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天授元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國號改為周,定都洛陽。轉眼武則天已經當了幾年的皇帝,從過去的垂簾聽決到如今穩坐朝堂,她佔盡了人前風光也受住了人後的非議。連命運都似乎對她尤外開恩,幾項大的政績讓她這個皇帝做的更加理直氣壯,熠熠閃光,連之前對她作皇帝的那些老臣們,現在都要五體投地的對她三跪九叩。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其實在朝政上,武則天並不是竅竅都通。她雖解決了國家的人才問題,人口數量問題,官僚組織問題,卻始終都為外交和戰亂頭痛不已。國家國土面積廣闊自然是好事,但也意味著還會有更大的國防開銷。外敵四面虎視眈眈,還需重兵把守,這些看著不是勞力傷財,但其實背後都是需要金錢支撐的。從前武則天曾為了提高國力提出過停止用兵的息兵政策,讓老百姓專心農耕,先解決溫飽問題和財政問題。息兵雖然使國庫逐漸充實,但閒暇之餘也給了外敵可乘之機。外敵趁機不斷的擴張地盤,壓城大唐邊境。邊防防務費始終還是一筆大的開銷,武則天於是命婁師德還有狄仁傑等人到邊疆屯田。這樣既能穩固邊疆的統治,又能節省了糧食上的部分開支。走運的是,這期間的吐蕃和突厥發生了內訌自顧不暇,他們相互牽制、爭奪,讓大唐有了喘息的機會。甚至還有不少西域人士為此次內亂戰亂的滋擾,舉家遷回唐朝,這下既增加了唐朝的人口又穩定的邊境。也算因禍得福。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這一時期,武則天恢復了安西四鎮。大唐安西四鎮的歷史要從針管年間說起了。大唐經過十幾年的養精蓄銳,國力大增,李世民隨即開始命令他手下的將領開始東征西討。貞觀十四年,滅了西域高昌國,並在吐魯番西北五公里處的交河城設立了一個專門管理西域政務的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立也是為了大唐能方便及時的監視西域其他國家的動向,有備無患。這樣還能保證大唐商人們在西域之間的商貿開往,維護唐商的利益。更能起到對西域其他國家威懾的作用,揚大唐國威。歷經八年,從最初的交河城擴大至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均建起了堡壘,並設置軍鎮,由安西都護管理,史稱“安西四鎮。”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安西四鎮發揮了若干年作用,但自從吐蕃不但滋擾大唐邊境,安西四鎮更是受到嚴重威脅,朝廷幾次下令廢棄四鎮,收回四鎮的控制權。可與吐魯番的對戰中,大唐總是勝少敗多。等到了唐高宗末年,大唐更是幾乎已完全喪失了安西四鎮,群臣更是對奪回四鎮不抱希望。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可武則天考慮到那裡依舊是大唐通向西域的門戶。不管是唐商還是遠道而來的外國商人還是使者,依然要走那條必經之路到大唐境內,帶來國外的稀世珍寶讓國人大開眼界。而且武則天依然相信李世民的判斷,既然當時設立這個機構,必然安西四鎮是防禦和外交中的重中之重。唐高宗死後,她更是奮不顧身的為收回安西四鎮做努力。可惜當時將領不善戰,大批軍隊節節敗退,戰果慘目忍睹。本來唐高宗死時大唐的狀況就不妙,此次潰敗更是雪上加霜,朝臣們更是反對武則天繼續對西域用兵。而持反對意見為首的就是武則天最信任的狄仁傑,狄仁傑認為,以此時大唐的國力,不該為一個寸草不生之大力發兵,應將這有限的財力放在國家其他建設上。但如果這種觀點一旦被採用,大唐將完全放棄安西四鎮。當然有持反對態度的就有吃支持武則天收回的。西州都督唐休璟不斷上奏安西四鎮的重要性,盼望朝廷一定要牌並收復。兩派意見僵持不下,只能由武則天最後敲定。按理說武則天一直相信狄仁傑的判斷,可偏這次沒有聽取老臣的意見,反頗有固執己見的意思,必要奪回安西四鎮。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公元692年,武則天再次派王孝傑踏上了收復之路。王孝傑本個無名將領,且長期在邊疆作戰,按道理說只能按部就班的按軍功升職加薪。後來樂城郡公劉仁軌欣賞他的才幹,他才能得以嶄露頭角。而他更多被人記住的卻是源於劉仁軌與政敵爭鬥,這也讓王孝傑的小白履歷上增添了幾分戲劇色彩。高宗時期,劉仁軌不但經常遭宰相李義府的陷害,還正常與政敵李敬玄較勁。李敬玄是個文人,飽讀詩書,可偏偏對劉仁軌看不順眼。每當劉仁軌有事起奏,他偏要從中阻撓,一來二去劉仁軌就對李敬玄懷恨在心。一次吐蕃發生內亂,唐高宗打算趁機討伐。劉仁軌明知李敬玄對用兵之道一竅不通,偏偏力薦李敬玄胸有韜略。而唐高宗也相信了劉仁軌的看人的能力,就命李敬玄領兵出征。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李敬玄自知自己幾斤幾兩,所以無論如何都打定主意要推辭。哪想到偏偏李治聽信了劉仁軌的鬼話,李敬玄推辭之時,李治小有怒氣,以為他不願為國家效力。李敬玄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帶兵到邊境。其中隨行的還有工部尚書劉審禮,王孝傑為軍副總管,一路軍中。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劉審禮和王孝傑都是久經沙場的人,自然運籌帷幄。沒想到朝廷欽派的的李敬玄卻對行軍打仗一無所知,在李審禮和王孝傑陷入苦戰之時,李敬玄卻手握重兵不上前營救,反而臨陣退縮。結果唐軍大敗,劉審禮和王孝傑也被敵軍俘虜,李敬玄也被吐蕃追兵打的落荒而逃。若不是黑齒常之去營救,他們險些都要把命搭裡。劉審禮被俘時就已身受重傷,不久後死去。王孝傑本應也要被吐蕃士兵處死,哪想到吐蕃王看到王孝傑喜極而泣,說王孝傑長得像自己死去的父親。最後不但送王孝傑回了朝,還帶了大批禮物。

武則天執意收復安西四鎮,原來還和死去的李治有關

後武則天任命王孝傑為此次收復四鎮行動中的行軍總管。認為王孝傑既有行軍之能,又有作戰經驗。更是深入吐蕃,瞭解過吐蕃內部的情況。王孝傑也總算不辱使命,接連收復了安西四鎮,大挫了吐蕃的士氣。捷報傳回朝廷,朝野上下歡喜一片。安西四鎮終於恢復了,享譽許久的絲綢之路有一次開放。走在這條路上的商人、使者,又可將大唐盛世傳回自己的國家。臣民讚譽四起,武則天終於拿回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