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戰”,劉備和孫權之間發生的一次規模比較大的戰役,雖然劉備方面的兵力一直有爭議,不過雙方合起來也超過了十萬兵力的規模。劉備的大軍被堵在夷道和猇亭,不得不排成連營,最後被陸遜利用水軍的優勢將連營切斷包圍,一舉擊敗了劉備。“夷陵之戰”之後,孫權才徹底消化了荊州,穩坐三國第二的位置。其實在“夷陵之戰”中,不僅有夷陵的主要戰場,還有荊南地區的第二戰場。不過風頭都被陸遜火攻蓋過去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夷陵之戰”中荊南地區的戰場。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馬良與五溪蠻

蜀漢這邊在荊南地區的主力是五溪蠻,也被稱為武陵蠻。根據史料記載,在武陵郡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一說無溪)五溪,在這五條溪流附近居住的一些少數民族,就是史料中所說的五溪蠻。五溪蠻存在的歷史悠久,根據《後漢書》記載,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高辛氏(黃帝曾孫,五帝之一)。據說其遠祖是高辛氏的女兒和槃瓠,不過這其中帶有非常濃重的神話色彩,當然不可信。可能是與五溪蠻的祭祀活動有關。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水經注·卷三十七》:“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樠溪、無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夾溪悉是蠻左所居,故謂此蠻五溪蠻也。”

《南史·夷貊下》:“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謂之五溪蠻。”

《晉紀》:“糅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槃瓠。”

五溪蠻地處偏遠,雜居深山,不好管理。在夏朝、商朝時期,逐漸發展起來,並且成為中原政權的威脅;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政權與五溪蠻經常發生戰爭,後來逐漸歸附於中原政權;在東漢時期,五溪蠻又頻繁發生叛亂,一直持續到漢末時期。可以看出五溪蠻與中原文化不同,缺乏對中原政權的認同,而且善戰好戰。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五溪蠻雖然不願意服從中原政權統治,但對劉備集團的感觀卻比孫權好。可能是因為黃蓋曾經鎮壓五溪蠻叛亂的緣故。事實上早在“夷陵之戰”之前,武陵部從事樊胄就聯合五溪蠻反叛孫權,以武陵郡歸附劉備。不過武陵郡畢竟是一塊飛地,樊胄的實力有限,被潘濬率領五千吳軍擊敗。不過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五溪蠻對劉備的態度。等到“夷陵之戰”爆發的時候,劉備推進到夷道,控制能通往武陵郡的佷山,派馬良進入武陵郡聯合五溪蠻。考慮到劉備的兵力有限,不能給馬良太多的部隊,所以在荊南地區的劉備的主力應該就是五溪蠻。

《江表傳》:“武陵部從事樊伷誘導諸夷,圖以武陵屬劉備。”

《三國志·吳書·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黃蓋)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谿蠻夷,鹹相率響應。”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步騭與交州義士

有南郡的屏障,荊南地區就屬於孫權在荊州的後花園,其中的兵力應該很有限。對抗馬良以及響應劉備的五溪蠻的東吳方面的力量是步騭以及規模超過一萬的交州義士。交州處於東漢的最南方,同樣也是地處偏遠;當地人文化習俗與中原地區不同;民風剽悍,不願意接受官府統治;經常發生叛亂,殺死官府派來的長吏,東漢甚至一度廢除珠崖郡,後來被孫權收回。總之交州與武陵五溪的情況大同小異。

《晉書·地理志》:“元帝初元三年,又罷珠崖郡……赤烏五年,復置珠崖部。”

《三國志·吳書·薛綜傳》:“珠崖之廢,起於長吏睹其好發,髡取為髲。”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在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孫權已經表露出對交州的野心,任命步騭為交州太守;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入川攻略益州,步騭從零陵郡進入交州,殺死與劉備交好的蒼梧太守吳臣,控制交州北部,得到在交州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士燮的臣服,孫權在名義上控制了交州,實際上也控制交州北部的一部分。後來孫權趁關羽北伐時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孫權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必然要應對劉備的反撲,於是也儘可能做戰爭的準備。比如孫權令胡綜組建兩部解煩兵;再比如孫權用呂岱代替步騭,令步騭率領在交州徵募的士兵北上到長沙郡。步騭出交州是在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一直到“夷陵之戰”爆發的蜀漢章武二年、東吳黃武元年(即公元222年),兩年的時間步騭一直在長沙,相信他的目的一是控制荊州南部,二就是隨時應對劉備的進攻,對南郡進行支援。

《三國志·吳書·步騭傳》:“延康元年,權遣呂岱代騭,騭將交州義士萬人出長沙。”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荊南地區的較量

劉備進攻夷陵,令馬良到武陵招合五溪蠻,步騭和這一萬交州義士終於等到了發揮的機會。步騭進入武陵以東的益陽,來牽制馬良和五溪蠻。這個時候劉備和孫權的戰爭呈現出一種均勢,劉備的主力在猇亭和夷道與陸遜和孫桓對峙;偏軍馬良在荊州南部與步騭對峙。有點類似東漢末年劉表與孫策的戰爭,主戰場在依託長江的江夏,第二戰場在揚州南部與荊州相接的豫章。只不過整個戰場都向西移動了一大步。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馬良指揮的五溪蠻的數量不明,不過應該不少,最起碼步騭的一萬交州義士沒有輕舉妄動,一直釘在益陽沒有挪窩。但只要步騭在這裡,對於馬良來說就是一種威脅。劉備派馬良進入武陵,其目的應該不是單純的荊南地區,而是從武陵郡北上,迂迴到南郡,配合自己對陸遜等人完成夾攻,等到把南郡拿下來之後,才能考慮荊南地區的問題。南郡是“夷陵之戰”勝利的基礎。

而步騭屯兵在益陽,就讓馬良不敢再北上。一旦馬良北上,步騭就可以控制武陵,斷絕馬良的歸路,然後和陸遜等人對馬良前後夾擊。馬良用五溪蠻直接進攻益陽的風險也很大,步騭畢竟有一萬的軍隊。於是馬良分兵繼續向南深入,策反零陵郡、桂陽郡,隱隱對益陽形成包圍的勢頭。但是馬良畢竟兵力有限,步騭也沒有感受到太大威脅,仍然坐鎮益陽,目的只有一個,保證馬良的軍隊不會到北方的南郡搗亂。只要保證南郡的安全,荊南地區隨時可以收復回來。

聊一聊“夷陵之戰”的同時,馬良與步騭在荊南地區的對峙

後來陸遜在南郡的主戰場上大獲全勝,劉備撤回魚復。在荊南地區的馬良孤立無援,而且被山地阻隔。東吳軍隊馬上對馬良發動反攻,馬良戰死,隨後步騭又繼續掃平零陵、桂陽,取得了荊南地區戰場上的勝利。不過這個勝利還是基於南郡戰場的勝利的基礎上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水經注》、《南史》、《後漢書》、《史記》、《晉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