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家汇天平路,余庆路,每一处都蕴藏着历史的足迹


始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当时上海第一座外廊式的公寓大楼。大楼最初取名“I.S.S公寓”,为万国储蓄会的英文简称,后改名为东美特公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称为诺曼底公寓。

好想进去瞧一瞧里面是啥样子,我是不是应该化妆成为一个买房的人。

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这里是余庆路,一直觉得这里藏龙卧虎,余庆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衡山路,长768米,宽15米到16米。余庆路原名爱棠路,1920年代初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曾任法国驻沪领事爱棠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后改名余庆路。

余庆路是上海市最早推出的落叶景观道路之一,"落叶不扫"把传统的环境保洁升级变成环境美化,折射出现代人对城市认知的进步,梧桐树下的城市之美,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种在马路两旁的"法国梧桐"它并非产在法国,也不叫梧桐树,它的本名叫三球悬铃木,产于英国。因为,解放前余庆路属于法租界,法国人就把它带到上海,栽在法租界内,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后来人云亦云,把它当作梧桐树了。

天平路41号开出了老吉士餐厅。老吉士门面貌不惊人,但在上海早已大有名气,电视、杂志多方报道过,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也介绍过它。台湾香港艺人超喜欢在这里吃地道的本帮菜,梁朝伟、刘嘉玲、王菲都是餐厅常客,张国荣曾经也最喜欢这个小小的两层饭店,每回来都念叨:“这样环境的餐厅,只有上海有。”


这个也是天平路上的民居,我翻看了天平路的历史,知道了能住在这里的人多是非凡之人。在网上查了不少相关的文献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