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获罪41条,其中私藏玉蝶是一大罪,皇家玉蝶到底是什么?

居源月颖


玉牒,简单来说就是皇族宗室成员的户口本和人生档案。

玉牒,是中国历代皇族族谱,起始于唐代,而最为人所知的还是清朝的玉牒。

清代玉牒,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现存1070册,记载了自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开始清朝皇室子孙名谱。其中以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即为黄带子;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即为红带子。其记录内容有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等。

清朝玉牒,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在清朝时期,“私藏玉牒”是朝廷明令禁止的,并且是当时的重罪。

清朝时期的法律制规定,“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虽有公事应看者,应具奏前往,敬捧阅看”。

毕竟这是记录皇家宗室成员信息的档案,任何的损毁、修改、遗漏等等,都会出现的宗室成员甚至是其整个家族都受到正统性和传承性等问题的影响,可以说事关重大,所以清朝对于玉牒的管理和保护非常的严格。

另一方面,就是玉牒上记录了许多极为重要的信息,比如宗室成员的生辰八字等信息。“九子夺嫡”中,大阿哥胤褆就曾利用太子胤礽的生辰八字,制作“魇镇”,以此诅咒太子。在非常迷信的封建社会,是非常忌惮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利用生辰八字等这样的信息实施巫蛊、魇镇、魅惑这样的诅咒之事,所以也才会将私藏玉牒定为大罪,也是为了皇族宗室的安稳和帝位的稳固。

所以,在雍正五年(1727年),宗人府举报隆科多私藏玉牒这件事情后,雍正便直接以包藏祸心为名将隆科多拿下,之后定下了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私藏玉牒”为其罪名之一,而这也成为了隆科多倒台整个事件的重要导火索。

雍正以“私藏玉牒”的罪名严惩隆科多也需要有着新的思考。

雍正给隆科多定下的“四十一条大罪”中,许多罪名都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比如,雍正定下隆科多与年羹尧结党的罪名,实际上隆科多与年羹尧的关系并不好,年羹尧将儿子过继给隆科多也是雍正要求和安排的,并不是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本意;再说隆科多任人唯亲,说隆科多把持官员任免,实际上是雍正对待隆科多与对待年羹尧一样,在官员人雍正广泛争取这二人的意见,所以才有了地方官员上的“年选”,以及朝廷六部九卿官员中的“佟选”,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雍正。

而隆科多“私藏玉牒”也很有可能是在一年前,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八阿哥、九阿哥圈禁致死,并对这二人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的时候,安排隆科多办理的;或者说隆科多真的包藏祸心,想要更清楚的知道了解什么。

然而不管怎么说,隆科多作为雍正继位时最大的功臣,他的突然倒台并被雍正圈禁致死,也留下了诸多的历史谜团。


雍亲王府



其实雍正对隆科多的处理,是非常蹊跷古怪的。

他给隆科多定了四十多条罪状,仔细考证起来,都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也就是说,隆科多如果要叫冤,其实是有理的,但是私藏玉牒这个,基本上就是一个杀手锏,一旦用出来,任何天理王法人情都挡不住。

首先纠正一下,是玉牒,不是玉蝶。

牒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竹片等;泛指书籍。史书就叫史牒,第二个,是公文或凭证,比如牒文。

也就是说玉牒首先给人的感觉是个CD,磁盘,文件一样的东西,而不是满天飞的花蝴蝶。

君子用玉,传国玉玺,那么玉,象征君主,君王,所以玉牒也就是皇家宗族族谱。

唐代开始,就有了玉牒,宋代每十年一修,一直流传到明清。

清代玉牒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记载了自显宗皇帝塔克世以下子孙的名谱。记载顺序大体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男女各按宗支、房次等进行排列,包含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信息。

清玉牒每10年修造一次,共修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2次。最后一次修订的清玉牒达7000页,详细记录的宗室男性达10余万人。最厚的一册玉牒达85厘米,重约90公斤。所以,算得上是世界上相当庞大的皇室宗谱。

雍正给隆科多定了四十多条罪状,其中有很多是莫名其妙的,看起来就像是泄愤一样的。比如说,有一条指责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死于1716年,揆叙死于1717年,雍正登基于1722年12月27日,也就是说,雍正登基前几年这两个大臣就死了,而隆科多是拥戴雍正继位的人,他在雍正继位以后,已经是位极人臣,难不成还要为了篡逆,去结交两个死人?就算是为了篡逆,结交两个死人有什么用?

又比如说,说隆科多结交年羹尧。明明是雍正自己把隆科多的儿子过继给年羹尧做儿子的,反过来又说是隆科多想和年羹尧搞在一起,说实话,一个功劳到位的皇亲国戚有什么必要去巴结一个汉人奴才。

但是唯独私藏玉牒这个,一旦定罪,隆科多怎么解释都没用。

你把皇帝的宗谱,身份证带回家研究,把皇家成员身份搞那么清楚,是要干什么?

只有两个目的——

第一,你要刺杀和谋害其中某些人。

第二,你要联络其中的某些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无论哪一条,都是谋反大罪,抓住就可以满门抄斩的。

而很尴尬的是,玉牒这种东西吧,很可能是隆科多还在外国谈判,都不知情,突然就给你抄家“抄”出来,栽在你头上,让你洗都洗不掉的。

更有可能是他这种级别的官员,真的需要带回家仔细研究。老板家那么多人,我总要知道哪个是谁,哪个喜欢啥,哪个和老板关系如何吧?你大清王朝就是个私有企业,万一哪天我在大街抓人,结果你皇帝的表哥的大姨妈的小舅子就是案犯,我总要晓得是网开一面还是从重处理吧?或者万一哪天我审案,一不小心就把皇太后的闺蜜给砍了,那我小命还要不要了?所以,隆科多这样的人,非但不能不看玉牒,说不定天天还要仔细研究,琢磨,背记。

我不研究这些关系,你们觉得我不懂社交,我研究吧,说我图谋不轨,说实话这皇帝还是挺难伺候的。

隆科多也不是非要把一堆文件都背回家,他只需要把某人的或者某一本放在家里研究,看完了再放回去。同样,如果要栽赃他也很简单,丢一本在他家就够他喝一壶。

历史上,拥戴雍正上位的恩人,分别是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你说还有李卫,田文镜,这两个只不过是官员,雍正破格提拔起来做事的。

张廷玉是个职业秘书,没有实权,而隆科多,京畿卫戍,年羹尧,手握大军在外。最后张廷玉没有倒,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挂了。

什么玉牒这些,都不是什么主要罪名,皇帝就是忌惮你而已。

封建王朝,终归就是一句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至于你藏什么玩意儿,是不重要的。


HannibalLecter


在等级森严的皇权社会,但凡皇室所用,多半会千方百计地取个文雅些的名字,玉牒便是如此。雍正五年十月,曾经显赫一时的隆科多,被判四十一条重罪,身陷囹圄,算是彻底告别了权力和荣耀。

翻阅隆科多的翻案资料发现,其中位列大不敬之罪榜首的,便是“私抄《玉牒》,收藏在家”。就词条罪状来看,隆科多私藏的倒也不是玉牒原件,而是抄录的副本。那么,玉牒又是什么东西呢?为何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玉牒之名说来文雅,却倒也并非什么稀奇之物,按照今天的说法,不过是皇帝家的户口本罢了,也就是皇室家谱。为了彰显其尊贵,故而称之为玉牒。

清代皇族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分作宗室和觉罗:

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其叔伯兄弟旁支为觉罗。宗室腰束金黄带子,觉罗腰束红带子。凡宗室、觉罗生子女、继嗣、婚嫁、封爵、授职、升补、降革、死亡等事,由各王公门上及各旗册报宗人府,宗人府据此登记档案,宗室记于黄册,觉罗登于红册。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按辈依序。存在者朱书,殁者墨书,载入玉牒。——秦国经:《逊清皇室秘闻》

就此来看,清代皇室的家谱,也存在着等级差异,宗室家谱用黄册登记,高于用红册登记的旁支觉罗家谱。不过,清代皇室人员众多,而且玉牒会定期重修,以便保持更新,故而使得这套家谱数量浩大,甚至需要专门在宫中选择场地存放。

当时,隆科多所私自抄录藏于家中的,便是宗室家谱。他之所以能拿到玉牒底本,是由于辅国公阿布兰的协助。不过,隆科多私自抄录玉牒副本,并藏匿在家,到底是何居心,却众说纷纭。

一般认为,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获胜后,一直防范着其他兄弟,甚至打压他们。而隆科多虽然因功备受器重,却始终缺乏安全感。所以,他抄写玉牒副本,以便保存一份证据。因为,但凡皇室成员的封爵或贬黜,均会记录在玉牒之内,而详细地掌握了玉牒内容,即相当于摸清了皇族成员的一切底细和变动。

当然,另有一种说法是,雍正的皇位原本就是篡夺而来,宗室玉牒中可能多少记录了一些信息。隆科多之所以藏匿玉牒副本,也是为了抓住雍正的把柄,以便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过,此说的可信度似乎并不是很强。

另外,也有人指出,玉牒之中详细记录着一切皇室成员的生辰时日,故而容易被拿去行巫蛊之术,甚至令皇帝遭受诅咒。

但不管如何,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巅峰时期,皇帝的耳目遍及朝野,使得隆科多的种种行迹皆被掌握在皇帝手中。加之隆科多得势以后不知收敛,又犯些了许多重罪,才落得个东窗事发,未能善终的悲剧。

此说固然具有一定道理,但深究起来,隆科多身为雍正的舅舅,且为朝中重臣,对于包括雍正在内的许多皇室成员,尽皆十分了解,固然也不会靠着玉牒来打探这些“内幕”。


夕阳下的晚枫


玉碟说白了就是皇家的族谱,从唐朝就开始修了。皇家将玉碟收藏得比较好,一般也要好几年才会拿出来看看,重新编纂一次。到了清朝顺治帝时,制定规矩每十年编一次玉碟。清朝的玉碟也是我们现在唯一保存的完整的皇家族谱,顺治、康熙年间是以满文书写的,到了雍正年代则开始使用满汉两文书写。

从顺治帝开始,清代的玉碟一共编写了28次。根据清朝的祖制,皇家血缘各支,每三个月都要到宗人府之中汇报一次,将家中人口增减如是上报。每隔十年,宗人府的官员们会将所有皇亲的人口状况补充到玉碟之上。如果增加了人口,就用朱笔添上,如果有人死去,就将红色的名字用墨笔书写。新入的人口如果和先辈重名,还要必须改名字。清朝这么多年,留下来的玉碟有700多页,单单是男性就有10万多人。

既然是皇家的族谱,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除了宗人府之中专门掌管玉碟的官员,其他人都不能私自查看玉碟,更不要说是私藏玉碟这种大罪了,完全可以当做谋逆论处。清朝王室对玉碟如此慎重,为什么身为皇帝舅舅的隆科多会私藏在家中呢?

隆科多私藏玉碟至今为止是个谜。有很多人认为这是雍正栽赃的,想要快刀斩乱麻处理掉隆科多,玉碟这致命的一击他是怎么也躲不掉的。

如果隆科多私藏玉碟是真的,那么他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呢?他收藏的玉碟到底记录了什么?这就要提到隆科多和雍正即位的渊源。康熙临死之前,诸位大臣跪在殿外,身边只有隆科多一人。隆科多辅佐雍正上位,野史之中也说隆科多是联合雍正修改密诏之人。而这个玉碟之中肯定藏有和雍正登基有关的秘密,隆科多为防不测放在身边,想要在必要时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岂料这玉碟竟然成了自己催命符。

玉碟之中藏着什么让雍正忌讳的秘密,这就又要让人想到雍正改名之说了。清朝官方资料之中,雍正的官方名字为胤禛,但是在有些清代书籍之中,皇四子胤祯却是常常出现,而胤祯却是十四皇子的名字。作为同母的兄弟俩,名字发音如此相似十分奇怪。

所以很多人认为,雍正在即位之后改过自己的名字,并且将有自己名字的资料一并销毁。在他即位第十四天就令大臣将康熙帝的朱批全部上交,不得藏匿。雍正如此在意这些史料的去向,那么隆科多受伤的玉碟是否真的有他改名的秘密呢?这也许只有隆科多和雍正自己知道了。


木剑温不胜


题目有误,是玉牒,不是玉蝶。玉牒是指皇族族谱,系皇室最神圣之物,除专管宗室事务的宗人府外,任何人不得私自查看,何况是私藏。

皇家玉牒是什么东西

皇家玉牒,即皇族宗谱,专门记录皇室贵族世系、辈分、性别以及亲族关系,跟民间族谱没有本质区别,皇室族谱叫“玉牒”显得高大上。

自唐代起,历朝历代都修玉牒,只是因为时间久远、战火频仍,历代玉牒都损毁了,完整保存至今的皇族宗谱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玉牒分两册。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录入“宗室“册,册子以金黄色缎带为封面,俗称“黄带子”、”黄册“,黄册又分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

其他与努尔哈赤同一个爷爷而不同父之的人为旁支,称为“觉罗“册,册子以红色缎带为封面,俗称“红带子”、”红册“,红册又分子孙、女孙二个系统。

清代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玉牒中记载的内容除姓名外,还要记录何时生人、何时亡故、母妻姓名等信息;如果是皇帝,记载信息还要更加详细。


隆科多私藏玉牒罪

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隆科多正在跟沙俄谈判,眼看就要成功,却突然被召回京城。

隆科多被召回的直接原因是,宗人府(专门负责管理清朝宗室事务,包括皇家玉牒在内)向雍正告状,说辅国公阿布兰私自把皇家玉牒送给隆科多,隆科多收下后藏在自己家中。

雍正大怒,先是幽禁了阿布兰,又召隆科多回京,逮捕抄家,下令群臣会审。

十月,定隆科多41条大罪,分别是:

大不敬之罪五,欺罔之罪四,紊乱朝政之罪三,党奸之罪六,不法之罪七,贪婪之罪十六,凡四十一款。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

按照规定,玉牒非常之神圣,“除宗人府衙门,外人不得私看,虽有公事应看者,应具奏前往,敬捧阅看”,私藏玉牒,属于“大不敬”之罪,加上41条罪名并罚,当斩。

作者有些想不通隆科多为何要私藏玉牒,这个东西虽然神圣宝贵,但没有实用价值,即便有用处拿来看看或者抄写一份,再偷偷还回去就行,为何要藏起来呢?

如果结合下面的故事,可能就能找到答案了。


皇家玉牒曾不翼而飞

清代每十年纂修玉牒时,并非在旧版上涂改修正,而是每次重修,重修后旧版本仍然保留。

从顺治十八年(1682年)编纂第一部,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后一次纂修,清代共修玉牒27部,如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的清代玉牒都是只有26部,丢失的那个版本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修玉牒,不但下落不明,连遗失原因都不详。

《大清圣祖实录》和雍正二年(1724年)所修玉牒谱序中,明确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确曾纂修过玉牒,以清代对玉牒的一贯重视,不可能意外遗失损坏,最大的可能是被销毁了。

可惜的是,各类史料都没有记载这部是如何失踪的,更没有记载被销毁。

作者大胆推测一下,这部玉牒很可能是被隆科多偷走,后来被雍正皇帝销毁了。

皇家玉牒与九子夺嫡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前后,已经是康熙晚年,所谓“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这件事与皇家玉牒是密切关联的。

首先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废,争夺皇位最激烈且最有希望的是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祯。

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大阿哥胤褆被康熙终生监禁,三阿哥胤祉主动退出,最后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祯三个人。

这些皇子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其中上文提到的阿布兰是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也就是所谓”八爷党“的成员。

经过激烈的角逐,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继位一直充满争议,他很多作为都在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玉牒很可能记录了不利于雍正的内容,隆科多藏的可能就是这部玉牒。

既然这部玉牒对雍正不利,就必须要找回来;找回来后,雍正可能需要删改,但既不能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玉牒上直接修改,又不能在下一版本的雍正二年(1724年)玉牒中修改,因为两相对照就能发现篡改之处,所以就干脆销毁,让后人无从查证。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叙述之事件件属实,但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推测和猜想,由于康熙五十四年的玉牒失踪,历史的真相或许已经被湮没,无从探寻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获罪,大罪四十一条,其中的一条大罪“私藏玉牒”。那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玉牒?

被皇帝在公开场合称之为舅舅的唯独隆科多一人,可见隆科多在朝廷中的地位如何。

这来自于隆科多的确是雍正帝的舅舅,但是没有血缘关系,可查证历史上佟氏家族的两个女人被立为皇后,一位是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是佟国维的姐姐,隆科多的姑姑。

一位是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是正宗的康熙帝的小舅子。


雍正帝小时候就是在孝懿仁皇后那里长大的,所以雍正帝称隆科多为舅舅。

隆科多被抄家与玉牒!

隆科多在雍正帝登基初期,自持拥立新帝登基有功,飞扬跋扈,朝廷任命官员,隆科多不经过奏请即任意妄为,朝廷上下称之为“佟选”。

这使积极推行新政的雍正帝极为不满,遭到了时为都统的“范时捷”的弹劾,就此隆科多被交部议处获罪。

议罪四十一条,除结党营私外,在查抄隆科多的家里时候发现隆科多私藏“玉牒”,这是大罪。


皇家玉牒的来历

玉牒在我们百姓人家就是如同家族谱一样,记载着家族已故成员辈分、职务、性别、直系血亲等等。

可是在皇族就不一样了。玉蝶;历代皇家族谱都称之为玉牒。

自唐代开始一直延续代满清王朝。 清朝的玉牒分为满文、汉文两种文字记载,每十年编修一次,满清王朝共计编修二十六次之多。

清代的玉牒它记载着有清代以来的子孙名字及生卒、婚嫁、生儿育女的日期、加官进爵、继嗣授职、死亡等。


玉牒的记载是以长幼有序为主,各房分支及与皇帝嫡亲远近一次排列。 特别是皇帝及皇子、皇后嫔妃,只要有名分的都要记录在玉牒当中。

玉牒对外是及其保密的

在历史上皇家最相信鬼神术士,皇家的玉牒记录着各位的生辰八字,如果泄露恐怕被魇镇或者被赌咒。

清代的玉牒以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皇家本支,属于皇上嫡亲。

满清皇帝的嫡亲有说道,皇帝嫡亲腰间是系黄带子的,旁支系红带子,一看腰间的带子就知道是皇帝嫡亲。

隆科多私藏玉牒这么看那就是大罪了,隆科多私藏玉牒干什么?有历史资料记载:康熙帝在世时曾经教育并提醒隆科多做人要本分。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玉牒就是皇族族谱,也就是记载清朝皇室中人的所有基本信息

清朝玉牒分满、汉两种文字,以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它主要是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着清朝皇族的信息。清朝玉牒从顺治十三年开始编纂,其主要记录的是自塔克世以下子孙的基本信息,包括生辰八字、父母姓名等,并同时记录着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等信息。

其实如果放在现在来说玉牒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罢了,里面没什么东西可避讳的,毕竟人的名字、出生日期这些随随便便就能看到,有什么稀奇的啊。当时在清朝的时候可就不一样了,在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关于皇帝的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够亵渎,甚至连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讳,比如清朝的康熙叫弘历,那么弘历这两个字除了康熙能用,其他人都不能用,有的也有要改成其他的。那么想想看,作为皇帝家的族谱,记录着整个皇族中人的所有一生,你说能是其他人能看的吗?你说普通人能看都不能看,你就更别说要私藏了,如果若是私藏被发现,那可就是灭族的重罪。

而隆科多所列的四十一条罪名,其中最致命的就是私藏玉牒,其他的罪名百官都可以为他辩解,但是唯独这一条所有人都不敢为他说一句好话。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最开始我们就说了玉牒就是记载清朝皇室中人的所有信息,包括生辰八字、父母姓名、封爵、授职等等皇族一生的信息,而对于皇室来说这些都可以说是绝密的,毕竟有些皇家秘事,比如生母到底是谁等信息是绝对不能外传的,有些事情一旦传出去皇室将颜面扫地。所以你隆科多私藏这些玉牒想干嘛?想威胁皇室吗?又或者想威胁皇室中的谁吗?亦或者想靠着这个结党营私吗?总之这一切都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不管什么原因私藏玉牒只有死路一条。

再者清朝玉牒记载最详细的就是清朝那些皇帝的基本信息,包括生辰、出生地、母妃姓氏等,和已故清朝皇帝的一生的信息,比如立为太子的时间、登基的时间、谥号、庙号,及所封的妃子等等,可以说清朝这些皇帝最重要最隐秘的信息都在这里。而这其实也就是玉牒为什么除了皇帝基本上所有人都不能预览的最重要的原因,那么试想下隆科多非但看了,而且居然还备份了,你说这样哪位皇帝能容的下他?如果留下隆科多的性命,保不齐隆科多以后会将那位先帝的秘事给说出来,所以隆科多必须死。

当然隆科多是否真的有私藏玉牒之事,我想不得而知,毕竟这是雍正给定的罪名,历来皇帝对于功臣的杀戮大多都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的,所以到底是真是假我想谁也不知道。但是只能说如果隆科多真的私藏玉牒,那么他到是死的不冤枉。


澳古说历史


1727年,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被雍正皇帝定了41条大罪,而私藏玉牒就是其中的一条大罪。那么,皇家玉牒到底是什么,上面记载了什么内容,其中到底隐藏着皇家的什么秘密,令雍正皇帝如此紧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皇家玉牒说白了就是皇室的族谱,早在唐朝已经有了,沿及清代。清代的玉牒尤为特别,分满、汉两种文本。清朝的皇家玉牒从顺治皇帝开始,每十年修订一次,在清代修订了26次,还在民国的时候修订了2次。

清朝的皇家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即为黄带子);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即为红带子)。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皇族繁衍的情况,具体包括婚嫁、生育、继嗣、封爵、授职、升迁、降革及死亡等情况。



在皇家玉牒中最为神秘和机密要属历代皇帝的记载了,皇帝的记载尤其详细,通常要占去两三页,包括他的出生日期(生辰八字)、立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庙号、生母姓氏及其徽号,以及后妃的晋封等方方面面的机密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就涉及了皇帝即位的一些隐秘信息,例如明朝的朱棣谋权篡位后,为了表明自己身份的合法性,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实际上,朱棣的生母是谁,一直都是一个谜,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而这个秘密可能从最初的玉牒中找到答案。



还有就是古代帝王的生辰八字都是高度的机密,他们担心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巫蛊之术,对皇帝不利。清朝的玉牒有两套,一套玉牒在皇史宬尊藏,另一套在宗人府玉牒库暂存,备送盛京。正是由于皇家玉牒涉及皇家的隐秘,因此一直被视为高度机密,严禁对外公开和私藏。

隆科多作为朝廷重臣,经历了九龙夺嫡、雍正皇帝即位等大事件,必定了解其中的一些隐秘,他本应该老老实实做个哑巴才对。然而,他明知不能私藏玉牒,还偏偏要干,这在雍正皇帝看来,他要图谋不轨,焉能不搞死他。总之,隆科多就是自己作死。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与沙皇俄国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的隆科多,被雍正下旨逮捕、抄家,定大罪四十一条,其中的一条大罪就是“私藏玉牒”。

清朝史上能在公开场合被皇帝称为舅舅,就只有隆科多一人;雍正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员,隆科多可以不经雍正的同意任意挑选,时称“佟选”,由此可见隆科多的政治地位。

这样的人物却因为“玉牒”成为他的大罪之一,那么这个“玉牒”到底是什么呢?


民间百姓有族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文字记载和血统的证明。

就像我宏村汪氏,按族谱追思,最高能追溯到唐越国公汪公讳华,这是我们当地汪氏的第一代始祖。

而且在普通百姓家,只有添丁、嫁娶、丧事等才能取出族谱增减家族成员名单,或者同姓之人,需要加入本族,也是需要请出族谱,查询所出的宗系。

这是因为族谱中记载着家族的来源,以及对在世或已故成员的辈分、职务、性别、直系血亲等的记载,是家族血统的传承。


玉牒就是皇族族谱的特称,从唐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清朝的玉牒由满文、汉文两种文字记载,每十年续修一次,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生者用红色标记,逝者用黑色标明。

宗室用黄册,觉罗用红册,男女分开记载,记录着有清朝以来的子孙名字及生卒、婚嫁、生儿育女的日期、加官进爵、继嗣授职、死亡等。

民间的族谱是家族最隐密的所在,同样皇家玉牒也是一个王朝的最高机密。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对家谱看得很重,这是因为皇家的玉牒上记录着生者,包括皇帝本人的生辰八字。

加上受到时代的限制,古人本身就受鬼神传说的影响。所以一旦泄露玉牒上的生辰八字,轻者被魇镇诅咒,重者身死国灭,这是封建统治者最不能容忍的。

这么重要的皇家族谱,自然是专人专部门管理的,这就是宗人府!

对于雍正来说,你隆科多是我的舅舅不假,但始终是外戚。

既然是外戚,你看一眼玉牒就是大罪,那你哪来的胆量私藏“皇家族谱”?你私藏“皇家族谱”想干什么?

基于这些理由,再加上隆科多和年羹尧走得很近,抄家没有灭族,算是雍正的仁慈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首先更正一下题干中的错别字,是玉牒而不是玉蝶,那么玉牒究竟是个什么东东?私藏玉牒为什么会列为隆科多大罪之一?其实玉牒就是咱平民百姓平常所说的家谱,皇家族谱就称之为玉牒。清代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详细记录了皇族成员的婚丧嫁娶、生辰亡故、封爵授职及升迁降革,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规定每十年修造一次。清代皇族按血缘远近分为本支“宗室”(俗称“黄带子”)和旁支“觉罗”(俗称“红带子”)。那为什么私藏玉牒会成为隆科多四十一大罪之一呢?因为玉牒里记录着皇族的详细信息,就如同现在让你把家谱拿出来给大伙看看,相信你也是不同意的。为什么呢?泄露个人隐私嘛!而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玉牒是皇家机密档案,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连私自翻阅都要论罪,更别提私藏了。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宗人府密报隆科多私藏皇家玉牒,隆科多当时正在西疆与罗刹国(沙俄)就边境问题展开谈判,即将成功。雍正帝听闻宗人府奏报后立即将隆科多谴返回京,十月,定其四十一大罪,圏禁于畅春园。

隆科多私藏玉牒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二月河的小说中却给出了一个说法,原来隆科多是被三阿哥弘时逼着到皇史宬(皇家档案馆)中借出宝亲王弘历的玉牒,隆科多当时是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世袭一等公,皇帝都只叫舅舅而不称其名的大红人,内务府自然不敢不给面子,而弘时又将这张玉牒借给了八爷胤禩。胤禩一直将玉牒放在王府书架上,皇史宬的办差人员久久没有见到隆科多归还玉牒,恰逢隆科多失势免职,内务府赶紧上报皇帝,以免受到牵连。这张玉牒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份硬皮折子,黄绫封面周匝镶着一道金边,玉牒上只有这么几句话:皇四阿哥弘历,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寅时诞于雍亲王府(雍和宫)。王妃钮祜禄氏、年氏、丫头翠儿珠儿迎儿宝儿在场,稳婆刘卫氏。这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里面包含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出身地,见证人等重要内容。三阿哥弘时是用生辰八字行魇镇诅咒之术,请来蒙古番僧巴汉格隆作法魇镇雍正,弘历父子,幸好被道士贾士芳识破。皇家历来信奉神鬼术士,因此这个玉牒自然成为机密档案,如有人私藏或是刻意查探必然是心怀叵测,居心不良,隆科多私藏玉牒包藏祸心,自然算做大罪之一。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