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绿豆补肝,黑豆补肾,有没有道理呢?多吃豆子好吗?

小马话三农


很多农村老人看似文化学问不高,但是总结出的一些道理却非常有意义,这其中包括一些养生的观念,多年的生活经历和老祖宗一辈穿一辈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食补的理论中,就有这句“绿豆补肝,黑豆补肾”的说法。

在中国最早的的一部医书中就对豆类的营养价值有过记载,《黄帝内经·素问》中曾记载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这就说明了人们在吃五谷杂粮的时候,要适当补充一些豆类制品,才能平衡人们的营养。

绿豆补肝:中医上认为绿豆性寒,味甘,对人体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同时认为绿豆解百毒。所以说绿豆补肝,其实就是说绿豆具有的解毒的作用,人们的脏腑器官中,肝负责清除人体内的毒素,当毒素过多的时候,肝功能受到损害,所以绿豆能解毒,这样也能起到护肝的作用,所以说绿豆补肝。

黑豆补肾:黑豆与黄豆同属大豆类植物,民间百姓一般多俗称这种豆子为“马料豆”,在古代黑豆是喂马最好的养料,吃了黑豆的马才能更加膘肥体壮,适合古代战争的需要。黑豆因营养丰富,所以有“豆中之王”的美称。人们常说的黑豆补肾其实也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的。

中医上认为,要是看一个人的肾脏好不好,首先要看的脸色皮肤的光泽度,脸色和肤色比较好的人,证明这个人的肾气比较足,而黑豆的营养功能和食用的作用中比较明显的是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色素沉淀,所以多黑豆,有益于人的肤色改善,很好的帮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同时黑豆中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营养物质是可以帮助补肾的,而且黑豆中的激素类的物质,还可以有效的调理内分泌,从而可以起到补肾和壮阳的作用。

所以,豆类产品中的营养比较丰富,适合大众人群的食用进补,但是凡事有度,豆类虽然营养丰富,但是痛风病、肾病、糖尿病等病人人应该尽量控制食用,防止身体摄入嘌呤过多,加重对病情的影响。

农村老人说:绿豆补肝,黑豆补肾,有没有道理呢?多吃豆子好吗?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农村老人说:绿豆补肝,黑豆补肾,有没有道理呢?

山农回答是有道理,绿豆、黑豆、肝、肾对应的是五字属性。下面山农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五字属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有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相对应的说法。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色:白、绿、黑、红、黄

五味:辛、酸、咸、苦、甘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相生相克。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导致相乘或相侮的情况。因此,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才能让事物的发展顺利的进行。

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用五行对应关系是:肾水藏精、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脉,又主神志、脾土主运化,又主统血、肺金主气。这也是人体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

五味与五脏的对应,让人们对食物有了很多禁忌,合理的利用五味才能有效预防疾病。一定要谨记: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肝、肺病禁苦。

经过以上的一些对应,人们在五色的对应上,有了五豆。白豆、绿豆、黑豆、红豆、黄豆,《本草纲目》云:豆有五色,各养五脏。白豆润肺,绿豆益肝、黑豆补肾、红豆养心、黄豆健脾。

民间有一个说法是:懂五行,吃五豆,吃补五脏、睡通经络。但五色并不是只针对五豆,还有五种颜色的蔬菜、水果等。

白豆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白豆营养丰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钙铁等微量元素,有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肌肤的新陈代谢,促使机体排毒,有减肥的作用。

绿豆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绿豆含有丰富营养元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抗过敏、解毒、保护肝脏的作用。

黑豆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黑豆素有豆中之王的美称,特别适合肾虚者食用。黑豆可解毒利尿、消肿下气、滋肾阴、乌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效。

红豆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入心经。

红豆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均有一定的作用。
黄豆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黄豆的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优,它可以增加人体的骨密,黄豆有健脾、润燥、消肿的功能。

五豆的功效这么好,当然可以多吃豆类食品。


山农村民笑哈哈


在生活中的确会有“五豆补五脏”说法,即:红豆补心,绿豆补肝,黑豆补肾,白豆补肺,黄豆补脾!而生活中,其实我们最常见的豆类应该以黄豆、绿豆等为主!既然这里说到了绿豆和黑豆,下面就以这两类豆子简单聊一下:



绿豆补肝

说到绿豆,其实我们一般会在夏天经常吃到,记得高一军训时,为了避暑,就会有免费的绿豆汤喝,记得那会儿班里同学人比较多,绿豆汤其实豆子很少的,就会拿长勺在汤里翻来覆去寻找绿豆吃!

说到绿豆的功效,在中医上一般认为:绿豆性凉,具有消暑解渴、清热解毒、润喉益气、利尿等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预防中暑!而关于绿豆补肝是怎么回事?其实绿豆的营养成分和药用功效的确对肝脏有好处!

一方面,绿豆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为人体机能提供补充,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绿豆可以清热解毒,能排除体内毒素,尤其是肝脏内含有的毒素比较多,因而会起到益肝脏作用,尤其是喝绿豆汤时,因为绿豆皮会含有类黄酮、单宁、皂甙等抗氧化活性成分,对于补肝作用很强!

事实上,关于养肝,生活中不一定非得通过食补方式,只需要我们平时少喝酒、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运动减少脂肪肝、切莫熬夜,并保持心情舒畅和睡眠质量,一般肝脏就可以正常“上班”的!



黑豆补肾

在传统中医学中,一般会认为黑色食物会具有补肾益气作用,而关于黑色食物,除了黑豆,还包括黑芝麻、黑枸杞、黑木耳、黑葡萄、乌鸡、甲鱼、黑枣、墨鱼等,这类食物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且因为是黑色,可以调节食欲感,刺激内分泌系统等作用!

而这里说到的黑豆,其药用方面的确可以起到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利尿、明目、暖肠胃等作用,也是润肤、、美容养颜、乌黑发、增强精力活力的食补佳品!因此,当因肾虚出现腰酸背痛时,可以用黑豆和狗肉以50:500g一起煮食,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这类情况!

不过,是药三分毒,即便是食补功效,也应该合理膳食,就像人参是滋补的好东西,对于病人恢复会有很大功效,但对于正常人食用的话,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就像电视剧中正常人吃人参过多而流鼻血一样,已经超过了身体机能承受范围,自然就会有损身体健康!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豆类是一种高蛋白的食物,豆子又分成很多种,像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等其中农村种的最多的就是黄豆和绿豆,豆子不仅产量高而且还容易种。农村老话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可以看出,豆类食物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

绿豆补肝

绿豆是农村常种的豆类之一,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天天气热,农人经常就会用绿豆来熬稀饭。像广东人都会用绿豆来煮糖水,天气热的时候喝一碗,整个人都轻爽了。

我们这里有早上喝油茶的习惯,头天晚上就会把绿豆用罐子煨好,等到早上煮汤的时候,在把煨好的绿豆倒进去就好了。绿豆煮的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绿豆里面还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所以老人说绿豆养肝是有一定道理的。

黑豆补肾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身体上的小毛病,可以通过食物来改善。大多数人都知道黑色的食物是可以补肾的,像黑芝麻,木耳,黑米,还有黑豆等。

《本草纲目》中说:“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

怎么吃黑豆才能把它补肾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可以直接煮,直接放水煮这样是最能保持黑豆原本的营养物质,这样煮出来的黑豆有很好的补肾作用。

除了水煮,做成豆浆也是很好的,每天晚上把豆子泡一下,第二天直接用豆浆机打出来,这样每天喝一杯,这样效果也很好。

总结:多吃豆类食品是对身体非常好的,人们可以从豆类里获取优质的高蛋白,可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还有利于减肥,所以多吃豆子有好处。


小唐话三农


前两天看了一则笑话,说的是“美国医生罢职一个月,死亡率下降了30%”,当然这只是大家的调侃,并不是真的如此,可这个笑话也从侧面描述当代人对现代医术的怀疑性,举个例子,很多农村老人去医院检查,本来没事走着去的,可在医院一检查晚期,顿时连站都站不住,而古代中医在这点来说,要比西医要好很多(没设备不下结论比较含蓄),其中我们常说的药食同源,吃啥补啥就是这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说说农村老话“绿豆补肝,黑豆补肾”这句话。

古代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并将身体五脏六腑状态的好坏,用面色来区分,其中肾坏显面黑、肝坏显面青、心怀显面红、脾坏显面黄、肺坏显面白,这些学说并不只是理论,而是通过现代科学细究过的。

就拿肝坏显面黑来说,肝是我们人体的过滤器官,将体内的毒素通过肝脏的吸收,达到排除毒素的目的,一旦肝脏衰弱将直接导致体内毒素过滤不及时,导致毒素淤积从而面部变黑。

而我们说的绿豆补肝也是以此为依据,绿豆本身具有药用价值,其中最大的功效就是排毒,而这个功效跟肝脏的功效如出一辙,就有了农村老话绿豆补肝的说法,而黑豆补肾跟这个解释接近,只不过是黑豆对肾上腺素的分泌有所帮助,才有这句话的由来,而除了互补盈亏以外,豆类营养丰富长期食用也对身体也是有利的。

现在看来,这些数据可以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完成,可在过去中医只能在摸索中尝试,别看短短几个字,就充满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可就是这些祖祖代代传下来的智慧,却让很多人直接摒弃,说中医是伪科学,根本不能治病,只能说这是时代造就的特有产物。

朋友就是做中医的,表示别看他开的是中医馆,可给人看病用的大多是西药,讲究一点就是中成药,这种药里面中药成分很少,治病的全是里面的消炎药,可以说我朋友是打着中医的幌子用西医来治病,用他的话说,中医需要深度学习,光是草药就几百种,与此同时还要记住药理跟药性,交叉组合的药方就多达上千,别说融汇贯通了,光是背下来也要几年,生活节奏这么快不划算。

而我朋友这种思想并不是个例,一方面是宣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多么伟大,一方面是对中医的信不过,正是这种思想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包括很多没有医师证不能行医的规定,让很多农村赤脚医生的医术失传,而那些侥幸留下来的中医医术,也因为不全面而效果不理想,大家还记得前些年方舟子质疑中医时是怎么说的吗?说中医就是打着医生名义的骗子,这跟我们之前说的不是一个道理吗?有因就有果,想要改变死局,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

这里是朋来有话说,今天就到这里,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