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讲究?

农夫也疯狂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讲究?

在农村经常听到一些俗语老说,一代一代的相传,虽然传来传去改变了很多,但是有些值得我们去学习,有些俗语老话教怎样做人做事的等等。就像这句“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就是告诉大家,要孝顺父母,百孝为先,不要把不好的房子给他们住,比如东面和西面的房子。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大家都知道在农村建房子和居住都很有讲究,所以有很多人都会选择坐北朝南的方向,因为坐北朝南有很大的优势,就是通风透气,光线也好,自然就适合人们居住。

要是房子建在东面,就会冬不暖夏不凉,还不透气这些现象,特别是在北方的房子,一到冬天,就西北风盛行,东面的房子就十分的冷,而夏天又是东南风,还不透气,不单单这样,而且东面的光线又不好,日照时间少,相比南北方向来说,在那里居住的条件又差了很多,难怪农村也有句俗语老话“有钱不住东面房,冬不暖,夏不凉”的这个说法。



如果这种房子给老人家住,有些老人家身体健康肯定没有以前年轻的时候身体健壮,特别在农村干活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干活也多,身体也会出现毛病,要是天气有所变化,比如有腰伤的老人家,就会引起身体不适,要是长期生活在东面房,就不利于身体调养,讲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把好房子留给父母住,不然,外人就会说“不孝的儿郎”。



不住东房,为什么南房也不可以居住?这是有地域性的,要是偏向北方,北方的房子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在南边可能是街道或者马路边,自然比较吵,有些年纪大点,就会睡不着,一点动静都会醒,自然不适合老人家住,所以南房也不利于老人居住。



所以这句俗语老话就是想告诉我们,对父母孝不孝顺,看老人家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对父母怎样,也在提醒我们,孝顺老人不是光嘴巴说说而已的,要实际行动起来才行,但是还要注重细节。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客家妹小林


“东屋南房,不孝儿郎”这句俗语我比较喜欢,意思是教育农村一些不孝顺爹妈的孩子,不能只顾自己住敞亮的正屋,让父母住冬冷夏热的厢房,反映了一些农村的现实生活。

这句话说的没错,在农村有很多儿子娶了媳妇后,只顾自己住的舒坦,根本不管爹妈怎么样。正应了那句“山鸦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在过去的农村,不像现在都给儿子在城里买楼房。那时候农村很贫穷,别说楼房,连平房都盖不起。娶了媳妇后,只能东西两间屋居住,或者是搬到厢房里住。大家都知道,旧时农村盖的厢房是为了盛破烂用的,窗户很小或者干脆没有窗户,都低矮阴暗。因此不管是东厢房还是西厢房,都不光是光照不足,还冬冷夏热,这样的房子住进去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感觉。



也有的人家在院子的南边盖了南厢房,南厢房要比东西厢房宽敞一些,但因为过去房子窗户都小且高,何况厢房本来就矮,因为厢房不能高于正屋,所以阳光很难照射进屋里。冬天没有阳光照射就会阴冷,夏天没有对流的窗户风,自然是酷暑难耐。而在农村,一般情况下,都是老人住厢房。


不过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即使是住在东屋南房,也是窗明几净,实在不行屋里安装空调。当然大多数人家,还是给儿子在城里买楼房,爹妈也不用住东屋南房了。


小十六123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是什么意思,有啥讲究?这条俗语告诉我们为人处事做人的道理,要懂得孝顺、感恩。

在我们南方,所建的房子都是坐北向南的。坐北朝南的优势就是通风透气,日照时间合理,而东面的房子日照时间不够,冬不暖夏不凉,还不透气。

"东屋南房,不孝儿郎"说得是如果老人住东面的房子,是个不孝顺的儿子,东面的房间比较潮湿,不透气,不透风,让老人住对身体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体弱多病,容易病痛缠身。


所以这句话是告诫年轻人,父母从小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大,要懂得感恩,生活条件好了要改善父母的居住环境。父辈们盼得是:我养你长大,你陪我到老。你觉得对吗?欢迎下方评论......


榕树下的山里妹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有何讲究?是什么意思?

千百年来,农村流传着一句句脍炙人口的老话和俗语,代代相传,虽有所变化,但俗语和老话的形式,亘古不变,通过这些老话和俗语,传授着经验,表达向往,教人做人做事等等,而这句“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就是告诉大家,要孝敬老人,不把东面和南面的房子留给老人住。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其实和农村建房子的讲究有关,建房子首先讲究的是居住舒适,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的朝向都是坐北朝南,坐北朝南的优势就是通风透气,日照时间合理,自然适合人们居住了。

而东面的房子,冬不暖夏不凉,还不透气,特别是北方的房子,到了冬天,西北风盛行,东面的房子冷嗖嗖,夏天又是东南风,还不透气,不仅如此,东面的房子日照时间也不够,相比南北来说,居住的条件就差了很多,也难怪农村有“有钱不住东面房,冬不暖,夏不凉”的说法了。


这样的房子给老人住,老人的身体原本就没有年轻时候健壮,特别是农村老人,年轻时候体力活多,身体毛病也多,一点微妙变化也能引起身体不适,长期居住东面房,自然不利于身体保养,讲得通俗一点,家里好房子,得留给老人,不然,人们就会说“不孝的儿郎”。

不住东房,南房为什么也不住?这有一定的地域性,还是偏向北方,北方的房子坐北朝南,南边往往是闹市、街道,自然嘈杂一些,年纪大了,睡眠不深,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惊醒,自然不适合老人住,所以南房也不利于老人居住。


所以说,这句老话,就是告诉人们,看人孝顺与否,老人简单的住宅能看出一二,也提醒着人们,孝顺老人,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付诸实际行动的同时,还要注重细节。


农人解说


千百年来,农村流传着一些脍炙人口的老话俗语,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今天梧桐就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这句话意思是,如果让老人住东房或者南房,就是不孝的子孙。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东屋南房采光不好。

我国处在北半球,阳光是从南向北斜射。因此,农村建房子,尤其是北方,大多都是坐北朝南。这样的房子,阳光容易照射进来。阳光可以增加屋内的亮度。老年人岁数大了,眼花,视觉差,而光线好的房间,老人生活更方便。

再者,光照可以增加屋内的温度及干燥程度,不利于霉菌的生长,老人生活在里面不会患皮肤病等病症。

再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菌,老年人不容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

老人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防止骨质疏松。

而东屋则不同了。农村建房,一般不留后窗户。多半天的时间内,阳光只能照射到东屋的后墙上,屋内见不到阳光,只有下午日落的时候,屋内才可以有微弱的阳光照进来。

南屋也一样。因为跟传统的坐北朝南的房子正好相反,因此,南屋的前面一般是别人家的后墙,那么后墙会挡住阳光,屋内黑暗、阴冷、潮湿。

老人终年生活在见不到阳光的东屋和南房,会因为采光不好,容易患上多种疾病。

再者,对于坐北朝南的正房来说,南房旁边就是院子的大门,而且前面有的是街道。街道上人来人往,或者有车辆经过,南房会比较吵。

老人由于睡眠质量本身就差,住在南房里,休息不好,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再者,东屋南房到冬天更冷,夏天更热。

我国到了冬天一般是刮西北风,住在东屋南房里,西北风很容易从门、窗缝隙里吹进来。如果偶尔打开房门,也会有西北风直直地灌进屋内。屋内会更加阴冷。

而到了夏天,又刮东南风。没有后窗户的东屋南房,风吹不进来,屋内更是闷热难耐。

而早先的时候,屋内没有电扇、空调等电器,屋内的气温很难降下来。

再者,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候操劳,不注意保养,身体素质一般都很差,根本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如果让他们住在冬冷夏热的房子里,很容易生病。

还有,东屋南房属于配房,都比正房低,一般是放农具、杂物的房间。

让老人住这样的屋子,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家里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热情。

因为东屋南房有好多的弊端,老人住这样的房子,很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就有“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的说法。

“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也在告诉我们,孝敬老人一定要注重他们的居住细节。

以前农村住平房,坐北朝南的正房一般有3—5间,孝顺的人家,往往遵循“东为上,西为下”的观念,让老人住最东边的那间。

因此,去农村看这家人的老人住哪个屋,也是检验这家是不是敬老的标志之一。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何让老人生活幸福,也是有一些讲究的。

为了老人健康长寿,一定要让他们的居室朝向好,采光好,整洁舒适。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有老人住的屋子,最好不要有错层的地面,地面高低不平的话,老人容易摔倒。

再者,老人腿脚不灵便,在卫生间的马桶旁边可以安个扶手,方便老人起坐。

还有,给老人准备的居家穿的鞋子,也要有很好的防滑性等等。

这些都是在老人居家养老方面,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为儿女,给老人提供舒服、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尽孝道的前提。

对于上了岁数的老人,要考虑好每一个细节,让老人免于伤害,健康长寿!

人到中年,进门能痛痛快快喊一声“爸”“妈”,看到他们平安健康,就是儿女最大的福分!


秋踏梧桐2018


我泱泱中华有着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而孝道则是我炎黄子孙的宝中宝。我国古代的建筑也是颇有讲究的。而居住也是要按照长幼尊卑排序的。在我国的建筑中,通常是坐北朝南有几间正房,而这几间正房当中要数东屋为上房。也就是东为大西为小。所以通常都是家中最为尊贵的长辈在东屋居住。如果是古代那种三进的院子,那么门房通常是家中的长工居住,二进院子东屋为家长居住,后院是女眷和孩子居住。相对来说南屋要比北屋尊贵。

可是如果家里的晚辈非要住在东屋或者南屋就是挤占了这个尊贵的位置。当然也就说明这个晚辈是个不懂孝道的人了。



仁道居怡康斋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讲究?

对于这句农村的俗语,很多不在农村居住的城里人可能容易理解,这房屋和儿孙的孝不孝有什么联系么?那我就来根据我的理解,以我们胶东半岛农村的情况,给大家解释解释。

建行渐远的老家农村在胶东半岛的西部丘陵山区,从地域上来说,属于北方农村。我们这里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为的就是冬暖夏凉。从建筑结构上看,很多人家过去都在院子里盖有东厢房。一些宅基地大的人家,还会在院子南边盖上南屋。

这东屋南房都是与正屋相对而言。过去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有很多一部分人家没有能力给儿子盖新房。所以,在孩子结婚以后,还是住在一个院落里。

那些孝顺的孩子,会让父母住在正屋的“东间”,自己和媳妇儿住在“西间”。我们这边农村,讲究东为大的。所以,只要你看看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年轻人,大多将东间让给父母住的,这是最起码的礼道。

而一些不孝的儿子、儿媳,结婚后就将父母撵到东厢房或者南屋居住,自己住在正屋内。北方的农村,冬季西北风居多。住在东厢房或者南屋,这西北风一吹,正好朝着门窗,所以偏冷。而到了夏季,南风又基本上吹不进去,散热不行。加上夏天西山的太阳直射东厢房,那屋内的温度更是高的出奇。这东厢房和南屋可谓是“冬冷夏热”,不适合居住。自己住着冬暖夏凉的正屋,将年迈的父母撵到偏房居住,这样的儿孙肯定是不孝。

更有一部分人,在结婚后,将父母撵出去,有的借住在别处,或者窝棚里。这样的儿女,更是让人瞧不起。他们更是枉披了一张“人皮”,你说是不是?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尊老爱幼,孝道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所以,从农村那些年轻人让父母住在哪里,就可以看出他孝顺与否。你说,是这样吧?


建行渐远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农村俗语有一部分是能够提供给我们人生经验的借鉴以及人生智慧的获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这句有关孝的俗语吧,百善孝为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父母的幸福安康为任何事情的起终点。

“东屋南房”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老父母住在东边的房间或者南边的房间,“不孝的儿郎”这句话是承接上一句话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如果让自己的父母住在东边的房间或者南边的房间都是儿孙不孝的体现。或许大家对此感到很奇怪,或许大家也会联想到农村迷信方面,其实这句俗语是很有道理的,具体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吧。



这句俗语是来自北方的农村,北方农村的房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因为这样的房屋方位的设置,在东边的房间在冬天的时候容易受到西北风的侵袭,而在夏天的时候东南风又不经过这里,也就说没有凉风吹进来,也就是说住在这里冬不暖夏又不凉,对于老人是非常不好的,本来老人身体就弱,却还要受着气候的折磨,对于他们身体就更加不好了。因为房屋坐北朝南,也就是说南边是对着大门,对着街道的,这样容易吵杂,对于老人的休息也是不好的,另外,老人也喜欢清静,太吵了她们也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北方,东屋和南屋都是对于老人的正常生活不好,如果儿孙们对此没有任何的考虑,说明他对老人不够上心和关心,也就是不孝。


生活巷


农村俗语“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讲究?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每一个当儿作女都应该做的事情,而孝意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也有着非常多的表达方式。在农村,人们对孝顺是非常看重,很多不孝的人在农村是受到村民白眼无法生活的,而关于孝顺,农村会用“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这句话来表示,这是什么意思?

“东屋南房,不孝的儿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让家中父母住在东面的屋子或者南面的屋子,是对老人一种不孝顺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住东屋: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厢房,东不暖,夏不凉”,这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东屋是坐东朝西,门冲西边。夏天的时候东南风刮不进房子,而冬天的时候,西北风又直接冲着门刮,自然是夏天不凉,冬天不暖和了。把这种房子给老人居住,自然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不住南屋:按理说农村盖房子,南房事正屋,应该是环境最好的屋子了。这的确没错,但是实际上这种房间对老人来说却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南房多是邻着街道或者用来待客。都是比较嘈杂的,而老人需要的是安静的生活环境。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下对老人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说,人们一般不会让老人住在东屋或者南屋,这都是为了老人的健康考虑。而子女的孝顺与否,从对待老人居住的环境自然也就可以看出了。

骏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