神工,石瀑水瀑,氣勢壯闊,這裡年平均氣溫11攝氏度,終日雲霧繚繞,仿若仙境。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居住著一支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花瑤,封閉在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裡,傳承著先祖古樸、純真的生活。寨子裡的女人個個著裝鮮豔的挑花服飾,美若山花,因而人們把她們稱為“花瑤”。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在我翻越崇山峻嶺來到花瑤村寨門口的時候,被熱情的姑娘們舉著酒碗攔住,她們唱起花瑤山歌,用曼妙的歌謠催人喝乾一碗又一碗的“攔門酒”,再然後,你隨著她們舞起的鮮豔裙帶,繞過一棵又一棵老根盤踞的古樹,村寨的模樣才慢慢在迷霧中顯出模樣。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花瑤挑花

抬腳邁入房子裡,看見花瑤姑娘們人手一根繡針在繡花。見有客人至,熱情的擺出凳子,為你斟杯熱茶,然後邊閒嘮邊飛針走線。我在一邊砸吧著嘴發出驚歎聲。順手將繡布拿在手裡翻看,發現正反面居然一樣,沒有任何線頭,這精湛的手藝讓人嘖嘖稱奇。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花瑤的姑娘們告訴我們,這種繡工叫“挑花”,以布的經緯紗交叉呈“十”字形為“座標”,對角插針成“X”形,通稱“十字花”,或作“一”字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幾根平行長線並列,其中有在雙根平行長線之間加橫線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單線或雙線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線交叉成網狀的,等等。各種形式中間如有較大空隙時,即挑小花填滿。小花常見的有:X、#、十、口、回、V、和小圓點、旋渦等。而她們現在繡的這塊藏青色直紋面土布,是筒裙的後片兒。除這塊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繡。而也是由於筒裙後片面積較大,故挑花圖案題材最豐富,主題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最鮮明,讓它成為了隆回花瑤挑花中的精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關於這個挑花,早在漢代以前就興起,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瑤族祖先“積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徵在《隋書》中記載:“長沙郡雜有夷蜒,名曰莫瑤”“其女子藍布衫,斑布裙,通無鞋履。”這種描述與今天隆回花瑤女子的服飾正好相同:頭纏五彩斑斕的挑花頭巾,上著藍色圓領衣,腰繫挑花彩帶,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綁帶。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而關於挑花的主題圖案,也是來源於他們的生活。花瑤生活在叢林裡,日常生活會去山裡采采果實、藥材,又因為他們所信奉的圖騰是古樹,所以,這挑花的圖案就會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為主題,比如花草樹木、動物類,也有以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為主題的,但內容僅限於表現瑤族先祖抵禦外族侵略的歷史故事。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有人統計過,一件筒裙挑花約有30多萬針,累計需180餘個工日才能完成。挑花技藝學成之日,也就是花瑤姑娘為自己準備嫁妝的開始,她們用自己的全部情感愛戀,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全部傾注在挑花之中。

這挑花手工,已在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正對著這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發呆,飯香味兒已經從廚房內飄出來,姑娘們端上花瑤家常菜招待客人,將長桌子一麻溜擺整齊,長凳子也一麻溜擺出,大盤子大碗裝的菜“duang duang”擺在桌上,拿起你的碗將飯盛得滿滿當當的再壓瓷實遞給你。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菜的地道香辣味兒滿寨子亂竄,順道兒過來吃飯的人不斷加入,他們也不拘束,桌面上坐不下人,便端著碗站著吃,偶爾伸長筷子夾幾口菜,倒也吃的歡快。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而這些炒臘肉、炒雞塊、炒蕨菜、煎土豆、蒸南瓜、溜豆腐……食材不是自家種的養的,就是山裡挖的,圍著桌子熱熱鬧鬧的吃家常菜,這其中的滋味還夾雜著溫暖的感覺。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嗚哇山歌

吃到興起,瑤族的爺們即興唱起了嗚哇山歌。嗚哇山歌是一種高腔山歌,多為成年男子用真假聲結合演唱,有較長的甩腔,唱詞加上“嗚哇嗚哇”的山歌調調,聽起來很是有趣。雖然聽不懂他們的唱詞,但是生動的表現力讓人覺得音樂真的可以跨越語言障礙。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說到這個嗚哇山歌,就又得先聊聊花瑤的歷史。這個民族歷史上一直受到封建王朝的鎮壓和驅趕,最終遷徙到崇山峻嶺之中,以狩獵為生。圍捕兇猛的野獸時,他們往往幾十人結成群體,一人敲鑼擊鼓,其他人發出嗚哇嗚哇的吼聲圍捕野獸。後來,他們在荒山野林間開墾了出一塊塊梯田,種植了一茬茬玉米高粱。有一首表現勞動的嗚哇山歌,歌詞為“鼓打一聲我冒唱,鼓打二聲我冒行。鼓打三聲歌聲起,雷公轟轟催人忙。我老常,開山開荒種穀糧。”

在長期的口頭流傳中,嗚哇山歌逐漸演變成了瑤民表達歡樂、嚮往幸福、表達愛情的抒情山歌。有表達愛情的嗚哇山歌:“打起來,唱起來,唱得深山雀鳥飛起來。唱得青山樹木顛倒長,唱得河裡的石頭浮起來。少年乖,唱得你妹的丸心把弓癢起來。”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網絡圖片,侵刪

也有純屬逗樂的唱詞(這是我個人理解的,因為在現場唱出的這段語速極快的小段落,歌詞被翻譯過來後我笑得前仰後合)大概意思是:“100只蜜蜂從山裡飛出去看世界,途中經歷千難萬險,見過祖國大好山河,最後卻只有一隻蜜蜂鼻青臉腫、跌跌撞撞的飛回來報信兒,嗚哇嗚哇……”

花瑤只有語言,沒有文字,而嗚哇山歌使花瑤的歷史得以傳承和記錄,可以說是一部花瑤成長史,目前這支瑤族分支只有6000餘人 。

獨有的地理環境,奇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花瑤獨有的民風民俗。需燃起篝火歡度的民俗節日討念拜,怪誕而又極富情致的花瑤婚俗, 色彩和諧而又誇張的花瑤挑花,獨一無二的嗚哇山歌等等,都是民間藝術、習俗的珍品。但隨著老一輩人的去世, “攔門酒”、“聯桌席”、“夜訕”禮儀歌、“捏煞”等儀式,在年輕一代心目中變得陌生,已瀕臨失傳,急需傳承與保護。

龍瑤幽谷

在隆回縣小沙江鎮旺溪村坪家山,有一處名為龍瑤幽谷的地方,處於“桂林—莨山—花瑤—張家界—神農架”這一條旅遊黃金線上。這個景區的建設,不僅是將湘西南的優勢資源整合出來,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將花瑤的民俗傳承發展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隱居在山裡的這個古老又神秘的民族。此外,利用旅遊產業優勢帶動花瑤的貧困戶致富,在保護其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利用政策扶持帶領他們脫貧致富,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好路。

龍瑤幽谷以花瑤·花海為特色,雪峰芝櫻花海、花瑤花嗨翻樂園、瑤寨中醫養心谷、花溪自然探索營、白馬婚慶莊園等五大主題景區為主打,興建集餐飲、垂釣、休閒、生態康養、親子娛樂、戶外拓展、自駕遊營地、觀星營地、花瑤民俗於一體的多功能區,遊客可以品花瑤美食、並參與到花瑤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民俗遊娛的深度體驗。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喜歡喝茶的盆友們注意了,在虎形山瑤族鄉這個地方啊,還產一種名為“虎久霧語茶”的茶葉,這裡海拔在900米左右,常年雲霧繚繞,最適合富硒茶業生長。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茶葉的滋味和口感別具特色,可是不能錯過的一款收藏茶呢。此時正逢春茶豐收,體驗花瑤民俗的同時,撥開雲霧去山谷採茶、品茶,來次悠哉的茶旅生活,美滋滋。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湘西南的神秘不只有趕屍 還有被史料遺忘的瑤族分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