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

严师说字


汉字包括数字。汉字是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文字。

数字的起原,应该是从结绳记事开始。

《易经》八卦卦符,现在看到的,为“一”形与“_ _”形状。《易经》称之为“九”与“六”,说明卦符由符号演变为数字,九为奇数,六为偶数。

考古发现早期的八卦符号,帛书为“一”与“八”形,楚简为“一”与“∧”形。更早的甲骨文的八卦卦符为“一,X,十,)(,∧”,等形状的符号,专家考证为数字,一即一,X为五,十为七,)(为八,∧为六。这些符号是逐渐演变而成现在的八卦符号“一”与“_ _”形。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汉字中的数字,其意义,就是取代了结绳记事。

至于中国人对一些数字的喜爱与厌恶,那是故弄玄虚之故,如八,谐音发,有的地方,8字的车牌号码,手机号码炒到天价,而四,谐音死,某些地方的宾馆没有4字的房间。

这一切,源于《易传》解《易经》八卦,对数字的崇拜:“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有话少说


汉字从一到十是如何来的,它们的本义是什么,在下一一道来,能打出古文字,我尽量打出古文字,也可以多留意一下在下的配图。

何谓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一”就是这么写的,是最原始的数字符号。之后“一”有了哲学上面的意义,变成了道化万物的起始过程。


何谓之“二”

“一”既然是一横,那么“二”当然就是两横,不过这两横是等长的,不是如今的一长一短。在哲学上,“二”表示阴阳之义。


何谓之“三”

“三”就是在“二”的基础再多加一横,也是三横的长短一样,这就是“三”。在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下,“三”表示的是天、地、人三才。

何谓之“四”

“四”还是依照前面的数字一样,“亖”这个就是古文的四字,也可以是四个等长的横。如今我们用的这个“四”字,本来是鼻涕的意思,之后“四”字用来表示数字四,鼻涕就加了三点水为“泗”来表示。在现代有些人认为“四”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但是在古代“四”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数字,比如四象等等。



何谓之“五”

既然到了五这个字了,当然不能再画五横,那样就不能叫做文明了。所以到数字五这里就发生了改变,用这个“ㄨ”来表示数字五。之后经过演化才变成了现在的“五”字,在我国古代哲学上,“五”也被赋予了五行之义,由此衍生出一堆东西。


何谓之“六”

古人用这个“∧”相类似的来表示六这个字,之后的古人完善了它,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用的“六”这个字。八卦的本体本来是三爻组成,但是阴阳得相配,三爻更重之才能代表生生不息的万物,所以六十四卦中的卦象都是六爻。

何谓之“七”

本来古人用“十”来表示七字,之后为了和十字区别开来,七字变成了我们如今写的这个“七”字。古人以阴阳相配为出发点,把一到五称为生数,六到十称为成数,“七”就是二的成数。



何谓之“八”

数字“八”一开始就是这样,但是“八”这个字一开始的意思是分别的意思,是被古人借用来了表示数字八。像是如今用的“88”这种说法,倒是有点“歪打正着”之意。


何谓之“九”

“九”这个字一开始就是在表示数字九,到也没多大的变化。“九”在哲学意义上是阳极之义,在《易经》里面,“九”就是代表阳爻的意思,“六”就是代表阴爻的意思。所以那爻辞开始的“九”和“六”就是这个意思。

何谓之“十”

在一开始,古人用“丨”来表示十,之后怕这个字和“一”混淆,所以在这个中间加了一个点,点越来越长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十”这个字。“十”在古人看来,就是数之终也的意思。




以上就把一到十的意思解说了一遍,这就是古人造字的一点门道。


淡看天上月


:一至五这五个数,称为"生数,六至十这五个数,称为"成数"。两者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三,五,七,九,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天数相加是二十五,地数相加是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得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阴,阳,奇,偶两组数字的搭配,表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 (一)化合而生成,或天生,地成之,或地生,天成之。

奇数为(阳),1,3,5,7,9参照天道运行规律左旋转。偶数为(阴),2,4,6,8,10参照地道运行规律右旋转。派生出先天八卦,由无极O生成太极,太极中藏五,十生成两仪,一"阳,"——"阴。两仪中藏天地之数生成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中藏河图中的全数而生成八卦:

坎,坤,震,巽, 乾,兑,艮,离。

1 ,2, 3, 4, 6, 7, 8, 9。全数构成规律是,中宫5,10。(5+5=10),南与北(9+1=10),(3+7=10),东与西,西南与东北(2+8=10)。东南与西北(4十6=10)

天数1,3,(5) 7,9代表四方(1为北方,3为东方,7为西方,9为南方)象征阳气由北发生,向左旋转,经过东方,到南方达到极盛,然后继续向左旋转运行,到西方逐渐臧弱。

地数2,4,(10) 6,8代表四维(2为西南方,4为东南方,8为东北方,6为西北方)象往阴气由西而角发生,向右旋转运行,到东南角逐渐增长,到东北角达到极盛,到西北角逐渐消失。

河图称先天宇宙图,洛书称后天宇宙图由河洛二图可推得:勾三股四弦五,

勾九股十二弦十五,勾二十七股三十六弦四十五,勾八十一股一百零八弦一百三十五,其余皆以三自乘而得,合天地人三极之数。

河洛数为众数之始,从中还可推出其它的易数,常见的有: 大衍之数,乾坤之策数,八卦之正变数,天地数,九宫数,六壬数,太乙数,奇门数,遁甲数,筹数,筮数,积数,策数,五行,干支,纳甲,纳音,历法,堪舆,演禹,乐津,……。在清朝江永所著《河洛精蕰》书中详细推演了河洛数与其它易数的关系。


易指节182571156


首先题主预设的结论「越简单的汉字越难破解」完全不成立!只能说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说,越简单的字,「结体、用笔」越难。

好像这种说法还挺流行。所以,把这个问题解释一下,我们再来谈中国数字的本义。

-------------------------------------

一般来说:

  • 越简单的汉字字形越稳定,古今变化不是很悬殊,讹变的概率较小。

  • 越简单的汉字记录的一般都是汉语中的「核心词汇」,这些词汇最能反应原始汉语概貌,也能反应了先民古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如何认识自身和世界。

比如:「自然——日、月」、「人体——「自(鼻)、目)」、「亲属:父、母」,也就所谓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些字的字形、字义相对其他非核心词汇来说较稳定。

比如:「语言反应文化」的例子——我们中国人以强烈的家庭观著称于世,有绵延数千年的宗族社会,所以,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汉语中亲属的称谓是最复杂的。。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此类的「核心词汇」,随着人类思想深刻和丰富,由这些「核心词汇」通过隐喻、引申、假借不断演化出更多的词汇,表达复杂抽象的思想。


在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中,以「语言发生学」的原理,对「核心词汇」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不同的语言是否同源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并以此构建所谓的「语系假说」:

仿照生物学,假设若干语种是由特定祖语演化而来,按照各个语种的亲属关系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下分语族,语族下分语支,语支下是语(语种),而语种下是方言(dialect)。

世界上最主要的语系:

语言学家提出过「原始印欧语(简称PIE)」的假说。

印欧语系下的很多语言: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很多的核心词汇都是同源的,这些词词叫做「同源词」。

比如:父亲——梵语为pitar,波斯语为pedar,希腊语为patēr,拉丁语为pater,哥特语为fadar。

我们说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谱系图:

分化时间:

古今汉语和汉语方言的演变:

汉语中一些核心词汇跟藏缅语的同源分析:




以上书影引自:吴安琪、《历史语言学》,第四章、第五章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对应手指的「1-10」,对应历法的「1-12」等等,这类涉及到人类最基础生活的数字、计数系统,都是一门语言的「核心词汇」。


「量词」发达是汉藏语系中特有的语言现象,汉藏「1-10」的发音是同源的,而且藏语发音更为古老:


引自:泽朗卓玛. (2016). 汉藏数词对比. 青年文学家(9X).

所以,汉语数词【一-十】相比其他词汇是比较稳定的,从同源词角度分析,汉语数词跟藏缅语下很多语言都是同源的,语音和文字的演变基本取得了共识。

本来,这个问题我以前写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再重说一遍吧:


「一、二、三」

这个就不用多讲,积划表意,也有说取像于具象的「算筹」,都可以讲得通。

世界上很多文字都是这样表达「1、2、3」的。比如古罗马的:Ⅰ、Ⅱ、Ⅲ

「四」本来就是写作四横「亖」,但是这样效率不高不说,中国古人竖写汉字,很容易跟「一、二、三」混淆。

所以,在春秋时代开始,就借用了一个同音字「四」来代替「亖」,

「四」的本义有两说:

  • 一说是是「呬」的初文「四」,象唇、鼻部呼出之气息之形。

  • 一说是「泗」的初文,想鼻子有鼻涕之形。

-----------------------------------------------------------------

五、六、七、八、九、十


数字大了,全部用积划表意表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效率太低下了。

所以,「五、六、七、八、九、十」都是假借字。但本字、本义是什么,有多种说法,我只说最多人认可的说法。

  • 「五」:从古老的刻画符号「乂」演变而来,或说假借「互」,象形,像「收绳器」之形。

  • 「六」:假借「庐」的初文,或者假借「入」的初文。

  • 「七」:假借「切」之初文。

  • 「八」:假借「分」的初文。「分」古音为重唇。

  • 「九」:假借「肘」的初文,像「手肘」之形。


  • 「十」:假借「针」的初文。


小汉字见大历史


您好,我是头条号创作者--汉字一先生,专注汉字方面的内容创作。

汉字中的一到十,最开始都是表示数量,但是经过发展,延伸出许多新的意思和相关的字。

汉字一到十的本意和字的演变过程

一到十在甲骨文中都有,上图中每行的最左边就是甲骨文的写法。每个字都有它的原意:

一到四(意思非常明了):表示“一根”--“四根”木柴。

五:一组交叉堆叠的木柴,这里有点进位的意思。

六:茅草屋;七:从中切开;八:“分”给大家;九:伸长手臂去取;十:绑成一捆,也是有点进位的意思在里面。

一到十最主要的衍生含义

  • 一:一个、唯一,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变化都不大。

  • 二:

由二衍生出来的字就很多了,比如

互:“二”个物勾连在一起,引申为两者之间、彼此的含义。

贰:“二”个木筏,表示两个小木桩,后来改写成了大写的“贰”。

匀:“二”只相等长度的手臂,引申为齐平相关的意思。

  • 三:古代多表示多的意思,而不是具体的含义,由此衍生出很多汉字都跟数量多有关。

珍:左边类似“王”的部分表示玉,宝物的意思;右边是三个人,去够。整体就表示人人都喜爱,想要。所以至今表示好东西的都与“珍"字相关。比如:珍宝、珍贵、珍惜。

  • 四:

一开始是4个等长的木柴,后来金文和小篆写成一个“口”里面一个“八”(分的意思),像是4个人坐在方桌前分财物。

自从四变得方正以后,就有了四四方方、四平八稳的意思,以至于中华文明对正方有了特别的追求,房子也是方的,桌子也是放的,等等。


等长的木柴交叉堆叠在一起,有点进位的意思。所以中华文明对于“五”和“五”的倍数用的极其频繁。“伍”:五个人在一起为一群人整齐排列--队伍。《周礼》:“五人为伍”。所以代表一群人组成的小组都用的是“伍”,比如:队伍、入(退)伍、落伍,等。


古字的“六”可看为“入”+“八”(分的意思)的合体,代表“入”屋内分东西。能够把东西拿进屋里去分,那还不顺吗,所以至今“六”也代表着顺利,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

另外,古字的“六”从字型上看,上下均四方,再加上中华文明对四方的崇敬,因此“六”也是吉利的象征。


“七”在古代相对没什么特殊的含义,代表一个木柴从中间切开,右边加个刀,就变成了“切”字。

  • 八:原意就是“分”的意思,从分这个含义又引出了别的字及含义。

半:把一头牛从中间分开,就成了“半”字,后引申为二分之一、在....中间的含义。比如:半路、半夜、减半,等等。

公:一个“八”+“口”,代表着开口分财物。古代资源很稀缺,所以能够开口去主持大家一起分资源的那一定是个有分量的人物。

位高权重可为“公”:君王、诸侯,等,位列三公,足见其身份地位。

年纪大的男性:在家庭或家族有威望,比如:外公。

分财产是大事,众人之事,比如:公家、公款,等。


尽量伸长手臂去取,后引申为穷尽、极致之意,比如:九霄云外、九泉,等。


十的愿意就是,把够数的木柴捆在一起。后把字型规整以后变成了“十”。

本来就有数量多的意思,规整以后的字型,上下左右全方位扩展,并且上下左右部分都对称,由此引申出完整、完美、完全等含义。比如:十全十美、十足把握,等。

氏:一人下面“十”代子孙,代表了家族兴旺延续,姓又是族群的本源,所以姓氏就代表了家族。

计:“十”个人在一起发“言”,表示很多人的共同商讨意见行事。所以,计谋、设计、计算,等,都用的是“计”字。


汉字的字型和字意演变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能道全,希望所写这些可以帮助到您。我是汉字一先生,欢迎关注,谢谢。

汉字一先生


一:是一元复始。阴阳混合一体。二:是阴阳两极。天地形成。一是天,二是地。三:天地之间万物生命皆生。四:天圆地方,方有四边。四为周。五:五星及五行。金木水火土。六:六合。东西南北加上下。七:七曜。金木水火土加上太阳和月亮。八:八个方位。每个方位45度。八荒。八卦。九:九霄。数最大者。道家以九为元,九天九地。十:在前九的基础上回归为零。一切从新开始。


九域云霞


我以易经数字来解释这十个数。

先天为体,为静,为阴。

后天为用,为动,为阳。

先天:

一,为阳,为阳之始,为零之子。为水

二,为阴,为阴之始,为零之女。为火

三,为阳,老阳,为木。

四,为阴,少阴,为金。

五,为阳,少阳,为土。

六,为阴,老阴,为水。

至此,先天之数尽矣。

以七如后天阳数。

七,乾卦。后天数一。

八,兑卦。后天数二。

九,离卦。后天数三。

十,震卦。后天数四。

十一,巽卦。后天数五。

十二,坎卦。后天数六。

十三,艮卦。后天数七。

十四,坤卦。后天数八。

十四,乾为天。起六十四卦。为变。余仿此。

两仪四象八卦皆二进制。

先天属阴逢七变,所以说女子生理周期为七。因女为阴。

后天属阳逢八变,所以男子生理周期为八。因男为阳。

以人为例,精子染色体为一,卵子染色体为二,二者结合生成三四五六为dna结构组织,为先天,到怀孕进入后天一,为乾卦,直至出生到八,为坤卦。下生进入六十四卦,万物皆仿此。


天下易星


题主: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

山东滨州的该校长严师说字说得中肯,越简单的汉字越难理解其本义。看了各位的回答,深感脑洞大开,知识就是力量,一点不假,我也只是补充补充而已。

1.中国数字的本义。

尽量以象形字来代表数目的多少,以被猎杀动物的叫声表示数目字的读音,数目字之间相比较求同存异。这样,十个数目字就产生了。


一:数目字一。数量不多,一个,一件,一只,一块。形状上,象条横卧的扁担。读音上,一与衣同音,也许想表达有衣服穿吧。一手遮天,一家独大,一元复始,有点儿至尊的味道,排在首位,同十二生肖的老鼠一样,运气真好。

二:数目字。二人,二哥,二五仔,一分为二…形状上,再添一横。读音上,二是耳朵的耳的音节,入声字。二龙戏珠,表示双、对,天对地,可以代表这两横。

三:比二再多一横,出现了上中下的格局,上有天,下有地,中间呢?人类在探索,天文,地理呀。这三横值得一提,地大物博,长横,人渺小,短横,天尽管更辽阔,但是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有限,认识一些是一些,此横长度居中。三羊开泰,三与羊结缘了。

四:外框,内里圈一人是囚,圈一儿字呢?表示上中下三方都不行了。当然驷马难追,马与四结缘,四又代表方向多多,东南西北。而四字头呢,则把天地用四根立柱顶起来了,更好地表义了。四季发财。

五:字形上,兼顾了三和四字,四里面的儿字起了变化,佝偻着身子,表示比四更多呢。五子登科,还有五行五色。



六:与三相比,增加一倍,横代表一次,另一次则是三颗星。与八相比,上头一点一横,表示在八之前两位,古人还真是聪明绝顶,表示数目精准。六六大顺。

七:承接六,横表示翻倍,竖弯钩表示又出新品种,比六多一道弯弯。七星揽月。

八:同六相比,八变得高大上,除掉累赘之物即可。八面威风。

九:承接八,横折弯钩取代捺,旧貌换新颜。九九归一。

十:先横后竖,代表纵横各方,一竖涵盖各种内部变化,反正比九要大一点点儿。十全十美啦。

2.以汉字出现多少个“头”,也能表示数目。

由1中2人3工4大5天6主7井8羊9非10.


3.汉字数目字谜诗,古来有之。

下卜楼。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欲罷而不能。

吾口难开。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已失。忿忿,心与刀割。

仇人不再,独留苦中。

4.谜面为数目字的成语。

一[大有人在][接二连三]六[七上八下]

八[公而忘私]九[旭日东升]十[纵横交错]

个人观点,不妥请您指正!头条号 .恭请您分享文化领域中的趣事,留评交流,感谢关注。


ZHANGRUPlNG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更早的甲骨文不是這样的。

《易经》八卦符由“一”形与“_ _”形符号组成。 《易经》称这种符号为“爻”,“一”形爻称“九”,“_ _”形爻又称“六”。九为奇数,六为偶数。

《易传》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十个数分阴阳,“奇数阳,偶数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至十,十个数相加等于五十五,如此简单的算术,小学生都会算。然而,阴阳之说解《易经》八卦,数字,就变成行鬼神了。

最荒诞不经的就是数分阴阳。谁家房子门牌数,为奇数,难道是住进了阳间?为偶数,难道是住进了阴间?


赵日金141


这个问题问得不是太明确,就问题而言,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若论汉语数字的本意,那么回答很简单,本意就是其代表的数字。

二、若问汉语数字用字的本意,那么这又得拆分成两类:

a)一、二、三、亖、十:这些字都是为数字而造,本意就是其表示的数字。

b)四、五、六、七、八、九:因为数字大后,再不断划横线就很不实用了,所以,祖先们选择了假借。什么是假借?假借不是古人的错别字哦!假借是借用已有的读音相近的现成汉字,来表示一个不同的含义。所以:

四:呬的本字,意为喘息,被借作替代数字“亖”,故又另添“口”旁表示本意。

五:和“午”同源,本意“交五”。

六:“庐”的本字,被借去作数字后,又借来“盧(卢)”(炉子)作“茅庐”的意思,最后为了区别,只能各加偏旁,成为“爐”(炉)和“廬”(庐)。

七:“切”的本字,因为借给了数字,所以加“刀”旁表示本意。

八:本为“掰”“半”等意,借为数字“八”。

九:“肘”的本字,因为借为数字,所以加“肉”旁,作“肘”表示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