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哪些时期属于“亡天下”时期?

盗德高点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亡天下”,这个概念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由来,结合顾炎武的生平,我们就很好理解顾炎武这句话的“率兽食人”是什么意思,它认为像改朝换代那样的就是亡国,而他一生都在抵抗的满清就是“率兽食人”,这就是亡天下。


我们不能按照现代人观点去理解古代人对民族的定义,在他们看来五胡乱华,安史之乱,五代十国,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清灭明都是亡天下。这就相当于我们看1937年日本侵华的眼光是一样的。

五胡乱华

这个时期是胡人第一次入主中原,在西晋八王之乱后,胡人趁中原虚弱,入主中原,氐族建立成汉,刘渊建立前赵。他们在中原大肆屠杀,洛阳城尸骨遍地,造成了“中原萧条,千里无烟”。这段时间被称作“神州陆沉”。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北伐入洛阳,登高远眺中原,望着这般萧条的景象,悲痛的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辅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直到三百年后,隋文帝结束了这场自西晋以来的动乱,才得以恢复。

安史之乱

安禄山是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如果说西晋是因为汉朝的时候,胡人南迁,被收留的胡人逐渐壮大造成的。那唐朝就是因为雇佣大量胡人加入军队造成的,这个和罗马用蛮人雇佣兵造成灭亡差不多。

金灭北宋

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北宋灭亡。金人虏走徽钦二宗,人口数十万。金人在开封城烧杀抢掠,大肆掠夺。



蒙古灭南宋

公元1268年,忽必烈发起了灭亡南宋的战争。先攻打襄樊,然后顺汉水入长江,直入金陵。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8年,涯山之战,陆秀夫抱着8岁的小皇帝跳海自尽。北宋灭亡。在此过程中,元人对中原进行了大肆屠杀,仅四川一地就屠杀了上千万人,四川人口减少了95%。元人在世界上总共屠杀了近两亿人,其中仅汉人就有数千万之多。这场屠杀也被称为实际上最严重的一次屠杀。二战的伤亡人数才1.3亿。

清军入关

明崇祯十七年,吴三桂把山海关拱手相让。多尔衮率军南下,李自成率军西撤,清军入主北京城。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对扬州城进行了大肆屠杀。顺治十年,清军占领浙江全境。顺治十八年,逃往缅甸的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在昆明杀死,南明灭亡。清军和元人一样,也进行很多大的屠杀。


渔耕樵读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搞清楚什么叫做“亡天下”,就能知道中国历史上那些时间属于“亡天下”。

一般我们把王朝更替称为亡国,比如秦朝灭亡是汉朝,唐朝灭亡是宋朝,这样的称的上是亡国,还有就是像李自成推翻明朝,因为农民起义军所关注的也只是吃饭穿衣,所以明朝被起义军推翻也是亡国。

至于亡天下,那就是从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上进行打击毁灭,这种情况就属于亡天下。

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时代属于亡天下,第一次就是宋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把人分为四等,并大肆摧毁中华文明,所以说这是第一次亡天下。第二次就是满清入关,清朝统治中国,逼着老百姓剃头,改变体制,大兴文字狱,大肆摧毁打击中华文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亡天下。

也许有人会说“五胡乱华”、安史之乱、抗日战争也属于亡天下,但是我觉得这几个阶段不属于亡天下,因为在这几个阶段,中华文明并没有完全被打击或摧毁,只是阶段性的战争,甚至连亡国都算不上,怎么能算是亡天下呢?





西平郡司马


亡天下一词出自顾炎武《日知录》:“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亡国指王朝更替,易姓改号;亡天下是指关乎民族存亡,民族文明被毁灭,文化思想被颠覆,信仰被剥夺。所以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意是号召全民反清,以恢复汉族统治。

中国历史上哪些时期属于“亡天下”时期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

1、五胡乱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入侵华夏,对北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造成冲击式的破坏,中原汉室,十不存一;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颗火种。之后结束乱世的隋文帝杨坚也是已经汉化了的鲜卑后裔。

2、南宋灭亡:崖山海战,陆秀夫身背宋末帝蹈海赴死,南宋举国与蒙古抗击四十余年的战争宣告失败,宋朝覆灭。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之后,中华被元帝国统治百年之久,中华文明也遭受破坏性的打击,汉民沦为贱民。

3、明朝灭亡: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恢复了汉人江山,重建了汉族衣冠,重振了华夏文明。明亡、满清入关之后,一路烧杀抢掠,杀人无数,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而剃发易服也给汉族人造成了心理上的破灭。满清结束对明的统治,在实际上也颠覆了作为中华民族信仰的华夏衣冠。民族文明遭受沉重打击毁灭,文化思想被颠覆,信仰被剥夺。

4、清晚期:清朝晚期,列强入侵中国,在绝对优势的洋枪洋炮年前,被迫割地赔款;而入侵者大肆破坏华夏文明的成果。中国人在经济上成为列强的奴隶,在思想上遭受沉重打击,同时面临腐败的满清政府和强大的外国列强。

5、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抗日日本的侵略,付出了军民伤亡3500万的代价,最终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江海羡鱼


这个话题特别的有意思,这个涉及到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与区分。有人说宋朝的灭亡叫亡天下,也有人说明朝的亡叫亡天下。因为那都是汉人政权的灭亡,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主中原。而且关于元朝,很多西方学者也是鼓吹不属于中国的政权。

但是这些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历史发展,来自西方的黄帝,统一了炎帝和蚩尤,于是我们成了炎黄子孙,来自西方的周人革了殷商的命,于是我们成为了有周礼的文明人。来自西方的秦国,统一了全国,还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帝国时代。

然后来自北方的鲜卑建立了北魏等政权,来自北方的契丹建立了辽,女真建立了金,蒙古建立了元,满洲人建立了清。

千百年来的历史融合,并没有打断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这些民族基本都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得贡献。

因此,中国历史没有亡天下一说,只有一代一代的传承。

所谓亡天下,一是日本人要以中华文化继任者自居生编出来的理由,来侵略东亚国家的借口而已。

所谓文化中断与文化征服,那也只是西方人的标准,本来东西方文明就是不同特质,不能用他们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文明。


阿楠读史


明末清初的进步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首次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的概念,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亡国”,是指改朝换姓,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指生灵涂炭,民族沉沦,文化泯灭。

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古至今,统一发展、传承创新是主流,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文化唯一没有中断过的……

纵观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亡国者”常有,“亡天下者”则从无!即改朝换代,王朝更替频繁,而中华文明却始终绵延发展,从未中断!……

(当然,也有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之时,甚至民族沉沦之时,但是,中华文化文明却从未中断过)……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所谓的“五胡乱华”之时,其实,也不过是中华民族内部的边疆少数民族内迁而已,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大融合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中原地区汉民族遭受灾难之时……

两宋时期,中华民族内部的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即辽宋夏金各族政权并立,此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还一统天下,成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王朝。

而进入中原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政权,又无一例外的承继了中原地区原有的先进文明和文化,即经济上的农耕化,政治上的帝制化,社会生活上的汉化……

包括汉民族在内的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而所谓的“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文明”!不过是,汉民族在与少数民族的矛盾斗争冲突中遭受了重创!而此后的统治全国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进一步承继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鸦片战争后,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列强的侵略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内忧外患,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特别是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奋斗……以民族沉沦为代价换来了历史性的进步……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有了今日欣欣向荣的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

因此,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

也就没有题主所说的中国古代的“亡天下”噢!!……




逛一逛3


此题问得有些泛,只可作"泛答"了。

客观地说,历史上每一次的"改朝"与"换代"即可谓"亡天下"矣。

严格地讲,商成周,秦变汉,汉归晋,唐成宋……于百姓只是换个管自己的"总头头",无论如何都得过日子;于皇帝而言,自诩曰"天下之主",倘庙堂被占被毁、自个人被囚被杀或被抛弃,岂非"亡天下"乎?


三峡孬张


蒙元入主中原,鞑清夺取汉人天下都是亡天下!


商君佐之


二战时期。

纳粹德国、小日本、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的法西斯组织。奉行的是种族灭绝主义。

他们的毒害,作用于全世界,是全世界的公敌。他们的目的就是“亡天下”,叫所谓的轴心国之外善良人民都做他们的“亡国奴”。

这自然是不得人心的,引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的抵制。

美英中法苏五国出头组建了联合国,号召全世界反法西斯。

最后打败了三个法西斯国家。希特勒自杀,墨索里尼被流放。小日本的几个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

“轴心国”想要“亡天下”,结果天下成了他们的掘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