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通到家門口,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都火了

交通困難,一難變萬難。公路暢通,一通變百通。

2017年9月,重慶正式啟動城市提升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列為重中之重。

如今,一條條農村公路穿越巴渝大地,農村“最後一公里”交通瓶頸正在逐步打通,也打開了農民脫貧致富的道路。

路通到了家門口

去趕場只要10分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以往,對於涪陵區新妙鎮適園村的村民們來說,出門是要看天的。因為從村裡到鎮上,是一條坑窪不平的路,下雨天出門會濺得滿身是泥,回到家鞋子長啥樣都看不清了,晴天出門,回家要先在門口抖一地的灰。因為道路坑窪不平,從村裡坐車到鎮上要顛簸20分鐘,人坐在車上,骨頭都要抖散架。

去年,涪陵區將其納入四好農村路建設,對這條路重新進行拓寬硬化,穿鎮而過的鄉道有5公里長,坑窪不平的路變成了平坦大道,路修好了,坐車的人也多了。現在每天有6趟班車到鎮上,招手即上,票價3元,10分鐘就能到場鎮,家門口就能坐車。

截至目前,涪陵區“四好農村路”(含交通扶貧項目)已完成834.926公里(通達工程247.2公里,通暢工程587.726公里),正在施工的有230.759公里。力爭在今年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1000公里以上,以確保在2020年全面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在266個村民小組建設通達工程600公里,在894個村民小組建設通暢工程1900公里,實現全區30戶以上集中居住的村民小組公路通達和通暢率分別達到100%和85%。

道路改造升級

帶火鄉村旅遊

綦江的永新梨花節作為熱門景區之一,每年自駕的遊客非常多,旺季每天接待上千人,堵車就成了景區最大的問題。雖然道路已經在2013年拓寬成了4.5米的雙向道,但依然不能滿足出行的需求,旺季的時候,最長的堵車時間可達5小時。

3月11日,羅家支路至中峰龍山村公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該項目起於G353羅家支路口,止於中峰鎮龍山村,穿過永新梨花山景區石坪村,全長16.8千米。改造後的道路拓寬至7米單向環道,新建和升級了5個停車場,可容納幾百輛車停放。

公路改造完成後,改善了梨花山景區公路通行條件,提升了梨花山景區綜合形象,有效助推了該地區旅遊及農業發展。據悉,目前村裡正在規劃壯大集體經濟:今年已新種500畝茶葉和菊花,正在打造120畝標準梨園。標準梨園的梨樹是新品種,梨子價格比傳統的品種高出一倍。

綦江區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該區建成通暢公路350公里、啟動建設100公里通達公路,今年將新建“四好農村路”1000公里。

新聞多一點

到2020年 全市村民小組公路通達率將達100%

為補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打通農村“最後一公里”交通瓶頸,結合全市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上,將以公路進村入戶、助推精準脫貧為重點,優先實施18個深度貧困鄉鎮,著力建設村民小組公路6.26萬公里。2019年計劃實施村民小組通達工程8300公里,解決4000個村民小組通達;實施村民小組通暢工程1.6萬公里,解決8000個村民小組通暢,全市村民小組通達通暢率分別達到96%、73%。

到2020年,全市村民小組公路通達率達到100%、通暢率達到80%。同時,完善運輸體系,到2020年,實現有條件的行政村100%通客運,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

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