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龐中華的字不是書法還耽誤了人?

筆尖寫字課堂


為龐中華老師鳴不平。龐中華是一個時代的印記,由他而始,硬筆書法風靡全國走向繁榮。說龐中華鋼筆字不是書法的,大多是缺乏藝術細胞、書法審美不高的噴子。龐中華對中國當代硬筆書法的貢獻就不說了,僅硬筆書法功力、造詣、修為,與如今比較流行火爆的所謂硬筆大師相比,仍可甩他們幾條街。



(一)相比於當下不少硬筆名家雕紅刻翠、惺惺作態,龐中華的字流暢自然、硬朗厚重,個性特質十分突出。早年貧困,自制竹筆練寫字。從事地質勘探工作,他一個書包裝紙筆,幾十年行遍大江南北,與硬筆書法相依相伴。他的書法學養是樸素而純正的,因此他的筆尖流露的是最自然最天然的書法情懷。



(二)相比於當下不少硬筆名家直搬古法、誇張造型,龐中華的字引碑入顏、筆勢雄渾,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龐中華的字,舍小巧而取莊重,剛直寬闊,而且楷、隸、行都很擅長,從功夫造化來講,絕對是一流的。



(三)相比於當下不少名家靠收徒、炒作來營銷知名度、搞商業化運營,龐中華樸素真摯的藝術修養、藝術情懷,更值得尊重、敬佩。現在很多人靠翻寫古人出名,信息時代人們太忙碌,沒時間也耐不住性子,求的是“吸睛”“人氣”“跟風”,快餐式文化消費流行吃香。而龐中華老師似乎並不熱衷於此,被媒體冷落的背後,反而更見文人的風骨。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這類人,我見太多了!我認為:龐中華的字是書法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很有功夫!但他扁平的風格,在今天備受爭議,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龐中華的字,和傳統的行書,如二王妍美的風格並不太一樣,他的字,有點魏碑的風格,北碑穩健,他的字結構較為寬鬆,大小變化不大。

所謂南帖北碑,雖是中國書法的瑰寶,風格卻又是迵異的!

時下,大家心中的行書,是有險峻的一面的,大多中宮緊收,主筆突出,長橫扛肩;大多內緊外鬆,典型如荊霄鵬如下:

就因為,和心中的行書不一樣,所以,有些人眼中就不能容了,覺得:龐的字就不是書法。

像這樣學書法學呆,狹隘的人很多,我說幾個例子:

但凡對書法有了解的,應該知道,“西”,這個字,第一筆往往是短橫,中橫也行。

我手機裡保存的有書家名家的手札,丁謙書信中的“西”,寫的很妖,第一筆居然一個長橫,我看這樣寫也漂亮,故而也學了下。

於是被人指了,這樣寫不對的,其實這個也理解!


再者,“有”這個字,在行書中,往往是先一撇,連著一橫,大多如些。

而我偶爾先寫一長橫再寫撇,也被人說了,你這樣寫,筆順不對!其實,這樣寫,古人也有的!

所以,硬筆書法被某些人學呆了!

書法自然不是射書,吼書,那是醜化書法的!

但書法也不能被固定在一個風格里,軟筆換個硬筆就不是書法了!扁平的風格也不是書法!換個筆畫順序又錯了!這就荒唐,狹隘了!


再者,硬筆行書要和古人寫的一樣才是書法!

來來來,你找個寫硬筆字的高手,在正常書寫速度下,寫的字能和古人結體一樣的,你能找出來,就算你贏!

你別告訴我說,硬筆書法不能應用到日常書寫!

狹隘的人太多了,龐中華的字當然是書法!


行書一點通


為何有人說龐中華的字不算書法,而且誤人呢?

大概真如郭德綱所說,牙疼傷著前列腺了。

首先說龐中華的硬筆字不是書法的人,請看下圖。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幾個人可以用硬筆寫出六體風格,甚至更多風格的字,還能寫的這麼好,全國上下應該不出一隻手,龐中華能算其中一個。

至於耳熟能詳的田英章,司馬彥等等,可能算上腳丫子,都排不上。

如果龐中華寫的不是硬筆書法,那沒人敢說自己的硬筆叫書法。


至於說龐中華誤人,這個可以理解,畢竟龐中華的字相對高端一些。

可能大多數人認知的書法都是下圖這種,字體清秀,方方正正的。

這是田英章的弟子,大概學了十幾年?

大眾審美觀,絕對偏向印刷體。

無論是毛筆還是硬筆,都覺得田英章歐體好,當今無與倫比。

但是看到龐中華這種字體扁平,帶有隸意的字,就覺得不像好字,是在誤人子弟。

對此,我只能說是認知水平差異。

稍有硬筆基礎的同學,用硬筆寫楷書和寫“行隸楷”融合的字體,熟難熟易應該很好判斷。

在難度上,龐中華應該如乒乓球界的中國級難度,而田英章最多算地獄級。


字水平高低,不是看外形決定的,而靠技巧,靠氣韻。

能把硬筆寫出古氣,龐中華即使當不上硬筆第一人,起碼穩居前五。至於田、彥之流,只不過名氣大,硬筆協會里很多老牌書家都不比他們差,說排到腳趾頭輪不到他們,這話有點損,但卻是事實。

為了表示我不是惡意譏諷後二人,以及我對此二人廣大粉絲的敬意,我也填上對自己的評價:我的硬筆水平,即便排到頭髮,也輪不到我。


梁宇航


我認為龐中華傳播漢字書寫,目的就是把漢字寫的規範,整潔,美觀,常言道:字如其人!在中國人眼裡,把字看的很重要。然而很多高深守舊的人硬是想不通這個道理,似乎只要學寫字,就非得往"書法家"的行列併入,總是挑三撿四,這一筆不對,那一筆也不對,我想說,大師們,我們學寫字,只是為了應用,把以往不好看的字變的好看一點就可以了,美的標準就是,你自己覺得好看就行了,你要是覺得不好看,你可以不看,但要左一個誤導,右一個垃圾的來評判人家,人各有所好,或者是你自己主觀原因認為他的字不好看,或者說在自己的內心,就已經將他的硬筆書法認為是軟體書法書法一類,然後在軟體書法的類系中相比較,從而認為他的書法不怎麼樣。但不要忘了,他是硬筆書法!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者換一種思維來想這個問題,藝術難道是人人都可以理解,凍得嗎,梵高在生前為什麼極少有人認可他的作品,難道是他畫的不好嗎?批判龐中華的這類人,你覺得你真的懂什麼叫書法,什麼叫硬筆書法嗎?

龐中華對我們的書寫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不可否認!





木易祖一


有人竟然說龐中華的鋼筆字不是書法?不是是書法是什麼呢?那隻能夠說他對於書法的理解太過於狹隘了。什麼是書法呢?廣義上來講就是漢字書寫的一門藝術,它不僅包含了毛筆書法,還包含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雖然興起的時間並不長,大約還不到100年,但它是毛筆書法的一個分支,它脫胎於毛筆書法,也是屬於書法的一部分的,一些人偏執的認為只有毛筆書法才能稱為書法,這是不正確的。



同樣的,龐中華的書法當然也是書法作品,現在雖然學習龐中華書法的人少了,但是他在硬筆書法界的地位卻一直也沒有變過,是一代人的記憶和書法導師,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人,談到八九十年代的書法熱,不得不提到龐中華和他的硬筆書法。


它的硬筆書法也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尤其是作為實用性的硬筆書法,即使現在學習,仍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他的書法受隸書和魏碑的影響較大,很有自己的特色,現在要是你參加考試,能夠寫一首漂亮的龐中華的楷書,依然會很吃香的。

有人說龐中華的字不是書法,不知到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不二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你不能指望小學生能造出原子彈”,我發揮了一下,“你也不能指望小學老師講清什麼是量子力學”。

我們從小到大,要經歷很多老師,多個階段的老師教會我們各個階段應該學會的知識,我們不可能在小學就讓老師講函數,也不可能在初中就讓老師講微積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些字帖突然出現,喜愛書法的人們如久旱的大地遇上了甘霖,一下子掀起了全民學書法的熱情,而龐中華就是這些字帖作者的“帶頭大哥”。



那個時代,是書法的喚醒期,是書法的普及期,大家的書法的瞭解甚少,龐中華們相當是大眾學習書法的啟蒙老師。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龐中華們帶我們進入了書法的大門,而進一步學習,則要看我們各自的選擇了。


此時,當我們還只能看到啟蒙老師這片天,那我們只能做那隻坐在井中的青蛙了。而當我們跳出這片小天地,就會發現書法的世界好精彩。

應該說龐中華是時代的英雄,沒有他們,書法的發展也許會晚若干年。當然,限於他們的水平,也不能指望他將全民書法水平提高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弱弱的問一句,你提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就代表比龐中華的水平高?還是中國有多少人的硬筆水平比他高?那為何在他之前都幹嘛去了?還是不如他的人都被他耽誤了?早知道會被耽誤為何還要學習他的字?又曾經耽誤了誰?舉個例子?

不管怎樣,龐中華在中國硬筆書法發展的初期階段,是有一定的領導與建設意義的。是可以寫上中國硬筆發展史的。就是現在中國的硬筆屈指可數的人也就是那麼幾個。隨著人們對書法的認識,眼界等等水平的提高。對他的硬筆書法藝術水平有一些看法是很正常的。你認為有可取的就學,認為不可取就不學嘛!但是一味有意地貶損是不公平並且是沒有素養的表現。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最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



翰墨因緣


龐中華做為硬筆第一人,在八九十年代,尤為勝行。其字易學也起來易上手,好掌握。缺點存在呆板,不夠靈動。本人第一本字帖就是龐中華的。任何書法,只要符合中國漢字特點,字型搭配結構合理,字型端正。都稱為好字。人們都可以做為練習摹本。因時代變遷,現書家眾多,字形風格各有千秋,硬筆書法又上升一臺階,書體有了靈動與韻味。人們審美水平上升。造成人們對龐中華字體有偏面看法。稱其書法擔誤人,有些為過,那八十年代學其書法成千上萬,那擔誤多少人啊?








楚都墨客


為什麼有人說龐中華的字不是書法,還耽誤人?”我覺得這個問題這樣表述不正確,我覺得龐中華的功勞,對於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是無人能比的!現在很多中青年書法家都是受到龐中華的影響而走上書法道路的。在我看來,龐中華是一種精神!

我們來看看龐中華的一生就知道了:

一,幼年自制竹鋼筆

龐中華小時候家裡很窮,給別人放牛為生,偶然看到村子裡的老師有一支鋼筆,但是卻連摸一下的機會都沒有,那個時候鋼筆還是奢侈品!

聰明而又想學寫字的龐中華就自己用斑竹做了一支竹鋼筆,他用這支竹鋼筆抄寫詩詞,做課堂筆記,這支筆陪伴了他整個童年時期,直到他後來到了重慶,他的大伯給他買了人生中第一支鋼筆。


小小年紀的龐中華就知道自己動手來做竹鋼筆,這簡直就是一個創舉,這是很多人都不會想到的。

二,從地質隊員到硬筆書法家

龐中華在重慶畢業後,投入到了地質隊的工作當中,在深山老林裡,龐中華始終沒有忘記讀書寫字和拉手風琴,這培養了他的自覺學習習慣,為他後來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在深山地質隊裡,龐中華嘗試著寫了一本《談談學寫鋼筆字》,但是這本書他一直等了十年才出版,也就是一九八零年才出版,這本字帖出版後,引起了轟動,也改變了龐中華的身份和人生,他從一個地質隊員變成了全國聞名的書法家,到各大院校去講授硬筆書法,還成為了第一個登上央視開辦書法講座講解硬筆書法的人,從此,龐中華三個字緊緊地和硬筆書法聯繫在一起,龐中華成功了,但是背後的心酸卻只有他知道。


三,創辦硬筆書法協會

龐中華出名後,從地質隊出來,專心做起了硬筆書法,他在河南開辦硬筆書法函授學校,事業做得順風順水,然而,他也曾遭遇挫折,導致他的學校關閉了,他痛定思痛,決定到北京,在北京他創立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並擔任主席。

從此,龐中華的人生就與硬筆書法為伴了,回顧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和艱辛。如今的龐中華很少有消息了。


但是,關於龐中華的討論卻沒有停止,比如就有人說龐中華的書法不是書法,而且還耽誤了人!我想說,龐中華的書法怎麼不是書法,耽誤了誰呢?

龐中華掀起了中國學習硬筆書法的熱潮,讓千千萬萬人拿起筆寫字,說小了是寫好字,說大了是傳承中華書法文化,這有什麼不好呢?

龐中華只有一個,所以他的書法只有一個面目,這很正常,記得有人說過,說龐中華字不好的人只是沒有學到家,我覺得很有道理。書法是什麼呢?為什麼說龐中華的字不是書法,那什麼樣的字才叫做書法呢?


至於說龐中華的書法耽誤了書法愛好者的學習,我覺得這是無稽之談,我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時侯,首先應該看到這個人的優點,以及自己是否具備這些優點,才可以加以評論,而龐中華的貢獻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他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人物!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如果龐中華的字不是書法,那其他人的字也稱不上書法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龐中華”這個名字風靡一時,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硬筆書法熱潮。每個硬筆書法練習者,無不臨摹臨摹龐中華的字。

作為現代硬筆書法事業的主要開拓人,他的書法是一個時期的代表。龐中華的硬筆字融匯了毛筆書法中的隸法和魏碑筆法,字形扁平古雅,不管現在的人喜不喜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字深得大眾喜愛和追摹。難道那個年代的人都不懂分辨?難道那個年代學他的字的人,都被耽誤了?


隨著硬筆書法的發展,諸多硬筆書家應運而生,市面上的硬筆書法字帖琳琅滿目,人們對硬筆書法風格的選擇也多了起來。龐中華的字畢竟是硬筆書法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楷模,是他開啟了中華大地硬筆書法的大門,推動了硬筆書法發展浪潮,他的字就是這股浪潮裡的中堅力量。

雖然現在他的字顯得“過氣”了,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象,我們不能“過河拆橋”——他的時代一過,就給予貶低否定,還牆倒眾人推。我們可以不喜歡,但不能主觀地傷害。

無論學哪位書家的字,都會有利弊,畢竟學習者不是書家本人,書家的寫法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習者。所以在臨摹字帖時,要擇其適者而從之。還有些人不管學誰的字,都會被耽誤,那是方法不對、或是天賦太低,如果人人都能練成,那書法就太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