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当西式快餐在国人面前不再陌生的今天,洋快餐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西式快餐一度受到国内很多小朋友的热捧和追崇,更因为其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受到学生、工薪阶层的欢迎。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在“走出去伟大倡仪”的带动下,以面类、饭食类等为主的中式快餐已经在非洲大地瓜熟蒂落。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名主人公刘彦虎,就是其中的一名先行者,他和他的同学刘勇要做的不仅仅是中式快餐,而且是我们西北风味的清真牛肉面。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刘彦虎来自甘肃定西人,是地地道道的西北人。1985年出生的这名幼虎,初中毕业就只身来到咱北京马华面店当学徒,起早摸黑、不辞劳累,从一开始的捏面、揉面,再到后来的撑面、调汤,这名西北汉子就没有向困难倔服过。

当然这一路走来,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知道。上天总会眷顾那些努力拼搏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干就是14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兰州牛肉面。

这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讲,有了店面、有了妻儿,有了温馨的小家,这就算是成功了吧?但这对于正处于儿立之年的刘彦虎来说,这一番冲劲并没有停下来,在2015年左右就萌生到国外创业是的想法,当时有一些同行到国外创业的报道一直吸引着他,并且随着国家的强大,这种“出去闯闯的意愿”就非常地强烈。

后来在微信同学群里,听说初中同学刘勇一直在安哥拉从事贸易生意,这就更加坚定自己内心强大的意愿,要走出国门去闯闯那片陌生而极具挑战性的非洲。联系到同学和他聊了很多,当然最多的还是市场。

都说西北人恋家很少出去打拼,可我就这样出来了。做好了媳妇的思想工作又去做父亲的工作,开始父亲是极力反对,非洲?脏乱差、性病、蚊虫,还有高热、炎凉,时不时还有暴动!后来是父亲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赞同了他的想法,并对他父亲说:“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在权衡再三的情况下,这名八零热血男儿已经按捺不住激荡的心思,告别家乡,告别老婆孩子,告别父母,丢下了经营九年的面馆,只身一人踏上了去往非洲的闯荡之路。

第一次出国,踏上去往异国的行程难免有些激动。到了肯尼亚稍作休息,同学就带他去看了订在华人聚集区一个小商城里面的一家店铺,说做就做,他们开始了找设备、装潢,找食材的工作。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千金Ngina(中间戴围巾)在面店进餐,并与工作人员留影


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决定自己装修,订做了相对简易的炉具,并开始砌墙、刷涂料。

当地人喜欢钱的程度超出了所有中国人的想象,警察看到路边行走的中国人就像看见了财神爷,借以各种原由找你的麻烦,总之一句话就是找你要钱,相信在非洲的华人朋友都深受其招。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有一次,他们去当地市场采购店里需要的优质食材,被开着“奇瑞”牌小汽车的警察拦了下来,“Hello! My Chinese friend, may I see your passport?”,当他们礼貌性的递上中国护照时,他却不经意地磨蹭半天不给护照,摸着肚子说“I'm hungry”。

对于英文一窍不通的刘彦虎来说,真有点丈二和尚一是摸不到头脑,还是一旁的刘勇递上了一千大洋,才算了事走人。

后来听刘勇一说,刘彦虎真心希望吴京主演的“战狼”片断重演,在异国他乡骄傲而自豪地向外国侵犯者举视中国“护照”,以诏示我中华国之大而民更不可欺。

面店经营不久,刘彦虎发现一个问题,常来光顾生意的除了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韩国人外,很少有内罗毕当地人来吃饭。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细心的刘彦虎、刘勇再三走访和调查到一个重大线索,非洲当地人与西北人的口味与特色是完全两码事。

西北人主食以牛羊肉为主,以山珍野味为辅,一个菜肴所用的调味品虽多,但每个菜肴的主味却只有一个,酸辣苦甜咸只有一味出头(包括复合味),其它味次之;而西北的香味也有所区别,除多用香菜作配料外,还常选干辣椒、陈醋和花椒等。

而西餐以甜味居多,极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充分考虑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各种面片、面包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讲究调味,注重色泽。所以你看见人家西方男女老少偏胖也不要太奇怪。

闯荡多年和久经把勺的刘彦虎深入到当地餐馆、酒店细细考量之后,决定在原料的控制和味道的改进,并且根据当地人喜欢甜品的习惯,在上完菜品之后,他们给客人再上一些甜品、水果之类的东西。

一时之间“兰州牛肉面卖到了非洲”,在肯尼亚的华人圈里家喻户晓。但是随着员工的增加,对于当地员工的管理对于刘彦虎是个大难题。

当地人的工资比国内的工资要低很多,刘彦虎在仓库盘点后发现,有个别员工会偷东西,晚上刚买的鸡蛋少了一排,他们估计这肯定又是被当地员工偷了。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大家伙儿一合计,在晚上下班的时候挨个检查行包,还有准备倒掉的垃圾桶,果然鸡蛋包得很好在垃圾桶里面。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Who?”刘勇大声问到,没人承认。其实我们都知道是一个岁数比较大一点黑工偷的,但是没有人主动承认。也没有证据,这次只是警告。过了一段时间也是这个员工不知道是怎么了他满嘴的白泡,经大伙研究决定开除他。

由于之前不太了解肯尼亚当地的法律,“开除”事件也给他们惹上了不小的一场官司。这下可辛苦了的合伙人刘勇,又是聘请律师,又是叫来当地警察,几经周折之余到最后也还是只有拿钱了事。

后来经历多这些事以后,总结了经验,那就是拿钱和时间换取一种财富。从那以后在律师的帮助下知道怎么样对待不合格的当地员工,更多的了解当地的劳动合同与法律,为扎根非洲而努力!


食在非洲!西北华人非洲卖面记


开业的第二家店


正所谓好事多磨,2017年10月初,当时正值肯尼亚第二次总统大选前夕,内罗毕弥漫在慌恐之中。“逢选必乱”是肯尼亚政局的常事。

2017年8月,第一次总统大选前几天,副总统住所遭遇袭击、独立选举与界限委员会一名高级官员被勒毙于郊县树林……大选结果出炉后,乌胡鲁·肯雅塔以54.27%的得票率获得连任,但是参与选举的反对派拒绝承认结果。最高法院最终决定,10月26日进行第二次选举。

这一期间是政府管控能力最弱的时候。前车之鉴是,2007年总统大选期间,肯尼亚爆发流血冲突,致使上千人死亡,60万人转移。

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暴乱,大量城市居民撤离内罗毕。在中国驻肯尼亚使馆的安全提醒下,中国公民也大都外出或回国避祸。

当时刘彦虎选择留下,用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身边的当地人,用他们的言行让当地工人感悟和领会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让中肯友谊在兰州和非洲两个不同域名的时代潮儿们的见证下开花结果!

驻外不易,选择到非洲创业也是一种挑战。但是这就是非洲的魅力,有人热爱,有人厌恶,离开后的思念,留下的想要逃离……有人说那里遍地都是黄金,有人说那里是没有发展完全“80年代的中国”。无论如何,刘彦虎做到了,像他所说,将中国的美食带到了非洲,完成了文化传播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