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1.宋徽宗即位

說起北宋滅亡,就得提到宋徽宗趙佶。因為宋朝的滅亡和他有著重要的關係。

我們先來了解下宋徽宗這個人,和他如何當上皇帝,以及當皇帝時他都做了什麼。

宋徽宗趙佶是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的弟弟,宋朝第八任皇帝。趙佶是神宗的庶子,沒有意外的話,他根本沒有機會成為皇帝。但意外總會不期而遇。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趙煦駕崩。由於去世時只有25歲,沒有兒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所以繼承人只能在他的弟弟們裡尋找繼承人。

當時有皇位繼承人資格的哲宗有五個弟弟,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應該是蔡王趙似,因為他和哲宗一個母親,都是朱太妃所生。但是當時掌握大權,具有繼承話語權的是神宗的皇后向太后,而不是哲宗的生母朱太妃。她恐怕如果簡王趙似繼承皇位,那她的大權就會旁落,所以不主張間王繼承,而是選擇了按長幼順序繼承。可是如果按長幼順序,則是應該九子申王趙佖最長,但是他又患有眼疾,所以退而其次就是端王趙佶。

向太后主張趙佶繼承皇位,當時就受到了大臣章惇的反對,他稱“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另一個大臣曾布帶頭同意的向太后的提議,大臣們也紛紛表示同意。章惇只能也服從,於是,趙佶繼位,成為第八任皇帝,這年,他18歲。

這個本不該成為皇帝的人,卻因為後宮爭權(向太后和朱太妃),大臣黨爭(章惇和曾布為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權力爭鬥下,意外,做了皇帝。這對他和大宋百姓最終成了巨大的災難。宋徽宗本無心成為皇帝,宋神宗也沒有將他作為接班人培養。如果他不是皇帝,那他在書法和繪畫等藝術上的成就,將會被後人所津津樂道。很可惜,他從事了他最不該從事的職業-皇帝。

2.任用“六賊”

宋徽宗即位後不久就任用被當時人稱為“六賊”的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朝廷上形成以蔡京為首的腐朽統治集團,蔡京、王黼先後任首相或太師、太傅,依靠宦官童貫、梁師成,以朱勔、李彥為爪牙,控制著整個徽宗時期的朝政,逢迎著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徽宗,使北宋末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時期之一。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蔡京等人無惡不作,賄賂公行,賣官鬻爵,當時民謠稱“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他們巧立名目,增稅加賦,搜刮民財。同時還大興土木,在宮城之北建築規模宏大的延福宮和類似真山一樣的假山艮嶽。

宋徽宗讓朱勔主持蘇州應奉局、杭州造作局,童貫主持明金局,強取民間奇花、異木、怪石。大量的花石竹木由船隊經運河運往都城開封,因為由十艘左右的船隻組成的一個運輸船隊稱一綱,所以被稱為“花石綱”。由於搶奪來的花石竹木數量太多,絡繹不絕的花石綱船隊造成運河航道堵塞而部分改用海運。

應奉局的官吏在搶奪民間花石竹木時,乘機敲詐勒索,逼得民戶拆房毀屋,甚至賣妻鬻子,傾家蕩產,民怨沸騰,終於爆發了規模巨大的以宋江和方臘為首的農民起義。

3.農民起義

宣和元年(1119),宋江在河北路起義,同年十二月已發展為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起義軍,被稱為“河北劇賊”,北宋朝廷曾下詔進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於次年轉戰南下京東路,被稱為“京東賊”,縱橫山東。史書稱其“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可見當時宋江起義的規模。直到宣和三年二月,宋江在海州(今連雲港市區西南部)為知州張叔夜所擒投降。宋江起義軍的規模雖不大,但戰鬥力很強,活動的地區離京城開封又近。起義軍的三十六個將領投降後又同日封官,在首都行進時趾高氣揚的神情,給居民們留下深刻印象。

李若水就因此賦詩一首:

去年宋江起山東,

白晝橫戈犯城郭。

殺人紛紛翦草如,

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

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

士女駢觀猶駭愕。

關於宋江的傳說、畫像、說唱曲藝、話本小說在南宋時已是廣為流傳,元末明初的的小說《水滸傳》更使宋江之名婦孺皆知。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中規模最大的是方臘起義。方臘是兩浙路睦州(現今浙江建德)青溪(現今淳安)西部山區的幫源洞的漆園主,屢遭“造作局”巧取豪奪,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等各種秘密宗教於宣和二年(1120)十月起義,十一月稱帝,首先攻佔青溪縣城。被“花石綱”荼毒已久的兩浙人民紛紛響應。消息傳到京城開封,徽宗立即派親信宦官、知樞密院事(最高軍事長官)童貫統率數十萬原準備攻遼的大軍,迅速南下經過6個月的激戰,四月二十六日,方臘為官軍小軍官韓世忠所俘,起義失敗。

北宋朝廷雖然鎮壓了方臘起義,但並沒有吸取教訓,革新政局,而是更為黑暗腐敗,其時距北宋被金滅掉不過5 年左右。

雖然這時的徽宗任用奸佞,朝廷腐敗,但這還不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和金朝的戰爭,而完顏阿骨打也是金朝女真興起的重要核心。

4.女真興起

女真先世稱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居住在今黑龍江與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龍江流域的南北地區。女真人分為很多部,最初,以“完顏”為號者即不止一部。其中以居住在按出虎水(今黑龍匯哈爾濱以東阿什河)流域的完顏部最為強大,後來建立金王朝的就是這一部。“按出虎”意為“金”,完顏部居按出虎之源,該地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

起初,女真依附遼國。按照遼朝制度,屬國、屬部官,大者擬王府,小者準部使。《遼史·百官志》載有“女直國順化王府”、“北女直國大王府”、“南女直國大王府”、“曷蘇館路女直國大王府”、“長白山女直國大王府”、“鴨淥江女直大王府”、“瀕海女直國大王府”、“回跋部大王府”、“黃龍府女直部大王府”等等。這是遼中期以前的女真各部受遼國的封號。至遼末,此消彼長,各部力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按出虎水的完顏部雖不繫遼籍但名義上其首領仍然受遼封。該部本是一個小部族,其始祖函普四傳至昭祖石魯,始受遼官職為“惕隱”,這時還不夠封王的資格。

完顏部在函普時期,女真已進入父權制的氏族社會末期,到獻祖綏可時遷居到海古水,社會發生了顯著的變革,開始冶鐵、耕墾樹藝、修築房屋、造舟,定居在按出虎水(現今黑龍江阿什河)之側。昭祖石魯在綏可發展的基礎上,已由親屬部落聯盟發展為更加擴大和持久的軍事部落聯盟,稍立條教,部落漸盛,並接受遼賜給的惕隱官職,女真龐大的軍事部落聯盟形成於景祖(完顏無古乃)時,但是聯盟內部不是團結和十分鞏固的。史稱:“自景祖以來,兩世四主,志業相因,卒定離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東南至於乙離骨、曷懶、耶懶、土骨論,東北至於五國、主隈、禿答,金蓋盛於此”。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金朝的建立和發展中,太祖完顏阿骨打作出重要貢獻,如他建議取消地方都部長的稱呼,把名稱集中到完顏部首領一人身上;他建議令諸部不得擅置信牌、馳驛,把號令統一到聯盟中來。由此就奠定了成立國家的基礎。完顏阿骨打嗣位為都勃極烈後,為了防禦契丹保存自己,同時為了反抗遼朝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便把反遼作為鬥爭的主要目標,為反遼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遼天慶四年(1114)九月,遼朝加強對寧江州(現今吉林扶余)的防禦,阿骨打集諸路兵誓師於來流水(現今拉林河),攻佔遼的寧江州、出河店(現今黑龍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賓州(現今吉林農安)、鹹州(今遼寧開原)。隨著戰爭的不斷勝利,在女真貴族的不斷勸進下,遼天慶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 年1 月28 日)完顏阿骨打即帝位,國號為金,年號為收國,是為金太祖。

5.海上之盟

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徽宗派鄭允中為遼國生辰使,以童貫為副使,出使遼國,返回時途經遼燕京(現今北京)郊外盧溝河時,燕人馬植夜見童貫,提出聯合女真滅遼之策。童貫攜馬植歸宋,改其姓名為李良嗣,李良嗣向徽宗提出遼天祚帝荒淫無道,遼國必亡,宋應乘機收復燕地,並說:“萬一女真得志,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事不侔矣。”徽宗非常賞識李良嗣,賜姓趙,並授以官職。

重和元年(金天輔二年,118年)二月,宋派馬政與通曉女真語的呼延慶等人,由登州(現今山東蓬萊)渡海至遼東聯絡金國。據《金史》記載,馬政攜帶宋朝國書面見金軍將領,約定聯金攻遼事宜,雙方約定宋金聯合攻遼及燕、雲(今山西大同)地區,遼地歸金,燕雲十六州歸宋。金也遣使隨使者回開封返聘。

宣和二年(金天輔四年,1120年)三月,宋朝再次派遣趙良嗣等於登州渡海至遼東,時金太祖正率軍攻佔遼上京(現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趙良嗣等晉見金太祖於附近的龍岡,這次約定了金攻遼中京(現今內蒙古寧城西)等地,宋攻燕京,遼亡後,燕、雲十六州歸宋,宋將原給遼的歲幣給金等,這就是歷史上的“海上之盟”。

6.聯金滅遼

這個盟約受到宋徽宗的積極支持,祖宗多少代都沒有收回的燕雲十六州,終於可以在自己手裡收回。欣喜過望的徽宗命童貫做好軍事準備,但此時恰逢兩浙方臘起義,準備攻遼的西北軍只得先南下鎮壓起義。

金使於宣和三年二月渡海到登州,登州知州因為童貫南下兩浙未回,只得想盡辦法留金使於登州,在金使再三堅持進京的要求下,只得送金使離開登州,趕赴京城。路上沿途各州府爭相挽留,致使金使五月間才到達京城。八月,金使帶北宋國書中回國,宋未派使節前往。

金太祖等因為這次出使時間過長,且宋朝未派使者來聘,認為宋已毀約。

宣和三年冬,金軍攻佔遼中京次年三月,金軍已到達遼西京(現今山西大同)地區,遼帝已經逃入山中,遼的敗亡形勢已很明顯的情況下,徽宗才又任命領樞密院事童貫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領兵十萬,進兵燕京,但都統制种師道並無鬥志,也沒有出現燕人迎降的情況,相反遭到遼將耶律大石所部的阻擊,宋軍的第一次攻燕之戰,僅進至邊界白溝即敗退,徽宗聞訊後即命班師退兵。

同年六月,遼燕王耶律淳病死,蕭妃執政。七月,宋覺得有機可乘,又命童貫領兵攻燕,改以劉延慶為都統制。九月,宋、金互派使節報聘約期攻遼;遼易州(現今河北易縣)知州高鳳降宋,涿州(今河北涿州)留守郭藥師隨後以所部八千降宋。十月,遼燕京蕭妃迫於形勢,雖向宋稱臣,但不降附。郭藥師獻襲取燕京之計,約以劉延慶子劉光世領兵應援,但當郭藥師與宋將高世宣、楊可世等襲入燕京城內後,卻由於劉光世怯敵失援,郭藥師等只得縋城逃出,高世宣等戰死城中,劉延慶即燒營夜遁,第二次攻燕之役,不戰自敗。

兩次出兵,兩次失敗。無奈童貫只得卑辭厚幣,邀請金軍攻打燕京。美其名曰“宋金夾攻”。

金軍攻佔居庸關後,遼蕭妃率殘部出逃,燕京遂為金軍佔領。

金軍佔領燕京後,並沒有交給宋朝,金太祖責問當初約定金宋聯合攻遼,及到燕京城下,並不見(宋軍)一人一騎”。並說當初議定只將後晉時割給遼國的燕京地區歸宋,並沒有同意將營州(今河北昌黎)、平州(今河北盧龍)、灤州(今河北灤縣)歸宋,三地是遼在後唐時奪取,並非後晉割給遼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金議定除每年的歲幣外,另添一百萬貫代稅錢給金。同年四月,金將後晉割與遼朝的燕京地區西部六州二十四縣移交給宋,金在移交前。將城裡的人民、財產全部遷出。童貫率部進入燕京,但燕京只是一座“城市邱墟,狐狸穴處”的空城。

關於遼西京(雲州,今山西大同)地區主權歸宋的談判則艱難得多,最初只許歸還土地,人口全部掠走,經力爭後,金太祖允諾歸還西京土地、人戶。後傳言“百僚軍人等都不肯許西京,惟是皇帝(金太祖)要與貴朝永遠交好,特與西京地土並民戶”

也不再每年另加錢物,只要一百萬貫錢作為犒軍費。但是金太祖在同年八月死於回軍途中。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約的。天會二年(宋宣和六年,1124),當時的主將宗翰、宗望都反對割山西地與宋,太宗還說:“是違先帝之命也,其速與之。”宗翰、宗望反對割山西地,《金史·宗翰傳》有一段記述很清楚:“宗翰復奏曰:‘先皇帝徵遼之初,圖宋協力夾攻,故許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後,請加幣以求山西諸鎮,先皇帝辭其加幣。盟書曰: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今宋數路招納叛亡,厚以恩賞。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貫,嘗期以月日,約以誓書,一無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寧,割付山西諸郡,則諸軍失屯據之所,將有經略,或難持久,請姑置勿割。’上悉如所請。”

根據這段記載,就知道當時的宋朝也知道求山西地並非失約,所以想加點錢把山西也能要過來,金太祖不要宋朝多給錢而答應,這是把金人獨自佔領的原屬於遼國的土地給宋,為的就是兩國和好,和好的內容其中有一條就是“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而正是這一條,最終成為金對宋開戰的藉口。

聯金滅遼,雖用錢收回了一些土地,但也讓金朝看清了宋朝的實力,堅定了南下侵宋的決心,只是少了一個藉口而已,而這時,宋朝莫名奇妙的幹了一件蠢事,給了金兵南下侵宋的藉口!

7.首次侵宋

宋、金滅遼後,宋將遼燕京改為燕山府。金將遼平州(現今河北昌黎)改為南京。宋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降金遼將、金南京(平州現今河北昌黎)留守張覺據平州(今河北盧龍)叛金,六月初,張覺兵敗逃往燕山府,為宋朝收納,這正是破壞了宋金盟約“無容匿逋逃,誘擾邊民”。,雖然後來宋將張覺處死並將人頭函送給金朝,但這最終還是成為金太宗侵宋的藉口。

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三月,金俘遼天祚帝,掃清了除西遷的耶律大石外的遼殘餘勢力。金朝沒了後顧之憂,把眼睛瞄向了宋朝。而這時的招降納叛,更是讓無從下手的金人找到了起兵的藉口。《金史》記載,金將宗翰奏“宋數路招納叛亡”,“斡魯奏宋不遣歲幣戶口事,且將渝盟”,“宗翰、宗望俱請伐宋”。金國的高層一致認為伐宋的時機成熟了,才會有上述的奏章。藉口找到了,時機成熟了,金人終於向宋舉起了屠刀!

金太宗於宣和七年(金天會三年,1125)十月下詔攻宋。宋金戰爭終於爆發了!金軍兵分兩路,西路軍以左副元帥宗翰(粘罕)為統帥,自西京大同府(現今山西大同)南攻太原(今屬山西太原)。東路軍以南京路都統宗望(斡離不)、六部路都統撻懶為主將,自南京(現今河北昌黎附近)西攻燕山。十一月,東路金軍佔領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十二月初,西路金軍統帥宗翰首先派使臣前往太原,要童貫抓緊時間給宋徽宗彙報,割讓河北、山西土地,以黃河為界。太原由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河東路副總管王稟率軍民死守,粘罕所率西路金軍被阻於太原堅城之下。

童貫立即逃向開封。宗翰隨即自河陰(今山西山陰東南)南下,首先攻佔已屬宋朝的朔州(今屬山西),又克代州(今代縣)、忻州(今屬山西),遂圍太原。同月,東路金軍進至三河(今屬河北),大敗宋軍郭藥師部於燕山府東之白河(當即今北京通縣東潮白河),又敗另一部宋軍於古北口(今屬北京)。

郭藥師本是遼朝降將,看到此時形勢,就帶著燕山府投降了金國。

當金軍進圍太原,佔領燕山府消息傳到首都開封,宋徽宗才下詔“罷浙江諸路花石綱、延福宮、西城租課及內外製造局”,“罷道官,罷大晟府、行幸局”、應奉局等。在金軍大舉南下的情況下,宋徽宗想到的只是逃跑,匆匆忙忙任命太子趙桓監國,將抗金的重任推給太子趙桓。

宋徽宗此時一分鐘都不想在開封呆下去,而是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快速的逃往南方,在吳敏、李綱等人直諫下,於當年十二月下旬禪位給太子趙桓,這就是宋欽宗。

金軍東路在攻打中山、真定兩府時,由於軍民反抗激烈,未能攻佔,於是只能越城南下。相繼攻佔慶源府(今趙縣)、信德府(今邢臺)。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正月初,東路金軍又佔領相州、浚州,黃河南岸的守軍焚河橋潰逃。金軍輕而易舉的度過了黃河,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三朝北盟會編》記載了當時金軍的感嘆“南朝可謂無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輩豈能渡哉。”初三日黃河失守消息傳到開封,作為太上皇的徽宗立即於當天半夜出逃。東路金軍迅即渡河南下,初七日即到達開封城下。

8.城下之盟

開封軍民在執政、東京留守李綱的率領下,奮勇抗擊,打退金軍的多次進攻。金使見攻擊受挫,就轉而要求宋答應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以宰相、親王為質的條件,然後金軍退兵。

本來抗金就沒有決心的宋欽宗聽到如此消息後,立即決定派九弟康王趙構、少宰(次相)張邦昌前往金軍中談判,同時宋欽宗又聽信大將姚平仲的話,讓其率軍連夜劫營,誰知劫營失敗,姚平仲不知下落。無奈的宋欽宗只能將李綱罷職來平息金人怒氣,以示求和誠意,並同意割讓三鎮。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以陳東為首的太學生及數萬居民群起反對,要求李綱復職領導抗金斗爭,欽宗不得已而恢復李綱執政職務兼京城防禦使,但繼續進行割地求和的活動。

此時的金軍也進退兩難,西路金軍因久攻太原不克而滯留在河東未能前來會合,而宋朝种師中等勤王軍兵二十餘萬軍隊,則源源不斷的不斷到達開封,城中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堅決抵抗,都讓金軍感到此次出軍可能會無功而返。而正在這時,欽宗同意了割讓三鎮,以三弟肅王趙樞、張邦昌(此時以由少宰升為宰相,這可能是他最不希望升官的時候)作為人質的條件,這正中金人下懷。訂立了城下之盟後,靖康元年(1126)二月九日,金軍開始從開封退兵。西路金軍在太原久攻不下的情況下,留部分金兵攻城外,主力轉而南下,連下威勝軍(今山西沁縣)、隆德府(今長治),到澤州(今晉城)時,遇到北上的宋割地使後北返,第一次金人侵宋宣告結束。

9.戰後政治

宋徽宗南逃到鎮江後,穩住了神,終於不再繼續難逃。以太上皇帝的名義下達聖旨,將東南地區的“遞角(報告)”、“綱運(物資)”和“勤王”的軍隊扣留,掌握東南地區的軍、政、經濟大權,企圖執掌半壁江山。

宋欽宗為了維護自己的帝位,首先下詔貶逐“六賊”中的王黼、李彥、朱勔,然後又將王黼、李彥、梁師成處死,隨後下詔將徽宗身邊的童貫、蔡攸,以及南逃的蔡京貶官,並下詔太上皇宋徽宗不得干預政事。無奈的宋徽宗被迫以密信的形式向欽宗表示,只要願能回開封,自己願意“樂處閒寂”,不再“窺伺舊職”(重當皇帝)。

宋徽宗如願的回到開封后,就被宋欽宗軟禁。而蔡京則在被髮配海南儋州的路上死於潭州(現今湖南長沙),蔡攸、童貫、朱勔等相繼被處死。但李綱也由於反對割讓三鎮,也於六月間被趕出朝廷,改任河東、河北宣撫使,迫令率軍以解太原之圍,而諸將皆承受御旨,李綱則徒有節制之名。欽宗竭力求和,又詔令李綱停止進兵。不久李綱被誣以“專主和議,喪師費財”,十月也遭遠貶。

10.二次伐宋

金人二次伐宋找到的藉口是宋人不遵守盟約。雖然宋欽宗下詔割讓三鎮以求和,但太原、河間、中山三府軍民不接受割地詔書,西路金軍主將宗翰只得留下部分金軍繼續攻打太原,自己退回大同。

東路金軍也在宋將种師中率宋軍尾隨的情況下,暫時退回燕京。

宋欽宗在李綱等官員堅持抗金,三鎮軍民抗拒割地的形勢下,二月中旬又廢除割地議和的協議。

种師中等率軍西進增援太原,主力於壽陽與金軍遭遇,五戰三勝,繼續向榆次進發,增援太原。在榆次又與金軍相遇,种師中率領的宋軍飢困交迫,激戰近半日,另兩支援軍又失期未能到達,种師中部宋軍潰敗,种師中戰死,河東其他宋軍也連連戰敗。

靖康元年(1126)八月上旬,金太宗(吳乞買)以宋廢除割地和議的藉口,命宗望、宗翰分率東西路軍第二次侵宋。王稟率軍民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堅守太原長達八個多月之久,終於在九月初被金軍攻破,王稟率軍巷戰兵敗後自盡。十月初,重鎮真定府以二千宋軍抗擊東路金軍主力圍攻近四十天後被攻佔,宋將劉翊巷戰後兵敗自殺,太守張邈被俘不屈被金軍殺害。

兩路金軍攻城略地迅速南下,宋欽宗又急忙派出康王趙構為使、刑部尚書王云為副使,前往東路金軍統帥宗望軍前,再次同意割讓三鎮。這時東路金軍已經再次渡河南下,金使提出劃河為界,宋欽宗立即派出執政官耿南仲、聶昌分別到兩路金軍統帥宗望、宗翰軍前,同意劃河為界議和。而此時趙構、王雲才剛剛到磁州,王雲當即被磁州城人民當成金國奸細殺死,康王趙構慌忙退還相州,耿南仲與金使前往衛州,鄉兵要殺他們,金使逃走,耿南仲前往相州見康王趙構,相約起兵勤王。聶昌到達絳州,為守軍所殺,都未能完成割地議和的使命。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十一月末、閏十一月初,兩路金軍先後到達開封城下,多次攻城,均為開封軍民擊退,但宋欽宗等竟然聽信騙子郭京所謂的“六甲神兵”。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聲稱率神兵出戰,然而開城門後直接逃跑,金軍則乘機攻進開封的城門。十二月初二日宋欽宗奉上降表,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二月六日(1127 年3 月20 日),金下令廢宋徽宗、欽宗二帝,四月初,宗望、宗翰押著徽宗、欽宗二帝“及其宗族四百七十餘人”北歸。

歷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滅亡的歷程

關於這一段,《宋史.欽宗本紀》是這樣記載: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凡法駕、鹵簿,皇后以下車輅、鹵簿,冠服禮器、法物,大樂、教坊樂器,祭器、八寶、九鼎、圭璧,渾天儀、銅人、刻漏古器、景靈宮供器,太清樓秘閣三館書、天下州府圖及官吏、內人、內侍、技藝、工匠、娼優,府庫畜積,為之一空。辛酉,北風大起,苦寒。

11.結語

北宋的滅亡,宋徽宗難辭其咎。作為一代帝王,他一直備受爭議。他是帝王,但更是一個藝術家,他沒有帝王之德才,但是卻在藝術領域有著突出的天賦。作為一代天子,後世的批判無可厚非,因為他沒有盡到一個帝王應盡的責任,更是因為他聯金滅遼的決策導致了北宋走向了滅亡。

《宋史.徽宗本紀》評價他說: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薄巧奸佞之資,濟其驕奢淫鐵之志。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漫,息棄國政,日行無。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委諸數哉?

這段話可以說是宋徽宗一生的最好總結。

參考文獻:

《宋史.徽宗本紀》

《宋史.欽宗本紀》

《宋史》李綱等人傳

《三朝北盟彙編》

《續資治通鑑》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陳振《中國斷代史.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