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1.宋徽宗即位

说起北宋灭亡,就得提到宋徽宗赵佶。因为宋朝的灭亡和他有着重要的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下宋徽宗这个人,和他如何当上皇帝,以及当皇帝时他都做了什么。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的弟弟,宋朝第八任皇帝。赵佶是神宗的庶子,没有意外的话,他根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但意外总会不期而遇。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赵煦驾崩。由于去世时只有25岁,没有儿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所以继承人只能在他的弟弟们里寻找继承人。

当时有皇位继承人资格的哲宗有五个弟弟,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应该是蔡王赵似,因为他和哲宗一个母亲,都是朱太妃所生。但是当时掌握大权,具有继承话语权的是神宗的皇后向太后,而不是哲宗的生母朱太妃。她恐怕如果简王赵似继承皇位,那她的大权就会旁落,所以不主张间王继承,而是选择了按长幼顺序继承。可是如果按长幼顺序,则是应该九子申王赵佖最长,但是他又患有眼疾,所以退而其次就是端王赵佶。

向太后主张赵佶继承皇位,当时就受到了大臣章惇的反对,他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另一个大臣曾布带头同意的向太后的提议,大臣们也纷纷表示同意。章惇只能也服从,于是,赵佶继位,成为第八任皇帝,这年,他18岁。

这个本不该成为皇帝的人,却因为后宫争权(向太后和朱太妃),大臣党争(章惇和曾布为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权力争斗下,意外,做了皇帝。这对他和大宋百姓最终成了巨大的灾难。宋徽宗本无心成为皇帝,宋神宗也没有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如果他不是皇帝,那他在书法和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将会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很可惜,他从事了他最不该从事的职业-皇帝。

2.任用“六贼”

宋徽宗即位后不久就任用被当时人称为“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朝廷上形成以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蔡京、王黼先后任首相或太师、太傅,依靠宦官童贯、梁师成,以朱勔、李彦为爪牙,控制着整个徽宗时期的朝政,逢迎着臭名昭著的昏君宋徽宗,使北宋末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时期之一。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蔡京等人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当时民谣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他们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同时还大兴土木,在宫城之北建筑规模宏大的延福宫和类似真山一样的假山艮岳。

宋徽宗让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杭州造作局,童贯主持明金局,强取民间奇花、异木、怪石。大量的花石竹木由船队经运河运往都城开封,因为由十艘左右的船只组成的一个运输船队称一纲,所以被称为“花石纲”。由于抢夺来的花石竹木数量太多,络绎不绝的花石纲船队造成运河航道堵塞而部分改用海运。

应奉局的官吏在抢夺民间花石竹木时,乘机敲诈勒索,逼得民户拆房毁屋,甚至卖妻鬻子,倾家荡产,民怨沸腾,终于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以宋江和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

3.农民起义

宣和元年(1119),宋江在河北路起义,同年十二月已发展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贼”,北宋朝廷曾下诏进行招降。但宋江未受招安,而是于次年转战南下京东路,被称为“京东贼”,纵横山东。史书称其“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可见当时宋江起义的规模。直到宣和三年二月,宋江在海州(今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为知州张叔夜所擒投降。宋江起义军的规模虽不大,但战斗力很强,活动的地区离京城开封又近。起义军的三十六个将领投降后又同日封官,在首都行进时趾高气扬的神情,给居民们留下深刻印象。

李若水就因此赋诗一首:

去年宋江起山东,

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

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

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

士女骈观犹骇愕。

关于宋江的传说、画像、说唱曲艺、话本小说在南宋时已是广为流传,元末明初的的小说《水浒传》更使宋江之名妇孺皆知。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的是方腊起义。方腊是两浙路睦州(现今浙江建德)青溪(现今淳安)西部山区的帮源洞的漆园主,屡遭“造作局”巧取豪夺,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等各种秘密宗教于宣和二年(1120)十月起义,十一月称帝,首先攻占青溪县城。被“花石纲”荼毒已久的两浙人民纷纷响应。消息传到京城开封,徽宗立即派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童贯统率数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迅速南下经过6个月的激战,四月二十六日,方腊为官军小军官韩世忠所俘,起义失败。

北宋朝廷虽然镇压了方腊起义,但并没有吸取教训,革新政局,而是更为黑暗腐败,其时距北宋被金灭掉不过5 年左右。

虽然这时的徽宗任用奸佞,朝廷腐败,但这还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和金朝的战争,而完颜阿骨打也是金朝女真兴起的重要核心。

4.女真兴起

女真先世称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源出自靺鞨七部中的黑水靺鞨,居住在今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以下的黑龙江流域的南北地区。女真人分为很多部,最初,以“完颜”为号者即不止一部。其中以居住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汇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的完颜部最为强大,后来建立金王朝的就是这一部。“按出虎”意为“金”,完颜部居按出虎之源,该地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

起初,女真依附辽国。按照辽朝制度,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府,小者准部使。《辽史·百官志》载有“女直国顺化王府”、“北女直国大王府”、“南女直国大王府”、“曷苏馆路女直国大王府”、“长白山女直国大王府”、“鸭渌江女直大王府”、“濒海女直国大王府”、“回跋部大王府”、“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等等。这是辽中期以前的女真各部受辽国的封号。至辽末,此消彼长,各部力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出虎水的完颜部虽不系辽籍但名义上其首领仍然受辽封。该部本是一个小部族,其始祖函普四传至昭祖石鲁,始受辽官职为“惕隐”,这时还不够封王的资格。

完颜部在函普时期,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到献祖绥可时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按出虎水(现今黑龙江阿什河)之侧。昭祖石鲁在绥可发展的基础上,已由亲属部落联盟发展为更加扩大和持久的军事部落联盟,稍立条教,部落渐盛,并接受辽赐给的惕隐官职,女真庞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形成于景祖(完颜无古乃)时,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的。史称:“自景祖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东南至于乙离骨、曷懒、耶懒、土骨论,东北至于五国、主隈、秃答,金盖盛于此”。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金朝的建立和发展中,太祖完颜阿骨打作出重要贡献,如他建议取消地方都部长的称呼,把名称集中到完颜部首领一人身上;他建议令诸部不得擅置信牌、驰驿,把号令统一到联盟中来。由此就奠定了成立国家的基础。完颜阿骨打嗣位为都勃极烈后,为了防御契丹保存自己,同时为了反抗辽朝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便把反辽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反辽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辽朝加强对宁江州(现今吉林扶余)的防御,阿骨打集诸路兵誓师于来流水(现今拉林河),攻占辽的宁江州、出河店(现今黑龙江肇源西南的吐什吐)、宾州(现今吉林农安)、咸州(今辽宁开原)。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在女真贵族的不断劝进下,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1115 年1 月28 日)完颜阿骨打即帝位,国号为金,年号为收国,是为金太祖。

5.海上之盟

政和元年(1111年)九月,徽宗派郑允中为辽国生辰使,以童贯为副使,出使辽国,返回时途经辽燕京(现今北京)郊外卢沟河时,燕人马植夜见童贯,提出联合女真灭辽之策。童贯携马植归宋,改其姓名为李良嗣,李良嗣向徽宗提出辽天祚帝荒淫无道,辽国必亡,宋应乘机收复燕地,并说:“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徽宗非常赏识李良嗣,赐姓赵,并授以官职。

重和元年(金天辅二年,118年)二月,宋派马政与通晓女真语的呼延庆等人,由登州(现今山东蓬莱)渡海至辽东联络金国。据《金史》记载,马政携带宋朝国书面见金军将领,约定联金攻辽事宜,双方约定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今山西大同)地区,辽地归金,燕云十六州归宋。金也遣使随使者回开封返聘。

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1120年)三月,宋朝再次派遣赵良嗣等于登州渡海至辽东,时金太祖正率军攻占辽上京(现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赵良嗣等晋见金太祖于附近的龙冈,这次约定了金攻辽中京(现今内蒙古宁城西)等地,宋攻燕京,辽亡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将原给辽的岁币给金等,这就是历史上的“海上之盟”。

6.联金灭辽

这个盟约受到宋徽宗的积极支持,祖宗多少代都没有收回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可以在自己手里收回。欣喜过望的徽宗命童贯做好军事准备,但此时恰逢两浙方腊起义,准备攻辽的西北军只得先南下镇压起义。

金使于宣和三年二月渡海到登州,登州知州因为童贯南下两浙未回,只得想尽办法留金使于登州,在金使再三坚持进京的要求下,只得送金使离开登州,赶赴京城。路上沿途各州府争相挽留,致使金使五月间才到达京城。八月,金使带北宋国书中回国,宋未派使节前往。

金太祖等因为这次出使时间过长,且宋朝未派使者来聘,认为宋已毁约。

宣和三年冬,金军攻占辽中京次年三月,金军已到达辽西京(现今山西大同)地区,辽帝已经逃入山中,辽的败亡形势已很明显的情况下,徽宗才又任命领枢密院事童贯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领兵十万,进兵燕京,但都统制种师道并无斗志,也没有出现燕人迎降的情况,相反遭到辽将耶律大石所部的阻击,宋军的第一次攻燕之战,仅进至边界白沟即败退,徽宗闻讯后即命班师退兵。

同年六月,辽燕王耶律淳病死,萧妃执政。七月,宋觉得有机可乘,又命童贯领兵攻燕,改以刘延庆为都统制。九月,宋、金互派使节报聘约期攻辽;辽易州(现今河北易县)知州高凤降宋,涿州(今河北涿州)留守郭药师随后以所部八千降宋。十月,辽燕京萧妃迫于形势,虽向宋称臣,但不降附。郭药师献袭取燕京之计,约以刘延庆子刘光世领兵应援,但当郭药师与宋将高世宣、杨可世等袭入燕京城内后,却由于刘光世怯敌失援,郭药师等只得缒城逃出,高世宣等战死城中,刘延庆即烧营夜遁,第二次攻燕之役,不战自败。

两次出兵,两次失败。无奈童贯只得卑辞厚币,邀请金军攻打燕京。美其名曰“宋金夹攻”。

金军攻占居庸关后,辽萧妃率残部出逃,燕京遂为金军占领。

金军占领燕京后,并没有交给宋朝,金太祖责问当初约定金宋联合攻辽,及到燕京城下,并不见(宋军)一人一骑”。并说当初议定只将后晋时割给辽国的燕京地区归宋,并没有同意将营州(今河北昌黎)、平州(今河北卢龙)、滦州(今河北滦县)归宋,三地是辽在后唐时夺取,并非后晋割给辽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金议定除每年的岁币外,另添一百万贯代税钱给金。同年四月,金将后晋割与辽朝的燕京地区西部六州二十四县移交给宋,金在移交前。将城里的人民、财产全部迁出。童贯率部进入燕京,但燕京只是一座“城市邱墟,狐狸穴处”的空城。

关于辽西京(云州,今山西大同)地区主权归宋的谈判则艰难得多,最初只许归还土地,人口全部掠走,经力争后,金太祖允诺归还西京土地、人户。后传言“百僚军人等都不肯许西京,惟是皇帝(金太祖)要与贵朝永远交好,特与西京地土并民户”

也不再每年另加钱物,只要一百万贯钱作为犒军费。但是金太祖在同年八月死于回军途中。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天会二年(宋宣和六年,1124),当时的主将宗翰、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宗翰、宗望反对割山西地,《金史·宗翰传》有一段记述很清楚:“宗翰复奏曰:‘先皇帝征辽之初,图宋协力夹攻,故许以燕地。宋人既盟之后,请加币以求山西诸镇,先皇帝辞其加币。盟书曰: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今宋数路招纳叛亡,厚以恩赏。累疏叛人姓名,索之童贯,尝期以月日,约以誓书,一无所致。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且西鄙未宁,割付山西诸郡,则诸军失屯据之所,将有经略,或难持久,请姑置勿割。’上悉如所请。”

根据这段记载,就知道当时的宋朝也知道求山西地并非失约,所以想加点钱把山西也能要过来,金太祖不要宋朝多给钱而答应,这是把金人独自占领的原属于辽国的土地给宋,为的就是两国和好,和好的内容其中有一条就是“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而正是这一条,最终成为金对宋开战的借口。

联金灭辽,虽用钱收回了一些土地,但也让金朝看清了宋朝的实力,坚定了南下侵宋的决心,只是少了一个借口而已,而这时,宋朝莫名奇妙的干了一件蠢事,给了金兵南下侵宋的借口!

7.首次侵宋

宋、金灭辽后,宋将辽燕京改为燕山府。金将辽平州(现今河北昌黎)改为南京。宋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降金辽将、金南京(平州现今河北昌黎)留守张觉据平州(今河北卢龙)叛金,六月初,张觉兵败逃往燕山府,为宋朝收纳,这正是破坏了宋金盟约“无容匿逋逃,诱扰边民”。,虽然后来宋将张觉处死并将人头函送给金朝,但这最终还是成为金太宗侵宋的借口。

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三月,金俘辽天祚帝,扫清了除西迁的耶律大石外的辽残余势力。金朝没了后顾之忧,把眼睛瞄向了宋朝。而这时的招降纳叛,更是让无从下手的金人找到了起兵的借口。《金史》记载,金将宗翰奏“宋数路招纳叛亡”,“斡鲁奏宋不遣岁币户口事,且将渝盟”,“宗翰、宗望俱请伐宋”。金国的高层一致认为伐宋的时机成熟了,才会有上述的奏章。借口找到了,时机成熟了,金人终于向宋举起了屠刀!

金太宗于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十月下诏攻宋。宋金战争终于爆发了!金军兵分两路,西路军以左副元帅宗翰(粘罕)为统帅,自西京大同府(现今山西大同)南攻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东路军以南京路都统宗望(斡离不)、六部路都统挞懒为主将,自南京(现今河北昌黎附近)西攻燕山。十一月,东路金军占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十二月初,西路金军统帅宗翰首先派使臣前往太原,要童贯抓紧时间给宋徽宗汇报,割让河北、山西土地,以黄河为界。太原由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河东路副总管王禀率军民死守,粘罕所率西路金军被阻于太原坚城之下。

童贯立即逃向开封。宗翰随即自河阴(今山西山阴东南)南下,首先攻占已属宋朝的朔州(今属山西),又克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属山西),遂围太原。同月,东路金军进至三河(今属河北),大败宋军郭药师部于燕山府东之白河(当即今北京通县东潮白河),又败另一部宋军于古北口(今属北京)。

郭药师本是辽朝降将,看到此时形势,就带着燕山府投降了金国。

当金军进围太原,占领燕山府消息传到首都开封,宋徽宗才下诏“罢浙江诸路花石纲、延福宫、西城租课及内外制造局”,“罢道官,罢大晟府、行幸局”、应奉局等。在金军大举南下的情况下,宋徽宗想到的只是逃跑,匆匆忙忙任命太子赵桓监国,将抗金的重任推给太子赵桓。

宋徽宗此时一分钟都不想在开封呆下去,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快速的逃往南方,在吴敏、李纲等人直谏下,于当年十二月下旬禅位给太子赵桓,这就是宋钦宗。

金军东路在攻打中山、真定两府时,由于军民反抗激烈,未能攻占,于是只能越城南下。相继攻占庆源府(今赵县)、信德府(今邢台)。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正月初,东路金军又占领相州、浚州,黄河南岸的守军焚河桥溃逃。金军轻而易举的度过了黄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了当时金军的感叹“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初三日黄河失守消息传到开封,作为太上皇的徽宗立即于当天半夜出逃。东路金军迅即渡河南下,初七日即到达开封城下。

8.城下之盟

开封军民在执政、东京留守李纲的率领下,奋勇抗击,打退金军的多次进攻。金使见攻击受挫,就转而要求宋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宰相、亲王为质的条件,然后金军退兵。

本来抗金就没有决心的宋钦宗听到如此消息后,立即决定派九弟康王赵构、少宰(次相)张邦昌前往金军中谈判,同时宋钦宗又听信大将姚平仲的话,让其率军连夜劫营,谁知劫营失败,姚平仲不知下落。无奈的宋钦宗只能将李纲罢职来平息金人怒气,以示求和诚意,并同意割让三镇。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及数万居民群起反对,要求李纲复职领导抗金斗争,钦宗不得已而恢复李纲执政职务兼京城防御使,但继续进行割地求和的活动。

此时的金军也进退两难,西路金军因久攻太原不克而滞留在河东未能前来会合,而宋朝种师中等勤王军兵二十余万军队,则源源不断的不断到达开封,城中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坚决抵抗,都让金军感到此次出军可能会无功而返。而正在这时,钦宗同意了割让三镇,以三弟肃王赵枢、张邦昌(此时以由少宰升为宰相,这可能是他最不希望升官的时候)作为人质的条件,这正中金人下怀。订立了城下之盟后,靖康元年(1126)二月九日,金军开始从开封退兵。西路金军在太原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留部分金兵攻城外,主力转而南下,连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隆德府(今长治),到泽州(今晋城)时,遇到北上的宋割地使后北返,第一次金人侵宋宣告结束。

9.战后政治

宋徽宗南逃到镇江后,稳住了神,终于不再继续难逃。以太上皇帝的名义下达圣旨,将东南地区的“递角(报告)”、“纲运(物资)”和“勤王”的军队扣留,掌握东南地区的军、政、经济大权,企图执掌半壁江山。

宋钦宗为了维护自己的帝位,首先下诏贬逐“六贼”中的王黼、李彦、朱勔,然后又将王黼、李彦、梁师成处死,随后下诏将徽宗身边的童贯、蔡攸,以及南逃的蔡京贬官,并下诏太上皇宋徽宗不得干预政事。无奈的宋徽宗被迫以密信的形式向钦宗表示,只要愿能回开封,自己愿意“乐处闲寂”,不再“窥伺旧职”(重当皇帝)。

宋徽宗如愿的回到开封后,就被宋钦宗软禁。而蔡京则在被发配海南儋州的路上死于潭州(现今湖南长沙),蔡攸、童贯、朱勔等相继被处死。但李纲也由于反对割让三镇,也于六月间被赶出朝廷,改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迫令率军以解太原之围,而诸将皆承受御旨,李纲则徒有节制之名。钦宗竭力求和,又诏令李纲停止进兵。不久李纲被诬以“专主和议,丧师费财”,十月也遭远贬。

10.二次伐宋

金人二次伐宋找到的借口是宋人不遵守盟约。虽然宋钦宗下诏割让三镇以求和,但太原、河间、中山三府军民不接受割地诏书,西路金军主将宗翰只得留下部分金军继续攻打太原,自己退回大同。

东路金军也在宋将种师中率宋军尾随的情况下,暂时退回燕京。

宋钦宗在李纲等官员坚持抗金,三镇军民抗拒割地的形势下,二月中旬又废除割地议和的协议。

种师中等率军西进增援太原,主力于寿阳与金军遭遇,五战三胜,继续向榆次进发,增援太原。在榆次又与金军相遇,种师中率领的宋军饥困交迫,激战近半日,另两支援军又失期未能到达,种师中部宋军溃败,种师中战死,河东其他宋军也连连战败。

靖康元年(1126)八月上旬,金太宗(吴乞买)以宋废除割地和议的借口,命宗望、宗翰分率东西路军第二次侵宋。王禀率军民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坚守太原长达八个多月之久,终于在九月初被金军攻破,王禀率军巷战兵败后自尽。十月初,重镇真定府以二千宋军抗击东路金军主力围攻近四十天后被攻占,宋将刘翊巷战后兵败自杀,太守张邈被俘不屈被金军杀害。

两路金军攻城略地迅速南下,宋钦宗又急忙派出康王赵构为使、刑部尚书王云为副使,前往东路金军统帅宗望军前,再次同意割让三镇。这时东路金军已经再次渡河南下,金使提出划河为界,宋钦宗立即派出执政官耿南仲、聂昌分别到两路金军统帅宗望、宗翰军前,同意划河为界议和。而此时赵构、王云才刚刚到磁州,王云当即被磁州城人民当成金国奸细杀死,康王赵构慌忙退还相州,耿南仲与金使前往卫州,乡兵要杀他们,金使逃走,耿南仲前往相州见康王赵构,相约起兵勤王。聂昌到达绛州,为守军所杀,都未能完成割地议和的使命。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十一月末、闰十一月初,两路金军先后到达开封城下,多次攻城,均为开封军民击退,但宋钦宗等竟然听信骗子郭京所谓的“六甲神兵”。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声称率神兵出战,然而开城门后直接逃跑,金军则乘机攻进开封的城门。十二月初二日宋钦宗奉上降表,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二月六日(1127 年3 月20 日),金下令废宋徽宗、钦宗二帝,四月初,宗望、宗翰押着徽宗、钦宗二帝“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北归。

历史的的背面-聊一聊北宋灭亡的历程

关于这一段,《宋史.钦宗本纪》是这样记载: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辛酉,北风大起,苦寒。

11.结语

北宋的灭亡,宋徽宗难辞其咎。作为一代帝王,他一直备受争议。他是帝王,但更是一个艺术家,他没有帝王之德才,但是却在艺术领域有着突出的天赋。作为一代天子,后世的批判无可厚非,因为他没有尽到一个帝王应尽的责任,更是因为他联金灭辽的决策导致了北宋走向了灭亡。

《宋史.徽宗本纪》评价他说: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薄巧奸佞之资,济其骄奢淫铁之志。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漫,息弃国政,日行无。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委诸数哉?

这段话可以说是宋徽宗一生的最好总结。

参考文献:

《宋史.徽宗本纪》

《宋史.钦宗本纪》

《宋史》李纲等人传

《三朝北盟汇编》

《续资治通鉴》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陈振《中国断代史.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