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中學校長陸雲泉:什麼樣的教育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理性的教育是“告知而不是灌輸,是疏導而不是強制,是提醒而不是管教,是互動而不是被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這樣的教育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保護學生的生命成長規律,發掘其天然創造潛能,讓每個生命都能保有天然的求真向善的本能。



101中学校长陆云泉: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101中学校长陆云泉: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師道尊嚴與教師發展是一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話題。師道尊嚴出自《禮記·學記》篇:“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師嚴道尊,只有老師受到尊重,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不可否認,因師生關係惡化而導致的教師受辱事件頻見報端,我們慨嘆之餘,更要思考現代社會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


韓愈講: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中國傳統社會之所以尊師重道,是因為師代表了道的存在,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師道尊嚴的前提是“師”與“道”的合一,教師本身應該代表和傳承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理想信念。而現在,教師自身究竟是否心懷大道還難以確認。


所授之業,更多是注重知識的深度、廣度和難度,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所解之惑,也是更多關注學習,而忽略身心成長的心理、生理和生活之惑。探究教育要回到原點。

教育的本質就是塑造或重建學生的生命核心價值,包括自由、幸福、安寧。


我們不必過多指責大的社會氛圍的價值多元甚至混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是否在新時代真正實現了傳道授業解惑,從而獲得了師道尊嚴。


有學者指出,教師的專業發展大概包括三方面:一是作為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二是學科教學知識,即用學科知識去教育學生促進其學習。三是專業活動,也就是要學會處理專業倫理關係,即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的關係。古人云:“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謂人師,就是德行、才識都卓越者,可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是要做“人師”。


101中学校长陆云泉: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作為教師,專業知識必須紮實且不斷學習提升,所提供給學生的也不只是讓學生應付考試的知識,而是傳授給學生科學客觀的知識與理論,進而為他們提供認識和改造世界以及為人處世的方法與能力。


同時,教師要用理性的現代教育理念來實施課程。學習而不是盲從,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理性的教育是“告知而不是灌輸,是疏導而不是強制,是提醒而不是管教,是互動而不是被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這樣的教育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保護學生的生命成長規律,發掘其天然創造潛能,讓每個生命都能保有天然的求真向善的本能。


總之,教師的使命不僅僅是教書,教師的德行修養、境界提升、精神塑造同樣是教師應有的人生追求。教師一定要注意視野的拓寬、情懷的追求、公共教育理念的樹立,讓自身不僅是專業知識者,還是公共性的社會良知者以及轉化性的實踐者,這樣才是傳承師道,才能獲得尊重,恢復師道尊嚴。


作者 | 陸雲泉(北京一零一中校長、特級教師)

圖片來源 | 網絡

101中学校长陆云泉: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