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扶贫安居房变危房,“重视”为何总在曝光后?

马上评丨扶贫安居房变危房,“重视”为何总在曝光后?

小区大门的瓷砖开裂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河南、湖南两地存在扶贫安居房变危房的情况,墙体开裂、地基塌陷、墙砖一掰就碎。报道发出后,两地很快做出了回应。

河南省三门峡市表示,市县联合调查组进驻异地搬迁点,逐户逐项进行核查。湖南省扶贫办网站消息,湖南省已成立由省住建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省、市、县三级调查目前正在进行。

当地通报中的许多措辞都使人有熟悉感,比如“高度重视”“绝不护短,绝不推责”“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举一反三、严格整改”“开展全面排查”等等。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新闻里曝光的那些危房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改造好。

但是一个疑问依然挥之不去:“重视”为何总在曝光后?安居房变危房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鉴于扶贫规模之浩大,不可能每一处安居房都得到媒体的关注。因此必须反思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否则光事后补救是不够的。

在媒体揭开盖子之前,已经有多个环节失守。其一,施工不合格,埋下源头隐患,比如河南事发地有施工人员坦言,当时盖房子用的是没烧透的生砖,一受冻就会变散。其二,工程验收不负责任,把有质量隐患的房子移交给困难群众。其三,群众住进去发现问题之后,投诉无门,最后只能求助媒体。

扶贫安居房质量问题的实质是,有些地方把民心工程做成了面子工程,汇报材料写得很漂亮,盖出来的房子却败絮其中。如果说只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急于求成”,显然说不过去,还要查查有无潜藏的贪污腐败。

很多问题并非难以发现。时间是最好的鉴定师,扶贫安居房理应有一个磨合、试住的阶段。在这个时间内,在基层群众和监管部门之间还应设立信息反馈机制,避免“中间商”敷衍塞责。这次就出现了地方政府为糊弄检查而撬门修补的荒唐事。

其实扶贫异地搬迁的过程中,新房落成之后,本不应急于拆掉困难群众的旧房,而是可以设置一个观察期。如果新房确实选址合理、质量过关,人们自然会搬进去住。否则,大家宁愿留在老房子也不愿住新房,就说明新房有问题。现实中,有些地方是用各种手段强迫困难群众拆旧房、住新房,遮掩了可能暴露的问题,还会造成困难群众“新家不敢住,旧家不能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