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為什麼滯銷?

鑫陽特產


紅棗滯銷的原因如何:



一、經濟規律。

任何事物都會高峰和低谷,紅棗也不例外!紅棗滯銷,就是因為紅棗出於市場的低谷階段,所以紅棗後續發展潛力非常大,希望大家挺住!

二、產能過高。

全國的數據咱們沒有,但是就我們村來說過去20年我村的紅棗林經歷了從0到全村2000畝紅棗林的巨大跨越。當時面對紅棗市場的一片叫好,一個村在如此擴大,一個鎮也如此,一個縣也如此,乃至全國都在擴大種植面積。


三、紅棗原棗質量太差。

好產品永遠供不應求,及時產能過高也不影響好產品的暢銷。

現在的紅棗,缺乏管理,導致皮粗肉薄,顆粒小,有裂果有蟲害,這樣的紅棗誰也不喜歡!

四、紅棗加工企業產品不精緻。

作為一個企業,不想著把產品做精緻。多少年來,就是重複進行中清洗,烘乾,挑選分級,包裝。重複著簡單的流程,就連同包裝也不曾改變。

有的企業試著創新,把棗裝在瓶子裡,袋子裡,罐子裡,但由於產品原件本身不精緻,最終不論如何包裝,就是沒人喜歡。何況本來原料又不好,奈何包裝又不精!

五、紅棗深加工企業缺乏。

紅棗能搞得產品非常多,要想方設法對紅棗進行深加工,爭取讓更多的人,乃至世界人用上紅棗產品,那麼紅棗還滯銷嗎?據說,紅棗中國特有,外國人幾乎就不會吃紅棗,也沒這習慣,那麼這就是巨大的市場!

比如:把紅棗加工成紅棗粉,可以蒸饅頭,可以和其他飲料,茶一起搭配。陝西人民就用紅棗為原料做了一款紅棗咖啡,江西人民做了一款紅棗蛋白粉。

比如:把紅棗粉碎,蒸熟,釀造成紅棗原漿酒。一斤白酒需要40斤紅棗,極大地促進了紅棗的消費以及產業升級。



比如/臨縣人民通過技術,從紅棗上提取加工的紅棗酵素用於面膜生產,也給紅棗市場開闢了新的發展思路。


總之紅棗目前確實有滯銷,但問題是多方面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尋找滯銷原因,積極探索,認真研發,爭取把最好的紅棗和最優秀的紅棗產品推向市場!


蔡小康三農記


紅棗在新疆的發展,也快有二十年曆史了。其實那之前新疆的紅棗種植面積很小的。最初在若羌縣引種紅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若羌紅棗口感好、產量高,引起了當地領導重視,開始大力發展紅棗產業。

最初是很不容易的,縣裡組織幹部們幫農民種棗樹,學習技術教農民管理。但是農民並不認可,他們習慣了種棉花,當年種當年收,棗樹要等好幾年才有有收成。因而幹部白天種、農民晚上拔。種植面積上不去。

經過幾年艱難發展,若羌紅棗有了一定產量,其優異的品質引起了市場關注,價格一路飆升,好的時候一畝地收入三四萬元。財富效益引發連鎖反應,不僅若羌,包括巴州、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都在大力發展紅棗種植,南疆塔里木領域種植紅棗超過400萬畝。一時間,到處是紅棗。不僅山西、河南的紅棗賣不掉了,就連南疆優質產區的紅棗也賣不掉了。

究其原因,最終當然還是供求關係決定的。有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品種單一,不能滿足各類人群需要。新疆的紅棗主要是灰棗和駿棗,尤其駿棗面積更大,而這兩個品種本身還存在著很多缺陷,這就給未來生產及市場帶來較大的不可預見性風險,故當前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是產業鏈短,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新疆紅棗滿足於賣乾果,農民都是賣原料,各地都缺乏深加工,造成了附加值低,市場飽和,銷售困難。急需開發出新的紅棗產品,滿足更大市場的需要。

三是忽視了品牌建設。新疆至今沒有叫得響的紅棗品牌,大家都在各自為戰,或者為內地一些銷售企業做代加工。政府需要積極引導,重塑品牌建設信心,在新疆要打造3—5個響噹噹的紅棗品牌。











新疆何淼


我來回答紅棗為什麼滯銷的問題,首先介紹一下我在若羌種紅棗多年,也是新疆紅棗疆蘭陶氏品牌創始人,一直從事紅棗種植和紅棗銷售的工作,有些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是信息問題。西部產地的紅棗價格低廉,東部的紅棗價格太貴。西部的紅棗在果園採收不夠工錢,東部的消費者還買不到物美價廉的果品。這裡應該有信息和銷售渠道的問題。建議網上售賣,價格適中,保證質量應該不至於不賺錢。其次是運輸費用問題。西部產地到東部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在就是定價問題。產地價格10元一斤,到東部就賣20元一斤。還有網上價格也是20多元一斤,顯然價格有些高。我想最終還是價格問題質量保證這些還是不夠的,在這個原有的基礎上,還要多用心思研究,紅棗深加工的項目,今年我做的疆蘭陶氏品牌酥脆棗加工,就帶動了一部分紅棗的銷量。以上的回答謹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用。謝謝🙏


疆蘭陶氏A


作為新疆和田紅棗種植戶,也來和大家交流紅棗滯銷的話題。記得09年的時候紅棗由於種植面積少產量低,紅棗價格用天價來形容也不為過。收購商來地裡收購價最少90元,最高能賣到150,一畝地淨利潤上萬。隨後幾年不管是公司企業、商人還是個體,大量的開發土地種植紅棗。進入13年紅棗的產量成倍增長,價格也開始逐漸下滑,至15年開始出現大面積的紅棗滯銷。17年至18年最為致命,紅棗不僅賣不出去,就是賣出去的也不掙錢。

那問到有什麼好辦法銷售出去?賣給收購商不掙錢,也就只有網上銷售還有點人工費,但是網絡銷售量不大也不是長久之計。個人認為有兩條路可做長遠打算,1 降低產量提高品質,好的東西永遠不愁賣,可是現在居然還有種植戶追求畝產1噸,那這樣種出來的紅棗能好賣嗎?2 嘗試種植有機棗,當然做有機種植要有過硬的技術支撐,還得有雄厚的資金週轉,就土壤改良就是一筆不菲的開銷。但是通過國家認證的有機食品還沒有滯銷的。

以上是個人愚見,歡迎大家共同交流學習。





新疆和田棗農


紅棗為什麼滯銷?

近些年不但是紅棗,只要到水果下來的季節,北方的杏,桃,西瓜,梨,蘋果,核桃,山楂。南方的甘桔,抽子,香蕉,菠蘿,荔枝……,那一種水果下來的季節不滯銷?豐產不豐收!果農賣愁,賣難!為什麼?

一,糧濺,水果種植面積增加,產量高。

二,一些水果季節性強,不易存放,集中上市,供大於求!

三,南來北往,運輸,包裝,倉儲,人工,房租成本加大,!

四,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水果質量品質要求慢慢提高,果農的傳統種植觀念一時還適應不了!

五,網絡銷售雖然興起,但信譽度參差不齊!

六,外來水果的衝擊!

怎麼解決呢?提高水果的品質質量,建立品牌信譽,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二次加工的能力,走出去擴大海外市場!努力發展訂單果業!

說著容易,作起來難。傳統的種植觀念,經營理念,要想改變也非一日之功!不過那種桃賣不出砍桃樹,棗賣不出去砍棗也決非上策!不能因循守舊,改變才是出路!





大亨永德


誠邀回答:農產品滯銷現在是普遍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不但損害農民的利益,而且使我們農民心身受到傷害。原本祈求上蒼風調雨順,能夠給農民朋友帶來好收成然而收成好了,可滯銷了。面對滯銷問題,我們都顯得無奈!在無奈的同時,給我們更多的是啟發。

第一:決定商品的是市場供需關係——任何一種商品上市都是由供需雙方所決定的。如果大量商品上市的話,就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就會價格下跌,甚至滯銷。我們都知道,現在市面上我們老百姓買的農產品都有限;都不會一次買很多。一旦某種農產品大量、大規模上市之後,而市場購買力又沒有增多;這就造成大量農產品積壓。自然就會滯銷。

第二:貿易往來頻繁——我們都知道:東南亞國家跟我們國家一樣,都是農業國家,由於東南亞國家物質生活低、人工工資低、和我國毗鄰等特點再加上我國貿易開放政策,使的他們的農產品反而比我們本國生產的還低,這無形地衝擊了我們農產品的市場。

第三:農產品質量參次不齊——現在我們很多農民朋友只注重農產品數量的增多,從而忽視農產品質量的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在提高生活的同時,對農產品消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轉統那種只注重量的消費徹底打破。

第四:農民朋友要陪養精品高效的農產品——現在都是國與國相互貿易往來的關係。而我們傳統思想還停留在過去那種銷售模式,都是在本國生產、銷售。然而沒有想把農產品提高品質,把農產品走向國際!單靠本國市場是有點難以消化。

現在農產品滯銷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其中的背後牽繫到方方面面,就目前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市場動態!因為只有市場,才能決定商品的一切價值!





鄉下庭院


質量很重要,建議買這種帶灰的原棗,顧客的顧慮全解決了,回家水一衝就可以吃,還便於保存。








帶灰的棗子


簡單直接分析一下

1.宣傳不夠,打開市場的人沒出現。

2.產品質量不穩定,數量也不夠。

3.市場上最常見的是新疆的棗,要不就是冬棗。處理過的居多。普通人也辨別不出好壞。

4總體來說產量小,規模小,價格高,品牌意識差,營銷策略基本沒有,導致競爭力差。


美食基


不管是大棗,蘋果,柚子等農民都滯銷,但是城裡人吃的並不便宜,農民沒得到實惠。這就是市場經濟出現了問題,我發現好多農民網上銷售的價格並不便宜,個別的質量也有問題,這就造成了消費信譽,信用危機,果農銷售不暢,消費者不敢買,中間銷售商賺了大頭,為什麼!


15385338523


若羌紅棗到不了各縣填鄉農冒市場,你看看有嗎,有都是三級,比本地的還貴,說明市場不流通,二道販子沒有,不給販子利潤,物以少為貴,面積過大,本地不超5一十元,且論斤不論質,你能賣多錢,超過百姓生活水平他就不買,你的紅棗是多少錢?市場決定了價格,必須根據市場走才不滯銷。市場關閉如何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