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府兵制为何在唐朝成了鸡肋?

蒋经尧


府兵制为何会在唐朝成为鸡肋?

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化,制度也在变化。

然而,事物的转变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西魏的府兵制到了唐朝不适用了,是经历了一个由量变从而引起质变的过程的。所以说:西魏的府兵制到了唐朝会慢慢变成鸡肋,而不是说府兵制一到了唐朝就变成鸡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府兵制到了唐朝就不适用了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西魏为什么会诞生“府兵制”这一种兵役制度?它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呢?

北魏时期,府兵制由“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这一特殊政策转变而来。为什么说这一政策特殊呢?因为这一政策带有明显的民族隔离色彩,何以说来?因为在当时,一人当兵(府兵),全家免除赋税。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汉人的社会地位明显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随着时间的变化,北魏在“六镇起义”之后变成了东、西魏。




东、西魏一对仇敌

仇敌相见肯定分外眼红!当时(公元542年),西魏的实际掌权人——宇文泰,为了把东魏打倒,就笼统的召集了散落在关中的六镇旧军与部分鲜卑人组成了六军。

这一支由宇文泰东拼西凑组成的部队,在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的基础上,次年就与东魏军队干起仗来。结果呢?可想而知,这一仗让宇文泰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痛定思痛,经过惨败的宇文泰,吸取教训,决定建立一只强大的军对以对抗仇敌东魏,往后几年宇文泰不断收编关陇豪右的乡兵部曲,选任当州豪望为部队统帅,由于宇文泰的收编政策,西魏军队得以不断壮大。

大统十六年前后,宇文泰建立起八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的府兵制,其中八柱国为宇文泰仿制鲜卑拓拔部的“八部制”魏宗室元欣徒有虚名,宇文泰才是军队真正的统帅。


府兵制由盛而衰,从鸡肋到被淘汰

府兵制源于北魏,正式建立于西魏宇文泰时期。随着世间的推移,府兵制历经隋唐朝,经过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完善,终于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由盛转衰,唐高宗李治执政前期,府兵制还得到一定有效的实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唐高宗之后,土地兼并的情况不断恶化,府兵制也开始走向了它自己的末路。在此时,府兵制俨然以成为一个制度上的鸡肋。

时间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朝廷鉴于军府无兵可交,遂停折冲府上下鱼书,府兵制终于废止,府兵制最终李隆基的手里走完了它两百多年的光阴,一去不复返。



府兵制的覆灭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达尔文在《进化论》说过一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不适应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淘汰。

然而,天地之间万物存在都是合理的,不过这个合理要建立在“适”这个字上来;更要建立在“竞”这个字上来。不顺应自然的东西,自然会被淘汰。同理,不适于社会的制度也必然会被淘汰,“府兵制”就是如此!

PS:

图片没有名字,自己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