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彙天平路,餘慶路,每一處都蘊藏著歷史的足跡


始建於1924年的武康大樓,位於上海徐彙區淮海中路1842-1858號,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當時上海第一座外廊式的公寓大樓。大樓最初取名“I.S.S公寓”,為萬國儲蓄會的英文簡稱,後改名為東美特公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稱為諾曼底公寓。

好想進去瞧一瞧裡面是啥樣子,我是不是應該化妝成為一個買房的人。

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在此拍照留念。

這裡是餘慶路,一直覺得這裡藏龍臥虎,餘慶路,是上海市徐彙區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衡山路,長768米,寬15米到16米。餘慶路原名愛棠路,1920年代初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築,以曾任法國駐滬領事愛棠命名。1943年汪精衛政權接收上海法租界後改名餘慶路。

餘慶路是上海市最早推出的落葉景觀道路之一,"落葉不掃"把傳統的環境保潔升級變成環境美化,折射出現代人對城市認知的進步,梧桐樹下的城市之美,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種在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它並非產在法國,也不叫梧桐樹,它的本名叫三球懸鈴木,產於英國。因為,解放前餘慶路屬於法租界,法國人就把它帶到上海,栽在法租界內,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後來人雲亦云,把它當作梧桐樹了。

天平路41號開出了老吉士餐廳。老吉士門面貌不驚人,但在上海早已大有名氣,電視、雜誌多方報道過,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也介紹過它。臺灣香港藝人超喜歡在這裡吃地道的本幫菜,梁朝偉、劉嘉玲、王菲都是餐廳常客,張國榮曾經也最喜歡這個小小的兩層飯店,每回來都念叨:“這樣環境的餐廳,只有上海有。”


這個也是天平路上的民居,我翻看了天平路的歷史,知道了能住在這裡的人多是非凡之人。在網上查了不少相關的文獻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