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妻子的手一起去旅行——丘比特需要蒙上眼睛看到你的灵魂

曾经看过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随笔集《旅行的艺术》

,作者将旅行写成一种精神上的体验,随着飞机的起飞,开始了人生转换了的角色,云朵带来了一种宁静,穿梭于普罗旺斯等美轮美奂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观看风景,享受人文,也不仅仅在于追求身心享受,更多的是对于生命本身以及生命处境的思考,教会了人们如何好奇,如何观察,然后重新审视生命。

旅行的确能够让人重新找回精神的初衷。

那些被自己遗忘很久的愿望,那些不敢奢求的目标,都能在旅行中重新被审视、被挖掘出来。

而夫妻在旅行中所获得的能量,还不止于目标与生活,更多的是重新对彼此的角色做了审视。

这正像是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策划者的初衷:我们希望人们不惧怕婚姻,而是热爱它。

在旅行中,夫妻脱开了彼此是对方婚姻的承诺者之外,还有父亲的角色以及母亲的角色,彼此终于完完整整地成为对方的精神寄托,他们在旅行中发现彼此的需求,更了解彼此的梦想,更懂得为对方付出自己所仅有的全部。

这,更像是呼唤爱,并揭露爱的本质的过程。

牵着妻子的手一起去旅行——丘比特需要蒙上眼睛看到你的灵魂

我们一直很迷茫,爱情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婚姻是它的终结者。一旦步入婚姻,那爱就远离了。

2019年随着数据统计出高离婚率和低结婚率的现实打脸的情况下,以及各类情感出轨背叛的故事催化下,很多年轻人不再敢相信爱情,宁可自杀式单身,也不愿凑活着被婚恋市场买卖。

爱情、婚姻、经济、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法的重新修订、第三者、两方势力的较量等等词汇都跟随着爱情的脚步,而烦扰着现代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问题:究竟该不该相信爱情?

复旦大学心理学女神陈果老师说:丘比特为什么要蒙着眼睛乱射?

那是在告诉人们:爱情是盲目的,它只有在蒙上了眼睛,看不见外在的情况下,更能看见内在。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首因效应。

指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过程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而这一印象将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主要的地位。就像人总是忘不了他们的初恋情人一样。

而蒙上了眼睛之后,没有了首因效应,我们不再被对方的华丽的衣物,偶尔露出的名牌手表,写字时拿出的专用钢笔,甚至放大到他拥有的房子、车子、票子等外在条件所吸引时,我们更能看到对方的灵魂与精神。那这样的精神匹配度将会更高。

精神的吸引将是真正的吸引。

带着妻子去旅行的男人们,将婚姻的实制解露出来。

好的婚姻是爱情的升华

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好的婚姻?

利他的婚姻,就是好婚姻。

利他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筹赏的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有四种特征:

1. 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 是完全出于自愿。

3. 不应该带有外在愁赏的期望。

4. 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

牵着妻子的手一起去旅行——丘比特需要蒙上眼睛看到你的灵魂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包贝尔与包文婧,一起回到了他们曾经蜗居过的小屋,在这样的小屋里,他们不离不弃,互相鼓劲,显示出双方婚姻的利他性。

袁咏仪与张智霖,因为丈夫的喜欢,而讨厌鞋里进沙的袁咏仪还是陪伴丈夫走完了海边漫步,

也显示出婚姻的利他性。

为了你更好,我宁可放弃更多。

旅行中见爱情,抛开双方的社会角色,重新进入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在相处中一起创造新的美好回忆,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更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这是不是爱的实质呢?

精神的契合。

牵着妻子的手一起去旅行——丘比特需要蒙上眼睛看到你的灵魂

也许这也是将来年轻人的爱情走向,也许今后不再会是单看物质匹配的婚姻形式,更多的会是宁缺毋滥的精神契合而慎重地选择进入婚姻殿堂的男女。

这样的婚姻更让人觉得靠谱吧!

我是萤火虫老师,我在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